《学前心理学》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学 (2)

学前儿童心理学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龄前儿童(3-6岁)心理发展及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行为、语言发展等方面。
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深入了解,有助于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成长。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实际应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等方面的自觉和无意识的进展。
这一时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涉及儿童在思维、观察和理解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感知和思考来理解世界。
他们逐渐掌握量与数、形与颜色、大小和位置的概念。
在认知发展中,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涉及他们的情绪表达和处理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感受到不同的情绪,例如喜悦、愤怒、恐惧和悲伤。
他们逐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这对于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是指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合作和相互关系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其他同龄人一起游戏和分享,在群体中学会合作和分享,同时也学会了与其他人建立友谊。
社交发展对于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指他们掌握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运用。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并学会用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言发展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交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传感觉阶段到符号运算阶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逐渐掌握了认知的能力,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本能冲突和内心冲突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3第一章-绪论3(第2周)-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

记住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
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 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识字的关键期:3 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 单,关键不能用灌 输式,而是在游戏 中学。可用卡片、 图片、实物等提高 孩子识字的兴趣。
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 案例分析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
• 观点总结
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 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
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
断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 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 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 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符号
• 词 语:“枕头” •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 动 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 物 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Urie,Bronfenbrenner 1917-2005
生态系统观:Bronfenbrenner, U.
儿童心理是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发展起 来的;
环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 具有不同结构水平的复杂嵌套系统;
儿童与不同水平的环境结构之间存在复 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生态系统理论
•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五 个部分或水平:
《学前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理解】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指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的生长发育,也称生 理发展。
不同系统的器官,成熟的早晚和不同时期发展的速度 都是不同的,但都有其规律。
【认知理解】
1、儿童长生发育的方向顺序服从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和大 小规律:即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次是上肢,最后是 下肢;新生儿从出生到成人,头部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 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一个孩子要数数,任务是数到10,最初教师抓住幼儿的 手指,和幼儿一起大声地数,并扳着幼儿的手指,这时教师承 担了几乎所有的数数责任。以后,教师逐渐减少对幼儿的帮助, 在幼儿数数时,教师不再与他一起数,而是帮助他一起扳手指, 这就如一所建筑的搭建,当墙壁能够独立站立时,就逐渐地把 支架撤掉一样。最后,教师让儿童自己独立行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主讲教师:曾昭政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双生子爬梯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 验:他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 为实验对象,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 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 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 周大的时候,一个总共练了8周,另一个只练了2 周。
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 高一些?为什么?
启示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 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 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 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 子的发展。
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情境导入】
□在一项3岁和4岁幼儿参与的研究中,对他们中不能完成推 理任务的幼儿都采取了提示、指导的方法。结果发现,提示 和指导对3岁幼儿无效;对4岁的幼儿,提示的作用非常明显。
第2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

儿童心理学
第 2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 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 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 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 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 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 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艾里克森 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 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 所限制。 (积极品质,关键词:“目的”或“价值”)
儿童心理学
第 2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 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 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 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 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 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 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 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 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 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艾里克森 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 自我抑制的决心。 (积极品质,关键词:“意志”)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儿童期的年龄划分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XXX,XXX,XXX:《学前心理学》,XXX,1990年版。
2.XXX:《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XXX,2008年版。
3.XXX:《儿童发展心理学》,XXX,2000年版。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导入:讲述前苏联动物心理学家XXX关于把幼小的黑猩猩当孩子养的实验,自然引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幼儿心理学是研讨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剃头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幼儿心理学研讨的规模和内容。
一、幼儿心理学的年龄规模回忆: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年龄阶段及研讨内容。
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二、幼儿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举例:注意、记忆。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举例: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学前期间心理过程和本性的发展。
举例:幼儿个体差异。
三、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课堂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然后请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述。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讨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它更多是研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心理的发展。
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
研讨儿童心剃头展的各阶段也能够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幼儿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1理学等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内,思维、情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帮助教育者和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下面将探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关键理论和相关的重要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发展是连续和渐进的。
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孩子的认知发展会对他们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而情感和社会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认知发展。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环境,支持孩子全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键理论之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这个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逐渐从具体操作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从传感期到操作期、形成期和运算期,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了解这些发展阶段对于教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提供恰当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
此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还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
在学前阶段,孩子开始建立情感关系,他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并开始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
社会发展方面,孩子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这些情感和社会技能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环境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者应该提供一个支持社交和情感发展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还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例如,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学前阶段,孩子开始学习语言和沟通,并逐渐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可以帮助教育者提供合适的语言刺激和支持孩子的语言发展。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自尊。
在学前阶段,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认知,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并开始建立自我形象和价值观。
(完整版)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

(完整版)第⼆章学前⼉童⼼理学基本理论第⼆章学前⼉童发展⼼理学基本理论1.知道学前⼉童⼼理发展的⼀般规律。
2.懂得学前⼉童⼼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掌握制约学前⼉童⼼理发展的因素。
4.了解学前⼉童发展⼼理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轩轩出⽣在⼀个知识分⼦家庭,爸爸是⼤学⾳乐教师,妈妈是某⾼级中学的舞蹈教师。
由于从⼩受到较好的薰陶,很⼩的时候就会弹琴、跳舞、画画、下棋,尤其是还能说⼀⼝流利的英语。
两岁的她就能背唐诗、数数。
上幼⼉园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且不断拿奖。
⼩⼩年纪的她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家都认为她是名副其实的“⼩神童”,长⼤以后⼀定会很有出息的。
然⽽,事情并不是⼤家所想的那样。
轩轩上⼤班时,情况开始发⽣了变化。
轩轩不再像⼩时候那么活泼了,她开始变得不喜欢表现⾃⼰,也不怎么听话了,说话、做事开始趋于我⾏我素。
更可怕的是,突然有⼀天,“⼩神童”看着妈妈⾯⽆表情地说了句:“活着真没有意思!”当时,妈妈吓坏了,年纪这么⼩的⼈⼉怎么会有这么种念头!曾经⼀度把孩⼦视为“天才”的妈妈⼀时难以接受:我的孩⼦怎么会变成这个样⼦?越来越退步的她就要升⼩学了,该怎么办呢?⾯对现在的轩轩,妈妈没了辙。
事后,幼⼉园⽼师了解到,轩轩原本出⽣在⼀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就在轩轩4岁时,轩爸轩妈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缝,夫妻俩动不动就把家⾥弄得⼈仰马翻。
这让夹在中间的轩轩既悲伤⼜⽆助。
后来,轩轩⼀直跟着妈妈⽣活。
由于妈妈⼯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去管教他,原本活泼好学的轩轩开始沉溺于⽹络游戏,对弹琴、跳舞、画画等爱好失去了兴趣,并且越来越不爱与⼈说话了,这与四岁前的她,判若两⼈。
轩轩的出⽣为她造就了⼀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按常理,她应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可是结果为什么会让⼈感到如此⼼寒呢?上述案例涉及到的是学前⼉童⼼理发展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
那么,学前⼉童⼼理发展的⼀般规律是什么?制约学前⼉童⼼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国内外最具影响⼒的学前⼉童⼼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本章的学习将带我们⼀同进⼊并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2、不平衡性: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感知觉发展快;
(见前言里的用:(举例说明)
A、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自然物质前提: a、有遗传缺陷的人,心理发展受限; 小贴士:近亲结婚极易导致遗传素质的变异。 b、动物的遗传素质决定动物心理低于人类。
B、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a、同卵双生子个别差异小,异卵双生子个别差异大;
③作用: 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使心理活动出现 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典型例子:P32 -33 《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23
(二)社会因素: (举例说明)
1、环境因素对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①自然环境提供儿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影响心理: 如:风和日丽,心旷神怡。
教学方法:讲授、谈话
教学时数:一个半课时
10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龄可借来标志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即年龄阶段)
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即年龄特征),年龄是发展的一
个重要条件,但不是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定义:
( P21)
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中
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29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 相互作用
有过争论,其发展大体分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单因素论(谁起决定作用): ①遗传决定论(也称内发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龄可借来标志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即年龄阶段)和 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即年龄特征),年龄是发展的一个 重要条件,但不是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定义: ( P21)
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中表 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如何理解这个“年龄特征”?
变的过程。
2021/3/10
讲解:XX
14
2、可变性: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导致的。如:早熟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①因为稳定性,就可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但要反 对夸大稳定性,以免忽视优良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的促进 作用。
②因为可变性,应相信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促进作用;但 要反对夸大可变性,以免盲目提高要求。
(二)关键期 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
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两大表现:语言方面、感知觉方面。
2021/3/10
2021/3/10
讲解:XX
9
§2.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内涵,及其相关
基本概念的内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学重点:年龄特征;关键期; 教学难点:年龄特征;最近发展区; 教学方法:讲授、谈话 教学时数:一个半课时
2021/3/10
讲解:XX
思考: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分组) 1、连续性和阶段性:
①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前后之间是有联系的,先前 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发展的前提。
②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一定程度 就发生质变,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使儿童心 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③两者关系:连续间不中断,阶段间有交叉。
讲解:XX
2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儿童大脑 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 的生理基础)
①、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是大脑 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
(细胞体积? 突触的数量? 细胞长度?) (下附图)
思考:
②髓梢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它
儿童出生后,脑有什么变化? 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4、年龄特征只适用于某年龄阶段里的多数儿童,并不是 所有儿童。(有的超前,有的滞后)
2021/3/10
讲解:XX
13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年龄特征的特点)
1、稳定性:(原因)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
阶段。 ②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顺序。 ③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有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
思考: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课本例) (一)从简单到复杂: ①从不齐全到齐全: ②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 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2021/3/10
讲解:XX
7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
2021/3/10
讲解:XX
8
2、不平衡性: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见前言里的补充内容) 感知觉发展快; 思维发展慢………. ③不同儿童的发展,不平衡: 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间会存在个别差异。
的作用是保证神经兴奋沿一定通路迅速 传导。
多大时儿童的脑基本成熟? ③6岁末,几乎所有皮层传导通路都已
经髓梢化,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
展为其心理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可能。
2021/3/10
讲解:XX
3
2021/3/10
讲解:XX
4
2021/3/10
讲解:XX
5
2021/3/10
讲解:XX
6
2、发展趋势: (分组)
学前心理学
辅导教师
2021/3/10
讲解:XX
1
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2.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教 学 要 求:
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教 学 重 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教 学 难 点: 发展的基本趋势
教学方法:讲授、谈话
2021/3/10
2021/3/10
讲解:XX
12
思考:---记下
1、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的年龄特征。 婴儿期 先学前期 学前期 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
2、并不是所有的特征都是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本质特 征,非本质特征不是年龄特征,如:近视
3、年龄特征之外,还有个别特征。 如:超常儿童只是智力超常,个性与同年龄儿童差不多。
2021/3/10
讲解:XX
15
(二)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思考)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1、转折期含义: 2、危机期含义:
3、转折期与危机期的 关系:
(二)关键期: 1、关键期含义: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关键期的两大表现: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1、含义: 2、敏感期与关键期的关系: (四)最近发展区: 1、含义: 2、意义:
2021/3/10
讲解:XX
11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形成、发展起来的。(不是自发的)(这是发展的根本原因)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关系。 (------主要与脑有关)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 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当然不是这一年龄阶段的每个儿 童都具有这些年龄特征)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 龄特征)。
2021/3/10
讲解:XX
16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的对成人的反
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如:毕业找工作,是人生一大转折,但不一定出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