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第七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WE t
声功率级:
Lw
10
lg
W
W
0
式中, L w 对应声功率 W 的声功率级, dB
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三、噪声的基本物理量(五)
• 1 .分贝加法:几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 场中同一点,这点的总声压级Lpt为:
L pt 10 lg
2
p pt
2
10
lg
p
0
p2 i p2 0
10 lg
2
p p
i 0
(
*
)
噪声源 i作用与该点的声压级为
2
L
p i 10 lg
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三、噪声的基本物理量(一)
• 1.分贝 • 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列如A1和A0)之
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即:
N 10lg A1 A0
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三、噪声的基本物理量(二)
• 分贝的符号为“dB”,是无量纲量,式中 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1为被量度 的量,被量度量与基准量的比值取对数, 所得值称为被量度量得”级“;它表示 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L 10 10 10 lg( pt
0.1Lp 1
) 0.1Lp 2
10 10 10 10 10 10 0.1Lp1
0.1Lp 2
Lpt
10 ,
0.1Lp 2
0 .1 Lpt
0.1Lp 1
L 10 10 10 lg( p2
0 .1 Lpt
) 0.1Lp 1
L 10 10 lg[1 pt
第七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第一节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第二节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 第四节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05方案

4、 预测点噪声级计算的步骤
P.201.下半页
5、受噪声影响的人口预估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某区域规划人口数。 若无规划人口数,可以用现有人口数和当
地人口增长率计算预测年限的人口数。
十、 噪声环境影响报告内容
1、总论; 2 、工程概述; 3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5 、噪声防治措施与控制技术; 6、 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计划建议; 7、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或小结。
建立的模式,准确性高,计算简便)
Leq2
Leq1
10lg
N 2 .L2 N1.L1
第三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
一、噪声评价工作程序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确定工作等级,编写大纲 现状调查和测量
工程分析
噪声源调查
噪声现状调 查与测量
受影响 人口调查
声现状评价
噪声级预测、受影响人口预测
噪声管理法规与标准
噪声环评
噪声防治对策
噪声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二、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 (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
积分声级计或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仪器测量, 仪器动态特性用“快”响应,读数间隔不大于 1s,每次测量持续时间应根据有关测量方法标 准确定(如铁路噪声每次测量持续时间为1h)。
非积分式声级计,仪器动态特性用“慢”响应, 读数间隔可为5s,每次测量数据不少于200个。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要点
厂区 厂界 居住区
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等级划分
一级:
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城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 评价区或边界外附近有敏感目标(特殊住宅区、居民区、文教区、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

A计权网络修正值
频率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 16K
△Li -26.2 -16.1 -8.6 -3.2 0
1.2 1.0 -1.1 -6.6
编辑ppt
18
A声级衰减
距声源r处 的A声级
几何发散引 起的衰减量
声屏障引起 的衰减量
L A (r ) L A re (r ) f (A d iA vb aA r a tm A e) x
参考位置处 的A声级
空气吸收引 起的衰减量
附加 衰减 量
编辑ppt
19
二、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1.点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其衰减值:
Adiv10lg41r2
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Ad
iv
20lg
r1 r2
当r2=2r1 时,Adiv =-6,即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 减值是6dB。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 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 级,相当于噪声背景值。
编辑ppt
16
7.2 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
一、噪声的衰减计算式
倍频带衰减
距声源r处的倍 频带声压级
几何发散引 起的衰减量
声屏障引起 的衰减量
L L A A A A o r c o r t r 0 e c ft o dc io v b tc a o r a tc to m e tx cc
参考位置处的 倍频带声压级
空气吸收引 起的衰减量
附加 衰减 量
编辑ppt
17
根据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设各个倍频带声压级为Lpi,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严重的健康和心理影响。
为了防止和减少噪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一、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的意义与目的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是对噪声来源和敏感区域进行评价的依据,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居民和环境健康,确保噪声的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通过制定和应用噪声影响评价标准,可以评估噪声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1.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国际标准和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来评估噪声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指标包括声级、频谱特性、时间变化特性等。
2. 制定分级标准:根据噪声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噪声分为不同的等级。
依据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体健康、听觉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容许噪声水平。
3. 确定测量方法和评价技术:确定噪声测量方法和评价技术,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测点的设置、测量时间的确定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噪声测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4. 参考现有标准和法规:参考国内外相关的噪声标准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噪声影响评价标准。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场景和噪声源的特殊要求。
三、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的应用1. 建立噪声监测系统:根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噪声监测系统,对环境中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2. 制定噪声控制政策和方案:根据噪声监测结果和评价标准,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政策和方案。
对于存在超标的噪声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噪声传播和影响。
3. 建立噪声环境管理体系:根据噪声影响评价标准,建立噪声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噪声治理目标、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以及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噪声管控要求等。
4.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噪声影响评价标准和相关教育活动,加强公众对噪声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形成对噪声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噪声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是评估噪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如听力损失、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等。
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人们的暴露时间、噪声频率和强度以及噪声源的类型。
对于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敏感场所,特别需要进行噪声环境评估,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噪声对社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评估噪声环境的重要方面。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人们的社交交流能力下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区凝聚力。
此外,高噪声环境还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和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社交和生活质量的因素,如噪声对人们的社区参与和日常活动的干扰程度。
第三,噪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评估噪声环境的重要方面。
许多动物对噪声非常敏感,高噪声环境可能干扰他们的觅食行为、繁殖和迁移等生活活动。
此外,噪声还可能改变动物的沟通和导航能力,打乱生态系统的平衡。
评估噪声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考虑动物的敏感性、暴露时间和噪声源的类型。
为了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其中包括测量噪声频率和强度的仪器,生物学和环境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调查和问卷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
此外,还需要制定和执行噪声管制政策和规定,以减少噪声污染并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总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噪声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重要过程。
它不仅需要考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需考虑对社交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并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archivetemp第7章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和评价

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一节噪声和噪声评价量➢第二节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第三节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第四节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五节典型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六节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第一节噪声和噪声评价量一、噪声的几个基本概念1.噪声——一般认为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是噪声。
因此,它不单独取决于声音的物理性质、而且和人类的生活状态有关。
2.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的可听声范围内)。
3.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4.环境噪声源:①工厂噪声②建筑施工噪声③交通噪声●噪声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声源(发声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些振动的物体通常称为声源。
❖介质(传播途径):❖接收器(或受体):二、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C=λf❖声速——C(m/s),频率——f(Hz),波长λ——m❖声音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密度有关,如在空气中:=≈+c t331.40.607常温下,声速约为345m/s 。
三、噪声的物理量度噪声强弱量度——声强、声强级;声压、声压级;声功率与声功率级 1. 分贝: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或20)2. 声压、声压级● 声压——压强的增量△P=P-P 0● 声压级——声压的平方与一个基准的声压平方比值的对数值。
❖Lp ——对应声压P 的声压级,dB3. 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声功率——是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出的声波能量。
● 声功率级——❖ W 0——基准声功率,=10-12W ❖ L W ——对应声功率W 的声功率级,dB 4. 声强和声强级:● 声强——单位面积上的声功率,即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功能量。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参考位置处的 倍频带声压级
空气吸收引 起的衰减量
附加 衰减 量
根据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设各个倍频带声压级为Lpi,
Lpi Loctr ;则A声级为
LA
1
0lg
n
1
00.1Lp
i Li
i1
△Li——第i个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 n——总倍频带数。
A计权网络修正值
踏勘建设项目现场,初步确定建设项目所在 区域的声环境功能,敏感目标数量、位置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噪声 部分,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噪声 部分工程
声传播 路径分析
声源种类、数量、分布、 运行时间、噪声级等
设计文件中的噪声 防治对策与措施
地面状况、 障碍物、气 象条件、地
形高差等
环境噪声 现状调查
频率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 16K
△Li -26.2 -16.1 -8.6 -3.2 0
1.2 1.0 -1.1 -6.6
A声级衰减
距声源r处 的A声级
几何发散引 起的衰减量
声屏障引起 的衰减量
L A (r ) L A re (r ) f (A d iA vb aA r a tm A e) x
⑶三级评价 ➢处在适用GB3096规定的3类、4类区; ➢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 以下(不含3dB(A) )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 ⑷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 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
三.评价工作范围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1 固定声源建设项目 (1)一般项目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 要求; (2)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3)若建设项目噪声源强较高或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 感区域时,评价范围应延伸到敏感区。
[工学]7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工学]7环境噪声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ca9d210cf84b9d529ea7a09.png)
• 7.2.2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及其分贝
• 1)声压级Lp •
Lp
20lg P P0
• P0为基准声压——听阈,2×10-5Pa
• 2)声强级
I
•
I0为基准声L1强级10—lg —I0 I0=10-12w/m2
• 3)声功率级
W
LW
10lg W0
• W0为基准声功率——W0=10-12W
• 7.3.2 评价类别
• 声环境影响评价从声源特征来分主要分为两类:固定 噪声源影响评价和流动声源影响评价。
• 1)固定声源影响评价
• 指的是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场、铁路、公路、航 运等部门所拥有的固定声源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2)流动声源影响评价
• 指的是公路、城市道路、铁路、轨道交通、机场、航 运和工矿企业单位物料运输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过 程中产生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3)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 进行降噪效果分析。
• 7.3.6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建 设项目评价类别确定。
Hale Waihona Puke • 3、声环境现状测量布点原则
• 1)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 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 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
• ◆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有明显增多(增量达3~ 5dB(A))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
• C 三级评价 • ◆处于三类标准以上地区的中型建设项目 • ◆处于一二类标准适用区的小型建设项目 • ◆ 大中型建设项目前后声级增加很小(增量在
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
• D 调整等级
• ◆如固定声源布置较集中,且相邻环境敏感 目标,评价等级可提高一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o c texc ——附加衰减量
(2) 根据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
设各个倍频带声压级为Lpi,Lpi=Loct(r);则A声级为
式中:
LA 10lgin1100.1LpiLi
ΔLi——第i个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 n——总倍频带数。
发动机(功率>
≤80中低频
手提式电吹风(水
≤70
147kw)
磁式直流电动
机)
1.2 国外标准
国际标准组织(ISO)及一些国家的听力保护 职业噪声标准。
有表可知,各国标准均在85 之间。欧洲 85dB为主;美洲90dB为主。对于暴露时间不足8h 的情况,世界多个国家倾向于等能量观点,即暴 露时间减半,允许值增加3dB。
2.5预测评价
2.5.1噪声随传播与衰减模式
(1)点声源的衰减
AdiV
10lg
1
4r2
式中:AdiV——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点声源声传播Ad距iV 离 1增0加lg 一rr12 倍,衰减值是6 dB。
(2) 线状声源的衰减 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值为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 声小的或者不发声的设备,其方法包括:
(3)对处在适用GB3096—2008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
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 区域]的中性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2008规定的 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 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加量在3dB(A) 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
厂界外声功能区分类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
70
55
(3)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
期间施工场地产生噪声,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值见下 表,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 为准。
《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00)
国别
ISO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加拿大
丹麦 荷兰 法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俄罗斯
8h暴露允许值
85~90 90 85 90 90 85 80 90 85
暴露时间减半允 许值增加值
3 3 3 5 5 3 3 3
90
3
90
5
85
3
最高值
115 115
110 115 115 115
备注 ISO1999—75
声暴露时间减半,噪声限制值增加3dB(A)处理。 表内的室内背景噪声是指室内无声源发声的条件 下,从室外经由墙、门、窗等传入室内的室内平 均噪声。
(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 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边界噪 声排放限制。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
2.3.2 划分原则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原则
如下:
(1)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 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2008 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 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 前后噪声级有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 ),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高的情况,应按 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2)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 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2008规定的1类、 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 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 ~ 5dB(A),或受噪声影响 人口增加过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2.2 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噪声影响的主要对象是人群;但是,在 邻近野生动物栖息地(包括飞禽和水生生物) 应考虑噪声对野生动物生长繁殖以及候鸟迁 徙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T2.4—1995),规定的技术工作程序
如上图。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程序:
第一阶段:开展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 准的规定、确定评价级别与评价范围和编制环 境噪声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是开展工程分析、收集资料、现场 监测调查噪声的基线水平及噪声源的数量,各 声源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空间位等; 第三阶段:是预测噪声对敏感点人群的影响, 对影响的意义和重大性作出评价,并提出削减 影响的相应对策; 第四阶段:是编写环境噪声影响的专题报告。
进行工作。
2.4 现场调查
2.4.1 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根据项目评价等级,调查的类容包括: ①评价 范围内现有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② 评 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③ 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的现状、各 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 声影响人口分布。
L L A A A A o c t r o c t r e f r 0 o c t d i v o c t b a r o c t a t m o c t e x c
式中: L o c t r ——距声源r处的倍频声压级; L octref r0 ——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A o c t d iv ——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量;
主控制室、集中控制室、通信室、电话总机室、消防值班室 (室内背景噪声级)
厂部所属办公室、会议室、设计室、中心实验室(包括实验、 化验、计量室等)(室内背景噪声值)
医务室、教室、哺乳室、托儿所、工人值班宿舍(室内背景噪 声值)
限制值/ dB(A) 90 75 70 70
70 60
60
55
表7—4 规定了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的噪声标准。表中限 制值为工作8小时的情况,若工作时间不满8小时,则按噪
(7) 提出针对该拟建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 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2.3 评价等级的划分
2.3.1 划分依据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
(1)按投资额划分拟建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 设项目); (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4)受拟建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表7—4 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的噪声标准(GBJ87—1985) 单位:dB(A)
地点类型
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
高噪声车间设置的值班室、观察室 、 休息室(室内噪声背景值)
无电话通信 有电话通信
精密装配线、精密车间的工作地点、计算机机房(正常工作状 态)
车间所属办公室、实验室、设计室(室内背景噪声级)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贯彻保护环境这项 基本原则,认真推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在建设过 程和建成后运行阶段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噪声, 影响周围人群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评价查清开发建设活 动所在地区的噪声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 的工程特点预测建设开发全过程对周围环境 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程度和管理。从而规 定避免或减少噪声污染的对策措施,为减轻 噪声污染,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预测点噪声级计算和等声级图
1.预测点噪声级的计算 ①选择坐标系,确定出各噪声源位置和预测点位置的 坐标;并根据预测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把噪声源简化 为点声源或线状声源。 ②根据已获得的噪声源声级数据和声波从各声源到预 测点的传播条件,计算出噪声从各声源传播到预测点 的声衰减量,算出各声源单独作用时在预测点产生的 A声级。 ③确定计算的时段,并确定各声源发声持续时间。 ④计算预测点在计算时段内的等效连续声级,公式如 下:
A 10l g 1
2 rl
式中:
AdiV——距离衰减值,dB;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垂直距离,m; l ——线声源的长度,m。
对于无限长线源(如一条延伸很长的公路)
和有限长线源(如一个路段)应采用不同的计 算公式。
现场监测常用 63~8000Hz间8个倍频带,所取得
的倍频带数据以Loct表示,噪声户外传播声级衰减可采 用下式计算: 计算分两步: (1)计算预测点的倍频带声压级:
3) 对于整个评价区内(含厂区内)噪声水平的测 量一般采用网格法,每隔10~50m划出正方形方格, 在交叉点(或中心点)布点测量,重点关注评价 区内的保护目标。
4)对于建设项目呈现线状声源性质的情况,应根 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确定若干噪 声监测断面,在各个断面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 置一组监测点。
2.4.2 监测点布设原则
(1)监测点布设原则
1) 现状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 重点要布置 在厂(场)界外现有噪声源和敏感点 (保护对象)上和厂(场)界上。
2) 对于厂(场)界噪声测量点一般布设在厂(场)
界内侧。间隔可以为50~100m,大型项目也可以 取100~300m,具体测量方法参照相应的规定。
n
ti 1 0 0.1Lij
Leq
10 lg
i 1
T
在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由于声源较多,
预测点数量也大,故应运用计算机完成预测。
现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成熟、定型的预测模型软
件可资应用。
2.噪声防治对策 噪声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5)对于改扩建工程,若要绘制噪声现状等声 级图,也可以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
(2)监测时间
《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对噪声现状 监测的时段做出如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