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_课件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_课件

第二层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严词质问悲剧产生 的根源。
1、“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 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 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 连类并书。喻北宋王朝的沦亡。
2、“九地黄河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3、“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 踏后的荒凉景象。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作者简介
张元幹(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 福建永泰人)。北宋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 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 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八年,秦桧当国,力主和议,胡铨上书 请斩秦桧等以谢天下,时李纲亦反对和议罢居长乐,元幹赋《贺 新郎·曳杖危楼去》词赠纲,对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胡铨 被除名送新州编管,元幹持所赋《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词送 行。后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幹尔后漫游江 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八十。存词180余首。张元幹与张孝 祥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词: “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3、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达到最高 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举大白,听《金缕》”
谢谢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 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三层“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1、“天意从来高难问……”:前面词人提出疑问,问而不答。 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况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于是顿挫 之笔曲折至“天意从来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外之意,天高固 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人情老易 悲”,言天意既难测,而人情老易悲,今有深仇而不思报,故长叹 “悲难诉”——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诉;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 江左、迫害忠良之悲难诉。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简析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简析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简析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①。

怅秋风,连营画角②,故宫离黍③。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④,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⑤。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⑥。

【注解】
①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②连营画角: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指敌军营垒)。

③离黍:《诗经·离黍》首句为“彼黍离离”。

④九地:九州之地,即全国各地。

黄流乱注:黄河泛滥,喻金兵
猖狂进犯。

⑤南浦:南向的水边,后指送别之地。

⑥举大白:举起酒杯喝酒。

【赏析】
这首词虽为送别之作,但寄情秋景,抒发忧思国事,难觅知己的感慨。

上阕述事苍凉悲愤。

下阕抒情情致深婉,倾吐蕴藏心灵深处难以直言的惆怅情怀。

全词风格悲壮而不衰颓。

笔调委婉曲折,沉郁深厚。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译文及注释】1、底事:言何事。

2、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

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3、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4、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5、耿:明亮。

6、大白:酒杯名。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赏析】张元干,字仲宗,别号芦川居士,长乐(在今福建省)人。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翻译《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注释底事: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耿:明亮。

大白:酒杯名。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赏析通观全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不寻常的送别词,它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

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

上片“梦绕神州路”,词人说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

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体格。

首问:“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下片便预想别后情怀。

词人送别胡铨之后,不忍离去,伫立至岸柳凉生,夜空星见。

“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写“疏星渡河汉”“金波淡,玉绳低转”,情调很相似。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习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习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习题《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采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深刻表达了作者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体现了当时南宋仕者普遍的悲愤心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宋代: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译文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练习题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叶梦得《贺新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叶梦得《贺新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分页:123
叶梦得贺新郎原文及翻译赏析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叶梦得《贺新郎》原文及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诗词作品:贺新郎 诗词作者:【宋代】叶梦得 诗词归类:【秋天】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答案-古诗-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答案-古诗-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阅读答案-古诗-赏析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①昆仑倾砥柱②,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③,听《金缕》④。

注释:此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

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胡邦衡大胆上书请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

言辞激切,朝野震动。

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削籍。

①底事:言何事。

②砥柱,用砥柱喻中原沦陷。

③大白:酒杯。

(1)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2)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

(4分)【答案】(1)①悲愤:“天意难问”这里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忠臣被贬谪,含有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

对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

②同情:情老易悲,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报国无门,无力回天,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土的共同悲剧。

对友人胡铨因敢于坚持正义而获罪表达深刻的同情。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幹阅读答案。

(2)写江边送别之景和喝酒解忧为实,写想象别后心情为虚。

(1分)下半阙叙别情。

初秋残暑,凉生岸柳,夜色已深,景之凄凉更显人心为别而凉。

胡铨要到的新州,远得难以通信,而中原的万里江山,只好梦中去寻了。

想象别后,想再与胡铨同宿畅谈对床夜语,恐怕此别后难再现了。

(2分)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

(1分)或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1分)下半阙叙别情。

实写了现实的景色和想象的别后前路茫茫,音信难通,无法再现“同宿畅谈、对床夜语”的情形。

二人依依惜别,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茫茫的感慨。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原文、赏析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原文、赏析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出自宋代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原文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

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

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

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

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在这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元干。

其古诗全文如下: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前言】《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

此词上片述时事。

“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下片叙别情。

“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

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

【注释】⑴贺新郎:词牌名。

⑵胡邦衡:即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时进士,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反对与金议和,忤秦桧,一再被贬。

待制:宋时官名。

⑶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

⑷画角:古管乐器。

传自西羌。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故宫:指汴京旧宫。

离黍:亡国之悲。

⑹底:何。

如:底事,犹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传说昆仑山有天柱,天柱崩则天塌。

九地黄流乱注:黄河中有砥柱,砥柱崩则黄水泛滥。

此皆九州覆灭之灾也。

⑺狐兔:语出范云《渡黄河》诗,“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谓荒凉无人也。

⑻“天意”二句:暗指帝心难测。

⑼南浦:本义为南面水边,后常用以称送别之地。

《楚辞·九歌·河伯》有“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注曰“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

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

张铣注曰“南浦,送别之地”。

⑽耿:通“炯”,光明。

斜河:银河。

⑾“万里”句:胡铨远贬至广东,故云。

⑿回首:回想。

对床夜语:指朋友间长夜深谈,亲密相处。

⒀“雁不到”二句:胡铨贬所在新州(今广东新兴),雁飞不到,借指别后音信难通。

谁与:寄给谁。

⒁儿曹:儿辈。

恩怨相尔汝:语出韩愈《听颖师弹琴》“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谓儿女亲昵之语也。

⒂大白:酒杯。

⒃金缕:即《金缕曲》,又名《贺新郎》,即指此词。

【翻译】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

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

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我与您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
一丝凉气。

直到银河斜转,只见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云儿漂浮。

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了!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金缕曲》。

【赏析】《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秋,时作者寓居福州。

北宋灭亡后,在宋室士大夫南渡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

张元干先有《贺新郎·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有《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送别胡铨,皆悲愤痛苦。

据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十所载,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胡铨上书反对宋金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朝野震动。

胡铨被谪监广州盐仓,改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1142年),再谪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时张元干作此词送行,并因此得罪下狱。

“梦绕神州路”,词人说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

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体格。

首问:“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
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怀。

词人送别胡铨之后,不忍离去,伫立至岸柳凉生,夜空星见。

“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写“疏星渡河汉”、“金波淡,玉绳低转”,情调很相似。

而对于张元干,悲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

如以“闲笔”视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何地,欲似朋友般“对床夜语”,已不可得。

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新州相对衡阳又更往南,鸿雁更不可能到达,书信难以寄付。

这里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

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自不肯谈个人琐事。

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

此以豪迈之言借以打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

凡填《贺新郎》,上下片有两个仄起七字句,不得误以为与律句全同,“高难问”“怀今古”,难、今二字,皆须平声(与上三字连成四平声),方为协律。

又两歇拍“送君去”“听金缕”,头一字必须去声,此为定格。

然而明清以后,理解此者已少,合律者百无一二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