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家族史 第一集 先世遗踪
正说刘墉01:刘墉的家世之谜(上)

(当我们结束了清朝第一贪官和珅的讲述,另一个乾隆朝出境率极高的大臣刘墉将走上前台,说起刘墉我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个外号"刘罗锅",在真实的的历史上,他真的是个"罗锅"吗?还有刘墉与和珅同在乾隆朝为官,民间历来就流传着无数有关于刘墉与和珅斗志斗勇的传说,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过刘墉与和珅斗志斗勇的那一幕呢?另外刘墉一家从他的祖上就与皇帝关系极为密切,而这样的关系竟然可以在当时复杂的官场上维持许多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高级教师纪连海将与我们一同穿越种种传说的刘墉,再现历史上真实的刘墉。
而我们此次的探寻之旅将首先从揭开他的家世之谜开始,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提起刘墉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大家是怎样认识刘墉这个人的呢?一般而言,我觉得认识刘墉的方式有三种,我们听到过他的名字,一种就是从年岁比较大一点的先生和女士,他们听说刘墉一般而言是从两处听来的,一是听过去人说书人说的《刘公案》,第二就是听刘宝瑞先生的相声,当然刘宝瑞已经故去许多年,我们现在看到的他的相声,相声段子都是刘宝瑞嫡传弟子殷文硕先生他整理过把刘宝瑞先生在解放前的长篇相声段子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官场斗智》,在此前说书的时候它不叫《官场斗智》叫什么呢?叫《满汉斗》或者叫《君臣斗》,它一共是30集的相声段子,每一集大概有半个小时左右,这是通过刘宝瑞先生的相声中我们能够知道刘墉跟和珅斗过智斗过勇的故事,年轻的一些人一般而言都是从九年前的一部有40集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了解到的这个刘墉,还有第三种人,这就是少数人了,有一些人了解刘墉的方式是通过我们所说的书法。
比如说,有许多喜好书法的人都知道刘墉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所以的书法很闻名,他的书法现在也有很多在市面上我们也有见到的。
偶尔有拍卖会能够卖到,有一些人是通过这种途径,当然也包括有一些学历史的人或者是专业的史学工作者,他就是研究历史的,就是通过老师的传授得到关于刘墉的消息。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原文和翻译译文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原文和翻译译文1、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原文和翻译译文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原文和翻译【原文】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73:52:12全100集完结《2023》央视纪录片国语中字1080P高清纪录片第01集中华道路第02集中华祖先第03集农业起源第04集文明起源第05集邦国时代第06集夏王朝觅踪第07集殷商兴亡第08集商代文明第09集武王克商第10集周公摄政第11集周王室的衰落第12集春秋争霸第13集孔子第14集列国变法第15集战国七雄第16集诸子百家第17集秦国崛起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第19集楚汉战争第20集郡国并行第21集文景之治第22集汉武帝第23集两汉经学第24集昭宣政治第25集王莽改制第26集光武中兴第27集丝绸之路第28集清议和党锢第29集黄巾起义第30集三国鼎立第31集诸葛亮治蜀第32集西晋统一第33集魏晋风度第34集门阀政治第35集梁武帝治国第36集孝文帝第37集北周武帝第38集陈朝兴亡第39集魏晋佛教第40集再造统一第41集炀帝功过第42集贞观之治第43集武则天第44集开天盛世第45集安史之乱第46集中晚唐的困局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第48集吐蕃兴衰第49集敦煌第50集唐朝的对外关系第51集唐代宗教第52集五代十国第53集宋太祖第54集澶渊之盟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6集王安石变法第57集靖康之乱第58集宋金和战第59集偏安东南第60集东京梦华第61集宋代新儒学第62集宋代文化第63集契丹兴起第64集西辽建国第65集完颜阿骨打第66集金朝兴亡第67集辽金文化第68集西夏兴亡第69集蒙古兴起第70集忽必烈大帝第71集两都巡幸第72集大元帝师八思巴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第74集马可波罗与中国第75集元顺帝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第77集永乐迁都第78集郑和下西洋第79集内阁制度第80集土木堡之变第81集王阳明心学第82集海疆与互市第83集张居正第84集耶稣会士来华第85集江南市镇第86集北银资本第87集崇祯帝第88集入主中原第89集王朝的稳固第90集收复台湾第91集统一大业第92集军机处第93集摊丁入亩第94集文治与文字狱第95集被动的自强第96集鸦片战争第97集太平天国第98集甲午战争第99集维新与革命第100集帝制的终结《《》央视纪录片100集全 (高清).doc》。
93版包青天之铡美案1-6集分集剧情介绍

93版包青天之铡美案1-6集分集剧情介绍第1集:剧情介绍:秦⾹莲背着公婆灵位,带着⼀双⼉⼥(宁⼉、馨⼉)千⾥迢迢来到开封,四处寻访得各丈夫陈世美已考得状元,且。
但当⾹莲到达状元府,碰见丈夫陈世美时,陈却⼀⼝咬定⾹莲乃是疯妇。
⽆奈之际,恰逢王丞相乘轿经过,⾹莲拦轿呼冤。
王丞相为辨⾹莲冤情真伪,安排陈⾄府中赴宴。
席间,王丞相叫⾹莲弹唱助兴。
⽽⾹莲则借弹唱之机,述说家遭饥荒,丈夫赴今赶考沓⽆⾳讯,家遭剧变公婆双亡,千⾥寻夫却不料丈夫为求荣华⽽抛糟糠之妻等冤情。
陈借⼝⾝体不适离席⽽去,王丞相指引⾹莲⾄开封府,请包青天为之申冤。
包青天接案后⾄状元府试探冤情真伪后得知⾹莲所⾔⾮虚。
陈怕事情败露影响前程,谎称⾹莲为疯妇,派杀⼿韩琪欲杀⾹莲灭⼝。
韩琪奉命追杀⾹莲,但在得知⾹莲冤情之后,韩决定放⾛⾹莲母⼦三⼈,⼜怕回去不好交差,义然绝然选择⾃杀。
临终前拔出钢⼑,交给⾹莲,以作陈杀妻灭⼦之证物。
不料巡逻官差经过,误认⾹莲为杀韩琪之凶⼿,抓⾄县衙。
县令徐家麟是⼀位贪官,因案情涉及到当朝驸马(陈),便以此作为升官捷径,暗通陈世美,将⾹莲屈打成招为私通韩琪、谋杀奸夫的罪⼈……第2集:剧情介绍:⾹莲既已定罪,徐县令与陈世美密谋在押解途中将⾹莲母⼦三⼈杀害,已求斩草除根。
幸得咱们正义的化⾝展昭路过,拔⼑相助,将捍莲母⼦救下。
问明原委后,展昭随⾹莲母⼦来到韩琪⾃杀现场,以期录得蛛丝马迹。
不料现场已被破坏,⽽韩琪⼫体也被徐县令⽕化消毁。
展昭夜探县衙,录得重要物证——韩琪⾃杀所⽤钢⼑。
展昭授意⾹莲在包青天回府途中。
⼿捧钢⼑拦轿喊冤。
包青天重接本案,将陈世美带⾄开封府⼤堂审问。
虽有钢⼑为证,奈何韩琪已死,死⽆对证,陈借此扬长⽽去,包青天只得退堂再⾏商议对策。
展昭等⼈分头搜集陈与⾹莲结婚、派韩琪杀害⾹莲母⼦及与徐县令勾结谋害⾹莲母⼦等证据。
陈央求王丞相安排与⾹莲母⼦单独相见,丞相应允。
陈与⾹莲相见,假意表露悔意,劝说⾹莲母⼦返乡,善良的⾹莲正欲答应,不料公主突然现⾝,恰逢陈与⾹莲母⼦相认,拂袖离去。
我的家世、家族、家庭和家园(陈杏德回忆录序)

我的家世、家族、家庭和家园(陈杏德回忆录序)我的家世、家族、家庭和家园(陈杏德回忆录序)福建省福鼎一中陈杏德按照《飞钱陈氏族谱》,我的宗族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的8代孙虞舜。
虞舜的第34代孙胡满被周武王封为陈侯,领陈国,这是陈氏得姓之始。
胡满也成了天下陈姓的始祖。
到第45世孙陈完时,陈国内乱,陈完奔齐改姓田,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成子。
其9世孙田和取代齐国姜氏政权,建立史称为“田齐”的政权。
到第61世孙伯轸时齐为秦所灭,伯轸徙居颖川,复改姓陈,是为“陈氏复姓始祖”。
到第74世东汉末年陈实,因其屡遭党锢之祸,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又因其被封为颖川侯,乃被尊为“陈氏颖川始祖”。
到西晋永嘉年间,第76世孙陈润为避五胡之乱迁入福建,成为“陈氏入闽始祖”。
而第88代孙陈鄙则被尊为首次迁入福建仙游的“飞钱陈氏始祖”。
以上之所以不厌其烦追述我祖先的来历,无他,所谓“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也。
作为飞钱陈氏的后裔,到我已经是第35代了。
可是,从第32代我的曾祖父起接连三代我们家族都是单丁相传——倒不是每一代只生一个,而是或夭折,或无后,女子嫁出后便只剩一个男丁。
这在过去,是被认为最令人伤心的事了。
而且,据说曾经是世代读书的我的家族,到我父亲时也已破落到几乎是赤贫的地步。
我父亲陈金赞,幼年丧母,家贫,到二十好几才娶来我母亲。
不过,也就从这时起,我家开始了艰难的从新创业之路。
我父亲和母亲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难以令人置信的勤俭,居然在几年之内还清债务,置买了几亩田地,从贫农上升为中农。
我母亲一共生下12胎,夭折了三分之一,存活五女三男。
不过,从我记事时起,大姐已随着入赘的丈夫到别村生活,二姐已出嫁,三姐、五姐早已送人,嫂子尚未入门,我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就是我的大部分童年时期,还只是一个由父亲、母亲、我们三兄弟和四姐组成的中等规模的家庭。
虽然父亲年已渐老,我们大多年幼,但比之前两代,人丁已渐渐兴旺起来。
而且由于父母的表率作用和教育有方,尽管依然穷,我们家仍然可算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极为温馨的家庭。
颖川堂黄桷洞陈氏族谱序及陈氏源流略记

颖川堂黄桷洞陈氏族谱序及陈氏源流略记(2009-02-25 20:04:42)转载标签:杂谈家谱遗失,仅存此序。
在空间登出此序,希望有人能帮助我理清入川前的家族历史。
谱序谱之修也,实以寻源溯流,使后世得本根之所自来,不致徒观枝叶也。
粤稽陈氏之始系舜之后,封于陈州,因而属姓。
夏禹时,陈庆都公女为禹王后,庆都公禹封为岳国公,封夫人胡氏为岳国夫人。
周武王时妻陈胡公以元女大姬封为陈国,传至鲁哀公十一年,陈敬仲奔齐祀先祖以韶乐,后有齐国而改陈齐,其明证也。
历秦汉晋魏,蕃衍甚多,难以备述。
至宋齐之间,有陈实公者,聚居江南、江州、颖川,以十三代同居,人丁有七百余口,每食设广席,畜犬百余共一牢食,一犬不至,众犬不食,此义门也,齐主实有旌奖。
后至隋唐开皇五年,南瑛公者自江南颖川迁至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永居圳上,不远离,贵显异常,历汉立瑕琳陈惟,惟官至光禄大夫,御葬归山,赐华表树二十四支,香表树二十八只,义塘六百六十二口,水田三千七百一十七亩,守坟墓佃庄客二百七十余人。
后惟生永兴、永千,兴生文琥、文琦,琦生陈拔、宁,宁生海,海生政寿,政寿生陈一,一生陈文,历七代皆贵显无比。
文生我始祖伯万与伯千、贯、纪四人,伯贯回江南,伯千落四川,伯纪回江西,惟我始祖伯万在唐末官至九门提督,圣上览陈姓皆屡朝贵显,赐有锦绣图,后以吉府人稠地隘,相土卜居,始涉北楚、沔阳、荆襄、鄂(?)黄等处,后于唐庄宗同光二年请旨始迁南楚邵州府即宝庆府,至元始改上高县即新化,带衙人董保仔奴四十人择太阳三都黄阳山鹅塘等处落业,此湖南一派陈姓之由来也。
后伯万生五子,永宗、康宗、齐宗、广宗、庆宗,庆宗回江西,广宗迁四川,惟永宗、康宗、齐宗负图归楚。
厥至宋时有解元四六,如康宗子祖三,祖三子奉三,奉三子文孙,文孙子君晓,君晓生元和、亨和、利和、贞和,元和长子陈翔,翔子陈诩齐国公,诩长子昭文楚国公,昭文子省晔秦国公,婆冯氏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三人皆中状元,入相宋主;尧佐子侄述古、师古、敏古皆贵显。
隋唐英雄分集剧情第1集(共120集)_隋唐英雄剧情介绍_隋唐英雄大结

隋唐英雄分集剧情第1集(共120集)_隋唐英雄剧情介绍_隋唐英雄大结公元前581年,隋文帝杨坚接受北周禅让,建立大隋王朝。
立独孤氏为皇后,杨勇为太子,杨广为晋王。
同时励精图治,养兵买马,进一步壮大隋朝的军事实力。
面对隋朝势力日渐壮大,陈朝国王陈叔宝却是每日沉学于声色犬马之中,根本无心整治军队。
杨坚对陈朝腐败的统治心知肚明,不久之后派领李渊父子讨伐陈朝。
隋朝兵力强盛陈朝数倍有余,陈朝在李渊父子的军队攻城中节节败退。
其间一女武者飞身下城,冲入隋朝兵团大战数十回合。
最后被众人合力拿住。
李渊等人将女武者押往陈王皇宫。
路途中忽然遇到陈朝太子年幼闹事。
隋朝的将帅见状立即上前高高抱起太子,然后狠狠掷往地上,太子满脸流血当场毙命。
几个陈朝女将目睹太子惨状,当场哭得昏天暗地。
其中有一女人忽然挣脱隋朝士兵的看管,抢过一把长剑奋力拼杀,最后依然没有冲出重围。
隋朝将领们来到陈叔宝的皇宫。
陈皇宫从女武者张丽华口中得知太子毙命的消息之后,表现得极为镇静,没有丝毫的悲痛。
随后,陈叔宝死亡。
陈朝宣告灭亡。
陈咬金一日肚中饥饿,便走入一家酒店用餐。
女掌柜一看又是程咬金,便暗中吩咐店小二不要答应对方的任何要求。
店小二应声来到程咬金身边。
程咬金开口点了很多道菜,店小二却一一摇头表示酒店的菜都卖光了。
程咬金心知女掌柜有意为难自己。
当场勃然大怒,举起餐桌摔成两半。
女掌柜见状过来与程咬金争论。
两人在争论中一个坐到柜台上伸出一只光脚丫,一个凑着脸差点贴到光脚丫身上。
看到程咬金竟然差点将脸贴到自己的脚丫上。
女掌柜表示愿意嫁与程咬金,在此之前,女掌柜有言在先,只要被男人看到了自己的脚丫,她便终身相许。
程咬金一听女掌柜要嫁与自己,吓得当场逃出了酒店。
街上,一英俊男儿骑在马上正在表演一段绝技给围面的老百姓观看。
只见地上放着一叠铜钱,男儿骑马围着铜钱转圈,每转一圈,便抬手用器具打最上面的几枚铜钱拨飞出去。
这些拨飞出去的铜钱全部镶进了旁边的墙壁中。
此时程咬金慌不择路跑到了男儿身边,正巧男儿对老百姓们表示自己想要跨下之马。
风云人物-《一代名相陈廷敬》明珠是什么结局?他和索额图谁能笑到最后?

风云人物-《一代名相陈廷敬》明珠是什么结局?他和索额图谁能笑到最后?《一代名相陈廷敬》大结局中,权倾朝野,党羽众多的明珠被康熙亲自审问,最后被贬去一切官职,成为一介布衣。
是的,纵使明珠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但是康熙最终仍是饶了他一命,只是将其罢官。
历史上的明珠也如剧中的明珠一般,只落得被罢官的下场吗?康熙之所以会放过明珠,一方面是顾及明珠的出身,另一方面是想到了明珠辅佐他多年,立下过许多大功。
纳兰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他的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统领叶赫部时,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
后来,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嫁给了努尔哈赤做妃子,还生下了清朝的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因此纳兰家族与清朝皇室是亲戚关系,按照辈分来算,康熙还得叫纳兰明珠一声堂姑父呢!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深受康熙宠信。
康熙初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驻守三藩,势力越来越庞大,野心勃勃。
三藩中以吴三桂势力最大,尚可喜因为顾虑吴三桂的势力,便上疏康熙皇帝请求撤藩,耿精忠、吴三桂随即也附和上疏,实则是等着康熙一答应撤藩,他们就起兵造反。
康熙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明珠和米思翰等大臣主张撤藩,而索额图等人则持反对态度。
最后,康熙采纳了明珠等人的意见,同意撤藩,吴三桂和耿精忠果然叛乱了。
事情一发生,索额图就立刻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康熙却说这是他自己的意思,明珠只是与他想到一块儿去了,况且撤藩会反,不撤也会反,不如先发制人。
后来三藩平定了,康熙又说:“当初有人劝我杀掉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忠臣含冤九泉了!”从那以后,康熙便越来越倚重明珠,明珠慢慢崛起,后来还成为唯一能和索额图抗衡的权臣。
纳兰明珠成为朝廷重臣后,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他表面上为人谦和,好说话,实际上却利用康熙对他的信任结党营私,贪污纳贿,独揽朝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廷敬家族史 第一集 先世遗踪
陈廷敬的祖籍在河南彰德府临漳县,彰德府的府治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临
漳县原属河南省,今属河北省。
陈氏的先祖名叫陈仲名,世居临漳县,他的儿子叫陈靠。明朝永乐末年,大约在
公元1420年前后,陈仲名去世,他的儿子陈靠举家迁到山西省泽州天户里,居住于半
坡沟南。
陈靠以牧羊耕田为生。在陈氏的祖祠中,原来供奉着陈氏始祖陈靠的画像,是牧
羊人的打扮装束,手里拿着放羊的鞭子。陈靠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牧羊耕田的农夫,他
胸怀大志,一方面勤劳致富,一方面努力让子弟读书,想敲开官场的大门。
他在半坡沟南居住下来之后,尚不满意,想选择一个更好的地方定居,四处寻找
后发现阳城县郭峪村东北面有一块靠山临水的地方,“山岭雄秀,泉水温凉,风气郁
茂,实太行之中落。”,陈廷敬《陈氏家谱》,
“山岭雄秀,泉水温凉”,是说这里的自然环境好,适合人们居住。“风气郁茂,
实太行之中落”,是说这里乃太行山的余脉,风水好,脉气旺盛,有利于兴家立业。但
陈靠没有来得及迁居就去世了。
这位陈氏的始祖,虽然是一个牧羊耕田的农夫,但却为后代确立了读书入仕的理
想。那么,他的后人们将如何循着祖先的理想去奋斗呢,
陈靠生有两个儿子,长子陈岩,次子陈林。按照陈靠生前的安排,他们与寡居的
母亲樊氏迁到了郭峪村东北定居下来。修了房子,置了田产,安居乐业。因为小庄子
上面有村子名沟底,古名锦川,下面有村子名郭峪,古名锦阳。小庄子正在两个村落
的道路中间,于是取名为中道庄。陈廷敬在他所写的《陈氏家谱》中说“中道庄者,
上下皆村落,故以中道名。”
同时到中道庄定居的陈岩和陈林就是最早的陈氏家族。这里所说的陈氏家族,
主要指以陈廷敬本支为中心的家族。陈林是陈廷敬的直系先祖,所以他是陈氏家族
的二世祖。
陈林生有两子,长子陈秀、次子陈武。陈秀是陈氏家族的三世祖。
陈秀,字升之。小时侯很聪明,家里让他读书,学习举子业,希望他能考取功名。
可是他不喜欢八股文,屡试不利。但他能诗文,而且喜欢写散曲,有元人风格。他还
擅长书法,行草书写得很好。为人风流倜傥,有气节。
陈秀因为没有考取功名,无法由正途进入官场。所谓正途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考
中举人、进士,然后经国家正式任命而成为官员。陈秀没有这样的资格,只好等待机
会。后来他得到地方的举荐,经过考核,被选为陕西西乡县典史。,典史,无品级,负
责掌管文书收发。,典史掌管文书,没有多少权力,但在知县、县丞和主簿空缺时,一
般由典史代理。西乡县附近有一个城固县,知县空缺,上级就让陈秀去代理
城固知县。这样陈秀就有了施政的机会,他为百姓办了一些好事,受到当地老百
姓的爱戴。后来陈秀辞官归家,当地的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陈秀是陈氏家族的第一个读书人,也是家族中第一个做官的人。虽说他没有取
得任何功名,虽然他只做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他在陈氏的家族史上却是一个极其
重要的人物。
我们可以说,陈秀就是陈氏家族实现读书入仕理想的第一人,所以,陈廷敬的伯
父陈昌言说了这样一句话“肇造余家,实权舆诸此”,陈昌言《述先草》序,。这句
话就是说,创造我们这一个诗书世宦之家,实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读书入仕,是陈廷敬始祖确定的目标,也是陈氏家族为之奋斗的理想。经过几代
人的努力,这个愿望终于在陈氏的第五代实现了。他,是谁呢,
陈秀有三子,长子陈珏,次子陈珦,xiàng,,三子陈珙。
陈秀的长子陈珏和陈秀一样,做了不入流的河南滑县典史。
陈珏的儿子陈天佑是陈氏的第五代,他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考中举人,嘉靖二
十三年,1544,考中进士,做了户部主事,累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按察司是一省内掌
管刑法和监察的衙门,副使是其下属官,为正四品官。陈天佑是陈氏家族的第一个进
士,但他和陈廷敬却不是一支,陈珙才是陈廷敬本支的四世祖,也就是陈廷敬的高
祖。
陈珙,字孟瑞,号南泉。少小读书,攻举子业,但他同在考场上得不到施展,所以
在其父陈秀去世以后即弃儒经营家业。他有三子,长子陈侨,次子陈修,三子陈信。
陈修为陈氏的五世祖。
无论是陈氏的哪一支,能实现读书入仕的理想,就是家族的荣耀,也是整个家族
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其实,陈家在努力创造财富,追求读书入仕的同时,始终都没
有忘记惠及乡里。
陈氏的家业在始祖陈靠和二世祖陈林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到了三世祖
陈秀时,已经颇为富裕。而到了陈修时,家境早已远远超过以前。
陈修字宗慎,号柏山,年青时有志于举业,但屡试不利,便退而为鼓铸业。鼓铸业
就是鼓风扇火、冶炼金属、铸造器械的行业。陈修有心计,善于治理家业,又轻财好
施,乡亲有急难来求他,总要出钱出粮相助,从不推托。乡亲欠了他的债,如果不能偿
还,他就不要了,而且将债券焚烧。
陈修有四子,长子陈三晋,恩贡,当了怀仁县,山西省,训导,次子陈三乐,三子陈
三接,四子陈三益。陈三乐为陈廷敬本支六世祖。
陈三乐,字同伦,号育斋。乐字有三种读音:,、yuè,音乐的乐。,、lè,快乐的
乐。,、yào,喜爱。这里是第三种读法yào,是喜爱、喜好的意思。陈三乐的名字出
自《论语?季氏》,“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意思是说,对人有益处的有三种喜好,即喜好得到礼乐的调节,喜好称道别人的
好处,喜好有更多的贤人作朋友。
陈三乐赋性严毅,倜傥不群,容仪端庄,他为人温和慈善,与之接近,有蔼然可亲
之感。陈三乐善于料理家事,经营农田,一手筹划,使内外井井有条。家富有资财,乐
善好施,在周济别人急难之时,从来没有吝啬之意。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陈氏家族的声望已非同一般。而与官宦之家结亲,更是这一
时期陈家声望地位的象征。
陈三乐生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卒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终年62岁。配
卢氏,郭峪镇卢光耀女。子四,长子陈经济、次子陈经正、三子陈经训、四子陈经
典。女一,适白巷明吏部尚书王国光之孙王于召。王国光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居
正进行改革的得力助手,是阳城明代官职最高的人。王氏家族是阳城白巷里的大户,
方圆有名的官宦之家。陈三乐能和王国光的儿子攀亲,成为儿女亲家,可见当时陈氏
家族的声望已非同一般。
在陈三乐的四个儿子中,长子陈经济是陈廷敬本支的七世祖。
陈经济,字伯常,号泰宇。幼时攻读制举业,有壮志,但考场不利,终未遂愿。于
是代父综理家政,能襄成大事。其父去世,哀毁骨立。母卢氏在堂,早晚探视,必亲必
诚。先人所遗资产,均分诸弟,无有私心。孝友传家,成为乡里效法的榜样。乡人之
间发生纠纷,他首先辨别是非,然后三言两语便可调解,无不心悦诚服。
陈经济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卒于天启六年(1626),享年51岁。子三,长子陈
昌言、次子陈昌期、三子陈昌齐。这弟兄三人是陈氏家族的第八世。陈昌期就是陈
廷敬的父亲。
陈氏家族自迁入山西以来,历经八代,始终不忘先祖读书入仕的理想,并为此不
懈努力。对先祖的历史,陈廷敬是
如何总结的呢,
这就是陈氏家族先世的历史。陈廷敬曾经在《陈氏家谱》后面题了一首诗,
侧闻长老训,诸祖称豪贤。披籍阅往代,叹息良复然。
诫词炳星日,志气薄云天。处士及吏隐,一一皆可传。
淳休被邑里,声华如蝉联。缅维卜东庄,始自宣德年。
耕稼三百载,风义桑梓前。小子耻甘肥,食利忘所先。
惕然从中惧,勖哉以无愆。——陈廷敬《谱牒后书》
大意是说,我恭敬聆听长老的训诲,知道列位先祖都可以称为贤德之人。翻阅历
代先人留下来的文字,使我被感动得不禁反复叹息。先祖的告诫有如星日光辉,先祖
的志气真可上达云天。不论是隐居于乡或是为官为吏,其事迹都可以代代留传。淳
朴盛德覆盖着乡里,声望光华相继而不绝。遥
想我的祖先选择东庄定居,开始于前明的宣德之年。在这里耕田种地已经将近
三百载,风慨高义流布于乡里。我耻于享受肥美甘甜的生活,怎么可以忘记创业的祖
先。忽然心中产生了戒慎之思,勉励自已不要出现过失。
从始祖陈靠,二世陈林、三世陈秀、四世陈珙、五世陈修、六世陈三乐、七世
陈经济,发展到八世陈昌言、陈昌期、陈昌齐弟兄三人,陈氏家族已经成为方圆百里
的富户巨族,发展到了非常兴盛的阶段,但他们的另一个目标还没有真正实现,还没
有成为一个世宦之家。
此后,社会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陈氏家族将会如何应对,请看下集,起义风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