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文化解读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文化内涵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2012年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拍摄的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取自于加拿大小说家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并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奖,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电影传达出的多重意蕴引发了众多评论者的多重解。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一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主人公派在饥饿和危机四伏的条件下如何生存以及坚守信仰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一名寻找创作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的传奇故事。
派的父亲是一家印度的动物园的园主,与寻常人不同的是,派不仅信仰印度教,并且还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少年派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的种种人生积累为他接下来的这次奇幻漂流埋下了伏笔。
在派17岁那一年,他们举家迁往加拿大时,在船上航行的过程中,故事开始了。
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
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只孟加拉老虎。
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外开始。
派在海上漂泊227天,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上的,除了那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外,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那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咬死了斑马,咬死了猩猩,理查德・帕克又杀死了鬣狗。
派海上生存的故事开始了,漂流期间的派不仅要面对饥饿和口渴,还要思考如何对付这只孟加拉虎。
当派和理查德面临饥饿和口渴带来的绝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他们漂到了一座满是狐的岛屿。
在短暂的停休之后,派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食人岛,于是他和理查德匆忙地离开了岛屿继续漂流并生还。
如果单纯从剧情来看,到了这一幕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也是一部没新意的电影,除了绚烂多彩的画面,没有什么惊喜。
可是,在故事的结尾,呈现给大家的是另一番惊奇与遐想。
当派与两个日本的保险公司代表讲述了他的奇幻冒险之后,两个日本人都不相信,于是派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没有动物,没有小岛,没有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由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皮西那·莫利托·帕特尔(Piscine Molitor Patel)的印度少年在一次海上运输动物园动物至北美的途中遇到海难,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上漂流了227天的惊险旅程。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也是对信仰、生存和人类精神的深刻探讨。
以下是我的一些的读后感:生存意志:派的故事展示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意志和智慧。
面对饥饿、孤独和危险,派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仰与哲学:小说中穿插了对宗教和信仰的讨论,派同时信仰三种宗教——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反映了他对信仰的开放态度和对多元文化的接受。
他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信仰如何在艰难时刻提供支持和安慰的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派与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的关系是小说的核心。
这段关系探讨了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共同经历生死考验后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深厚情感。
心理成长:漂流过程中,派经历了从恐惧到接受,再到理解和和谐的心理成长。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象征,也是对人类在逆境中寻找意义和目的的一种隐喻。
文学魅力:扬·马特尔的叙事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提供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小说中精美的描写和深刻的隐喻让人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紧张刺激的冒险,也能体会到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现实与虚构:小说的结局留下了开放的解释空间,让读者去思考所发生的一切到底是现实还是派的想象。
这种模糊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挑战了读者对真实与虚构界限的认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多层次的作品,它不仅提供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还激发了对生命、信仰和人类精神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鼓励读者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并且勇于探索生命的无限可能。
小学生观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心得感想

小学生观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心得感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令人着迷的电影。
故事以小学生少年派为主角,讲述了他在一次海难中幸存下来,并与一只孟加拉虎一起漂流在太平洋上的经历。
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与信仰的意义。
作为小学生,观看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
首先,这部电影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纯真友谊。
在电影中,少年派和他的伙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斯(Richard Parker)一起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时光。
虽然一开始他们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但在经历了无数困难后,他们逐渐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感。
少年派利用他的聪明才智保护了理查德帕克斯,并通过尊重和互相帮助建立了一种不可分割的连接。
这使我想起了人和动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无条件友谊,也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这部电影强调了生命的珍贵和信仰的重要性。
在电影中,少年派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危险,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希望。
他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
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找到了信仰的力量。
这使我重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应该被尊重和珍惜。
这也让我意识到信仰是我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一种重要力量。
最后,这部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令人难忘。
导演李安运用了精美绝伦的视觉效果和优美动人的音乐来展示故事的奇幻和梦幻氛围。
我被迷人的海洋景色、神秘的生物和动物的形象所吸引。
音乐也给了我很大的情感冲击。
特别是电影中的主题曲《The Pi's Lullaby》,给人一种平静和安慰的感觉。
这些精心设计的画面和音乐使电影更加生动和令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观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不仅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纯真友谊,强调了生命的珍贵和信仰的力量,还通过精美的画面和音乐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小学生,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同时也帮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体会5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体会5篇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也结束于蒙特利尔。
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
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
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
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1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想起了精神分析中那个著名的心理测验:有一个年轻人去旅行,他带了五个动物,分别是:狮子、猴子、马、牛、羊。
在他途经沙漠时,不幸被沙尘暴吹走了所有的粮食,此时他急需要杀死动物来获取食物,那他杀动物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在这一测试中狮子代表了爱情,猴子代表孩子,马代表事业,牛代表父母,羊代表配偶。
看完这个,再想想《少年派》,会有什么感触?坦白说,到派开讲第二个故事之前,我的观影情绪一直在下降,如果说我对整部电影有什么不满的话,就是作为通俗理解的“我与老虎海上历险记”,有些松散和寡淡,备受推崇的3d冲击,效果也完全在预期内。
但是,当派坐在病床上,流着热泪,缓缓讲出第二个版本的海上逃生故事的时候,对于我而言,仿佛是从沉睡中一点一点被噩梦惊醒,这时候你才发现之前似有似无的铺垫,全都不是闲笔。
吃肉汁饭的信佛教的水手、不尊重信仰的法国厨子、虔诚包容的派的妈妈,与斑马、野狗、猩猩登船后的遭遇一一对号入座,现实故事版的残酷,让人有如坠深渊的恐惧。
这部电影最残酷的地方,是你自己依靠想象力一一重组,自我还原出来的,这比某些电影血腥直白地表现悲剧的方式,可谓更高明。
电影中的日本调查员不肯相信童话的梦幻,但更不愿相信现实的残酷,而记者则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选择了第一个梦幻故事,“你跟随了上帝”,派做出评价,给出了关于真实性暧昧又明确的回答。
而我,则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的孟加拉虎,我的解读是派自己的另一面,但用兽性来解释恐怕太草率,派的父亲给出过一个解释——和它你没有感情,你从他的眼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篇400字读后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篇400字读后感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道别。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十几岁少年在遇到海难后与一群动物在一艘救生艇上相杀,而派最后与一只老虎在漂泊了227天后到了墨西哥海岸,派获救而老虎也复归丛林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很多个版本,而真相也是人们苦苦寻找的。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隐喻,暗讽,场景的变换...真相是什么,它时刻在突破你的底线。
所谓的宗教,理性,信仰,哲学,生而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一切的一切揉杂一起,在生存面前都显得如此轻描淡写...被观众挖掘出的三个故事,有的荒诞不经,有的漏洞百出,而最接近真相的那个故事却没有人敢轻易窥探...读后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没有真相,只有不停告别因为你也没有能力保证可以守住最后的底线,而且还可以活着离开那片寂静无声的海面!一个少年和一只一天吃四公斤鲜肉的老虎在海上相依为命227天?恶厨师,佛教徒,母亲,派,为生存的殊死斗争?爸爸,妈妈,哥哥拉维和恋人阿南达,亲人之间的相爱相杀,为了活着吃母亲的肉?派说你喜欢哪个故事?而不是你相信那个故事...最后的最后,真相可能不重要,邪恶和善良在生存的考验下,兽性,本能,本我,非理性,务实,感性,浮出水面……如果你是派,又会作何选择?在灾难恐惧阴暗下能否自我救赎与自己和解?绝望是沉沉的黑暗,光进不来也出不去。
为了不陷入绝境,一个人在非理智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自己会做出什么事情...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及与你们好好告别。
放下所有记忆,不得已和伤痛。
但有一个遗憾是确定无疑的:他从来没能好好告别。
老虎最后走向丛林和派告别,人的兽性离开,纯真的少年继续生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10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10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主人公派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
在后来举家迁往加拿大时,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因为父亲打算把它们趁机以高价卖掉。
然而货船中途沉没,派的家人全部遇难。
派和救生艇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于是,他开始了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中的,除了那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外,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一只重450磅的成年孟加拉虎,由于海关官员的失误,这只孟加拉虎注册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
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咬死了受伤的斑马和猩猩,理查德·帕克咬死了鬣狗,并将他们吃掉。
接着,17岁的少年派海上生存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
少年派和理查德·帕克互相为敌,却又互相依赖,最后他们经历了重重考验,通过了缺水、缺少食物、狂风暴雨、病魔等困难,终于生存了下来,然而,少年的伴侣,那只孟加拉虎,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整个故事十分精彩,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主人公的聪明、勇敢、坚强。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触很深。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本书都是一部奇特的小说。
它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历险故事,一个关于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寓言,一部引人入胜的超小说。
机智使它更有活力,恐怖为它增添了趣味,它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天才的作品。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理查德·帕克。
他会在危难的时候,咆哮出柙,眈眈向人,却又与人相依为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本十分精彩的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2我前几天看了一部很好看的大片,片名就叫做——《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 年发表的小说Life of Pie 改编的一部3D 电影,由李安执导,苏拉·沙玛、拉菲·斯波等主演。
该片于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13年,该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摄影、配乐和视觉效果四项大奖。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印度。
派的父亲在印度一个海边小城开了一个动物园。
派有一位信印度教的母亲,所以从小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他12岁的时候,他又在基督教堂认识了耶稣并决定受洗,同时他又对伊斯兰教的虔诚有极大的热情。
在派17岁的时候,父亲由于生计所迫,带着许多动物举家迁往加拿大。
他们和动物们搭乘一艘日本货船去往加拿大,在大海上遇到暴风雨,船失事。
在227天之后,派成了这次海难事故的唯一幸存者。
于是他讲述了在这227 天的海上漂流经历。
他与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救生小船上相互克制、相互依存,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生存了下来。
海上漂流的故事被3D 高科技电影演绎得奇幻动人、炫彩夺目。
这部电影被翻译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个翻译容易引导观众去关注电影里面派在海上漂流的奇幻经历。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视听与技巧的展示,不仅仅是奇幻与好看。
正如导演李安所说:“影片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不只具有娱乐性,希望观众看到它的深度,也希望这是一部看完后家人朋友间可以聊一聊的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好看,不仅是娱乐,它还有深度和用意。
那么它的深度和用意是什么?李安说,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电影里的动物主角是一只老虎,它的名字叫“Richard Parker”(理查德·帕克)。
当我知道历史上理查德·帕克的故事的时候,我发现这是整部电影背后潜藏的导火索。
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884年。
一艘叫“木犀草”号的船在海上沉没,4 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其中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 岁男孩。
电影影评观后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看《少年派》第一遍后,感到就是一次船难,家人在那场船难中都丧生了,只剩下他和一只孟加拉虎随波逐流的故事。
看完第二遍后,尤其深入思考派向调查人员讲述第二个故事时,才渐渐明白这部电影讲述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一、关于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场奇特残酷不可思议的海上冒险之旅:一个名叫派的16岁少年遭遇船难,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只鬣狗、一只大猩猩及一匹斑马困在一只救生艇上,鬣狗先后吃掉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又咬死了鬣狗,最后剩下少年派与老虎在海上共同漂流227天,历经意想不到的生存困境最后获得重生。
这看似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命题,而生命的奇观却就是这样绝地怒放,留下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
影片中,派为自己起名为π,自然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π作为圆周率,小数点后无限不循环。
而少年派,自小就接受了母亲的神话式启蒙,他从宗教仪式等东方神秘主义获得灵感和直觉,也相信生命就像无理数,永远除不尽,永远都不可能完美解析。
影片有一幕特别生动,父亲在餐桌上问他,“你信教有什么用,印度正朝着现代和进步的国家过渡,历史不可阻挡,如果你拒绝技术和理性,那你只好回到恐龙时代了!”母亲立刻帮派辩白说:“虽然理性可以帮我们认识外在世界,却无法穷尽我们的内在”。
而此时的派,望向远方出神,冷不丁冒了一句:“我打算明天接受洗礼”。
而父亲的实用主义,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
影片中,父亲为了告诫派,将羊置于虎口,让他目睹这一惨状的发生,这是派少年时期心理阴影的根源所在。
影片中,为什么缺席的老虎(帕克)在猩猩(母亲)被杀之后一越而出。
当生死一线时,对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激发了派身上的动力,那种强大、坚韧和绝对力量,正是每个人心中的π。
二、第一个故事派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
后来,派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派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
但是他们一家经历了沉船事件,除了派,家人全部遇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2020年大学生寒假
社会实践阅读表
学生: 陆元龙 班级: 房管182 学号: 2018430208
经典语录摘抄:
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绝望
阅读或观看励志篇的心得体会(800-1000字,可附页)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
所以,有信仰的人,和老虎都比我们容易幸福。
坦白说,到PI开讲第二个故事之前,我的观影情绪一直在下降,如果
说我对整部电影有什么不满的话,就是作为通俗故事的“我与老虎海上历险
记”,有些松散和寡淡,备受推崇的3D冲击,效果也完全在预期内。看完
全片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昆汀来拍这个故事,会怎么拍海上逃生部分,恐怕
会有鞭打老虎、和老虎一起捕鱼等更飞扬的段落。不过,既然除了讨好普通
观众的功能,海上历险记更多任务是展现导演的审美追求,那只能感叹李安
的梦太内敛、太乖巧、充满了东方式的工整静谧。
当PI缓缓讲出第二个厨子版海上逃生故事的时候,之于我而言,仿佛
是从沉睡中一点一点被噩梦惊醒,这时候你才发现之前似有似无的铺垫,全
都不是闲笔。吃肉汁饭的王柏杰、不尊重信仰的德帕蒂约、虔诚包容的PI
妈,与斑马、猩猩登船后的遭遇一一对号入座,现实故事版的残酷,让人有
如坠深渊的恐惧。最残酷的残酷,是你自己依靠想象力一一重组,自我还原
出来的,这比某些电影哭天抢地撒狗血的方式,可真是高明多了。
除了最简单的角色对应还原,回头细琢磨,《PI》在文本上真是处处小
心,比如在救生艇落海前,王柏杰大喊:“斑马、斑马”,事实上,他就是
那匹斑马。还有那句问猩猩的“你的孩子呐?”。比如那个食人岛,“恰好”
是人的形状。再比如介绍印度教的三种佛时,讲到在河上淌着的三面佛,世
间万事万物都不过是他的梦境。真是没有比这句话更能解释PI是如何建筑
第一个故事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你主宰不了当下,但你主宰得了对过
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幻想。
当两个故事都摆在你面前,就是选择来临的时候。
日本人不肯相信童话的梦幻,但更不愿相信现实的残酷,而记者则在犹
豫了一会儿之后,选择了第一个梦幻故事,“你跟随了上帝”,PI的回答,
给出了关于真实性暧昧又明确的回答。
我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的孟加拉虎,一种容易的解读是PI自己的另一面,但用
兽性来解释恐怕太草率,PI的父亲给出过一个解释——和它你没有感情,
你从他的眼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所以海上漂流记,讲的也是多宗教信奉
者、素食者——PI与自己相处的故事。PI对虎经历了恐惧、共生、驯化、
依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也是人在兽性和理性平衡的过程。最后,老虎头
也不回向丛林奔去——“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
及与你们好好告别。”——当人步入社会丛林时,何尝不是决绝忘了回头?
我好奇的,是李安的选择是什么?
就我的理解而言,我认为虎是恐惧的化身。这种恐惧来自对自然的敬畏、
生存的挑战,以及由此而生的内心的孤独。人的这些恐惧,恐怕是持久而绝
望的。成年PI的选择,恐怕就是李安的选择——经历他、面对他、接受他。
影片的中段都是与自己独处,但影片的开始和结束,PI的生活中都有
两样东西陪伴——家庭和宗教。家庭和宗教,对人来说,这都是逃避恐惧的
最佳方式。宗教,提供了解释世界的一种猜想,对于个体来说,他永远是我
们面对未知的一种安慰。而家庭,让我们觉得对这个世界有责任、有联系、
有贡献,它证明了我们存在的价值。这两样在出世和入世方面,给了我们面
对自己的勇气。
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
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
这不是李安电影里的选择,这恐怕也是拧巴界第一名李安,人生里的选择。
姓名:陆元龙
2020年 1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