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撤侨行动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外媒关注中国在利比亚撤离行动快速有力鼓舞侨胞

外媒关注中国在利比亚撤离行动快速有力鼓舞侨胞3月5日晚9点,从突尼斯杰尔巴岛撤离的最后一批三百多名中国公民搭乘南航的航班顺利抵达广州,至此,中国民航的空中撤离驻利比亚任务圆满完成。
中新社发柯小军摄综合媒体报道,北京时间3月5日23时15分,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上海航空公司包机FM608航班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从马耳他接回最后一批我从利比亚撤出人员149人。
至此,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
这是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
中国快速有力的行动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给予了积极评价。
不少海外侨胞也因此次撤离行动的顺利高效深受鼓舞,表示此举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人权的重视和保护,让人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也增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美国《侨报》报道,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花俊雄表示,此次撤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历史空前的。
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中国政府以高效率的动员和组织协调能力实施撤离行动,确保了撤离行动的顺利进展。
撤侨行动所取得成果也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条件,撤侨行动是无法做到的。
花俊雄还表示,此次撤侨行动得到了希腊、埃及、突尼斯、马耳他、土耳其等利比亚周边国家的协助,也说明了中国外交政策赢得民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花俊雄最后表示,此次撤离行动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人权的重视和保护,让人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也增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在法拉盛从事会计工作的陈丽羽表示,此次大规模撤侨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陈丽羽说,自己在美生活数年,深切感受到中美两国政府对待普通民众的巨大反差。
陈丽羽认为,相较于美国政府的增税收和减服务,中国政府以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重,无偿撤侨,工作彻底,可谓全球护侨的楷模。
陈丽羽也认为,撤侨工作的成功与综合国力密不可分,当前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而美国经济正逐步走向衰落,两国的经济形势直接制约着两国护侨工作的态势。
思想汇报--利比亚撤侨感想

尊敬的党组织:最近,党和政府撤退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已经圆满结束,作为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同胞的行动,党的指挥坚定有力、安然有序,使我深受鼓舞,也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首先,这次行动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但是党和政府以高效率的动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确保了撤侨行动的顺利开展。
在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不仅租用外国邮轮、客船、客车、旅店等,还大量使用国内的客机和货船,甚至动用了军舰和运输机。
雄厚的经济实力条件和物质实力条件,彰显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
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做支撑,那么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能力的坚强后盾。
因此,要更加坚定不移的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国家发展了,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其次,这次撤侨行动的口号是“我们的目标是,一直到最后一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为止”向世界表达的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对中国同胞生命价值至高无上的重视。
党和政府在重重困难下的坚决和果敢,对撤侨行动的无偿性和彻底性,深刻反映出了党对人权的重视和保护,体现出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也感受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巨大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这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最后,这次撤侨行动的成功,体现出了中国模式的巨大威力。
在这次行动中,政府全程主导和指挥,国务院统筹协调,使馆联动,军民协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无论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还是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的行为都及时有力、协调周密、立体高效,充分展现出党和政府巨大的国家能力,体现出中国的国家权威和体制优势,这是一些国家不可想象的。
这次成功的撤侨行动,回击了某些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恶意攻击,也给那些怀疑中国模式的人“上了一课”。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感到自豪;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感到骄傲!汇报人:jqx 2011年3月18日。
撤侨:中国国力大展示

撤侨:中国国力大展示作者:马尧来源:《世界博览》2015年第08期导语:海外撤侨是个技术活儿,涉及到外交、军事、政治、经济以及交通等诸多方面与领域,可以说海外撤侨的力度与规模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力与治理水平。
近期,中国海外撤侨事件又一次成为新闻的头版头条。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人在拥抱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战乱。
因此,海外撤侨成为海外中国人越来越经常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近年来中国海外撤侨事件越来越多?海外撤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未来中国海外撤侨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极端情况下,撤侨是唯一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
中国赴海外的公民人数呈日益上升趋势。
仅2011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超过;7000;万人次,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约1.8万家,企业境外总资产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海外承包项目约;4000个,年末在外劳务人员约;80;多万人,海外留学生120多万人。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冷战结束以来,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平静,相反,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事件不断增多,而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输出国,其企业所选择投资的目的地多半集中在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比较恶劣的中东、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这些情况下,我国海外公民和企业面临的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因非法偷渡、恐怖袭击、意外事故、劳务纠纷、自然灾害、政局动荡、偷盗抢劫、枪击事件、渔业纠纷、自然灾害、贸易摩擦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的事件层出不穷,根据相关人士透露,2005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高达29000件。
到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30000起,在这种情况下,关注遍布海外的华人、华侨的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极端情况下,海外撤侨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2006年4月18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唐人街60多家华侨华人店铺被焚,数百名中国侨民遭受严重冲击。
利比亚撤侨事件

利比亚“大撤侨”事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在此次利比亚政局发生动乱,我国共从利比亚撤侨近3万人,其效率和规模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直好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敲响了警钟。
利比亚国内政局的动荡致使我国在当地的几十家中资企业的业务活动无法持续,并导致大规模的人员撤离和后续业务的不确定性。
由此而产生的实际和潜在的损失不仅对相关的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引发了我们对我国企业在外直接投资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关注。
本文根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主要从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区位优势选择、当地化策略和政治风险防范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此次利比亚事件给我们的直接教训是,在决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方面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在当地投资是否安全;二是能否将区位优势与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内部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总而言之,企业“走出去”必须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的投资,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的选择投资区位,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也更有效益。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本土化策略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在“本土化”策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谓的“本土化”就是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资源来满足企业业务的运营需要,包括在当地融资、雇工,以及聘请当地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等。
这样做至少有两方面的必要性。
第一,可以减少意外风险可能造成的人员费用损失。
第二,可以使当地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从投资中获得直接的好处,并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回报。
在对外投资中不仅要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且还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防范利比亚“撤侨”事件所引发的直接反应就是企业应当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避免类似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产生的根源主要有:政策不稳定性、民族主义、政局动荡、武装冲突、区域联盟等因素。
中国式撤侨暖实力作文

中国式撤侨暖实力作文
中国式撤侨感动着国人,也震撼着世界。
近些年,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渐渐夯实着自己的大国地位。
这背后的支撑,有道路选择、有理论引领、有制度优势,也有大国形象。
而中国式撤侨,正是大国形象的有力注解。
王毅外长说:“我们牵挂着每一个人。
”也门撤侨行动中,有的国家要求侨民自己买票去坐船;有的国家行动迟缓、指挥混乱;更多的国家双手一摊、表示爱莫能助。
但是中国不仅撤出自己的全部侨民,同时还帮助了十几个国家进行撤侨。
中国的侠义、仁爱精神,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彰显了大国的担当。
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国家形象,让国人的心中愈发笃定:中国政府是真正的人民的政府,是真正为人民负责的政府。
无论是逆风而行的中国“暖实力”,还是扶摇直上的中国“软实力”,背后都必然以与日俱增的国家“硬实力”为支撑。
利比亚撤侨,中国政府动用138架次的飞机与17艘舰船帮助35860名中方人员撤离。
但是十几年前的厄立特里亚撤侨,中国同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用飞机、舰船撤走本国侨民,最后靠几艘渔船漂泊十几个小时才得以脱险。
今昔对比,今非昔比!愈发扎实的综合国力,更加坚定了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和豪气。
中国公民撤离利比亚彰显大国责任与实力

居 国 外 的 华 人 侨 胞 ,还 是 境 外 一 些 媒 体 都 对
中 国 政 府 迅 速 及 时 、 有 序 、 有 力 、 有 效 的 国 家 救 援 行 动 予 以 了积 极 评 价 。 此 次 撤 离 救 援 行 动 ,极 大 地 提 升 了 中 国 政 府 的 国 际 形 象 ,
民 ,得 到 海 内外 媒 体 的 一 致 好 评 。 在 这 次 撤
埃 及 、 希 腊 — — 中 国 动 员 海 陆 空 三 路 ,展 开
了新 中 国成 立 后 规 模 最 大 的 撤 离 行 动 , 全 力 救 援 身 陷利 比 亚 的 中 国 公 民 。 为 确 保 中 国 驻 利 比 亚 人 员 的 生 命 财 产 安 全 , 中 国 通 过 多 种
希 腊 “ 尼 哲 罗 ” 号 、 “ 腊 精 神 ”号 商 船 威 希
共 同 努 力 的 结 果 ,是 全 国 人 民 关 心 和 支 持 的
结果。
会 遇 ,正 式 执 行 为 撤 离 中 方 在 利 比 亚 人 员
船 舶护航 的任务 。
快 速 、 高 效 的撤 离 行 动 体 现 了 中 国 政 府
3 8 0人 。 不 到 1 56 O天 的 时 间 ,在 距 离 北 京 9 0 0 0多公 里 之 外 , 中 国 海 陆 空 三 路 并 进 ,胜 利 实现 撤 离 。 这 是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中 国政 府 最 大 规 模 的有 组 织 撤 离 海 外 中国 公 民 行 动 ,堪
称 奇 迹 ,举 世 赞 叹 。
船 、大 客 车 等 交 通 运 输 工 具 ,赶 赴 利 比 亚 周 边 ,分批 组 织 中 国在 利 公 民撤 离 。 党 中央 和 全 国人 民一 直 牵 挂 着 在 利 比亚 同胞 的安 危 。 目前 ,3 8 0中国 公 民 已全 部 撤 56 出利 比 亚 ,其 中 2 7 5人 已回 国。 事 实 证 明 ,这 次成 功 撤 离 行 动 是 党 中 央 、 国务 院 正 确 04
利比亚撤侨,彰显“中国人”的价值

利比亚撤侨,彰显“中国人”的价值作者:山东毕泗建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1年第6期山东毕泗建【引言】随着利比亚局势持续恶化,各国都将撤侨提上议事日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一次,在国际撤侨史上尚属“年轻”的中国,因其“最大规模”“海陆空并用”与“高效率”,为世界瞩目,中国向世界彰显了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中国人的生命价值。
截止3月5日23时15分,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上海航空公司包机FM608航班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从马耳他接回最后一批中国从利比亚撤出人员149人。
至此,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创下了“四个第一”:第一次采用海陆空联动的撤离方式;第一次大规模动用民航飞机,租用外国邮轮和飞机;第一次采用将人员摆渡至第三国再撤回国的方式;第一次使用只有一张纸的中国公民应急旅行证件。
【深度撞击】○思考一撤侨行动体现了“以人为本”这次大规模的撤侨行动,不仅令全国人民时刻关注,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虽然有些国外媒体“特殊关照”,强调行动体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但绝大多数媒体都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的强大和中央政府对本国公民的负责。
实际上,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作为中国人,从这次撤侨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含义,其中最能体现出的,就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贯彻决心。
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的不断成长,中国的公司和个人赴海外发展和工作的规模越来越大。
公司和人员所到的地方,有些是处在资源丰富却潜伏危机的地区。
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护这些人员的安全,维护中国经济发展的利益,对中国政府来说,是必须面对的发展中的新问题。
从这次撤侨来看,可以说中国政府应对相当给力。
当然,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和政府的措施得力有很大的关系。
据统计,中国在利比亚的公司有70多家,3万多人。
在兵荒马乱、离家万里的情况下,把这些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再辗转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如果政府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决心,像中国这样国际经验积累还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很难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中国在利比亚的撤侨行动

论叙题:你是如何评价中国在利比亚的撤侨行动的?针对利比亚安全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政府迅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求确保中国驻利比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2月19日到3月2日,12天从动乱的充满危险的利比亚通过海陆空迅速撤出了35860人,同时,还帮助了来自12个国家两千一百多名外籍人员撤出了利比亚。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全世界面前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为安全归国的同胞感到高兴。
首先,我认为我国政府的效率和速度都非常得好。
利比亚的地域很复杂,我国的人员人又那么多,而且很多是在离城市和远的郊外工作,所以把这些人要集合在一起,然后把他们撤离到境外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由张德江副总理亲自指挥领导下,我们的撤侨行动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那么多人员安全接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
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对人民的重视,这也体现了当以人为本的宗旨,确实做到把人民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重要地位。
其次,从撤侨的多种渠道来看,政府的撤侨行动是极尽所能的,我国政府在外交上是很有远见的。
海陆空三线齐下,特别是“东航”的两架包机可以直达首都黎波里机场都接回我国人员,而美国作为一个实力大国,利比亚却不允许其包机降落黎波里机场,。
另外,我国的撤侨行动还得到了多个国家的帮助,希腊非常的配合,一方面租借两艘油轮给我国,使得我们避开了黎波里港口的大风浪,另一方面答应了1万5千人从这边撤出来运回中国的话没有问题。
东西两边一个是坐大巴士到突尼斯左上角的那边,然后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从右边就是埃及萨拉姆港撤离。
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国家的帮助,与中国历来奉行那种比较友好的政策是息息相关的。
我国在地区问题上不像美国那么霸道,基本上还是以和为贵善待别人,所以在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帮助你。
最后,我国的撤侨行动体现了我国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撤侨行动所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做保障是根本无法实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16日以来,北非国家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和流血冲突不断升级,外国侨民争相逃离这块动荡之地。
为保护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政府果断决定撤侨。
从2月22日至3月5日短短240小时内,中国海、陆、空联动,撤出在利的35860名华侨并接回国内,这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在此次众多国家纷纷撤侨的“大竞赛”中,中国以其行动之快、规模之大、效率之高和责任心之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多国媒体纷纷称赞中国。
从这些赞扬声和他国待撤侨民那投向华侨的羡慕眼神中,我们不仅读出了中国国力的强大,也读出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以来,该理论迅速受到世界各国政要和学者的重视。
所谓软实力,就是能够吸引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的能力。
它不同于军事或者经济等硬实力手段是通过威胁或引诱来改变他人的行为,它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其核心本质在于价值观的认同。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软实力的作用,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世界软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老子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孔子强调“以德服人”,孙子提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
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中国主张“德化”,不恃强凌弱,以先进的文化、强大的国力树立国家形象。
但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落伍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中国的软实力损耗殆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软实力出现上升态势,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中国更多精力用于经济等硬实力建设,对软实力建设关注相对不够。
一般认为,国家实力增强的基本路径是,硬实力先上升,软实力提升随其后,但到了一定期间,软实力必然成为制约硬实力及国家总体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中国硬实力的不断增强,这种制约性时隐时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愈发明显。
鉴于此,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软实力建设问题。
国际政治的现实表明,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时相互扶持,有时相互干扰。
怎样把中国日益强大的硬实力成功转化为软实力而不是损害它,对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
这几年,中国高标准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大型国际盛会,在世界各地兴建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等等,都是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软实力的有益尝试。
这次撤侨行动也是如此。
在这次行动中,中国政府共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为中国开创了多个“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第一次海陆空联动立体撤侨,第一次派遣军舰军机参与撤侨,第一次在撤离中动员众多友好国家协助撤侨。
中国完美的撤侨行动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国力的强大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以前只有美英等发达国家能够做到大规模撤侨,而现在中国也能够做到且做得更好。
英国《金融时报》3月4日刊发评论,中国在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标志着一个意义深远的变迁,即中国已达到与美、英等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位置上,也有能力保护其远离祖国的公民。
在信息化、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各国政府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并将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是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考验着各国政府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智慧和魄力,也直接影响到该国的软实力。
约瑟夫·奈就认为,政府在国内外的政策是软实力的一个主要潜在来源,它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损国家的软实力。
如果内政外交显得虚伪、傲慢、一意孤行,或是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来施政策,都会损害软实力。
如2005年,美国政府由于在应对“卡特里娜”飓风时行动迟缓、救灾不力而导致灾区出现无政府状态和抢劫、强奸等恶劣事件,受到了新奥尔良市灾●马千里利比亚撤侨行动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为软实力能力助推软实力提升特别关注312011年第4期上半月·总第479期学习月刊民的示威抗议,也招致国内外舆论的批评和不满,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
中国近些年遇到的突发事件也在考验着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从应对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到2004年的禽流感和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再到2008年抗击雪灾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高迅速。
不仅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得以建立,而且应急管理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更加完备,应急队伍体系初步形成,应急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
就这次撤侨行动来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迅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我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随后国务院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中国驻利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
与中国应对此次突发事件的迅速、高效相比,一些国家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引起本国民众的不满和国际舆论的批评。
如英国路透社报道,在中国政府已组织撤出约3.2万侨民时,滞留在利比亚的1.8万印度公民中仅有1/4得到妥善安置。
中国在撤侨过程中动用了空军的4架伊尔-76型运输机,而印度海军派出的3艘运输船尚需一星期才能到达。
印度政府在撤侨中近乎“挣扎”的表现受到了民众的指责。
西班牙《阿贝赛报》2月27日报道,大批等待逃离利比亚的外国人聚集在边境通道上,这其中有很多孟加拉国人,他们大都来自韩国现代汽车设在利比亚的工厂,被扔在埃及与利比亚的边境无人过问。
菲律宾总统一开始声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手进行大规模撤离行动”,在国内受到大量质疑与批评下,不得不派遣新任外长亲自护送550名菲律宾公民撤离。
加拿大、韩国、英国等国也因救援人员迟迟不到而遭到本国民众指责,饱受国民的批评。
与此相反,中国高效有力的应急管理能力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政治价值观,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称赞。
这些称赞是对中国政治价值观的高度肯定和认同,无疑有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国际形象被视为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各主要大国均将国际形象视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并加以塑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硬实力的持续增强导致了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周边国家“中国威胁论”的盛行。
为了应对“中国威胁论”并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政府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建构问题。
学者孔寒冰指出,所谓负责任大国,就是既要对自己负责,处理好国内事务,保证本国安全、稳定与繁荣;同时又要积极参与国际制度与国际事务,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
这些年,中国在国内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GDP已位居世界第二,人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在国际上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通过妥善处理与世界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关系,展现了致力于维持现有国际秩序、促进国际社会稳定的负责任态度;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累计已向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万多人次;在朝核问题上主动组织“六方会谈”,为朝鲜半岛无核化不懈努力;对周边国家实施“睦邻富邻安邻”政策,谋求共赢;在打击索马里海盗、应对金融危机、节能减排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也都积极肩负起大国责任。
正因为如此,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赞许和认可。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一中国式的博爱精神传统也体现在此次撤侨行动中。
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协助其他国家的侨民撤离利比亚。
如2月26日,应希腊、越南和孟加拉国3国外交部请求,近千名越南与孟加拉国撤离人员登上中国租用撤侨的希腊客轮“希腊精神”号和“奥林匹克冠军”号。
据中国外交部统计,这次撤侨行动共帮助孟加拉国、越南、泰国、尼泊尔等12个国家多达2100人撤离利比亚。
中国的大国风范受到国际社会一致好评,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与中国相比,加拿大撤离飞机因未接到本国侨民后空机返航而引发舆论强烈不满,民众在媒体上指责政府失职,认为这有损加拿大“慈善大国”形象。
另外,这次撤侨行动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一种考验。
如果没有相关国家的协助,中国也难以有效撤侨。
美国的撤侨行动就因受到该地区国家的种种限制而困难重重。
可以说,这与美国在该地区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不无关系。
而中国的撤离行动得到了希腊、埃及、突尼斯、马耳他、土耳其等利比亚周边国家的大力协助,在中东地区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阻碍,使得专机、轮船能够及时进出。
危难时刻显真情,这说明中国多年来坚定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得道多助,这次撤侨行动证明中国坚定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很强的合法性和道德威信,这将有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虽然只是一次撤侨行动,但数字可以说明问题。
从2006年4月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时中国撤侨310人到今年1月底埃及开罗等城市爆发游行示威中国撤侨1800余人,再到短短1个月之后撤侨将近3.6万人,这些突增的数字背后考验着中国的国力,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考验着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更考验着中国的外交政策。
事实证明,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不仅激发了国内人民的爱国热情,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从软实力的本质来看,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同的不仅是撤侨行动本身,更是撤侨行动中彰显出的中国价值观,那就是“和平”、“和谐”、“发展”、“共赢”和“民本主义”,这些价值观蕴涵在中国的文化、政治理念和外交政策中,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不竭资源,助推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S(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南省豫台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责任编辑/苏非平外交”政策增强中国软实力特别关注322011年第4期上半月·总第479期学习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