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新课标人教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解析

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解析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在2018高考大纲公布之后,2018高考考生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与冲刺呢?文都中小学高中物理老师祁月星对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进行了解析,同学们可以当做复习的参考。
2018高考理综物理考纲的解读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这也是在北京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对稳定要求的回归。
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即8个选择,每个选择6分;2个实验题(一大一小),共18分、计算题3个,分别是16分,18分,20分(这里北京卷和全国卷是有所不同的)。
2017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知识点总结总分:8×6(选择)+18(实验)+16(计算题1)+18(计算题2)+20(计算题3)=120分。
高考大纲对同学们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推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同学们在备考中也要注意培养自己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8届高考大纲:物理

物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小初高学习]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3 电学
![【小初高学习]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3 电学](https://img.taocdn.com/s3/m/a7c0ff4431b765ce0408140b.png)
专题七 电场考纲原文再现考查方向展示考向1 通过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考查电场力与能的性质【样题1】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在一静止点电荷的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势ϕ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离r 的关系如图所示。
电场中四个点a 、b 、c 和d 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E a 、E b 、E c 和E d 。
点a 到点电荷的距离r a 与点a 的电势ϕa 已在图中用坐标(r a ,ϕa )标出,其余类推。
现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a 点依次经b 、c 点移动到d 点,在相邻两点间移动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 ab 、W bc 和W cd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E a :E b =4:1B .E c :E d =2:1C .W ab :W bc =3:1D .W bc :W cd =1:3【答案】AC【解析】由题图可知,a 、b 、c 、d 到点电荷的距离分别为1 m 、2 m 、3 m 、6 m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考向2 结合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电场线、等势面的关系考查电场的性质【样题2】 (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实线MN 是一条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AB 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设电子在A 、B 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a B ,电势能分别为E p A 、E p 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一定从A 向B 运动B .若a A >a B ,则Q 靠近M 端且为正电荷C .无论Q 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E p A <E p BD .B 点电势可能高于A 点电势 【答案】BC【解析】电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虚线AB 是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电场力沿电场线直线曲线的凹侧,电场的方向与电场力的方向相反,如图所示,由所知条件无法判断电子的运动方向,故A 错误;若a A >a B ,说明电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较大,M 点的电场强度较大,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靠近M 端为场源电荷的位置,应带正电,故B 正确;无论Q 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电势B A ϕϕ>,电子电势能p E e ϕ=-,电势能是标量,所以一定有E p A <E p B ,故C 正确,D 错误。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docx

物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解析

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解析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在2018高考大纲公布之后,2018高考考生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与冲刺呢?文都中小学高中物理老师祁月星对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进行了解析,同学们可以当做复习的参考。
2018高考理综物理考纲的解读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这也是在北京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对稳定要求的回归。
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即8个选择,每个选择6分;2个实验题(一大一小),共18分、计算题3个,分别是16分,18分,20分(这里北京卷和全国卷是有所不同的)。
2017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知识点总结总分:8×6(选择)+18(实验)+16(计算题1)+18(计算题2)+20(计算题3)=120分。
高考大纲对同学们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推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同学们在备考中也要注意培养自己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物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018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物理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己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1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己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专题05 实验-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含解析

专题十三实验考纲原文再现考查方向展示考向1 以弹簧或橡皮筋为纽带的力学实验【样题1】(2015·福建卷)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1)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 cm;(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3)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6.93 cm (2)A (3)钩码重力超过弹簧弹力范围【解析】(1)由乙图知,读数为14.66cm,所以弹簧伸长14.66–7.73=6.93 cm;考向2 以纸带或光电门为纽带的车板模型【样题2】(2017·北京卷)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
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 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表达。
近几年全国I卷3-4,3-5考点分布
• 选修3-4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机械振动、 机械波、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试题立意及 情境设计凸显对重点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 查,试题难易程度中等,考生较易得分。
2、题型
选择题(第14题——21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实验题(第22题——23题,共2小题,15分) 计算题(第24题——25题,共2小题,32分) 选考题(第33题——34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共15 分)
三、考点分析
全国I卷选择题历年考点分布
由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的高频考点如下:
全国I卷实验题历年考点分布
• 由上表可知,实验题中力学与电学实验交替呈 现,但“力+电”的模式基本不变,且电学题分值 较高,这可能是电学实验便于命题所致。 • 试题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的梯度呈 现问题,分值分散,旨在有效区分不同层次考生 能力水平的高低。
全国I卷计算题历年考点分布
由表格分析可以看出,计算题基本上 是“一力一电” 的模式,文字信息量大, 物理情境的设计强调与现代生活、体育与 社会的紧密联系,过程复杂,对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保证适当的难 度与必要的区分度,一般涉及2个物理过 程,研究对象为1个或2个,具有较强的选 拔功能。
1、考试内容
模块 必考内容 模块 选考内容
物理1 物理2 3-1 3-2 3-5
质点的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 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电场、电路、磁场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震荡与电磁波 光 相对论
• • • • • • • • • • • •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II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II (估算能力的考查) 静电场及其性质II 电磁感应 II 理想变压器、交变电流 平抛或圆周运动II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II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II 运动图像II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II 磁感应强度、安培力II 选修3-5内容从2017年开始改为必考 ,应该充分重视。
8、在备考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考试总纲中描述的对学生下列几个 能力的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几何图 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把 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已学过 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 性实验能力。 9、从2017年全国1、2、3卷中看,2017年高考对动量考察的14题 以及原子核问题难度还比较小,但随着考生对整个知识的认识更 加深入,很可能在2018年高考中把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回归到计 算题的考察范围内,并且与运动学及功能关系等知识点综合在一 起考查。应该充分重视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10、密切关注学情,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与教法,注重教学效果。
4、 “每日一题” 我们的选题、处理方法。高考原型、典型经典、中学物理教 学参考精心挑选;我们的目的:见叶知秋、高频刺激、规范表 达。 5、 “限时训练” 我们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树立时间意识、解题策略、巩固内 容体系、查漏补缺。 6、加强实验复习,增加设计实验的训练, 把物理实验分为一般实 验、变式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三类,分别复习,注意集中复习和分 别复习相配合:一是在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中复习。二是在课本复 习结束后单独把所有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三是在习题训练中 加强对个别实验的练习。 7、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关注当前最新科学技术中涉及到的物理 知识,如“高铁技术”、“绿色能源的普及”、“新能源汽车”、 “航天技术”等。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合理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下阶段备考策略及安排
1、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确定高考物理内容的重点、难 点以及考试热点,结合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情况,合理安排各个知 识点的复习及衔接工作,依据考纲,知识点全覆盖,不猜题、不 押题,继续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2、仔细研究近几年全国高考卷,把准试卷脉搏;突出复习的重点 难点,把握好对应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达到准确定位,提高复习 效率。 3、二轮复习主要是抓住重点知识、整合知识结构、提高学科综合 能力,以专题复习为主要形式。结合教材内容、我校学生现在对 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复习时间,经我们组内研究,确定了八个 专题展开复习。 三轮复习主要是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全面复习阶段,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查漏补缺,掌握好做题的速度,合理安 排考试的时间,提高应试技巧。加强高考模拟练习,创设各种高 考环境,使学生适应高考。
二、考试范围
变化
2016年以及之前的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模块为: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4个选考模块分 别为选修2-2、3-3、3-4和3-5。2017年,2018年考 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 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 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由于选考部分我们只学习和 复习了选修3-4,在考纲当中与16年考纲相比选修34模块的变动如下: 1、“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由Ⅱ级要 求变为Ⅰ级要求。 2、相对论删去了“质速关系”“相对论质能关系 式”。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物 理
郑州市第101中学 高三物理组
一、考纲综述 二、考试范围 三、考点分析 四、下阶段备考策略及安排
一、考纲综述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总纲中,高考评价体系通 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 考核心功能,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 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 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 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 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 的改动和变化,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 格局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