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参考答案二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论述题:经过几十年积累,我们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但是,新发展阶段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参考答案1:同资产阶级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道远。
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不能不具有长期性。
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参考答案2: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与长期性:民主政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研究民主政治建设问题,需要认识它的外部条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历史条件,使这一阶段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特殊的矛盾。
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是以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必然要求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因此,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
民主同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同样也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密不可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和重要内容。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5〕但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由于不仅封建专制历史久远,而且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建国后又长期忽视民主法制的建设,因而同与社会主义民主相去甚远的封建专制主义影响很深。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特殊的紧迫性。
另一方面,又正因为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高度民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民主政治的发展不能不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不发达是制约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为正是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平等竞争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和特权,冲刷着血缘、门第、地域、民族之间的差异,推动政治平等的产生和完善。
我们的社会主义由于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经过40多年的建设,虽然国民经济有了巨大增长,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过程中,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商品经济和市场体系很不发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
(二)文化知识水平低是影响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又一制约因素。
文化水平的高低与民主实现的程度往往成正比。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有( )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有( )
A.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答案:
A,B,C,D
分析: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属于记忆型知识点。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阶级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ABCD四个选项就是主要因素。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怎么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长期性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最早是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1987年党的13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左右)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定性);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定位)。
这个论断反对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另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①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2)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条件决定的;(3)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我国和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怎么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长期性。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

论述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获得了从一国到多国的迅猛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1/3,领土面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1/4。
但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曲折。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成功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世界社会主义增添了光辉。
请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答案一:一、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由于资本主义在旧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初级阶段。
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结束,大约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三、从国际范围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余地。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长期竞争。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革命,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充满矛盾的整体,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和必然性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层含义是我固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扔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过渡时期。
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直接跨越了卡夫丁峡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我国跨越了卡夫丁峡谷.缺少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解放、发展生产力。
去实现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时期实现的工业化和社会化.去完善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由于西方一些国家比我们早发展了至少一百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而我们的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技术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本国技术保护政策,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研发技术。
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也存在“剪刀差”的问题。
我们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只能赚到很少的利润,许多国家设置贸易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
另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全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有本能的仇视心理,对中国处处限制,今年来“中国威胁论”的大肆传播就是证明,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又处于低潮,这些因素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制约。
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具有长期性.我们只能韬光养晦,保持稳定,埋头发展自己,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社会主义。
2、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国家外汇储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总■和生产能力进入了世界发展的先进行多U.综合囝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难性的认识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难性的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已从理想变成现实,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
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难性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不寻常飞跃,注定了其发展道路的曲折性1、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生产最发达、工人人数最多的国家中产生的,而且是在几个最发达的国家中一起产生。
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阶段,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欧洲革命取得了成功,落后国家完成了民主革命,同时,落后国家还要充分吸收资本主义已有的文明成果。
但这些预言都没有实现,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中首先实现的,而这些国家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不是充分吸收,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拒绝。
马克思还预言,社会主义的产生需要阶级力量的推动,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是必然的途径。
当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时,虽然有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做指导,但假如利用不好,就会成为束缚手脚的弱势,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许多的磨难和难题。
2、从实践层面看其实,如何发展社会主义一直都在探索中。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为世界革命点燃了一个信号。
他在特殊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之后联系实际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征收粮食税、搞非国有化、恢复商业和扩大与资本主义的交往合作等。
而到斯大林,则一改列宁的做法,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使苏联短期内取得了大进步,实现了与资本主义的抗衡。
但这一模式过分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不注意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只注重中央集权;由于推行全盘集体化,使农业和农民受到很大的影响和伤害,又由于肃反扩大化,强调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强化无产阶级专政,导致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的破坏。
最可悲的是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把这一模式当成唯一的途径加以学习,加以僵化。
2023年春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试题: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

2023年春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试题: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1经过几十年积累,我们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但是,新发展阶段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一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由于资本主义在旧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初级阶段。
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
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发展状况的制约Q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结束,大约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