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9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9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车。

8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断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87.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3)是子不欲吾善.也(______)(4)因.下彭氏之子(______)8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君将何之?89.【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

【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答案】86.(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87.(1)有时(2)方法(3)好(4)于是88.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您这是要去哪里?89.【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习题(含答案) (8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习题(含答案) (8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对比阅读(一)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7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父利其.然也B.怒而.飞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我酌油知之D.彼且.奚适也且.父未尝语我也17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_____________)(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3)志.怪者也(________)(4)此亦飞之至.也(________)17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180.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答案】177.C178.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气息,这里指风记录、记载极点179.(1)穿越云层,背负青天。

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2)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180.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鹏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

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①人类的亲密伙伴——鸟,歌喉婉转,体态玲珑,雄姿威猛,千姿万态,难以胜数,诗词里,画境中更是少不了它们作点缀。

②爱鸟之情,源远流长,有些来历。

③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

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铺满了大地和天空。

④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

黑色沃土翻开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的美餐,(A)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⑤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正在开放着,色彩艳丽,自顾自浓浓地开。

偶有“扑棱棱”的一声,鸟影乱飞。

轭下壮牛呼出粗气,惊动了一群正在觅食的巧嘴八哥,八哥冲天飞翔,找新的就餐地。

其中两只八哥胆大,径直在牛背上歇脚,怡然自得。

⑥暑假,村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鸟的欢乐国。

早晨起来,睡眼惺忪,屋后一片大竹林,雾岚还未散尽,空气清新,鸟在枝头争鸣,起初声音不大,如单人演奏,双人合奏。

渐渐地,这些鸟儿全部都展开歌喉,开始交响乐,一呼一应,一应一答,一答一和,鸟音清新,动心悦耳。

脚底像安了弹簧似的,鸟儿们从一个枝头蹦到另一个枝头,像钢琴大师手中飞逸而出的一串音符。

(B)篷篷翠竹,只只鸟影,微风过处,竹叶沙沙,鸟语啁啾,声声入耳。

场景蕴涵静默的自然力量。

恨自己不通鸟语,不能分享它们的快乐,短短十分钟,演奏结束,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鸟谢完幕,一哄而散,飞向竹林外的远空。

⑦秋天,收获的季节,鸟在田间稻茬儿穿来穿去,与人争夺粮食。

辛苦的农人被丰收的喜悦陶醉,毫不计较;鸟儿抢着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开肚子吃饱。

农人憋足劲儿,小腿肚子肌肉绷紧,挑起一捆捆谷穗回家;吃饱的鸟像凡·高“麦田里的乌鸦”,蹦蹦跳跳跟在人脚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qiáng)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ǐ)B.嘉肴.(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C.弗.(fú)学有所长.(zhǎng)选贤与.(jǔ)能好逸恶.(wù)劳D.兑.(duì)命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矜.(jīn)寡孤独【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学”读作xiào;B.“分”读作fèn;D.“兑”读作yuè;“矜”读作guān;故选C。

2.(18届天津市五区联考九年级中考一模)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接受《哈哈画报》的约稿,画老上海三百六十行。

B.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C.他的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他的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

D.刘经南说:“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了解与辨识能力。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D项“句号”应该放到“引号”里面。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久远的岁月印记,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里,闪烁在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_______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擂响在锣鼓铿锵的声音里。

A.开放飞舞传扬飘荡B.绽放飞舞宣扬飘散C.开放跳动宣扬飘荡D.绽放跳动传扬飘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绽放”多指花朵等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2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2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走近名著(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由绝望、动摇到战胜自我,摆脱困境,坚定信念,炼就钢铁般的意志。

(2)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精彩的名著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艰辛屈辱的成长记忆,百味杂陈,让我们心潮起伏……【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保尔•柯察金)(2)示例一:《格利佛游记》辛辣巧妙的讽刺影射,诙谐幽默,让我们捧腹大笑;示例二:《繁星春水》清新隽永的情思哲理,优美深刻,让我们掩卷沉思【解析】【详解】解答名著阅读类题目,在平时就要对名著知识做好积累,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1)选段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章写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保尔打消了这个念头,战胜了自我。

选文是保尔的内心独白。

(2)补写句子的关键是“推断”,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断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断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联系上下句,可知补写出的句子应该与上下句构成排比,要求有三:一是所述是一部名著,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5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5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__________)1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2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水雾、尘埃作比较,表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句中的“海运”指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C.文章借《齐谐》之言渲染鹏之大,“击”“抟”“三千里”“九万里”等,极言鹏徙南海时气势之恢宏,夸张奇异,使文章显得汪洋恣肆。

D.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想象雄奇,意境开阔。

同时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气势磅礴,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

【答案】124.悬挂迁移吹拂125.(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见尽头呢?126.D【解析】【分析】12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参考译文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吾室之内。

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

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

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国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

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

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陆游筑书巢》(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未尝不与书俱.俱:______(2)妻子不觌妻子:_______..129.翻译下面句子。

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30.书巢主人的朋友是怎样评价他的居室的?(用原文回答)【答案】128.(1)一起(2)妻子和儿女129.于是我(或者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30.信乎其似巢也!【解析】128.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俱”,一起。

“妻子”,古今异义词;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12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习题(含答案) (9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习题(含答案) (9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书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0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②执策而临.之(______)③弗之怠.(______)④腰.白玉之环(______)若神人(______)⑤烨然..10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7.你从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两点)108.《马说》作者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是统治者“______”,《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则以__________(表达方式)为主,写了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由此得出自己成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②慢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④研⑤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注)①郢:楚国的都城。

②垩:白色粘土。

③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

④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⑤斫:用刀斧砍。

⑥质:通“锧”。

砧板,引申为搭配的对手,即郢人。

1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过.惠子墓/以其境过.清
B.顾谓从.者日/从.此替爷征
C.若.蝇翼/皆若.空游无所依
D.尝试为.寡人为之/化而为.鸟
14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141.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情感?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39.C
140.匠石运斤成风/ 听而斫之/ 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141.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对自己对手(朋友)惠子的无比真挚的怀念。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少了能配合自己的人,一个人就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了。

(或者:“如果有能够跟自己熟练配合的人,会更能发挥自己的实力”。

)【解析】
139.试题分析:C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若:好像。

A过:经过/ 过于。

C从:跟随/ 自,由。

D为:给/ 成为。

点睛:一词多义。

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4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译为: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

此题要注意把相连续的几个动作划开。

141.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如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情感可从对朋友惠子的无比真挚的怀念的角度作答。

启示可从若想做好一件事,总要有另一个配合的角度,做成一件事,都是内因和外因相配合的结果的角度作答。

庄子送葬,达到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

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

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

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

’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

即使这样,我的配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帝大骇,以问准。

因请帝幸澶州。

曰:“若大驾亲征,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我得胜算矣。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今明肃士卒喜悦。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1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冬/是.鱼之乐也B.出奇.以挠其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坚守以老其.师/其.两膝相比者D.乃引去./乃记之而去.
14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今明肃士卒喜悦
144.结合选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认为“河北罢兵”是意准的功劳。

【答案】
143.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
144.①请皇帝御驾亲征,鼓舞士气,“若大驾亲征”“我得胜算矣”②军中纪律清明严肃。

“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

”③善于指挥作战“诏士卒迎击”。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阿鲁图等年代:元
参考译文:
这年冬天,契丹军队果然大举入侵。

告急的文书一夜共五次送达,寇准不拆封,饮酒谈笑自如。

皇帝十分惊骇,来问寇准。

寇准趁机请求皇帝亲征渡州。

他说:“如果陛下御驾亲征,出奇兵扰乱敌人的战略,坚守使敌军疲意,我军就可取胜,”皇帝于是渡过了黄河,来北城门楼上,远近的士兵看见皇帝的伞盖,欢呼雀跃,声音传到几十里外,契丹士兵相互对视感到惊慌,摆不成阵。

皇帝把军中事务全部委托给寇准,寇准奉旨独自决策,号令清明严肃,士兵都很高兴。

敌人几千骑兵乘胜逼近澧州城下,他命令士兵迎击,斩杀俘获了大半敌兵,敌军于是退去,河北停止战争,是寇准的功劳。

14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意思不相同的为B项,意思分别是:奇谋/零数、余数。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这。

C:表第三人称,他们的。

D:离开。

14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
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皇帝把军中事务全委托给寇准,寇准奉旨独自决策,号令清明严肃,士兵都很高兴。

144.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作者认为“河北罢兵”是意准的功劳原因是:请皇帝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军中纪律清明严肃,善于指挥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