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合集下载

北宋词人柳永对词体的变革与创新

北宋词人柳永对词体的变革与创新

北宋词人柳永对词体的变革与创新在柳永之前,词的表现艺术有一个相对定型的阶段,比如多用小令;讲究温柔细腻、缠绵含蓄;格调或艳冶或伤感等等。

但柳永登上词坛以后,一反传统的格调,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词的表现艺术别开生面,从而推动宋词进入了一个全面革新的阶段。

大致说来,柳永在丰富词的表现艺术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有以下几点。

如果说最能体现花间南唐“面目”的词体形式是小令,那么,能够代表宋词“自家面目”的词体形式则是慢词。

因为从小令和慢词二者成就比较而言,宋代的慢词要相对高于小令,除宋初二晏、欧阳之外,诸大家名家的代表作品几乎都是慢词。

而这一局面的开拓之功当属柳永。

柳永和他经典之作的意境据薛瑞生先生《乐章集校注》柳词今存216首,薛先生指出:“一部《乐章集》,慢词几占三之二,这在两宋词人中,尤其在柳永之前,实为仅见。

”在他的推动下,北宋词坛以小令为主的单一格局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小令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词体由短变长,由简趋繁,内容题材也随之而扩大,表现手法也大大丰富。

杨海明认为,柳永这样大量创制慢词“开启了真正的‘宋词’(相对于令词的基本维持在晚唐五代遗风上面而言)的新天地。

”从此,“宋词”才以自己独有的体式出现于词坛。

因此,冯煦所谓以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晏殊虽是名家,但毕竟所作多为五代花间旧调,沿袭的痕迹相当明显,不但从内容到形式都未能给宋词带来创新性的变化,而且,还倡闲雅之风调,使宋词的路子越走越窄,有陷于山穷水尽的危险。

柳永作品舞台剧而柳永则放弃花间南唐的老路,以其力挽颓波之雄心奇才,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变旧声作新声”开启了宋词的全新面貌。

在他的影响下,北宋王安石、苏轼、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贺铸、周邦彦等几乎所有的大家名家都写出了相当多的长调慢词,虽然他们也都有小令,但能够代表他们创作成就而传世不朽的篇章却是长调慢词。

慢词体式不仅推动了词在内容、题材方面的全面革新,而且也大大地推动了词体在表现手法、艺术技巧方面的全面革新。

有关柳永词的新变的几点思考

有关柳永词的新变的几点思考

扁舟径行之路上依次而 出, 呈一种 最为典型的连贯性。作品的意象组合 由时空转换与意象组合构成, 而这 离不 开虚字 的呼唤与照应。虚字可置 于旬酋, 句 中, 旬尾 。句 首虚字用 以领 句, 句 中虚字 用于呼应, 句尾 虚字 用 于协韵和声 旗亭 指代洒 肆, 由此可见 其用 词之雅致, 清人黄 氏’ 蓼 园诗评》评此词 ……写雪, 通首不俗 …… 。柳 词的独 到之 处是一种雅 化 了的通 俗, 尽以平常的语言来表达, 使人们 易懂而 不晦涩, 这沟通 了市 民阶层和 士大夫精 英文化 阶层 , 使柳词雅俗 共赏, 就如清人宋翔凤 《 乐 府余 论》 中日: 柳吻 的模写 。虚字的好处犹 如曲中树字, 在于前 呼后 应, 仰承俯注 , 使歌词与音乐流畅妥溜, 摇曳生姿 。柳永对 当时词文 化革 新, 形成 了他基本 的审美情趣 和艺术个性 , ・ 柳永词也 成为具有独特魅 力 的存在 。文化 的走向是多元的, 在文学传统 中打破传统 的创新是被 文 学 的创作者和读 者一致标榜的 。人们尽可 以无视传统 的存在, 但传统本 身 却牢不可破地 自在于一切 已产生与未产生的文艺作品之中。 因而, 只有创造 性, 才是人 们可 以把握 的一种方式 , 才 有条件成 为文学演变 中 的积极 的活跃的推动力量 。柳永词 的文化 新变意义, 正在于此 。 柳永 词 的新变 还在于它用俗 文学 的力量使个人 的创造 深入到传统 的 雅 文 学之 中, 同时, 又藉个 人 的创造 性激 活文学, 使 其充满活力, 注 入作家 的 精神, 实现更 高意义上 的 雅俗共赏 。因而使无论是喜 爱阳春 白雪 的 士大夫阶层, 还是文化层次较低 的市 民, 都能在他 的词作 中找到接受 的 空间, 扩大词的文化认 同范畴从而获得 了超时空的艺术魅力。 雅 与 俗 的冲突, 历来存在于人们对文学的观念 冲突之 中。文人雅士往往排 斥俗文学 , 认为俗文 学肤 浅, 甚至干 脆认为文学 不应是平 民百姓所关注 的。柳永词 的文化新变, 就在 于他意 识到 : 词, 不应只成为文人雅士的专 利 垄断, 还应走 向市 民, 大众。

北宋词之柳永新变

北宋词之柳永新变
柳 永
学习要点
一、生平与创作 二、艺术成就 三、名作名篇 四、作品赏析 五、思考与练习
文献所载之“柳词迷” 文献所载之“柳词迷”
韩维“每酒后好讴柳三变一曲” 韩维“每酒后好讴柳三变一曲” 何栗 “时一复讴柳词” 时一复讴柳词” 刘岑贬抑柳永 ,老太监发难 和尚法明 “每饮至大醉,惟唱 每饮至大醉, 柳永词。” 唱完“今宵酒醒何 柳永词。 唱完“ 杨柳岸晓风残月”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去世 项平斋“学诗当学杜诗,学词 项平斋“学诗当学杜诗, 当学柳永词” 当学柳永词” 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 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柳词” 柳词”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登高临远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落拓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 不忍 无成,奔波在羁旅道上,心情悲伤;如果登临时, 无成,奔波在羁旅道上,心情悲伤;如果登临时,再望 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 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归家的念头就会 难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伤。 难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伤。那为什么还长年漂泊在 外呢? 外呢?
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 大量制作长调慢词。
《乐府余论》:“(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东坡、少 乐府余论》 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东坡、 游辈继起,慢词遂胜。 游辈继起,慢词遂胜。” ⑴丰富了词调,两宋词坛上他创用词调最多,现存 丰富了词调,两宋词坛上他创用词调最多, 213首用了133种词调 而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 首用了133种词调; 880多个词调 213首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有100 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 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 ⑵大力创作慢词,共87调、125首,从根本上改变 大力创作慢词, 87调 125首 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 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词的新变
因袭派词人: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和宋 祁为代表,进一步确定了以小令的文本体 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 为美的审美规范。 革新派张先和柳永。
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 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 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 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 也攒眉千度。
三、柳永词的艺术特征
1、善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2、语言平易浅近,不避俗词俚语。
补充: 北宋婉丽词风形成的原因 1、宋初社会安定,都市繁华。
2、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看,来自民间的 合乐词,适宜于表达缠绵感情。
二、柳永词的内容
1、描写都会风光、山川景物,反映市民生活。 如《倾杯乐》《迎新春》《破阵子》等。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 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 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Nhomakorabea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 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
晏几道
《小山词》与晏殊合称“二晏”。,晏几 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 “所 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 前尘”。以浅语道深情。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 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 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柳永词1

柳永词1
法的艺术特色,全词以别情贯穿始终。层
层烘托,步步深入,为柳词中的名篇。

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
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
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
五代淫诐之风气,开金元曲子之先声, 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
夏敬观《吷庵词评》

——韦庄《女冠子》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 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
王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
披襟处、波翻翠幕。以文会友,沉李浮瓜忍
轻诺。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但尊
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柳永《女冠
• 一,大量改制、创制了新的词调,特
别是增衍制作了许多慢词长调,大大 拓展了词体,表现了突出的创调才能。
《乐章集》现存词二百二十首,慢词
超过了半数。
主要途径有二:
• 其一,变旧声作新声。
化旧为新:
《抛球乐》旧曲三十字,柳词为一百八十七 字。
借旧为新:
唐五代旧曲中虽有曲名而无歌词者,柳永选 作慢词长调,如《安公子》、《夜半乐》、 《雨霖铃》、《曲玉管》等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传统的宦游题材,在柳永词里显示出自
情意识。这类词以爽快率直的风格,充沛
的气势,热烈的感情,描述了男女情爱的 自由放纵,追求官能享受的肆无忌惮,从 而反映了这一阶层特有的思想感情、生活 态度和文化趣味。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谈谈“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当晏殊、欧阳修创作清丽闲雅的小令词的时候,社会上已经在广泛地争相创造“新声”了。

《宋史·乐志》记载:宋代初期设立教坊音乐机关,在旧曲的基础上创造“新声”,“新声”更加流丽动听。

大量为这种更加流丽动听的“新声”写词来歌唱的词人,就是柳永。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在作举子时,喜欢去青楼妓院,他善于写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定请求柳永代为填词,这种新腔才流传于社会上。

可见柳永写词在当时即有较大影响。

宋翔凤《乐府余论》也说:“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耆卿(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

一时动听,传播四方。

”柳永,字耆卿。

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生卒年不详。

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

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颇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

他的词就很有点浪子作风。

他在《鹤冲天》词中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把写诗填词的才子说成是不当官的公卿宰相。

白衣,是表示平民的身分。

他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认为做官是“浮名”,还不如喝酒、唱曲。

有人向仁宗推荐他,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他因此受罢黜,郁郁不得志,每天和一些浮浪子弟纵游于娼馆酒楼,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因为宋仁宗嫌他行为放浪,不用他,说过让他“且去填词”的话,所以他自称“奉旨填词”。

他后来改名永,才在景祜元年(1034)考中进士,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

死的时候很凄凉,棺木寄放在镇江的寺庙里,一说葬在枣阳县的花山。

后来每到清明节,远近许多人带着酒食在他的墓地祭奠饮宴,叫做“吊柳会”。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精通音律,又熟悉民间新曲,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

他的词受到各阶层群众的喜受,不仅市井之人喜欢,而且宫中也传唱,佛门弟子、道教真人也爱好,可以说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

柳词新变的主要内容

柳词新变的主要内容

柳词新变的主要内容一、思想内容的新变柳永一改文人词创作路数,迎合市民大众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⒈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或表现被弃或失恋女子的痛苦心声。

其他文人词同类题材作品中,女性一般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愿望含而不露;柳永词中的女子则是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坦陈对爱情的渴望,如《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

⒉表现下层妓女不幸和从良愿望。

柳永更多以平等身份和相知态度看待妓女。

⒊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如《望海潮·东南形胜》⒋大量使用词体进行自我化的情感抒发。

如《鹤冲天》二、艺术风格的创新⒈审美趣味通俗化,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⒉大力创作慢词,柳永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⒊词调丰富,体制始备,首用、首创100多调;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四叠等丰富。

⒋语言通俗化,充分运用日常口语、俚语。

⒌表现手法革新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和市民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小令篇幅短小,只宜用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意象群传达抒情主人公情思意绪;慢词则可铺叙衍展,故柳永将赋法入词,或直接刻画主人公内心世界,或描绘情事发生发展场面过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⒍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⑴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体现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⑵空间结构方式上,柳永将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⒎题材取向自我化晚唐五代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外,多表现离愁别恨的类型化情感,柳永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3柳永——柳永生平与柳词的新变

3柳永——柳永生平与柳词的新变




《迷仙引》: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 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 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 朝云暮雨。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朱熹注:“蕣,木槿也,树如李,其华朝生暮 落。”

二、官场失意
(一)官场失意的表现 1、屡试不第、“及第已老”

《宋史·真宗本纪》: 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谴之。


宋·张舜民《画墁录》: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 不能堪,诣公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 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 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 《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填词,何要浮 名 !”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 处,正恁凝愁。

本节其他内容(略) ▲柳永词的内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2、宦游漂泊,“宦途成羁旅”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 柳耆卿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 于枣阳县花山。远近之人,每遇清明,多载 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


(二)官场失意的经历对柳永词的影响 1、写下大量描写男女恋情、描写歌妓的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片:描写雨后凄凉萧条的秋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秋色的萧瑟凄凉.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再做冷落气氛渲染,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
●苏轼赞美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词有与古诗同妙者:“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
《敕勒》之歌也。([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秋景的荒芜肃杀。)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 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旧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填词,何要浮名!” 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 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 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 识柳七面。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众名 姬春风吊柳七》)
“(永)沦落贫窘, 终老无子。掩骸僧舍, 京西妓者鸠钱葬于枣阳 县花山······其 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 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 七。”《古今词话》
贡献
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他在扩大词境、
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第一,发展了慢词。
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 能,使铺叙手法进入了词中 .
柳永
柳永(987?-1053?)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 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 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原名三变,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 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 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音 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 有《乐章集》传世。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业
一、柳永《八声甘州》是如何以秋景来烘托离
愁的? 二、柳永《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 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八声甘州》下片转写佳人颙望,对表现 全词的主题“羁旅之苦”有何益处?
1、柳永词有哪些特点,他对宋词有 什么贡献? 2、张先、范仲淹、欧阳修对词的贡 献?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宇宙人生的变与不变 。)
下片:触景生情,抒写思念家乡及妻子的情怀。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矛盾心理)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从对面写起, 表面是写佳人对作者的盼归,实际 是加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长衰 河 番 江翠 冷 洗 水减 落 清 对 ,, , 秋 潇 无苒 残 。 潇 语苒 照 渐 暮 东物 当 霜 雨 流华 楼 风 洒 。休 。 凄 江 。是紧天 惟处,, 有红关一
八 声 甘 州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 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 于羁旅行役。„宋‟陈振孙《直斋书 录解题》)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 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 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 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 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 使年少,光阴虚过。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 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争知我,倚阑干处怀人 之情,以增添一层曲折。
飞卿词:“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 之。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梁启超语)
艺术特点
1、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2、本词抒写离人愁绪,调子苍凉激越,共用了 八个韵脚,所以名《八声甘州》。
3、作者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上片用“对”字
第一类主要表现女子的情感、男女恋 情及离愁别恨。如《定风波》 、《雨霖 铃》 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
《望海潮》
第二类是表现羁旅行役之苦。《八声 甘州》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
暑录话》) •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纪昀《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
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中说“词自晚唐五代以 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 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指出了柳永最大的特点就是使 词走向平民化、通俗化.
领起开头两句,以烘托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接着 又以“渐”字承上启下。下片以“望”字兴起思乡
之情,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最后从“想”
字生发出对方妆楼遥盼的情景,并用来对照自己的 乡愁。
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山风 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中段, 一曲溪北岸,是一座三层楼 阁式仿宋民间建筑,占地 300平方米,坐南朝北,有展 厅及办公室、储藏室、茶 室等设施。风格朴实素雅, 极富乡土气息。
“柳屯田宜十七八女郎,按红牙拍,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词须铜将军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 乐章集跋》
八声甘州
羁 旅 行 役
正归 妆 迹 渺 恁舟 楼 , 邈 凝。 颙 何 , 不 愁争 望 事 归 忍 。知 , 苦 思 登 我误淹难高 ,几留收临 倚回?。远 阑,想叹, 干天佳年望 处际人来故 ,识,踪乡
《乐府余论》:“(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 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胜。”
第二.创用了许多新词调。 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大多数 是首创或首次使用。
第三,多用赋体
成功运用铺叙与白描手法。
第四,雅俗并陈。
大量吸收日常口语和俚语入词,使词更接近 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第五,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