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与反思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预习学案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⒈最早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是A阿拉伯人B犹太人C 斯拉夫人D 日耳曼人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是A英国 B 法国C美国D意大利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是在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第一次中东战争后D第二次中东战争后⒋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于A 1945年B 1947年 C1948年 D1973年⒌1975年以前中东地区发生了几次重大战争A一次 B二次 C 三次 D 四次⒍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是A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建立 B以色列入侵埃及C阿拉伯国家收复失地 D以色列突袭阿拉伯国家⒎第二次中东战争发生于A1948年 B1956年 C1967年 D1973年⒏中东问题的关键是A埃以冲突 B叙以冲突 C约以冲突 D巴以冲突⒐巴解组织著名领导人是A卡斯特罗 B拉宾 C 阿拉法特 D佩雷斯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⒈下列有关中东地区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战略位置重要B石油资源丰富C以阿拉伯国家为主D不包括以色列⒉英国宣布结束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是在A1947年B1948年C1956年D1967年⒊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分治要建立的两个国家是A犹太国、阿拉伯国B以色列国、巴勒斯坦C阿拉伯国、巴勒斯坦D巴勒斯坦、巴基斯坦⒋第二次中东战争时属于非正义一方的是A埃及B英国、法国、以色列C叙利亚 D 约旦⒌中东地区有“中东心脏”之称的是A埃及 B 地中海南岸C约旦D巴勒斯坦地区⒍中东战争中,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是①土地②水源③运河主权④圣城耶路撒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①战火频仍②动荡不安③政局稳定④经济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⒏有一教徒说:耶路撒冷不是我们的圣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2.三维目标使命感,和透过历史现象教材分析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加之历史、宗教和种族矛盾,领土、水资源、耶路撒冷的主权之争,使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战争频仍,而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中东的和平进程曲折反复、步履维艰。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战火频仍的中东,介绍了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以及中东战争的原因及前四次中东战争的概况。
第二目,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介绍了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的原因;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解决中东问题进行的长期努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处理方法: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四次中东战争的场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概括中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以理解中东局势的特点:动荡不安、战争频仍。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分析,让学生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矛盾,自行总结、概括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争频仍的原因。
处理方法:用图示法展示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既形象直观,又易于学生理解;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分析,让学生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矛盾,自行总结、概括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从而突破难点。
1.史料教学法:展示音像、图片、文字资料,通过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理解历史知识。
2.图示法:教师将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演示的方法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或前后结合,通过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结论,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板书设计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设计一:,一、战争频仍的中东\b\lc\{\rc\}(\a\vs4\al\co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四次中东战争的概况))特点:动荡、战争频仍,二、错综复杂的矛盾\b\lc\{\rc\}(\a\vs4\al\co1(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历史、宗教、种族矛盾,领土、水资源、耶路撒冷主权的争夺))道路:曲折、步履艰难设计二:,)情景导入设计一:多媒体展示如下图片图1图2图3教师讲述:2007年11月11日,大批的巴勒斯坦民众自发地集会(展示图1),以各种形式隆重地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就连儿童也点燃了蜡烛,虔诚地为他祈福(展示图2)。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教课资料范本《介绍》鲁教版历史八下《动乱的中东地域》教课设计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查人:时间:一、学习目标:1.认识中东地域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域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2. 知道对解决该地域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3. 议论中东地域动乱场面形成原因。
4.中东地域的动乱给该地域的人民带来了灾害,也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
和平发展是现在世界的主流。
要点:烽火屡次的中东;中东地域盘根错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烽火频仍的原由。
二、设问导读(一)、烽火频仍的中东⒈中东地域简况:⑴“中东”泛指和地域。
⑶重要的战略经济价值:地处三洲交通枢纽,战略地点重要,丰富,经济价值重要。
⒉巴勒斯坦问题(中东地域焦点)的由来:⑴历史上人(其先人为希伯来人)和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域居住过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取巴勒斯坦地域的“任命统治权”,并以约旦河为界推行分治。
⑶19 世纪末,英国支持兴运动,。
大量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矛盾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域“分治”,成立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决策。
⒊中东地域烽火仍频的表现:年,以色列建国后至年,国家和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称。
(二)、中东地域盘根错节的矛盾⒈原由:1、中东地域的地点和地点极为重要,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期间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2、历史、、等要素,使这一地域的矛盾更为复杂。
耶路撒冷被、、的信徒都视为自己的“圣城”,频频抢夺。
3、中东问题的要点是。
2中东战争的结果:⑴造成两方大量人员的伤亡;⑵数百万阿拉伯人沦犯难民;⑶大量的开销,严重限制了的发展;⑷巴以两方长久堕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⒍中东地域的特色:⑴屡次。
⑵形势动乱不安⒉.中东和平进度和推进者: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
⑵以色列领导人:、。
教学反思 动荡的中东地区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反思《动荡的中东地区》,主要讲中东问题的由来,四次中东战争,以及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复杂的原因。
这节课让学生自己来设问行吗?我有些担心,但分析之后,觉得还是可行的。
第一,中东地区是当今的热点地区,学生平时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对这一地区早有所见有闻,美国911事件后,这里更是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地区。
第二,中东地区为什么战火仍频,阿拉法特是个怎样的传奇人物,相信学生对这类问题是感兴趣的,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有话说,就会产生问题。
第二天,有两节课,正好在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上。
第一节是在四十二班上,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比较大,平时上课很少有积极回答问题的,一进课堂,我还是有些担心。
我先放了一段录相《第四次中东战争》导入新课,然后给学生五分钟阅读课文,接着我单刀直入:“同学们,今天咱们共同来学习当今世界最热点的地区---中东,不过咱们今天换个学习形式,刚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现在由大家来提问,找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问。
为了避免同学们问得太离谱,我只得规定了问题的范围,让同学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并让提问的同学指定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样同们的兴趣也很高。
一节课下来,算了一下,全班同学共提了近二十多个问题,统计起来,课文中的基本实史和知识点几乎都提问到了,收获还算不错。
第二节在四十班上,这是我们年级最好的一个班,学生学习基础好,学生态度端正,学习认真。
为了避免在42班出现的问题,一开始,我就规定学生只能就课本的知识提问,而且又换一种方式,让男女同学进行提问比赛,竞争制度下,同学们的提问热情高涨,粗略算了一下,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大概也只有近三十个左右,许多同学由于时间关系,根本就没有机会提问,于是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想提的其他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交上来后做了统计,想不到学生能提出许多有深度的问题,如“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 “英法两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色列进攻埃及?英法是否是以色列的后台?”“以色列与巴靳斯坦曾经和平过一段时间,关达成了协议,为什么最后冲突加剧升级了?“如何理解阿拉法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揽枝从我的手中失落,‟怎样理解这句话?” “美国今天是如何介入巴以冲突的?”这些问题都是教材里只字未提的内容,就是让老师来回答也未必讲得到位!可见学生们是善于思考的!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启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以及课后与同伴的交流,我认识到:首先,在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活动中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忽略了一小部分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活动时,表现不太积极,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动荡的中东地区反思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反思范文这是一节公开课,在正式上课之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花了比较长时间进行了思考与推敲,方案可以说是变了又变,改了又改,在前前后后的反反复复的实践中,有了很多感悟。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感受颇深。
公开课最后的亮相,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紧张准备的过程中,对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深刻的领悟,对自己有了精益求精的要求。
而这些内容和体验在书本中是难以深刻读懂的。
现在留于形式的种种继续教育该怎么做?该追求什么样效益?值得反思。
所以我个人认为公开课、观摩课之类的活动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最好实践平台之一探究教学活动最重要是什么?引发学生猜想的问题可能是最重要,这个问题应该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的设置在一个情境中,让问题有血有肉,不是一个干吧吧的问题,否则就激不起学生兴趣,学生能有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吗?探究教学中最难的是什么?可能是猜想。
它需要细心的观察、独到的视角、认真地思辨、丰富的想象等等。
所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培养的学生各种综合能力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探究教学中学生最喜欢是什么?可能是各种实验活动。
好的实验不仅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发学生思考,能用最有力的证据说明问题——事实胜于雄辩。
能给学生以会心的微笑,甚至是一种心灵的震憾!探究教学中对教师最具挑战的是什么?探究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因此课堂上会出现很多来自学生中的各种各样问题,老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避而不答,还是迎难而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探究教学活动需要的就是教师要倾听学生中不同声音,回避问题,还算是探究教学吗?所以面对问题,如何应对?是探究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它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一句空话。
探究教学活动学生最需要是什么?最需要的是时间。
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交流时间、思考时间,给学生以信任。
否则探究活动至多是留于形式,而不是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反思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反思万朝晖一、因势利导。
这个词经常会在教学方法中提到,但是真正能体现的时候却并不多,大多数老师按照事先的预设,按部就班完成,就是有学生的新势态,也被老师无意识忽略,或是有意识的截肢,课堂的程式化由于老师的特殊地位被没商量的完整落实。
课堂的真实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旧是一句空话。
今天课上提到的第一次中东战争,我本想只谈状况,然后就以后的三次依次列出。
但是完成第一次战争的描述学生就开始议论原因,这就改变了我原来的计划——完成战火频仍,然后探究战火频仍的原因。
我停顿了几秒钟最后决定打住自己的思路,根据学生的思维顺序,和学生一起分析战争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就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完整的呵护着。
课堂的主题是学生,学生的思路就是课堂进程的脉络,教师也许会觉得自己的思路更合理,但是我们不是学生,既然我们追求的学生上下来的收获,那么学生就是标准,让他们更觉得顺畅,依照他们的思维方式达到最后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是更人性化的,越符合学生越人性化。
二、关于战争。
本想用二战之后六十年的和平大局引导出局部战火频仍的中东问题,没想到一说战争男同学就眉飞色舞,表现出对战争的极大渴望,甚至有学生发出感叹:为什么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呢?打呗——这真是历史教学的失败!我们讲了那么多次战争竟会给学生留下这么样的感觉!针对大家盼望世界大战,我说:大家都渴望成为英雄,但是英雄只会是极个别的,我们更多的人会成为战争的炮灰,战争使大片田地荒芜,城市成为一片废墟,众多家庭残缺。
女同学基本上都是认可的表现,但是男同学还有些不以为然。
我无奈!针对大家对中东战争事不关己的那种态度。
我说我想起《红楼梦》中一句话“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我们一定不能无视别人的苦难,和平与战争从来都是紧密相连,只有全世界更多的人爱好和平,世界的真正和平才能到来,只有这样当我们自己面临战争的威胁的时候,才能得到世界人民的援助。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1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动荡的中东地区》一课,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大国干预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动荡的根源,认识中东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东地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分析中东地区动荡原因、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大国干预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大国干预等内容,掌握中东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民族、宗教矛盾的包容性,提高学生的人类关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大国干预等内容。
2.中东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中东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2.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东地区动荡的根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法:通过具体的中东问题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中东问题的相关文章、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大国干预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中东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中东地区动荡的根源。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精选4篇)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精选4篇)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篇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2、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3、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
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和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
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
(四)教学方案预设时事新闻导入新课一、战火频仍的中东(注意:教师要对“频仍”两个字作解释)1、中东的地理位置提问:中东的范围“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
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教师直接指出:动荡的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师总结: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
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
莱州市禅堂中学宁国敏
[课前渲染]:《让世界充满爱》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今世界仍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存在着一些热点地区,比如:“中东”。
关于中东地区,先请看视频并思考:“中东地区政治上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动荡
(师):中东地区动荡不止的原因何在?表现如何?出路在何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东问题的由来、战火频仍的表现;
2、分析中东动荡不止的原因;
3、探究中东和平之路,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和平的意识。
[了解中东概念]:课件展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师):中东至今动荡不止,焦点集中在其心脏“巴勒斯坦”地区。
[自主学习]:
1、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由来(古代、一战后、二战后、1948年后)
2、中东战火频仍的表现(简介四次中东战争的时间、过程、结果)
[小组交流]:
[点拨归纳]:(结合课件)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①巴勒斯坦地区曾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地;7世纪时阿拉伯人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
英国支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③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④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但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
2、四次中东战争:
3、战争带来了什么?
(师):结合课件,截止到前四次中东战争:有3万多犹大人,10万多阿拉伯人丧命,是痛失亲人;在前四次中东战争中有数百万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我,是流离失所;中东地区是全球国防支出比例最高的地区,中东长期陷入报复和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是满目苍痍!
[过渡]:(师):是谁带来的战争?!中东动荡不止的原因何在? 二、 错综复杂的中东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分析中东动荡不止的原因:地理、历史、宗教、其他。
[小组交流]:
[点拨归纳]:(结合课件)
动荡的原因:
(1)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
大国之争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以色列建国以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领土之争是中东问题实质。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看做自己的“圣城”。
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
三、 中东,路在何方
1、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中东人民共同的愿望是什么? 以色列 以色列 英、法、 以色列 以色列 以色列依然占领着第三次中东张振中获得的绝大部分土地
埃及、叙利亚 1973年 第四次 以色列占领大片巴勒斯坦地区、埃叙部分国土 埃及、叙利亚 1967年 第三次 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英法以撤军 埃及 1956年 第二次 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的五分之四 阿拉伯联军 1948年 第一次 结局 作战双方 时间
2、谁曾为中东和平做出过重大贡献?(和平之路曲折多艰)
3、挫折:阿拉法特材料(分析其含义)、拉宾材料。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中东人民共
同的心愿,但中东仍在以牙还牙,冲突不断!)
4、当今国际社会又为中东和平做了哪些努力?课件展示:材料一俄方,材料二美方。
5、探究:“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维护世界和平是每
一个人的责任!
如果你将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
四、评价与反思
[感想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动荡的中东地区,“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感触或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当堂测试]:1、一战后,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大复国主义运动;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地区分治决议。
2、地区有中东心脏之称;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和教都把耶路撒冷城看做自己的“圣城”。
4、和曾为解决中东问题做出过重大贡献,1994年被授于“诺贝尔和平”奖。
[情感升华]: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之中,远离战争的销烟,更应珍爱生命、维护和平,更应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国梦的实现、为世界的永久和平尽一己之力![课后探究]:设计一条“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标语。
[教后反思]
《动荡的中东地区》,主要讲中东问题的由来,四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复杂的原因,以及中东未来的和平之路。
讲完课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以后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首先,在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活动中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忽略了一小部分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活动时,表现不太积极,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教师课前应指导学生对中东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多搜集典型材料和与当今时政热点有关的材料。
在这方面本课准备的仓促、做的不够、课前预设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只是教师在埋
头苦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再着,这节课能不能试着让学生来设计问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共同来构建课堂?这都值得进一步考虑和斟琢。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我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讲课过程中还有不足之处。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争取把课讲得更加精彩。
让学生们在历史课上能轻松愉快地收获知识,从而达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