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杜牧文学常识

杜牧文学常识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作品以抒发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
本文将从杜牧的生平、文学作品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来介绍杜牧的文学常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牧的生平。
杜牧于唐代贞元元年(785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杜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家族政治遭到牵连而被贬谪到荆南,后来又被调往岭南。
杜牧在岭南生活期间,广泛接触了南方的自然风景,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牧晚年时曾回到长安,但因为国家政局的动荡,他再次被贬谪到远离都城的地方。
杜牧于唐代宪宗大中三年(845年)在乌程县逝世。
杜牧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他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包括抒发自己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反映社会风貌等。
杜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杜牧的作品大多数是五言绝句,这种形式简洁明快,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住。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牧的诗歌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题,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慨。
例如他的《秋夕》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描写细腻而感人,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了美好的秋夜和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除了抒发情感,杜牧的诗歌作品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秋夜的清凉和夜空的宁静。
杜牧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产生了启发和影响,许多文学家都模仿杜牧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高考分类文学常识全集著名诗人——杜牧[资料]
![高考分类文学常识全集著名诗人——杜牧[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d86f6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1.png)
高考分类文学常识全集著名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1. 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唐朝文学家、文官。
他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晚唐四杰”之一。
杜牧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以其深沉的情感和艺术的境界而著称。
2. 生平杜牧于803年出生在唐朝盛世的长安。
他的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学者杜荀鹤,父亲则是一位地方官员。
自小才华横溢的杜牧,被誉为当时的童子奇才,他的才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和支持。
杜牧自幼酷爱文学和音乐,尤其钟情于诗歌创作。
他广泛涉猎古代文化,熟读先秦诸子、古文辞赋等,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以他温和的性格和才情出众而受到朝廷和文人的赏识。
杜牧在唐德宗时期考中进士,进入了官场,并历任过几个官职。
然而,他更加热爱文学创作,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写作上。
3. 诗歌成就杜牧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人生、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展现了他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以婉约派为主导,注重意境表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景物和情感的微妙之处。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与传诵。
以下是杜牧的几首代表作品:3.1 《秋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4. 影响与评价杜牧以他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作品被后世多次收录在文学选集中,广为流传。
他对后世文学也有重要影响,许多后世诗人受到他的诗歌风格和运用的启发。
杜牧被誉为“晚唐四杰”之一,与刘禹锡、元稹、韩愈并称。
他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5. 结语杜牧作为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在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他深情的文字和细腻的笔触引起了后世文人的深思和敬仰。
(1200字)。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一、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以才华横溢的诗文成就而著称于世。
他的诗作以清丽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二、杜牧的创作风格特点1.借景抒怀:杜牧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2.力图真实:他追求写实主义风格,注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人物。
3.悲凉忧郁:他笔下的情感多为思乡之情、别离之苦、忧国念家等。
三、杜牧与时代背景1.唐代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2.兴安元年变法:此时,唐朝开始推行兴安元年变法,旨在消除官僚腐败和废除陈规旧制,使国家政治得以改革。
3.安史之乱:杜牧的创作生涯正值安史之乱时期,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杜牧在诗中也抒发了对战争和动荡局势的忧虑与痛惜。
四、重要的诗作鉴赏1.《秋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人们团圆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思念之情。
2.《江南春》:以细腻别致的文笔描写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景和悠闲宁静的生活,展现出一派淡泊清幽的意境。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防禦使轉漳州司馬令兮罷楓枝劒詩五首》:这是杜牧流放至建州(今属福建)时所作,抒发了他被迫离故土、思念家乡和忧心国家命运等情感。
五、影响与评价1.文学影响力:杜牧被后世誉为"小李杜",与另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李商隐齐名,合称为“李杜”。
他的创作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被尊崇为唐詩佳話之一。
2.价值评价:他的诗作以真实、悲凉和细腻见长,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和作者个人情感。
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家园和国家命运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以上是关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的内容。
通过对杜牧生平、创作风格、时代背景以及重要诗作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试题:?答案:唐代解析: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经历了唐代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时期,这个时候的唐朝也是宦官当道是时候。
虽然唐朝的统治者有意要振兴盛唐时期的辉煌,但已经无法避免各地割据和起义的趋势了。
【相关阅读】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资料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作品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能够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以前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那么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牧是晚唐诗人的代表,出生于书香之家,家中历代从官,长大后的杜牧也毫无悬念地走上了仕途之路。
然而生不逢时,怀有治国理想的杜牧并没能受到朝廷的器重。
暮年的杜牧住在祖宅樊川别墅,得空的时候写诗会友,直到生病去世。
杜牧的一生起起落落,小时候家庭条件好,没吃过苦,后来家道中落,在朝中为官后,也经历了官场的起伏,最后回到家乡终老。
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杜牧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辗转各地也让他交到很多的朋友,乃至在晚年,也会时常在家中以文会友,交流诗文方面的心得。
由于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历经几个朝代,杜牧在政治上的理念无法得以实现,于是就将自己的主张融入到诗中,以抒发和排解自己的心情。
杜牧的著作在古诗、律诗、绝句、策论、散文等各个方面全面开花,尤其是他的七言绝句,被后世津津乐道。
杜牧的主要著作为《樊川文集》,收录了不少诗词,经过了后世的整理并流传到现在。
杜牧的诗文著作主要以当时的政治时弊为切入点,描述了晚唐的国情,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及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如《感怀诗》、《早雁》、《赤壁》。
杜牧的文章主要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评论,文笔犀利,切中要害,如《阿房宫赋》、《罪言》、《战论》等。
杜牧一生在朝做官,见证了几代统治者的交替,历经沉浮,始终没能在政治上如愿,只能寄情于文字。
杜牧向来都是诗人的典型代表,一生当中写了大量的诗,仅流传到现代的就有524首,算是以为高产的诗人。
杜牧的诗杜牧的诗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偏向豪迈,一种偏向香艳,前者杜牧在描绘的时候往往较为伤感,有时是吊古,有时是感怀,表达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
后者多用清新的笔调记录下不同的景物,诗的基调也以赞美为主。
杜牧平生忧国忧民,又有满腔的抱负,再加上他为人细腻情感丰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诗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这在晚唐时期都是无人能及的,甚至在整个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的生平介绍

杜牧的生平介绍杜牧的生平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
杜佑之孙。
唐代文学家[27]、大和进士。
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牧的生平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牧的生平介绍篇11、生平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
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开成四年(839年)回朝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为杜樊川。
2、作品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他的古诗受杜甫影响,多写社会政治题材,如《感怀诗》、《郡斋独酌》等。
他还善于用绝句的形式讽咏史事,寄托怀抱,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
《阿房宫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它以秦朝的奢逸亡国为戒,给唐代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大和年间任幕僚时,写了《罪言》等重要的论文。
他还注重研究军事,曾为古代兵书《孙子》十三篇重新作注,还写了《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军事论文,对唐代兵制的沿革、唐王朝与藩镇斗争的军事形势及有关战例,作了较为透辟的分析。
著有《樊川文集》。
清人冯浩有《樊川诗集注》。
3、评价杜牧继承唐代文学中的优良传统,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他诗歌中的成功之作,实践了这一理论。
他愤慨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斥责大官僚将帅的昏懦苟安,反对藩镇拥兵自固,反对吐蕃、回纥统治者的掠夺骚扰。
后人把他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比他小十岁,很欣赏他的为人和诗篇,曾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以咏史抒怀为主,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杜牧的生平简介杜牧唐朝乃至整个古代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
杜牧,字牧之,所以也可以叫他杜牧之,晚年一直住在樊川的家中,号樊川居士,由于是家里的第十三个孩子,也称“杜十三”。
杜牧读书勤奋,从小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文才,而且关心国家边防之事,仔细研读并注解了《孙子》这本书,自己也会写一些策论文书。
其中的一篇平虏策论得到了当朝宰相李德裕的认可,被运用到了实际中,还取得了成功。
公元822年至839年,杜牧不断涉足政事,在26岁的时候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到各地任职。
期间,杜牧当过弘文馆校书郎、监察御史、膳部员外郎等职。
公元842年至847年,杜牧处于外放状态,在地方担任刺史。
晚年的杜牧最终回到了长安,住在樊川,一直到去世。
杜牧的诗杜牧的诗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偏向豪迈,一种偏向香艳,前者杜牧在描绘的时候往往较为伤感,有时是吊古,有时是感怀,表达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
后者多用清新的笔调记录下不同的景物,诗的基调也以赞美为主。
杜牧平生忧国忧民,又有满腔的抱负,再加上他为人细腻情感丰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诗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这在晚唐时期都是无人能及的,甚至在整个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观中发现独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调最切合的意境,并通过画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托,赋予诗歌生的灵性,对自然的歌颂也是杜牧自身抱负抒发的体现,诗中往往也蕴含着杜牧在晚唐真实的感受。
在诗歌的表达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事,也正因为如此,杜牧的诗又有豪爽俊朗的风格,他的诗歌形象鲜明,极具感染力,这与他擅长用比喻、寄情于景、以景表情活用对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联系,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风格通过散文的形式夹杂着议论,杜牧的诗成为后人学习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杜牧号樊川,是古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那么杜牧哪个朝代的诗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牧哪个朝代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经历了唐代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时期,这个时候的唐朝也是宦官当道是时候。
虽然唐朝的统治者有意要振兴盛唐时期的辉煌,但已经无法避免各地割据和起义的趋势了。
日渐衰落的晚唐,皇帝能力平平,宦官干预朝政,牛李两党派斗争,边疆战事不断,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了。
杜牧生在这样的年代,担心国家的安慰,想要在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抱负,挽救国家。
杜牧的很多诗中都有体现其政见,认为是否精通军事兵法关乎到国家的存亡,要削藩王,平定各个藩镇,收复被占领的河山。
御史大夫谭忠说服了河北各镇不与朝廷为敌,杜牧就在《燕将录》赞扬他。
然而杜牧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没有施展和实现的机会,只能寄托于诗句之中,留下了《孙子注》、《原十六卫》、《战论》等作品。
杜牧死后的几年,各地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杜牧字什么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万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和众多诗人一样,杜牧也选择从政入仕这条道路,但是诗人放荡不羁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思,让自己的仕途并
不顺利,这也是历朝诗人共同的命运吧。
杜牧作为晚唐杰出的诗人也逃不出被官场捉弄的命运,大和二年,杜牧考中进士,开始了他实现抱负的从官生涯,他被授为宏文馆校书郎,之后他远离家乡,在外做官多年,这期间,杜牧创作了一系列表示自己孤寂的诗歌,虽然远离朝廷,远离中央,但杜牧对自己报效朝廷的决心始终没有变。
此后,杜牧又在后历担任监察御史,但始终游离在朝政之外,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他还当过黄州、池州的刺史,最后官职落定在中书舍人上,杜牧在为官的道路上并不顺利,但是他在诗歌的建树上可以说风生水起,杜牧擅长七言绝句,不仅如此,他在写文赋的时候,也非常厉害。
一篇《阿房宫赋》道尽了王朝衰败的无限辛酸,让人怀古伤今,除了感叹过去王朝更替的无情之外,还有对文中辞藻的揣摩,以及杜牧的想法与抱负,为后人所传诵。
杜牧重视军事修养,他偏爱军事论文,曾经为《孙子》注释,方便后人更好的理解战国时期优秀的作战方针战略,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朝廷效命。
《樊川文集》中收录了杜牧大部分作品,而且保存都较为完整,这位后人了解杜牧,学习他的思想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杜牧小故事杜牧很聪明,而且十分有气节,受人尊敬,他的诗歌或豪迈或清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虽然身处晚唐,但是他胸怀大志,在报效国家无果后,杜牧也有一些小故事被流传下来,这展现了杜牧另外一面。
杜牧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却没有在政治上有什么大作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太和末年的时候杜牧又被贬官,从御史的位置变成师府的幕僚,传说湖州这个地方歌妓很有名,杜牧也希望能亲眼目睹,就提议举办一次大会,让全湖州的歌妓都在一起供大家观看。
湖州刺史也就按照杜牧的意思办了一场,当天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杜牧是有私心的,他一直在寻找能够让自己看上眼的美女,但是一直没找到,眼看要到傍晚了,突然杜牧看到一位乡村老妇带着一个小女孩,美极了,就和老妇人的女儿订婚,说不到十年自己一定会来这里当郡守,到时候您就将女孩嫁给我,我一定好好对她。
分别后,杜牧还一直想着女孩,但是无奈他官职太低,不能提出担任湖州的请求,曾经杜牧当过一段时间别的地方的刺史,但都不是他本意。
在杜牧四十一岁的时候,经人推荐,终于当上湖州刺史,但是那位约定好的女子已经出嫁三年,有三个孩子。
杜牧责备老妇人不讲信用,但是老妇人说我已经遵守约定在十年内,都让小女等着您的到来,但是十年过去了,大人您一直没有来,我才有出嫁的打算的。
杜牧觉得自己理亏也就不再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