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课程简介【引题,作为整门课程的开始,开篇引题要能抓住学生兴趣】设计1:带几个机器人去教室,演示机器人功能,以其中一个机器人(排雷机器人)为例,提问:以这个排雷机器人为例,分析一下它具体实现了哪些功能?首先,当地面有雷的时候,它能够“看”到。

然后,它能将“看”到的信息,通过它的“神经”,也就是这些数据线,传达给它的“大脑”。

它的大脑就做出反应:此处有雷。

引出:这其实也就是我们这门课程中,主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让一个系统去感知它周围的世界,然后,把它所感知到的信息,传递给它的大脑,来完成相应的系统任务。

(接课程内容)提到武器测试技术这个名词,我们可能都不陌生,我们在很多新闻、书籍、电影乃至动画片当中,都见到过关于武器测试技术的片段(图1.1 武器测试技术应用)。

如果我们把研究的对象放宽,那测试技术可以说遍布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图1.2 测试技术的应用)。

仔细看一看这些系统我们能够发现,它们的基本任务大体一致:将研究目标的相关信息检测出来,再传输给系统,来完成相应的系统任务。

1.1课程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这门课当中的主要内容:1、是系统感知世界的感官,也就是传感器。

2、是我们怎样利用这些感官,以及这些感官所感知到的信息(测试技术)。

3、最后,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门学科当前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图1.3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我们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作为一个电气系统,它们用什么来感知外界的信息(传感器),又如何对感知到的信息加以处理,并应用到系统中去的(测试技术),最后,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门学科当前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1.1章节内容1.1.2学时安排1.2课程特点1.2.1涉及范围广传感器部分物理电路模拟电路测试技术部分信号与系统电路模拟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1.2.2知识点零散1.2.3贴近工程应用1.3学习要求1.3.1课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1.3.2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1.3.3实验:充分预习,勇于实践1.4参考书目1.4.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魏学业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1.4.2《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张玉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4.3《现代传感器技术》徐群和主编科学出版社1.4.4《传感器与的检测技术》李增国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4.5《MATLAB基础与应用教程》蔡旭晖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4.6《LabVIEW程序设计基础》德湘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产生背景【引题】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门主要研究传感器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学科,那么,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的呢?2.1生物能够感知外界信息人们从很早就知道,生物,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形形色色的感官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图1-4~图1-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3. 学会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4. 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分类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信号滤波与降噪信号线性化与校准信号的检测与测量4.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传感器的调试与校准5. 传感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工业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生物医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

3. 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掌握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选用与安装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PPT课件。

3. 实验设备:传感器实验装置、信号处理器等。

4. 网络资源:传感器相关技术的学术论文、专利、企业产品介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传感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综合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3. 授课时间:每次课2课时,共计4小时。

4. 实验时间:每次课后的实验环节,共计8小时。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课时: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2. 第5-8课时: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探讨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探讨

心 电信号的特点
无 论是对心 电信号进 行检测,还是开发设 计其检 测仪器, 心 电 图理 论 知 识 。 均需紧密联 系心 电信号的特点。
三 、心电检测综合设计实验 教学效果简介
学 生通 过验 证 实验 掌握 了心 电信 号检 测的实验方 法 和步
心 电信号的频带 范围为 01 0 Hz . ~2 0 ,主要在低频和超 低
频范 围内,且频带较宽 ; 电压 范围为 10 V~2 0 u mV,信号微弱, 骤 ,理解
电子元件的噪声相当于数微伏无规则 电压 ,为了使 数微伏级 的
电信 号的特点 ,进而通过心 电检测综 合设计实 验
所 以,要提取生物信号,必须经过一定的放大处理。 由于普通 使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心 电检测 综合 设计 实验 以原 理为主导 ,要 求学生设计 心
一 、
()为了使数 微伏 级的心 电源自号不被 噪声淹没,注 意避 免 2
环境、正确设 置 c a t o n o 上 滤波器的参数等。 h r5 frWid ws ( )分析 c at fr Wid ws 口显示的心电图,验 证 3 h r5 o n o 窗
以下从 实验方 法、手段等方面介绍心 电信号检测实验 教学 干扰,如避 免在 电磁辐射强的场所做 实验、采集时保持安静的
融合在一起 ,存在理论性 强、内容抽 象等特点,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实际应用。本文从实验 方法、手段等方面介绍了 江苏大学生物医 学专业心电信号检测实验教学的改革,改革效果表明学生不仅对实验产生 了 浓厚的兴趣,而且能更好地将生物、 电子等专业知识融合在

起。
关键词 : 生物医学 ; 心电检测 ; 实验教学 ;电 子技 术
作者简介 : 沈敏 (92 ) 17- ,女,江苏姜堰人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0904054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教学大纲

0904054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教学大纲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4054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课程英文名称:Sensor and Measure of Biomedicine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开课学期:6总学时:24(其中理论16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1.5二、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讲述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测量电路和在医学上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医学测量常用的传感器知识,掌握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并具有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掌握物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一般的测量方法。

学习物理传感器在医学检测仪器中的应用,了解适用的范围,并能够运用不同特性的传感器进行人体测量。

2、了解其他化学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3、了解掌握传感器与微机接口技术、生物医学测量系统组成。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物理传感器应用(6学时)掌握压力传感器及血压的测量、心音传感器及心音的测量、血流传感器及测量血流的仪器和方法、呼吸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实验一:血压传感器的使用与测量(4学时)实验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的使用与测量(4学时)第二章化学传感器(4学时)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半导体陶瓷气体传感器、半导体场效应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和用途。

第三章生物传感器(4学时)了解掌握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技术,了解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生物医学测量系统(2学时)掌握测量电桥、传感器与微机接口、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计算机处理、生物医学测量系统的概念、原理、方法。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讨论、讲授、多媒体授课、实验。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实验一:血压传感器的使用与测量(4学时)必做血压传感器的使用,测量血压值并分析结果。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原理【ch08】生物标志物的传感检测新技术 培训教学课件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原理【ch08】生物标志物的传感检测新技术 培训教学课件

微液滴操控的微流控芯片系统
微液滴控制技术 液滴操作是间歇流微流控系统的主要流体操作方式,也是微流控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用于生物医学传感分析的微流控液滴装置 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区室化(水-油液滴)BioMEMS产品是乳液聚合酶链式反应 (emulsion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ePCR)装置。ePCR可以对复杂混合物 中的模板进行完美放大。
抗原与抗体及其固定
间接竞争法
间接竞争法是将抗原与蛋白质的结 合物固定在载体表面,待测溶液中 的抗原与固定的抗原竞争性地结合 游离的过量抗体,经过清洗后,加 入标记二抗与结合在载体表面的抗 体结合,建立结合的标记二抗信号 与待测物抗原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来 实现对待测物的检测。
直接竞争法
直接竞争法的检测原理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抗原固定在载体表面,待测 溶液中的抗原与固定的抗原竞争性地 结合标记的抗体,经过清洗后,检测 结合的标记抗体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对 待测物的检测。
仿生传感器感觉辨识模型
人类嗅觉器官相当灵敏,可识别多达数万种物质,灵敏度高达40个分子。 嗅觉能力主要通过数以百万计(几百种不同类型)的受体来完成。每种 受体的选择性并不高,但是受体阵列检测的信号通过周围和中枢神经系 统处理后便可以获得很好的识别效果。味觉系统与嗅觉系统的工作情况 类似,只是受体数目更少一些。与只检测某种特定化学物质的传统化学 传感器不同,人类感觉器官并不是区分每一种化学物质,而是感知化学 物质在感受器上的整体表现。
仿生化学传感器技术
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①有一定的交互敏感能力,能同时对待测物中几种不同 组分有一定的响应; ②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的组分具有不同的响应能力;
③各项参数以及响应信号必须稳定,具有重现性; ④在不同的检测环境下需要有较长使用寿命。

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杨玉星、李鹏程、刘谦、张斌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BIOMEDICAL SENSOR PRINCIPLE AND DETECTING TECHNIQUES二、课程编码:0702821三、学时与学分:32/2四、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五、课程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生物医学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电子测量原理;2.提高设计生物医学传感器及其相应测量电路的能力提高生物医学工程基本素养。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生物医学信号测量的基本特点 (2学时)生物医学测量仪器的组成人体测量的特点人体系统的控制模式人体生理信息测量条件电流的生理效应和损伤防护生物医学测量方法和测量模型●生物电信号特征(2学时)细胞和组织的电学特性细胞静息电位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测定及临床作用生物组织电阻抗细胞膜电阻抗定义生物组织的电阻抗皮肤的电阻抗●生物医学仪器传感器基础 (2学时)生物医学传感器概述生物电测量电极电极的基本概念电极的极化现象和极化电位极化电极和非极化电极电极的电学特性常用生物电测量电极生物医学物理传感器的作用及其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的动态特性●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2学时)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半导体压阻传感器半导体压阻传感器的医学应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直流电桥的特性方程直流电桥的灵敏度直流电桥的实际应用举例●电容式传感器及其医学应用(2学时)电容式传感器基本原理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电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压电式传感器 (2学时)压电效应压电材料石英晶体的压电特性压电陶瓷的压电特性压电传感器等效电路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压电传感器应用举例●光学传感器及其医学应用 (2学时)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基本特性参数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池及其应用电路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及其电路生物化学光谱分析仪器光学测量原理光固态图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2学时)热敏电阻式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PN结型温度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光纤和激光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生物医学测量的干扰和噪声 (2学时)人体电子测量中的电磁干扰干扰的引入抑制电磁场干扰的主要方法抑制干扰的其它措施噪声和低噪声放大器噪声的特性生物医学测量中主要噪声类型放大器噪声性能参数常用器件的噪声低器声放大器的设计●生物电放大基础 (2学时)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基本要求差动放大电路及其共模抑制比分析同相并联差动放大电路共模抑制比分析电路分析举例●生物电放大前置级共模抑制能力改善的方法 (2学时)共模屏蔽驱动电路共模驱动电路集成的仪器放大器应用电路设计心电放大电路设计隔离放大级设计●心电图及其测量仪器 (2学时)心电图及其导联心电向量图心电图机的设计心电图仪的设计特点心电图机的组成结构心电前置放大器分析正常和异常的心搏节律心律失常局部缺血时电位波形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的自动分析●脑电图和肌电图 (2学时)脑电图的产生机理脑电信号的一般性质及分类脑电图机脑的诱发电位测量临床脑电仪器的应用情况脑电图测量的最新技术肌电图肌电图仪诱发肌电图(神经电图)●血压的测量 (2学时)心血压测量概述血压直接测量法血压间接测量法血压的自动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无创伤测量方法 (2学时)血气饱和度的概念血氧饱和度测定的意义脉搏血氧测量法基本原理脉搏血氧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心输出量的无创伤测量方法 (2学时)心输出量直接费克法指示剂稀释法阻抗式容积脉图仪超声血流计八、教材及参考书1.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杨玉星,化工出版社,2005年2.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邓亲恺,科学出版社,20043.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九、考核方式书面考试+作业+课堂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教程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教程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教程生物传感器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将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利用生物材料与生物体接触后所产生的物理、化学、电学等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

生物传感器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传感器是指一类能够将生物体内的生物信息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的装置。

它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生物识别元件、转换元件和信号处理元件。

生物识别元件是指与生物体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部分,它可以是酶、抗体、细胞等生物分子或生物体。

转换元件将生物体产生的信号转化为物理、化学或电学等可测量的信号。

信号处理元件则对转换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分析,最终得到所需的结果。

二、生物传感器的类型生物传感器按照检测的目标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葡萄糖传感器、DNA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以葡萄糖传感器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葡萄糖传感器利用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将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通过测量过氧化氢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来确定葡萄糖的浓度。

三、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生物分子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酶传感器中的酶与底物反应产生物质或信号,这种反应可以是光学、电化学、质谱等物理或化学反应。

生物传感器利用这种反应,将生物分子的特异性与物理、化学或电学的可测量性结合起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析。

四、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酶传感器则是利用酶和底物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或信号进行测量。

细胞传感器通过细胞与特定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测。

五、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领域,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血液中的生物指标、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进行药物治疗监测。

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材料或生物成分的检测器件,能够转化生物信息为可测量的信号,并用于各种生物检测技术中。

生物检测技术指的是通过测定生物样本中的生物相关参数或标志物,来评估健康状况、检测疾病或监测环境的技术手段。

一、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生物传感器的原理是在生物识别分子与信号转换器件之间建立一种理想的界面,使两者之间能有效的传递信息。

根据生物识别分子的特性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DNA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其中,免疫传感器是最常见的一种。

二、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免疫传感器是基于抗原与抗体间的高度特异性反应,通过测量反应后的信号变化来检测目标物质。

常见的免疫传感器主要有免疫电极、光学免疫传感器和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等。

免疫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疾病早期诊断、肿瘤标记物检测、药物残留检测等。

三、酶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酶传感器是利用酶与底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来检测底物浓度的传感器。

酶传感器通常由酶层和传感器层组成。

酶层能高效催化底物与酶的反应,传感器层则将反应产生的信号转化为检测信号。

酶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监测、生化过程控制等领域。

四、DNA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DNA传感器是通过检测DNA(核酸)序列与目标核酸序列之间的特异性杂交反应,来实现对目标序列的测定。

常见的DNA传感器包括电化学DNA传感器、光学DNA传感器和石墨烯传感器等。

DNA传感器在基因组学研究、基因诊断、食品安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五、生物检测技术的前景与挑战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检测技术在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该领域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降低制备成本、增强传感器的稳定性等。

六、结语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了有效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检测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案大纲张日欣李元斌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Experiments in Biomedical Sensor & Detecting Techniques二、课程编码:0702831三、学时与学分:24/1.5四、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项目生理学,电子测试与实验,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实验。

五、课程教案目标1.本课程是生物医学项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应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信号提取,检测和处理以及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等问题;2.使学生了解典型医学仪器的原理、特点和性能指标,学习正确使用传感器,设计检测电路,掌握基本测量技术;3.为医学仪器设计奠定基础。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项目七、基本教案内容与学时安排●热敏器件及温度传感器特性实验<4学时)●压力传感器性能实验<4学时)●气敏传感器特性实验<4学时)●光电式脉搏探测器<4学时)● ECG前置放大器<4学时)●陷波器仿真、制作与调试<4学时)●安全隔离设计与调试<4学时)● ECG放大器的整体调试<4学时)● 12导联心电工作站的原理及使用<4学时)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张日欣、李元斌、邹昂等自编教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材科,2004年9月参考文献:1.生物医学检测技术讲义,杨玉星自编教材,1998年2.生物医学电子学,蔡建新,张唯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黄贤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4.生物医学测量,陈延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5.医学物理,刘普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6.医学仪器-应用与设计,约翰G.韦伯斯特,新时代出版社,1985年7.Protel 98 for windows电路设计应用指南,程凡等,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九、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践表现《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实验》教案大纲张日欣李元斌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实验Experiments inBiomedical Measure and Instrumentation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16/1四、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项目生理学,电子测试与实验。

五、课程教案目标本课程以测量方法为主导,同时介绍相关的医学仪器,将测量与仪器进行系统化讲授,展示了经典的生物医学测量方法及仪器,在生物电、非电生理生化参数的测量仪器,病房监护系统,医学超声测量与仪器等常规测量及仪器中引入各类医疗仪器新技术,使学生掌握生物医学测量原理和仪器使用。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项目七、基本教案内容与学时安排●生物医学电极、仪器使用安全<4学时)●血压测量原理和自动血压测量仪的使用<4学时)●血氧饱和度的无损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4学时)●多参数监护仪的原理及使用<4学时)●三维B超工作站的工作原理与使用<4学时)●12导联脑电工作站原理与使用<4学时)●运动参数测量仪的原理与使用<4学时)●生理参数的远程传输及监控实验<4学时)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张日欣、李元斌、邹昂等自编教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材科,2004年9月参考文献:1.生物医学电子学高级教程,王保华,罗立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生物医学检测技术讲义,杨玉星自编教材,19983.生物医学测量,陈延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九、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践表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案大纲邹昂一、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Experiments of Digital Signals Processing二、课程编码:0702811三、学时与学分:16/1四、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五、课程教案目标1.本课程为生物医学项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离散时间信号的基础上处理信息;2.它的常用数学工具是Z变换,其内容包括离散付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功率谱估计的经典方法;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离散信号的概念及在计算机上处理它的基本方法。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项目七、基本教案内容与学时安排●数字信号基本运算的matlab实现<4学时)●心电信号的快速付里叶变换<4学时)●数字滤波器设计1-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设计<4学时)●数字滤波器设计2-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设计<4学时)●功率谱估计<4学时)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张日欣、李元斌、邹昂等自编教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材科,2004年9月参考书:1.数字信号处理,奥本海姆编,科学出版社,1983年2.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等编,高教出版社,1996年3.Digital signals ProcessingWILLIAM D. STANLEY Old Dominion UniversityGARY R. Dougherty The new SchoolRAY Dougherty New York university 1984九、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践表现《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教案大纲邹昂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Experiments ofBiomedical Digital Signals Processing二、课程编码: 0702841三、学时与学分:16/1四、先修课程: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五、课程教案目标1.本课程为生物医学项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是在随机信号的基本分析方法基础上,结合生物医学信号的特点介绍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包括生物电磁信号的起源及测量、离散随机信号、检测、估计、匹配滤波、维纳滤波、参数模型与自适应处理方法及上述方法的具体应用。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信号处理在提取生物弱电信号中的作用,并掌握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处理心电、脑电等随机生理信号。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项目七、基本教案内容与学时安排●匹配滤波<4学时)●维纳滤波<4学时)●参数建模<4学时)●随机梯度法的自适应处理<4学时)●最小二乘法的自适应处理<4学时)●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4学时)●诱发脑电的采集与特征提取<4学时)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张日欣、李元斌、邹昂等自编教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材科,2004年9月参考书:1.生物医学随机信号处理,沈凤麟、陈和晏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2.生理系统分析白噪声法,P.Z. 马黑雷斯、V.Z. 马黑雷斯著钟延炯等译,科学出版社,1990年3.现代生物医学项目,朱翠玲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九、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践表现《应用光子学基础实验》教案大纲刘亚丰一、课程名称:应用光子学基础实验Experiments in Fundamentals of Applied Photonics二、课程编码:0702791三、学时与学分:16/1四、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实验五、课程教案目标为配合学生学习光子学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掌握光子学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基本技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当今生物医学光子学若干研究领域的了解,并学会利用不同的光子学技术对同一对象加以研究。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项目七、基本教案内容与学时安排●用自准法测量薄透镜焦距<4学时)●自组显微镜<8学时)●自组望远镜<8学时)●偏振光分析<4学时)●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4学时)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讲义,骆清铭、朱丹等自编教材参考文献:1.Fundamentals of Photonics, by Bahaa E.A. Saleh and Malvin Carl Teich, Johns Wiley & Sons, Inc.2.光子学基础,骆清铭、曾绍群自编教材九、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践表现《生物医学光子学基础实验》教案大纲刘亚丰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光子学基础实验Experiments in Fundamentals of Biomedical Photon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24/1.5四、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光子学基础五、课程教案目标光子学与生命科学相互交叉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 生物医学光子学。

生物医学光子学是生物医学项目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光子学和医学光子学两个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基本设备、技术、方法和应用进展。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项目七、基本教案内容与学时安排●单光子技术与弱光检测<4学时)●荧光显微镜原理与使用<4学时)●拉曼光谱实验<4学时)●光镊与光阱力PN力测量<4学时)●光谱仪与生物应用<4学时)●双积分球系统测量组织光学参数<4学时)●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实验<OCT)<4学时)●散斑显微成像系统<4学时)● Nd:YAG激光器及其医学应用<4学时)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讲义,骆清铭、朱丹自编教材参考文献:1.Advances in Biomedical Photonics, edited by Qingming Luo, HUST Press, 20002.生物医学光子学原理与技术,骆清铭、曾绍群等自编教材九、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践表现《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实验》教案大纲李元斌张日欣课程名称: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实验Experimentsin Design ofMicrocomputer-Based Medical Instrumentation二、课程编码:0811181三、学时与学分: 16/1四、先修课程: 项目生理学、电子电路<模拟与数字电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医学仪器等课程。

五、课程教案目标1.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实验是基于微机应用于医学仪器方面开设的实验教案,实验所用到知识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等方面。

2.本课程是生物医学项目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实验课程,该实验课以心电信号的采集、放大、安全处理、实时检测、联机串行通信、数据的处理、存储、心电波形的显示等为主线, 对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中常用的8位微处理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组成、指令系统及接口电路、微机式医学仪器其输出装置的有关原理与控制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