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东》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 读图说出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 , 指出中东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资源 , 说出其分布 , 生产等情况。

本节内容结合时事,使学生学习到对其生活、对其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了解到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地理学习、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正向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通过亚洲、东南亚和日本等区域了解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认识中东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 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由于中东地区历来就是热点地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只是泛泛的认识还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地区;大部分学生对“伊拉克战争”还记忆犹新,学习兴趣高,学习动机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

属于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世界分区地理内容,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东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

(2)知道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能熟悉其范围及国家。

(3)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合作性自主探究式学习,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对比、推理、归纳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坚持正义、热爱和平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东是世界热点地区,以及构建“中东成为热点地区”原因的过程。

难点: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

初中地理_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作者:单位:■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主要国家。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

3.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8.1和图8.3,确定中东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阅读图8.4,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

3.通过阅读图8.4,图8.5和图8.6,说明中东石油分布特点,生产和输出情况。

通过阅读资料,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中东石油资源的外运航线。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叙利亚危机1.名字由来:展示“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

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2.近日,中东的一个国家——叙利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3.中国能源报和新华网的报道。

承转:中东动荡,引发国际油价上涨,由此可见:中东的石油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板书】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热点地区设计意图:营造氛围,感受中东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_中东(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东(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东(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

掌握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标: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饼形图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1.中东地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

2.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输出及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难点1.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2.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突破1.通过读中东地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出中东周围的临近海洋,地处的大洲,总结出中东地处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重要战略位置,并通过填图练习进行巩固。

2.丰富的石油资源部分,把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比例数一一列出,进行比较,说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

分析中东的石油产区图,找出产油的主要国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围绕的中心是波斯湾。

讨论分析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结合世界的地形图,找出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及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从航线的粗细上分析出输出量的大小。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苦难,死亡等。

然后示几张战后图片来反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紧接着播放一则短片《红河行动--精彩剪辑》,学生会沉浸在短片中,更加直接的体会战争带来的震慑感,并引出中东地区。

总结: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教师出示幻灯片中东名称的由来,并简介中东为什么一直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地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中东,走进中东。

(二)、出示教学目标1、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2、知道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初中地理_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东》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 读图说出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 , 指出中东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资源 , 说出其分布 , 生产等情况。

本节内容结合时事,使学生学习到对其生活、对其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了解到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地理学习、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正向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通过亚洲、东南亚和日本等区域了解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认识中东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 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由于中东地区历来就是热点地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只是泛泛的认识还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地区;大部分学生对“伊拉克战争”还记忆犹新,学习兴趣高,学习动机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

属于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世界分区地理内容,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东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

(2)知道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能熟悉其范围及国家。

(3)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合作性自主探究式学习,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对比、推理、归纳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坚持正义、热爱和平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东是世界热点地区,以及构建“中东成为热点地区”原因的过程。

难点: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

初中地理_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新课导入]课件展示:①伊拉克战争新闻片片段②新闻材料片段,既二战后中东战争资料③灾难深重的伊拉克儿童图片(伴随CAI课件展示)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中东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战争对中东有何影响,尤其是对中东儿童的成长有何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长期战乱不断,局势动荡不安,这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

教授新课一、三洲五海之地课件展示:中东的范围动画展示,相关资料链接教师: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资料链接:中东范围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课件展示中东地形图,观察中东地区的有哪五海,海峡、运河总结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二、丰富的石油资源1、出示活动第一题、储量、产量、出口量情况得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宝库2、是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由于自身消费多少,所产石油大多运往欧洲西部北美洲和东亚3、主要的产油国家有哪些4、三条输出路线。

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师友互助找出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过渡,中东与石油相比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水资源匮乏,中东地区为什么水资源缺乏?引道学生读亚洲气候图知道,中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诊,得出中东全年炎热干燥水资源缺乏,很多国家共用一条河流,所以水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中东地区不安定的原因板书、三水资源匮乏找出约旦河共用的国家、幼发拉底河共用的国家思考:几个国家共用一条河流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观看视频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观察西亚与中东的区别学生填写导学案中的先关题目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学生读图得出结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学生读图找出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学生完成活动三条石油路线图学生读图得出观察中东的气候类型学生读图了解得出结论因挣水而导致战争四、多元的文化阅读p49-50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中东的居民主要是人种.2、沙特阿拉伯的,是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教尊为圣城。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沙特国外访问中国、迪拜的著名建筑,残酷的战争。

师:[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来历文字简介。

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

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师:请同学看这样一组关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请男、女播音员播报)[课件展示]新闻报道内容师:再看摄影师在中东大地上拍下的几幅照片。

[课件展示]战争画面图师:这些报道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你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师:报道中都提到哪些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课件展示]中东——世界热点地区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1 中东》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任课教师课题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能够从中东地形图上找到“一湾两洋三洲五海”,并通过读图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联系东西方方面的重大作用,深刻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理解并掌握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特点;理解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和输出路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中东的位置、地形等特点,学生学会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自然资源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地理背景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影片《红海行动》,是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故事就发生在中东地区!影片《红海行动》,是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故事就发生在中东地区!战争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流离失所……痛别亲人……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而中东地区也成为世界上长期的热点地区。

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中东——长期的热点地区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东是什么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局势、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

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我们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来分析其根源。

自学质疑:1. 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从中东地形图上找到“一湾两洋三洲五海”。

2. 通过读图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联系东西方方面的重大作用,深刻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找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地区,说明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4. 利用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路线,说明石油输出的地区。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1 中东》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任课教师课题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能够从中东地形图上找到“一湾两洋三洲五海”,并通过读图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联系东西方方面的重大作用,深刻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理解并掌握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特点;理解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和输出路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中东的位置、地形等特点,学生学会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自然资源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地理背景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影片《红海行动》,是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故事就发生在中东地区!影片《红海行动》,是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故事就发生在中东地区!战争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流离失所……痛别亲人……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而中东地区也成为世界上长期的热点地区。

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中东——长期的热点地区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东是什么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局势、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

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我们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来分析其根源。

自学质疑:1. 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从中东地形图上找到“一湾两洋三洲五海”。

2. 通过读图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联系东西方方面的重大作用,深刻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找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地区,说明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4. 利用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路线,说明石油输出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

因此,
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便先设计了图片和歌曲(和平之歌)欣赏倒入新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石油输出路线这一环节时,都让学生自己找出所经过的海、海峡(湾)、大洋,有些难,因而老师可以给点出漏掉的地名,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记,最好写一写加深印象。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第一,音乐和图片导入,学生全员参与,引入课题,效果很好。

第二,自主探究,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读图析图,提高了图的运用能力。

第三,展示交流部分,学生能看图说出或指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三洲五海;石油输出三条线路。

第四,拓展应用部分,及时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第五,出谋划策部分,学生积极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各抒己见,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结合本课知识讲解,最后汇总本节课所学知识。

最后的出示综合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来掌握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从做题结果来看,学生对本节所学重点知识基本都能掌握。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不错,稍显拘谨,课上有些同学积极表现,争取机会,锻炼了自己,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总体来看过,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中东”是初中地理新教材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第一节。

新教材在安排学生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及“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由近及远让学生学习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其中“中东”是一个重要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

选择了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频繁的热点地区进行介绍,
而且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看,它都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

教材围绕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两个问题逐一铺陈展开,并采取糅和的方法。

以上述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几项能力;并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如石油资源的多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三条石油输出航线。

.
根据课标要求,在设计本课上课思路的时候加以重视,创新,争取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前提下,能有创新成果,在本节课上利用多种手段,争取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体会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来体验怎样更好的学习的方法、技巧和快乐。

中东(一)当堂达标测试
读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海洋分别是:
A B C D E
(2)图中数字代表的海峡及运河分别
①②③
(3)其中,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是:
(4)一艘载有25万吨的邮轮从波斯湾出发到美国去,请你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采用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等,尽量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动心的机会,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处理第二部分石油输出路线时,还需要多用点时间,让学生看图并能指图说出三条线路所经过的海、海峡、海洋;达标测评练习处理比较快,时间上还需安排再合理些。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课标分析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说出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所濒临的海、海峡及运河名称等
3.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等情况。

根据课标要求,在设计本课上课思路的时候加以重视,创新,争取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前提下,能有创新成果,在本节课上利用多种手段,争取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体会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来体验怎样更好的学习的方法、技巧和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