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你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吗?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剩下三部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但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读后感吧。
在说我的读后感之前先讲讲这部书,《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和背景,影响了许多人。
小说取材于三国历史,写了从黄巾起义至晋武帝太康元年东吴灭亡这一时的伟大宏图。
《三国演义》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桃园三结义,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里结为兄弟,日后成为蜀国霸主,在这里读《三国演义》可以体会到曹操的奸诈,张飞的.勇武,诸葛亮的智谋,刘备的忠厚,关羽的忠义,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个团队,你看刘关张三人组那家了蜀国,在生活中打羽毛球双打时需要同伴配合,如果你一人挑战两人,你能做到吗?我们不能再想个人英雄主义,要有团队合作才能攻破难关,组建三国时诸葛亮来出谋划策,关羽、张飞去打仗,刘备则治理国家,做什么都不能莽撞的做事,要靠团队。
三国演义读后感2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米契斯写的,他以一个学生安利柯的日记形式,引导着每个阅读它的人感到心灵的芬芳。
我也记住了几课:有开学了,我的同学们、好朋友卡隆、“小石匠”、少年鼓手等。
我最喜欢看的是好朋友卡隆。
安利柯和卡隆成了朋友,卡隆也十分可爱。
如果大学生欺负小学生,卡隆总是会毫不迟疑地冲过去,去帮助那些小学生,读后感《爱的教育、三国演义读后感》。
卡隆身子高大,力气也是最大的。
他非常乐于助人,数学成绩很好,如果有人说他说谎,他就会火冒三丈,所以大家都信任他。
星期六的早上,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正丢了钱在哭,卡隆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
卡隆就是那种宁可牺牲自己也会救助朋友的人,因为他高尚、诚恳。
在他浑厚的嗓音中,谁都可以听出他内心所蕴涵的.这种真挚的感情!这篇的最后一段就是从书上找到的现成的句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3三国演义是一部根据历史改编的小说,它与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一起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我看过电视剧,也读过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
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一个个英雄人物个性鲜明,阴险狡猾又生性多疑的曹操,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仁慈重义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胆小怕事的孙权,勤奋好学的吕蒙,心胸狭隘的周瑜,诚实守信的鲁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国纷争,战乱不断。
老百姓苦不堪言。
爸爸说:'老看三国,少看西游,你瞎看,看懂啥呀?'我说:'我懂!'其实有些地方也是似懂非懂。
我从书的简介中了解到《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战争故事。
有:'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败走麦城'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都有一个主人公让我佩服。
整本书里我最佩服的四个人,一个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大将关羽关云长。
他刮骨疗毒不怕疼,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几乎是天下无敌。
他忠、义、勇、谋令世人敬仰。
我想我们人人都像关云长那样,那么共产主义社会早就实现了!千里走单骑,说的是他的胆量和勇气。
华容道义释曹操,讲的是他的义气。
他知恩图报,放走了曹操。
不是天不灭曹,而是曹操非常爱才,曾放过关云长一命,关云长这次放走曹操也知道后患无穷,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放曹操一马,足见他多么重情重义!做人就得做他这样的人,顶天立地,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是条汉子!关羽的所做作为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对主子刘备赤胆忠心。
我佩服的第二个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它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草船借箭……诸葛亮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地方很多,知识丰富,多才多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顾全大局,忠心耿耿。
除了关羽的勇、忠、义,诸葛亮的智,本书还告诉我们仁、礼、信、孝、爱等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6篇)《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古典文化和灿烂文明的东西泛着耀眼夺目的光芒,犹如沉淀在河中的金子,底蕴深厚,吸引着无数人灼热而坚定的目光,它就是流芳百世的千古绝唱---《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却饱含历史沧桑的英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罗贯中将一部豪杰四起、群雄逐鹿的历史话剧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忠厚的刘备不仅布施仁政,广得民心,还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更是他的佳话;“智绝”诸葛亮有胆有谋,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三分之大势,作战时洞察敌我,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巧施“空城计”,一人抚琴独退百万雄狮;曹操虽有时奸诈狠毒,但所拥有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却是其他人所比不上的;义重如山的关羽,对先主忠心耿耿,一颗赤诚之心,博得无所读者的敬佩。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只有谨慎,才能获得成功。
刘备告诉我只有仁德宽厚,为人大度,才能受到大家的爱戴;曹操告诉我为人奸诈不会有好下场;关羽告诉我对待朋友一定要真诚,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手,别人也会回报你。
这些深刻的道理无不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三国演义》是一幅辉煌的历史画卷,作者呕心沥血,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勾画的栩栩如生。
这部小说,承载着作者的灵魂,屹立在文学的巅峰,实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万世不朽。
它催人奋进,激励我在学海中竭力探索,为了心中的目标,砥励前行,不懈奋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
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
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
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
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了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2从开始的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到最后的天下归晋。
演绎出了一幕幕血与泪的故事。
其中,我最为敬佩的人是曹操,但是书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的人,虽然如此但他个方面的才能依旧是那么显著,他在乱事之中统一了北方,击败了少数民族,同时魏也是三国中最为强大的。
曹操是三国的君主中最有才华的,他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刘备能够成为一方霸主靠的是仁义的`名声,与当时依旧对汉室忠诚的人才。
孙权他却只能够守基业,并不能够像他哥哥孙策一样,有能力去打江山。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书的内容主要是说了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
这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
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和曹操。
刘备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因为他对待任何一个困难都很冷静、沉着,而且有爱心,为了顾全大局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
“三顾茅庐”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可以体现他的这些特点。
他为了国家大业,不惜自己的时间和身份,多次光顾诸葛亮的家中。
虽然屡屡遭拒,但是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请到了诸葛亮这个有名的军师。
以至于刘备的以后战事顺利开展。
我喜欢的人物还有诸葛亮。
他不仅拥有很多天文地理知识,而且也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书中描写了许多让我钦佩的计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和“空城计”。
另外他的“舌战群儒”也是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了。
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他还写了千古流传的诗句。
战场上他有勇有谋,让敌人为之胆战心惊,他也会利用他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
他赢得了很多次大的胜利,最让我折服的就是他以弱敌强,战胜了袁绍七十万大军。
但是他生性多疑,因周瑜的一个小计谋,错杀了他的两名大将军,失去了人心。
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刘备教我对待任何事情都要冷静处理,顾全大局,不顾私利;诸葛亮教我要多方面的学习,并且要学以致用,多动脑筋;曹操教我失人心失天下,怀疑一切不是好习惯。
《三国演义》读后感2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2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2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国演义》有感篇1暑假里我看过许多书,如《窗边的小豆豆》《特种兵学校》《荒岛历险》……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罗贯中。
主要作品除了这本《三国演义》之外,还有《三遂平妖传》等其他作品,其中《三国演义》这本书为其代表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这本书主要讲的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其中刘备最让我佩服,因为投奔他的英雄人物都对他忠心耿耿,这是为什么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明白了,就拿“三顾茅庐来”说吧,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他的住处拜访,第三次诸葛亮在睡觉,他在外面站了半个时辰,最后他的真诚和求贤若渴的精神打动了诸葛亮。
正因为刘备的真诚,他才会答应刘备的请求,这才有了诸葛亮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回报。
世上没有不解之题,除非你没有打好基础。
我们要学习刘备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藏着人生哲理。
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人生也是这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想着完成一件事就必须踏出艰难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否则你只会有一脑子的空想。
这本书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内争外斗,更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的英雄豪杰的形象,他们或武艺高强,或智勇双全,或果敢勇毅……我们从他们身上都能学到很多很多。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我想是因为它能够带给人们许多的人生启迪。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样:“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寒假,怀着对悠悠历史的向往,我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
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奸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而独爱“奸雄”呢?“奸雄”顾名思义奸而雄者。
曹操最被大家所诟病的无非两点:一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以敝之拙见:第一点可从史书找反驳,第二点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时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而且在董卓进京后群雄都无动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英雄所为吗?曹操为人诚实、亲民、从不阳奉阴违,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看到曹操的这些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还好意思说他“奸”吗?马路上老人摔倒了,围拥而观、拍视频、发朋友圈已成常态,扶与不扶早已不是重点,甚至连报警都不愿动动手指。
如果我们都能像曹操一样挺身而出,那么社会的负面新闻会少之又少。
工作中领导提出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马屁、阿谀奉承声声不断。
如果我们能像曹操一样直言进谏,那么公司的业绩会是蒸蒸日上。
说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辩,却总是不屑于去实践,结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读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一个现代“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正值治世,让我们做能臣吧!《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寒假我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38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3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王允巧使美人计》、《关云长过关斩将》、《曹操煮酒论英雄》等等三国时期经典故事,我最优感触的莫过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讲述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的因素,巧妙的借用曹操的十万支箭,真是了不起!这篇文章里诸葛亮夜观天象,他观察到了三天时间的第三天早上有大雾,曹军看不清。
他就在起雾的第三天早晨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制造进攻的假象,曹操怕中埋伏,马上命令弓箭手向江上射箭。
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心里借到了十万支箭。
《三国演义》书中的各位英雄,如朱瑜、诸葛亮、曹操、司马懿等都自小热爱学习,博古通今,知天文、懂地理、明人心,是值得我们现代的小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也多读课外书本,拓宽自己的学习面,长大了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特别喜欢《桃园英雄三结义》这个故事。
故事里的刘备、关羽、张飞。
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在这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他们还招了几十万勇士去攻打黄巾军,黄巾军大败。
汉灵帝后来给他们封了官。
桃园三结义的这个故事从此也开始广为流传。
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像亲兄弟一样互帮互助,互相信任,让我知道什么是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折一困筷子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因为他们组团,发挥各自的长处,打败黄巾军,也为后面成立蜀国奠定的扎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我最喜欢看军事方面的节目了,但是阅读《三国演义》,却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番军事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五(1)班王诗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三国演义》那激动人心的片首歌,不过我对书中的
英雄
一词产生了疑问。
书中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的形象,然而,在群雄纷争的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人说,刘备是英雄。
的确,他温文尔雅,善用人才,待人和气……无处不显示出他是个贤明的君主。
可是吕布曾经对他有恩,而后来曹操捉到吕布之后,他明知曹操生性多疑,却对曹操说,吕布前任主人就是被吕布杀死的,从而让吕布走向死亡。
怪不得,吕布临死之前骂刘备是
大耳贼
!再有,此人对于有利于自己的事,就把义啊、忠啊、诚啊……统统抛在一边。
还有一有事就哭哭啼啼,实不象英雄!就说借荆州,孙权信任他才借给他,他却不还。
鲁肃找他要,他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诉什么,鲁肃吓得什么也不敢说了!
还有人说,孔明是英雄。
我也不否认,他火烧赤壁、火烧腾甲兵、火烧新野、七擒孟获……无不体现这一点。
但看关键的刘备东征。
刘备称帝后,发兵征东吴为关羽雪耻,无数大臣都上表劝阻,只有一向主张孙刘联合的孔明一言不发。
刘备败回,孔明才仰天长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明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刘备下面的第一把交椅,他自认为对刘备的影响力不如法正,在关键时刻就闭口不言了。
所以,孔明的
忠
还有待仔细体会。
我倒觉得曹操是英雄。
虽然,作者竭力突出他的奸,但仍不能抹杀他的功绩。
能者居上,为何只有姓刘的才能当皇帝?在三位君主中,曹操是最厉害的。
单看地盘,曹操是靠他自己打拼出来;刘备只不过是刘胜的后代,他文不如诸葛亮,武不如赵子龙。
如开始他没有关羽,张飞,他能有今天功绩吗?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而已,建功甚少,实在不能称为英雄。
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
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三国志》说他
才武绝人
,
少机警,有权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就是乐府名歌中的《短歌行》,无不体现了曹操的才能。
再看其他人:周瑜虽年少有为,但心胸狭小;关羽太骄傲,有勇无谋;张飞乃一介莽夫,空有匹夫之勇;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之,我以为,三国英雄,乃曹操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