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练习 绪论和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
意义; • 学会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学说观
点; •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 通常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反映人的态度和活动积极性的个性倾向性。 • 二是反映个人独特特点的个性心理特征。 • 三是自我意识。它反映人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
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二)社会因素 (一)社会生活环境为儿童心理 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二)幼儿园教育在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 • 实验法 • 调查法
• 作业 •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 •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 • 3.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呢 • 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学前心理学
你 认 为 什 么 是 心 理 学 ?
从小班的师幼两段不同对话讲起
第一段对话: 幼: “老师,这是什么?” 师: “是花”。老师很自然地回答。 幼: “什么花呀?” 师: “烦不烦,你不会自已看”
……。
从小班的师幼两段不同对话讲起
第二段对话: 幼:“老师,这是什么”? 师:“是花。一朵花。一朵美丽的花。” 师:“你看是什么颜色呀?” 幼:“红色”。 师:“对,真是聪明!它像什么一样呀”? 幼:“象喇叭一样”。 师:“你真棒!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红花,
认识评价、体验和调节控制等。
• 2.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指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2015-11-2,百度文库,做题,自己做,习题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2.心理过程: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

4.情感过程: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5.意志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二、填空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最普遍、最熟悉、最真切的现象,但也是最复杂、最深奥、最难以捉摸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认知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是情感过程。

8.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称为个性。

三、选择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知和个性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四、判断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N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N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N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

(N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N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Y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学.pdf

学前儿童心理学.pdf

学前儿童心理学辅导安徽省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结才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婴幼儿,即0-6岁的儿童。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以个体发展为研究重点的发展心理学,可以细分为儿童心理学(以0-17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与发展,对一个人最终形成成熟后的个性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心理发展是个体在活动中整个反映结构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保进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信息既是人类千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晶,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我们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又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三)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

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

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

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 经典行为主义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性器期 (3-6岁)
•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 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 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 欲幻想。
•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 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 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 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 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 子。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适应、平衡、动作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 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发生认识论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Word版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Word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趋势。

2. 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定义与性质、任务与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本章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学科性质、任务与作用。

本章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和联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含义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其取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及标志,教育心理学独立的背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学发展的必然)2.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学心理学的兴起,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实际骄傲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3. 幼儿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的贡献(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体现结构1. 一个理论基础:学习理论2. 两条主线: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育活动3. 两点附记:幼儿教师心理与家庭教育心理(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测试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发展性原则3. 教育性原则(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变化1.研究课题的多元化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3.研究程序的规范化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四、考核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的定义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5.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的标志6.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7.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8.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2. 幼儿教育心理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5.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6. 幼儿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和联系7.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8.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3.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四、考核要求(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识记)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识记)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4.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识记)5.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识记)6.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了解)7.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趋势(了解)8.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了解)(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了解)2. 幼儿教育心理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理解)3.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识记)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识记)5. 幼儿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和联系(了解)7.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理解)8.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理解)(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理解)(1)客观性原则(了解)(2)发展性原则(识记)(3)教育性原则(识记)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1)观察法(应用)(2)实验法(理解)(3)调查法(理解)(4)测试法(应用)3.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了解)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
核心家庭 个体
医疗服务机构
传统
社区活动场所所 祖辈及亲朋
外层系统统
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孩子即时(直接接触)环境中的作用系统
中间系统:即时环境(直接与孩子相互 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外层系统:非即时环境,间接影响孩子
宏观系统:外层系统和中间系统“蒸发 ”出的文化氛围 动态系统:以上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
小艾尔伯特实验
斯金纳区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
心理发展的机制:条件反射
外界刺激的强化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 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两者相 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儿 童可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2、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 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 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 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万能养育机到底缺乏了什么?违背了什么?
缺少的是父母之爱、同伴之爱和社会 之爱。没有爱生命便不能成长。
违背了个体成长的规律。语言的发展规 律、社会性发展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等 等

启示: 从事儿童教育要先要有颗爱心(最重 要的),然后学习好儿童发展的基本理 论知识,并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幼 儿教育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及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2、条件反射受( )控制。
A皮下中枢 B皮层 C皮层和皮下中枢
3、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A脑 B客观现实 C实践活动
4、“望梅止渴”属于( )。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5、与人的视觉有关的是(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强光照射引起瞳孔收缩属于( )。
A反馈 B反映 C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7、“尝梅止渴”属于( )。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8、下列哪个选项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望梅止渴 B望而生畏 C谈梅生津 D见虎色变
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
A 间脑 B脊髓 C 延脑 D 中脑
10、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11、学前期又称( )
A、幼儿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中期
12、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13、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反应
15、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于( )
A 教育 B 环境 C 遗传 D 社会
16、社会环境中,( )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需要

二、填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简称 。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
3、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 和 两大部分。
4、大脑皮层分为4个叶: 、 、 和 。
其中 是皮层的高级部分,占皮层表面积的 。
5、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 、 、 、 和 。其
中 是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和 。。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 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
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8、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按照起源可把它分为 和 。
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是 。
9、人的心理一方面受 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 的折射,是
的对立统一。
10、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三、判断:
1、高级神经中枢是指大脑皮层。 ( )
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外界有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 )
3、通常大脑左半球是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优势的半球,大脑右半球是抽象思维和语言
优势的半球。 ( )
4、健全的人脑必然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 )
5、大脑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的管理者和调节者。 ( )
6、大脑额叶损伤会导致人的智力低下,这说明心理是由额叶产生的。 ( )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由人脑自发产生的。 ( )
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
( )

四、解释概念
1、心理学

2、反射
五、简答题
1、简述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3、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简析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六、论述
1、如何理解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