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计算
三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三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一、知识点回顾
1. 运算顺序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典型例题及解析
1. 例1:25 + 7×8 - 5
- 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公式。
- 再算加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2. 例2:(36 - 12)÷6+15
- 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
- 再算除法:公式。
- 最后算加法:公式。
3. 例3:48÷8×2+3
-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除法:公式。
- 再算乘法:公式。
- 最后算加法:公式。
三、练习题
1. 公式
- 先算除法:公式。
- 再算加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2. 公式
- 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
- 再算除法:公式。
- 最后算乘法:公式。
3. 公式
- 先算除法:公式。
- 再算加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4. 公式
- 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
- 再算乘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5. 公式
- 先算乘法:公式。
- 再算减法:公式。
- 最后算加法:公式。
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优点和建议

四则混合运算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涉及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综合运用。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有着以下一些优点和建议:一、优点:1.综合运用能力提升:通过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本质和运算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四则混合运算涉及到多个运算步骤和运算符号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计算。
通过解决这些混合运算问题,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推理能力。
3.基础知识巩固:四则混合运算是对加减乘除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练习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有着重要的作用。
4.培养计算能力和速度:通过训练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技巧和规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问题时,可以更加快捷地得到答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建议:1.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先从简单的混合运算开始逐步引入,逐渐增加难度。
可以从一个运算符开始,例如只有加法或者减法运算,再逐步加入乘法和除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和理解每个运算步骤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2.创设情境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混合运算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生活中的购物问题,让他们通过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思考和讨论:在学生解决四则混合运算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从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多样化练习形式:为了增加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涵盖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它要求运用各种运算法则,灵活运用各种数学运算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混合运算的阶段,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一、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在混合运算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
一般来说,我们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如果遇到括号或者带有括号的式子,我们就要按照括号里的内容先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其他运算。
例如:5 + (3 + 2) - 4 = 5 + 5 - 4 = 10 - 4 = 6这个例子中,首先计算括号里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在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非常重要。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此在混合运算中,他们需要运用这些知识。
例如:23 + 18 - 9 = 41 - 9 = 32这个例子中,首先进行加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二、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1.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混合运算中,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与加法和减法有所不同。
按照数学的约定,乘法和除法应该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之前进行。
例如:6 + 3 × 2 = 6 + 6 = 12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是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因此在混合运算中,他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例如:4 ×5 ÷ 2 = 20 ÷ 2 = 10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除法运算。
三、解决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混合运算实际问题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 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混合加减乘除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混合加减乘除
#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先乘除后加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例如:公式,先算乘法公式,再算加法公式。
2.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内容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公式,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再算除法公式。
# 二、练习题
1. 简单运算
计算:公式
解析: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先计算乘法部分公式,再计算加法公式。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除法公式,再算减法公式。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再算除法公式。
2. 中等难度运算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再算除法公式,最后算加法公式。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公式,再算乘法公式,最后算加法公式。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公式,再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最后算括号外的加法公式。
3. 较复杂运算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公式,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公式
,接着算中括号里的减法公式,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公式。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公式,再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
,然后算乘法公式,最后算减法公式。
计算:公式
解析: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公式,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公式,接着算中括号里的加法公式,最后算乘法公式。
三年级混合运算练习题(打印版)

三年级混合运算练习题(打印版)一、加减法混合运算1. 34 + 28 - 15 =2. 47 - 23 + 36 =3. 52 + 17 - 40 =4. 63 - 49 + 21 =5. 75 - 29 + 48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1. 6 × 3 ÷ 2 =2. 8 × 4 ÷ 2 =3. 9 × 2 ÷ 3 =4. 7 × 5 ÷ 1 =5. 5 × 6 ÷ 3 =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 45 - 18 + 2 × 3 =2. 72 ÷ 8 + 4 × 2 =3. 36 + 15 - 2 × 4 =4. 56 ÷ 7 - 3 × 2 =5. 24 + 18 ÷ 3 × 2 =四、括号运算1. (34 + 12) ÷ 4 =2. (78 - 23) × 3 =3. (45 ÷ 5) + 8 =4. (9 × 2) - 7 =5. (84 ÷ 7) + 12 =五、应用题1. 小明有36个苹果,他给了小华15个,然后小华又给了小明8个,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学校图书馆有48本书,借出去了23本,又新购入了30本,现在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3. 一个班级有54名学生,如果每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个小组?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5. 一个水果店有24个苹果和18个橙子,如果每3个水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答案:一、加减法混合运算1. 472. 603. 294. 355. 94二、乘除法混合运算1. 92. 163. 64. 355. 10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 412. 443. 434. 415. 20四、括号运算1. 112. 1953. 174. 215. 14五、应用题1. 27个苹果2. 55本书3. 9个小组4. 32米周长5. 14袋水果。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三年级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哦!这可是非常实用的数学知识,以后你们长大了,一定会用到的呢!那么,我们就先从加法开始吧。
加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
比如说,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2个苹果,那么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加法来算:3+2=5。
所以,小明和小红一共有5个苹果。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减法。
减法其实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另一个数。
比如说,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减法来算:5-2=3。
所以,小明还剩下3个苹果。
那么,乘法和除法又是什么呢?别着急,我们一点点来说。
首先是乘法,乘法就是把一个数重复相加若干次。
比如说,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乘法来算:3×2=6。
所以,小明和小红一共有6个苹果。
接下来是除法,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
比如说,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12÷4=3。
所以,每个人可以分到3个苹果。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练习一下吧!老师给你们出了几道题目:题目1:小华有8个香蕉,他又买了4个香蕉,现在他一共有多少个香蕉?答案:8+4=12。
所以,小华现在有12个香蕉。
题目2:小李有10个橘子,他吃了3个橘子,还剩下几个橘子?答案:10-3=7。
所以,小李还剩下7个橘子。
题目3:小王有6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呢?答案:6÷3=2。
所以,每个人可以分到2个糖果。
大家做得非常好!这些题目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哦。
以后你们长大了,一定会用到这些知识的。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好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成为一个聪明的小数学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一、口算题。
1. 25 + 18÷3- 解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18÷3 = 6,然后25+6 = 31。
2. 36 - 12÷4- 解析:先算除法,12÷4 = 3,再算减法,36 - 3=33。
3. 4×5+20- 解析:先算乘法,4×5 = 20,再算加法,20+20 = 40。
4. 32÷4+16- 解析:先算除法,32÷4 = 8,再算加法,8 + 16=24。
5. 15+3×5- 解析:先算乘法,3×5 = 15,再算加法,15+15 = 30。
6. 28 - 4×6- 解析:先算乘法,4×6 = 24,再算减法,28 - 24 = 4。
7. 18÷2×3-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18÷2 = 9,再算乘法,9×3 = 27。
8. 20+12÷6- 解析:先算除法,12÷6 = 2,再算加法,20+2 = 22。
9. 30 - 5×4- 解析:先算乘法,5×4 = 20,再算减法,30 - 20 = 10。
10. 48÷6+8- 解析:先算除法,48÷6 = 8,再算加法,8+8 = 16。
11. 12+4×3- 解析:先算乘法,4×3 = 12,再算加法,12+12 = 24。
12. 27÷3 - 6- 解析:先算除法,27÷3 = 9,再算减法,9 - 6 = 3。
13. 5×6 - 25- 解析:先算乘法,5×6 = 30,再算减法,30 - 25 = 5。
14. 16+18÷2- 解析:先算除法,18÷2 = 9,再算加法,16+9 = 25。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计算题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15 10,先算25+15 = 40,再算40 10=30。
又如:48÷6×2,先算48÷6 = 8,再算8×2 = 16。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例如:36+4×5,先算4×5 = 20,再算36+20 = 56。
再如:72 18÷2,先算18÷2 = 9,再算72 9 = 63。
3.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23 + 17)÷5,先算括号里的23+17 = 40,再算40÷5 = 8。
二、具体题目及解析1. 25+18÷3 7解析:按照运算顺序,先算除法18÷3 = 6,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加法和减法,25+6 = 31,31 7 = 24。
2. 42 6×4+9解析:先算乘法6×4 = 24,再从左到右计算减法和加法,42 24 = 18,18+9 = 27。
3. (32+16)÷8 3解析:先算括号里的32 + 16 = 48,再算除法48÷8 = 6,最后算减法6 3 = 3。
4. 12×(5 3)+10解析:先算括号里的5 3 = 2,再算乘法12×2 = 24,最后算加法24+10 = 34。
5. 30÷(4 + 1)×2解析:先算括号里的4+1 = 5,再算除法30÷5 = 6,最后算乘法6×2 =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选文档
540÷﹙30×15÷50﹚ 6×58-﹙174+89﹚ ﹙75+49﹚÷﹙75-44﹚
25×﹙22+576÷32﹚ 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180÷[36÷﹙12+6﹚]
75×12+280÷35 48×﹙32-17﹚÷30 ﹙564-18×24﹚÷12
490÷[210÷﹙750÷25﹚] 576÷﹙33+15﹚ ﹙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 680+21×15-360
.
精选文档
[175-﹙49+26﹚] ×23 972÷18+35×19 ﹙29+544÷34﹚×102
26×﹙304-286﹚÷39 756÷[4×﹙56-35﹚] 36+300÷12
848-800÷16×12 ﹙132+68﹚×﹙97-57﹚ 972÷﹙720-21×33﹚
450÷[﹙15+10﹚×3] ﹙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 ×15 ﹙7100-137-263﹚÷100 250+240÷8×5
960-720÷8×9 840÷40+40×40 2400÷[1200÷﹙600÷15﹚]
.
精选文档
520+22×﹙15+45﹚ 160+740÷20-37 900÷[2×﹙320-290﹚]
[492-﹙238+192﹚] ×26 972-﹙270+31×9﹚ 600-﹙165+35×3﹚
[196+﹙84-12﹚] ×5 7100-137-263+300 675-600÷15×12
720÷[﹙187+18﹚÷41] 14×[﹙845-245﹚÷12] [668-﹙132+245﹚] ÷97
12×[﹙76+57﹚÷19] 840÷﹙320÷80﹚ ﹙28+32﹚×﹙90-40﹚
480÷[4×﹙50-40﹚] 72÷36+29×3 320-50×4÷25
.
精选文档
12×﹙34+46﹚÷32 ﹙53+47﹚×﹙86-24﹚ 720+34×18-340
﹙120-54﹚×﹙42+98﹚ [203-﹙25+75﹚] ×16 380÷[240÷﹙36÷3﹚]
120÷24-20÷4 900÷﹙120-20×3﹚ 768÷[8×﹙76-68﹚]
130×[﹙600-235﹚÷73 115-15+20×3 ﹙440-280﹚×﹙300-260﹚
115-﹙15+20﹚×3 14×[﹙860-260﹚÷15] 32×18-540÷45
.
精选文档
﹙900-16×35﹚÷34 840÷[15×﹙32-28﹚] 909-[36×﹙350÷14﹚]
﹙300+180÷5﹚×12 600÷﹙30-10﹚+5 490÷[210÷﹙360÷12﹚]
72÷[2×﹙105-87﹚] 240÷15×﹙351-347﹚ 480÷﹙60+10×2﹚
640÷[140÷﹙630÷9﹚] [368-﹙132+129﹚]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