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的内容,具体包括教材的第一、二、三节。

第一节主要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第二节重点探讨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第三节则关注儿童的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儿童认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特点;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儿童认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2)儿童认知发展特点;(3)儿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1.1 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1.2 儿童认知发展1.3 儿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2. 重点、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2)谈谈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认识;(3)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儿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

2. 答案:(1)见教材;(2)见教材;(3)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对儿童认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三)教育性原则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二)幼 儿的概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应慎重确定研 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 的数量。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 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 •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点。 •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
(四)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前心理的研究内容
1.生理发展: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动 作的发展
2.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思 维,问题解决,语言发展
3.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的发 展,气质,个性的发展,同伴关系和 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获得 等。
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和意义
《学前心理学》
主讲:祁莉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祁莉莉
• 主讲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心理学》、 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多次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及学前教育专 业教师资格类考试教材编写。
• 现任某在线教育平台专业讲师。
《学前心理学》章节导图

•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概述

•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三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 方法
实验 室 实验
自然 实验
(1)含义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 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出生几个月的幼儿进行研究。
(2)优缺点 ①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一起探测 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②缺点: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 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提出帮助和指导学前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认知理解】
三、研究 和学习学 前儿童心 理学的意 义
有助于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
有助于教育更合理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
【思考练习】
1 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 给中国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开始讲了一个故事,他的 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里的种子说:“每 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 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 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 多的汗水和心血,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 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读了这个故事,请 用本节所学的内容谈一下如何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进 行有效的教育。 2 结合当前学前儿童教育的实践,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 理学的意义。 3 请试着分别接触并观察小班、中班、大班学前儿童的活动, 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中各表现出哪些特点
心理学研究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
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的感受(情绪情感); 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感知); 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小拘谨(性格);
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民间对心理学的理解
➢猜测他人心理? ➢心理咨询? ➢研究变态的人? ➢心理学家会催眠? ➢分析梦?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幼儿期
乳儿期 婴儿期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现象的本质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发展与心理学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能力;3. 增进学生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认识,提高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阐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章内容,分析一个具体案例,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理论,分析案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前沿动态。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儿童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的调整、拓展阅读及实践结合。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教材学前心理学教材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龄前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

本教材旨在全面介绍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第一章:学前心理学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阶段,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阶段是感知和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本章将讨论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他们的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语言和沟通发展语言和沟通是学前儿童重要的心理发展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得的过程和阶段,以及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发展。

第四章:认知发展学前期认知发展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儿童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情感和社会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影响重大。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发展。

第六章:学前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本章将介绍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育环境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评估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学前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等)的学前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探讨如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结语学前心理学教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父母和学前教育学生提供全面的学前心理学知识。

通过研究本教材,读者将能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学前心理学研究进展:理论与实践",《心理学评论》,24(2),59-78.- Johnson, L. (2012). "学前阶段的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心理学杂志》,10(3),101-120.- Wang, M. (2014). "学前儿童语言得的研究回顾",《儿童发展心理学杂志》,16(1),34-52.- Zhang, Q. (2018).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策略",《学前心理学年刊》,20(4),201-2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方法
• 学习儿童心理学要关注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的相关 知识 •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 • 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学习
Hale Waihona Puke • 关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 运用主题讨论进行学习 • 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 课后思考题要重视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第三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儿童自身
(二)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三)个体心理的发生 即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知觉、注意、记忆、表 象和想 象、思维、语言、情绪、意志等。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关键期 (2)敏感期和最佳期 (3)最近发展区 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充 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支持 2、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3、为儿童社会工作中提供服务 4、为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劳伦兹的“印刻现象”
狗成为小老虎的替代妈妈
• (1)关键期 定义: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 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 补。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 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
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 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儿童心理的发展年龄段:0-18岁 广义的学前期:0-6岁 狭义的学前期:3-6岁
1.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2.乳儿期、婴儿期(1个月------ 1岁 ) 3.婴儿期、幼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学龄前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一、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四、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说 五、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学理论 六、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七、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八、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九、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一、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 格赛尔(1880-1961),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 • 主要观点:“成熟势力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 有二,即成熟和学习。外部的环境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 然成熟程序。 • 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 评价:属于遗传决定论,强调了生物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外部的环境只为正常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 变发展本身的自然成熟程序。
推荐书籍
•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 林崇德主编,儿童心理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王乃铭、钱峰,学前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 秦金亮,儿童发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 David R.Shaffe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11年

课程性质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 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 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 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 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 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 评价:弗洛伊德对人格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研究,强调人的 生物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决定意义。强调个 性形成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 关。
(2)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或最佳期 定义: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 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则学习 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3)最近发展区 定义: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 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 差距。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 志;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 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好的教 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
学前心理学
一位略带诗人气质的心理学家曾经这 样描绘他心中的儿童:
在儿童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 儿童的执著,表现着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漫, 体现着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着人类求 善的道德精神。在儿童清澈的明眸中,闪烁着科学家的敏 锐、艺术家的热情和哲学家的简洁。我想,所谓成熟,不 过是重新体验儿时游戏的认真态度和重新审视儿时积累的 早期经验。只有了解儿童,才会尊重儿童。尊重儿童,就 是尊重人类本身。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 学派的创始人。 • 人格发展理论:本我 潜意识 快乐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良心和自我理想 • 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1、口腔(口唇)期(出生-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 (6-11岁) 5、生殖(青春)期(12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