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不吃无主梨》
不吃无主梨 (2)

不吃无主梨一、教学目标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能从课文的学习中习得对话描写时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抓重点词句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和人物对话,感悟人物遵守公共道德的高尚品质。
2.能从课文的学习中习得对话描写时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三、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1.直接出示课题并板书,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理解的正不正确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2. 出示学习目标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谁不吃无主梨?(许衡)教师简介许衡。
(二)初读课文1.进行预习检查:(1)你们小组是否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2)你能否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个小组比赛(一个小组读一半)2. 引导学生由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师:谁能根据题目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许衡在()、()、()、()的情况下,不吃没有主人的梨的事。
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从文题入手也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1.师:许衡在什么情况下不吃无主梨?(口渴难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们口渴难耐?(生:三伏天顶着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撩起衣襟)请一名学生读出“口渴难耐”。
2. 师:这时许衡和朋友们最需要什么?(水)几十里都没有一滴水,不过他们发现了一棵高大的梨树,看着都让人馋涎欲滴(出示),发现这棵梨树后许衡和朋友们的反应是大不相同。
3.(出示活动)独学—合作—展示默读课文的3—16自然段画出表现许衡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再与朋友的表现进行对比,谈谈你的看法,并试着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
预设:1.表示动作的句子:只有许衡找了一片树荫坐了下来。
他撩起衣襟,一个劲儿地扇风取凉。
三年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
备课人
金忠锋
课题
谁会脸红
课时安排
2
审核人
使用时间
7月
学
习
目
标
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流程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同学们就带着这几项注意来初读课文。
2.请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
备课人
金忠锋
课题
13不吃无主梨
课时安排
2
审核人
使用时间
6月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
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
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教学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流程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同学们就带着这几项注意来初读课文。
小组互相评价,教师适当点拨,及时纠错,形成共识。
巩
固
练
习
1体验与感悟。
2语言实践。
3识字。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达
标
检
测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明确任务,测评反馈,及时纠正
盘点
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和译文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
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更:换;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⑤《书》:也叫《尚书》,《书经》。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
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徂徕(cú 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
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⑨揆(kuí):揣度。
【翻译】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
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和说课

《不吃无主梨》说课一、说教材课文《不吃无主梨》主要讲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年轻时,与几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行,虽然天气炎热,大家都干渴难耐,但许衡仍然坚持不吃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梨子。
表现了许衡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二、说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情,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难点:1.对课文中多次提到的“有主”和“无主”的理解。
2.进行个性化阅读,对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通过《不吃无主梨》的故事,了解许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三).精读课文(四).拓展延伸故事我们读完了,你怎样看待许衡的做法呢?生活中,你有没有不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呢?(根据实际确定,学会变通)我们暂不评论许衡的做法是否与时俱进,许衡的严于律已的公德心很值得我们学习。
人人讲公德,社会才和谐。
老师也送你们一首拍手歌(五).总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一则故事可以给人启迪,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有时间读一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希望同学们读名人故事,明做人道理,相信你们会受益终身。
《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课件【三篇】

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课件【三篇】整理分享的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一】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课件教学内容:课文《不吃无主梨》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文章讲述的是宋元之际的学者许衡在非常干渴的情况下不吃没有主人的梨的一件事,教育学生要学习许衡这种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通过学习,养成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教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课件(通过沟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的热情)一、创设情境初获感受1、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对同学们做个调查。
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特别敬佩的人?为什么敬佩他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许衡,你们想了解他吗?他身上有没有让人敬佩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许衡的一件什么事?3、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理解“无主梨”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内化初悟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许衡不吃无主梨的这件事做得对不对?2、生生讨论、汇报。
3、由学生的汇报引出第13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许衡说的这句话。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体会许衡的想法,进而理解他的做法。
三、精读课文情思结合1、创设情境,境中探究。
(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故事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能不能做到不吃无主梨。
①读出许衡与朋友外出途中汗流浃背、干渴难耐的感受和心情。
不吃无主梨表格教案课程

比一比谁读得好,读出许衡的诚恳和坚定,读出许衡朋友们的劝说和讽刺的语气来。
3、通过朗读他们的对话,你体会到了许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这里加入对许衡的简介。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我们会怎么做,应该怎样做呢?举例子说一说
2、从哪看出许衡的朋友们很渴的呢?找到句子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评价。(读出干渴难耐的感觉,为理解下文做铺垫)
3、是呀,这么渴这么热,衣衫都湿透了,嗓子眼都快冒烟了,嘴唇也干裂了,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突然看到这枝繁叶茂的梨树,你会怎么做呢?(指名回答)
4、那文中许衡和他的朋友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画出关键词、看看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汇报交流比赛读,读出发现梨树后的那种激动、兴奋、着急的心情)
生结合实际谈做法
默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画出关键词、看看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自学课文的4至16自然段,找到许衡的想法。并汇报
小组样劝说和讽刺许衡的
有感情朗读
学生汇报
举例子说明
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情境的感染熏陶下自觉、自主得产生情感上的互动
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习许衡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不吃无主梨表格教案

是呀,当时老师并不渴,可是看到这些水灵灵的大鸭梨老师也很想摘一个咬一口,但当时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想起了一个人,所以老师并没有那么去做,你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历史小故事,共同来学习第13课不吃无主梨,板书课题,请生齐读。
课题:不吃无主梨
备课时间:2011年4月10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不吃无主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班级
三年三
三
维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过 程 与
方 法
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习许衡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5、看来我们和许衡的朋友们的做法是一样的,我们都无法忍受住干渴,都抵不住黄澄澄,水灵灵的鸭梨的诱惑,而只有许衡的意志力最坚强,只有许衡做到了不吃无主梨,那他为什么不吃呢,他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4至16自然段,找到许衡的想法。(指名汇报)
(四)个性化阅读理解
1、小组讨论:许衡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你是怎样理解他的做法的?
(六)结束语,感情升华
师小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一则故事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约束,愿我们的身边能有更多的许衡出现。
生观察图片
学生根据观察谈感受
生齐读课题。
自由读文
2不吃无主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晰目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不吃无主梨》(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摘人家的梨吃。
2.师: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谁不吃无主梨的事吗?(许衡)书中是怎么介绍许衡的?(学生读书中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过渡:瞧,他多有名气啊,同时他也是一位值得人敬佩的人。
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年轻时的一件事,让我们快来读读吧。
3.检查读文情况。
开火车读课文,其余生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在()情况下,()的事。
4.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用几个字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学案导航,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提示:(1)许衡在什么情况下拒绝吃梨?用“——”画出他不吃梨的理由。
(2)有几位朋友劝说许衡吃梨?用不同的符号做上标记。
(3)你怎样看待许衡的做法?学生先默读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互助合作释疑解难(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汇报:许衡在干渴难耐的情况下拒绝吃梨。
(读第二段。
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们体会当时大家十分干渴)师:正在他们干渴难耐的时候,突然有人看到前面有一棵梨树。
(出示梨树图片)呵,树上挂着黄澄澄的大梨。
让学生说说假如你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要说出真实想法。
师:许衡和他的朋友都是怎么做的呢?继续汇报第3自然段,画出他们见到梨后不同表现的词语。
填空。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地让孩子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可以用“争先恐后”说一句话)师:为什么许衡不去摘梨吃呢?让我们也走到梨树下,一起听听他们的对话吧。
请同学们分角色组内练读4—16自然段,一会找小组同学汇报。
生汇报:“不,这是有主的梨树。
也许主人逃难去了,我们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随便摘人家的梨吃,是不道德的。
”“梨是无主的,可是咱们每个人的心是有主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不会吃的。
(你们也不要再摘啦!”)师: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真强,许衡不吃梨的原因找得准确无误,读一遍,指导读出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不吃无主梨》【导语】在教学中新课导入得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一:《不吃无主梨》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现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3•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体会。
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话了解人物性格或品质。
2•理解“无主梨”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手拿一个梨,唱自编歌曲,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手中的梨。
师: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和它有关。
板书课题,理解“无主”的意思。
2•问:是谁不吃无主梨?许衡又是何许人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先自由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提示:课文主要讲了()年轻时,在()情况下,也坚决()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二自然段师:怎么会如此干渴呢?什么原因?1•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汇报读2•从哪个词看出他们干渴难忍?(学生汇报,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汗流浃背”“快冒烟”的意思。
3•指导读出干渴的感觉。
4•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师:恰在此时,一个同行的朋友突然发现了什么?(一棵高大的梨树)朋友们是怎么表现的呢?1•扫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朋友们表现的句子。
2•汇报朗读句子,从中你看出了什么?3•出示句式对比:(1)一个同行的朋友边喊带叫,高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2)一个同行的朋友,向前跑起来。
(3)大家一窝蜂地赶到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
(4)大家赶到树下,摘梨。
体会每组中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以及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同时理解“一窝蜂”“争先恐后”的意思,并选用其一造句。
4•仿说词语训练:争先恐后黄澄澄师:朋友们这样兴奋,许衡呢?又做何表现呢?指名读句子,做动作,从句中能看出什么?(三)学习4—16自然段师:看到他这么做,你一定很想采访采访他吧?想问什么呢?1•默读这一部分,画出许衡说的话。
2•指导读12、14自然段中的人物说话语气。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他不吃梨的原因是什么?4•学生回答,同时理解“无主”的真正含义。
5•从许衡的话里,你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师生分角色直接对话,后学生汇报。
揭示:人物语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四、拓展活动1•你觉得他这么做傻不傻?为什么?说出你心里的真正想法。
2•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举个小例子说明。
五、练笔写一段对话。
情境:我很喜欢小明的一本童话故事书,就想借回家里阅读----可以在语言描写中体现小明的大方或小气。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二:《不吃无主梨》一、课文说明课文《不吃无主梨》主要讲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年轻时,与几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行,虽然天气炎热,大家都干渴难耐,但许衡仍然坚持不吃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梨子。
表现了许衡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过程,也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
而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全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朗读中。
以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说促读,读使对话过程得以升华,让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意。
另外,以情启思,以思促情,情思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主张。
因此,在课堂上我构建了“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情,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4.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难点:1.对课文中多次提到的“有主”和“无主”的理解。
2.进行个性化阅读,对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出示梨)问学生:老师刚才捡到一个梨,是谁的?(不知道)这个梨也不是老师的,你知道它是谁的吗?(不知道)我们把这样的梨称作“无主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不吃无主梨》的故事。
(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什么叫“无主梨”,进而对题目也有了一个从字面上的了解,那就是“不知道是谁的梨不能随便吃”。
2.师: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谁不吃无主梨的事吗?(许衡)书中是怎么介绍许衡的?(学生读书中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教师相应出示投影片,简介许衡,同时要给学生解释一下什么叫“宋元之际”。
过渡:瞧,他多有名气啊,同时他也是一位值得人敬佩的人。
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年轻时的一件事,让我们快来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并且边读边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自由读文)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例如,让学生区分“啃”和“肯”的字形和字义,读准“汗流浃背”“撩起衣襟”的读音。
如果学生不理解词义,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先解释,老师再做引导。
学生可能不明白“讽刺”一词,这里要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词义。
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哪句话是讽刺的话,并用讽刺的语气读一读:有梨不吃,宁愿口干舌燥,真是书呆子!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
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多渠道的,不同的词语要灵活选用不同的理解方法。
比如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撩起衣襟);采用分解组合理解词语(汗流浃背);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如讽刺);还可以用词语说一句话来理解词语(比如下面要讲到的“争先恐后”一词)等等。
3.检查读文情况。
几生分几部分读课文,其他生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从整体把握课文。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呢?(让学生先自己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就出示下面的提示句,帮助学生来概括。
)课文主要讲述了()在()情况下,()的事。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中年段的学生要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领着学生抓文章要点,主要内容一定要涵盖所有要点,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至于表达的语言不必强求统一。
所以在此,我们要给概括能力较弱的孩子搭建一个阶梯,扶助他们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另外,也是把主要内容作为一个辐射点,为下面的教学做以铺垫。
(三)研读感悟。
1.师:课文中除了许衡,还有哪些人物?(他朋友)他的朋友们吃梨了吗?(吃了)为什么?(因为口渴)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许衡和他的朋友很渴呢?(出示第二段句子)3.谁能把他们干渴难耐的感觉读出来?(指几名学生感情朗读,教师适时指导或范读,总之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们体会当时大家十分干渴)4.师:正在他们干渴难耐的时候,突然有人看到前面有一棵梨树。
(出示梨树图片)呵,树上挂着黄澄澄的大梨。
让学生说说假如你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要说出真实想法。
5.师:许衡和他的朋友都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读第3自然段,画出他们见到梨后不同表现的词语。
6.师: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地让孩子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可以用“争先恐后”说一句话)7.师:为什么许衡不去摘梨吃呢?让我们也走到梨树下,一起听听他们的对话吧。
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4—16自然段,一边自学以下内容:(1)许衡不吃梨的理由是什么?用——画出来。
(2)有几位朋友劝说许衡吃梨?用不同的符号做上标记。
(3)你怎样看待许衡的做法?学生先默读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A.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要重点说清“许衡为什么开始说这是有主的梨树,然后又说这是无主梨,最后说我们的心是有主的”呢?在第9和11段提到的“这是有主的梨树”,这里的“有主”指的是这梨不是野梨,是有人特意栽种的,也就是“有主人”的。
在13段提到的“梨是无主的”,这里的“无主”指的是梨树的主人逃难去了,不在这里,或许再也不回来了,这梨树就无人看管了,所以说“梨是无主的”。
而“心是有主的”,指的是心里要有主见,做人做事要有原则。
如果学生对两个“主”字理解有困难,可以出示投影片,选择“主”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
而第15自然段提到的“不吃无主梨”是指即使有主人,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梨也是不能吃的。
那么课题中的“不吃无主梨”就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而并非是上课伊始学生的浅显理解了。
B.第二个问题,是有四位朋友劝说许衡吃梨。
师可问学生:天气炎热,口渴难耐,你们愿意扮演许衡的朋友来劝劝他吗?看看谁的语气最符合当时的情况。
为了朗读更有连贯性,可以不读提示语,只读人物对话部分。
然后选5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教师要适时指导评价。
C.第三个问题是“你怎样看待许衡的做法?”在这里要让学生大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
也许有人赞成许衡的做法,认为他有道德原则;也许有人会质疑许衡的做法,认为他太迂腐。
(四)总结提升。
不论怎样,教师在教学时都要总结出: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摘人家的梨吃。
因为我们的心是有主的,能分辨出对与错,不是自己的东西,在没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坚决不能要。
所以才有了“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这句名言。
(教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