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宏观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01宏观经济学导论信管

01宏观经济学导论信管

实证分析方法
• 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是揭示经 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the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是宏观经济学
—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水平的均衡、 稳定、增长与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 “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 •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
1933年提出。而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
• 宏观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部性整体不是一个 概念。
•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经济学者建立了新古典学 派,进行第三次综合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用加速原理补充凯恩 斯的乘数原理,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用动态分 析方法补充凯恩斯的静态分析方法,提出了经济增 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收 入,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另外,提出了现代货币 数量论
资本边际效率
预期利润收益 重置成本或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① 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总收入等于总产量的价值; ② 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 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
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
③ 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④ 消费支出决定于总收入的大小和消费倾向的高低,消 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⑤ 投资支出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大小 ⑥ 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 ⑦ 资本边际效率。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研
究的问题 及目标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总产出) —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通货膨胀(物价问题)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波动) —经济增长问题 —国际收支与汇率 • 核心问题:国民收入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11
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 它是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 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 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 价格、汇率等等。
12
本课框架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国民收入的 决定与均衡。 第三篇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四篇 研究和探讨诸如通货膨胀和紧缩、 就业和失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宏观 经济问题。 。 第五篇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 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种历史背景 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 本课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 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 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 Akerlof 和 Janet Yeellen、 Oliver Blanchard、Greg Mankiw 和Larry Summers,Ben Bernanke , 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是用来分析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是一
个较为复杂的“质量”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程
度及结果,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总体进步和居民生活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
从人均GDP数据来看,不同国家存在很大差别。 象挪威、瑞士等发达国家,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比 印度这样低收入国家高出几十倍。以购买力平价计算 的GDP国际差距有所缩小,但富国与穷国差距也可能 达到十倍以上。
收入差异决定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高低不同,表 现为富国人民能够普遍享受比穷国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象每千人拥有电话和医生数量,每千人每年乘坐飞机 旅行人次,电力消费等反应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 最穷国与最富国之间存在几十甚至上百倍差距。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
⊙ 197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变 化就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
★ 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 在世界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三十几位跃升到2005年的第3位。
★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 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 外贸盈余与赤字、资本流入与流出对一国
经济的影响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等。
★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组成。 ★ 货币政策:主要指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农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 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 力的人员),根据中国目前耕地面积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农业生产中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仅为1.5亿人,目前各类乡镇 企业吸收劳动力1.3亿人,2000万人从事各类个体非农产业, 大约有接近1.32亿人进城成为临时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 有数千万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闲置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宏 观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导论(1)

宏观经济学导论(1)

45°
△y
y
三、影响乘数效应的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2、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3、投资与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
则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会导 致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 • 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
•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 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第四节 乘数理论
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明)陆辑: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
其地奢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其民必不 易为生也。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 国。
一、乘数的含义 破窗经济 乘数指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
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
市场、国际市场
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为简单国民收入 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定 1、不存在政府,只有两个部门即家庭
与企业; 2、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3、消费与储蓄行为出现在家庭部门;
解决途径: (i) 利用价格指数的变化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ii)利用真实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实际总产出水平。
GDP折算指数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1: t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

2024年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年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经济周期与波动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8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 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在产量或收入增 长时,投资支出会增长得更快;在产量或收入减少时,投资支出会下降得更快。 加速原理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10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11
失业类型及原因分析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 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职业间流动所产生的失业 。
03
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宏 观经济政策和措施。
3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1
22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23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萨伊定律的引申含义:
1.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2. 在长期中,经济的均衡会实现充分就业。
3. 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具有完全的弹性或伸缩性。(现实是这样的吗?工会的存在)
(二)货币数量论——(分析通货膨胀) 1. 交易数量说:(费雪方程式)

MV=PT M:货币流通量, V:货币流通速度,P:价格, T: 商品数量 其中, V:货币流通速度,被定义为名义产出水平除以货币总量,也就 是单位货币在一年中的流通次数,所以MV就表示名义产出量,PT也是。 交易方程是一个会计恒等式,按此逻辑,会有下式成立:

北京工商大学 赵峰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
(2)区别: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 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的资产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 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 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 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M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商品数量T和价格P给 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要在拥有 货币(无利息)和其他资产形式(证券、债券有利息)之间进行权衡。 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 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2024/10/12
10
• 如体育馆里坐着观赏球赛时,如果有一个 人为了看清楚些,就站起来,开始它可一 览无余;但其他观众效仿都站起来,大家 就会彼此遮挡,视野和原先大家坐着时的 效果一样或更差。这时,如果有少数人先 知先觉地意识到这种情况的荒谬或者站的 腿酸了,就会坐下来,大家效仿逐渐都坐 下来,则又回到原来的坐着的状态。
2024/10/12
11
• 单个家庭购车不会引起价格变化,所有家庭购车 就会引起价格变化;一个企业投资不会引起货币、 利率的变化,所有企业投资就会引起货币、利率 等变化。正像微观经济学中学到的:单个企业面 临的需求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而行业的需求曲 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宏观 经济学研究的则是森林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树木。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被称为价格理论,宏观 经济学则以国民收入为中心,被称为收入理论。
2024/10/12
8
• 3、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通过 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分析 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则是这一理论 的运用。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收入理论”。
• 4、宏观经济学进行的是总量分析。总量是反映整 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诸如国民收入、总就业 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货币需求、货币 供给量等,总量分析就是研究这些总量如何形成 以及相互关系。
2024/10/12
4
• 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
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我们 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想后果,要先往远处 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 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 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三、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与发展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是现代宏观 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现代宏观经济学与30年代前的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的不同点 在于:它所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 通货膨胀等等的关系,因此它又被称做收入分析。不仅如此,它通 过收入分析所得出的论断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自动调节以实现充 分就业均衡,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而 20世纪最初30年的宏观经济学,则或者只限于对货币数量和利息率 水平的分析,而不涉及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问题;或者维持着资本 主义经济和谐的传统观点,把经济周期中阶段的更替看成是经济中 自发力量调整的结果。对于30年代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以往的那些宏观经济学既然被认为不可能提供一套有助于使西方各 国政府摆脱困境的对策,于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代表的现 代宏观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2、古典经济学家虽对某些经济总量进行了分析,但与以后西 方宏观经济学所进行的总量分析仍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后者是建 立在边际增量分析基础上的。19世纪70年代起,在西方经济学中边 际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边际概念来分析总量及其增量的变 动,这几乎是以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者们的共同特点。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假定个量为己知条件。个别价值的确定 是当做既定前提被接受下来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边际效用论 为依据的价值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的宏观经济 学也就把边际效用价值论作为自己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或分析的出发 点。这与古典经济学家们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基本上坚 持劳动价值论的情况是不同的。
1、在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那里,宏观经济研究和微观经 济研究的划分是不明确的,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当时还谈不上有 什么分工。配第、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不仅研究了国民收人、国 民财富、货币流通总量等问题,而且也研究了微观经济学领域 内的价值和分配问题,即使是魁奈,也对微观经济学领域内的 “纯产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