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与人生

合集下载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神龙元年(705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三十岁之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荐,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天宝二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又因权贵谗谤,玄宗疏远,内心烦闷,李白离开了宫廷。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春尘搭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败下狱,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兄闭),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写人生的诗句

李白写人生的诗句

李白写人生的诗句
李白写人生的诗句如下: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9、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下途归石门旧居》
1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11、天地者,万物之连旅;光阴者,万代之过客。

李白人生意义诗句

李白人生意义诗句

李白人生意义诗句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对自然、对生命、对人世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具有深刻的人生意义。

以下是我对李白人生意义诗句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

1、《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句之一,表达了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美好的时光空白度过。

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光,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让自己的人生充盈而有意义。

2、《庐山谣》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是在唤醒人们珍惜时间和生命的意识。

在这句诗中,长河不断地流逝,沉没的太阳象征着短暂的人生。

我们应该像这样积极地感受自然环境,珍惜人生时间,不断去探索、去尝试,让生命充满收获和高峰。

3、《将进酒》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经历和成长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见过很多事情,遇到很多人,经历过的事情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们应该用成熟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积极面对变化,更加理解和欣赏生命的意义。

4、《将进酒》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句话用蜡烛来比喻人生的结束。

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情即使已经离开,但我们是会珍惜与之相处时光,同样也会为他们而感到悲伤。

因此,我们应该用宽广、开放、成熟的心态看待生死和离别,让我们的人生有更多思考和内涵。

5、《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这句话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优美,同时用荒山山涧的景色引发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探索自己的潜能和机遇。

6、《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岁岁年年芳紫落,不知何日已东流。

”这句话用芳草比喻美好的事物,象征人生中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而无常。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让自己更加感性和细腻,让美好的回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1. 初出茅庐:青年时期李白的青年时期是他追求自由和浪漫的阶段。

他胸怀壮志,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生充满激情。

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许多代表性的诗词,表达了他对自由、狂野和美的追求。

代表性诗词:- 《青莲居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达到巅峰:中年时期中年时期是李白最辉煌的阶段,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声名远播。

在这个阶段,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诗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代表性诗词:-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身世坎坷:晚年时期晚年时期是李白的人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的阶段。

他经历了战乱和流浪,心境变得孤寂和沉郁。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词中透露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世事的无奈。

代表性诗词:-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4. 忘我境界:晚年后期晚年后期是李白的境界达到了一种超然和超脱的状态。

他舍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词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赞美。

代表性诗词:-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古人村。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以及其出色的诗歌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以及其出色的诗歌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以及其出色的诗歌1. 童年与少年时期李白出生于唐朝,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在这个阶段,他受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开始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诗歌风格鲜明,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奔放的想象力。

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和《将进酒》等。

2. 浪漫主义的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白进入了浪漫主义的诗人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游历了许多地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3. 政治与流亡时期在李白的人生中,他也经历了政治与流亡时期。

由于某些政治原因,李白被迫离开了故乡,流亡他乡。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境遇的反思。

他的诗作《登金陵凤凰台》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政治的失望。

4. 晚年与离世李白的晚年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更加成熟和深刻。

他的晚年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作。

他的晚年代表作之一是《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通过对他四个人生阶段的诗歌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历史人物:李白的诗词与人生

历史人物:李白的诗词与人生

李白的诗词与人生1. 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王之涣并称为“盛唐三杰”。

他以其豪放的诗风、奇特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有《将进酒》、《静夜思》等。

2. 李白的生平2.1 早年经历李白出生于贫苦农家,早年聪明好学。

他曾经游学过许多地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青年时期,他参加科举考试多次未中,但却积极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2.2 攀龙附凤与游历天下在长安时期,李白通过结识一些重要人物,如杨玉环、王之涣等,获得官职,并开始游历天下。

他足迹遍布各个地方,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2.3 辞官归隐与晚年生活晚年时期,李白辞去了官职,选择归隐山水间。

他在这段时期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自己对人世间的疑惑和思考。

3. 李白的诗词特点3.1 豪放风格李白的诗歌流畅豪放,用字通顺自然,构思奇特。

他善于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2 自由意志李白追求自由与超越常规的生活方式,他在诗中表现出对社会各种约束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强调个体追求内心自由与真实。

3.3 游历描写李白游历天下让他见识到众多美景和不同文化,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通过描写山水、古迹、名胜等元素来展现出大自然壮丽与文化底蕴。

4. 李白代表作赏析4.1 《将进酒》此诗是李白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通过描述宴饮场面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人生的激情与追求。

4.2 《静夜思》这首短小精炼的诗作描绘了一个寂静夜晚时,诗人在旅途中怀念故乡亲人的心情。

以简单的形象和韵律展现出深厚的情感。

5. 李白的影响李白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也在许多后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开创了豪放派诗歌风格,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创作借鉴与启发。

结论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写下的诗歌无论在艺术价值还是思想意义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探索他与他的作品之间关系及其影响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他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的巨大贡献。

四个主要阶段描绘了李白的人生及其精选作品

四个主要阶段描绘了李白的人生及其精选作品

四个主要阶段描绘了李白的人生及其精选作品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描绘了他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创作风格,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精选的作品。

1. 早年奋斗与浪漫激情李白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奋斗和浪漫激情。

他从小就展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对诗歌的热爱。

年少时,他游历名山大川,广交天下文人,培养了广阔的人脉和博大的胸怀。

在这个阶段,李白创作了许多豪放激昂的作品,以其豪情万丈和奔放的诗风著称。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2. 流亡与思乡之情由于李白的政治抱负和个性不合时宜,他曾多次遭到流亡和贬谪。

这个阶段描绘了他流亡异乡、思乡之情。

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深沉和忧郁,表达了对家国的眷恋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作品,如《登金陵凤凰台》、《将进酒》等。

3. 高峰与辞章之境李白的创作达到巅峰期时,他获得了官职并成为宫廷诗人。

这个阶段描绘了他在官场上的辉煌和创作上的成就。

他的作品更加精炼和优美,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

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等。

4. 晚年与归隐之志晚年的李白逐渐失去了官职和声望,他开始怀疑人生和社会的意义。

这个阶段描绘了他的归隐之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对世俗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富有智慧和内涵的作品,如《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总结起来,李白的人生可以分为早年奋斗与浪漫激情、流亡与思乡之情、高峰与辞章之境以及晚年与归隐之志四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留下了许多精选的作品,展示了他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白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内容广泛,风格多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根据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将其诗作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1. 早年游历阶段(公元701年-725年)在这个阶段,李白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豪放情感为主。

这一阶段的典型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

- 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赠汪伦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仕途起步阶段(公元726年-744年)在这一阶段,李白开始涉足官场,对政治抱有一定的理想和期望。

这一阶段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典型作品有《将进酒》、《行路难》等。

- 将进酒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行路难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 仕途阶段(公元745年-755年)在这个阶段,李白的政治生涯达到高峰,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不满也日益加深。

这一阶段的诗作以讽刺和批判为主,典型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夜泊牛渚怀古》等。

-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4. 晚年流放阶段(公元756年-762年)这一阶段,李白因政治原因被流放,生活困顿,但诗作却呈现出深沉的思考和内省的特点。

典型作品有《蜀道难》、《黄河捧土尚可塞》等。

- 蜀道难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黄河捧土尚可塞黄河捧土尚可塞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平。

胡马窥江汉行空,云母台中鹤归翔。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的诗作相辅相成,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调 其一
月下独酌
梁园漫游
•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后, 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阳他遇见了杜甫,在汴州又遇见 高适,这三位诗人便一同畅游梁园(开封)、济南等地。李白和杜 甫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天宝四载秋,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 齐鲁间,但以游梁宋为最久。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归 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心情也很悲愤:“摧残槛中虎,羁拽 鞲上鹰”,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 治理想,他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随着天宝年 间政治的日益黑暗,他揭露现实的作品愈来愈多,反抗精神也愈 来愈强烈,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色。
秋下荆门
• 霜落荆门江树空。 • 布帆无恙挂秋风。 • 此行不为鲈鱼脍。 • 自爱名山入剡中。
送友人
酒隐安陆
•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 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 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 • 他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这和他的“不 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的宏愿都不相符合。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 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他尝自言“隐 不绝俗”,说穿了也就是隐居以求仕。
将进酒
蜀道难
名震长安
•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终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 赴长安。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 人”,声名益振。玄宗召见时,也“降辇步迎,如见园绮”, 因命供奉翰林。 • 他那蔑视帝王权贵的傲岸作风,如他自己说的“揄扬九重万 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也使他 感到长安不可以久留。在度过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之后,他 上书请还。“五噫出西京”,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三年的翰 林供奉,使天真的诗人李白初步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现 实政治的黑暗,开始写出一些抒发愤懑,抨击现实的诗篇。
金陵酒肆留别
•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渡荆门送别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
• • • • • •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李白的诗歌与人生
静夜思
赠汪伦
朝发白帝城
夜宿山寺
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庐山瀑布
前人的评价
• “风流酝籍,横海鲲,负天 鹏”,“鬼出神入”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太白之精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省天水县附近)。出生在中亚的 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一个商人的家庭里。据传其母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 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 精”(《草堂集序》)。李白5 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 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
蜀中漫游
• 他的家庭可能是个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 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 也是多样的,他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 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 “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 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 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些生活经历, 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也 造成他的思想的复杂性。
末年流离பைடு நூலகம்
• 乾元二年(759),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还。 他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往来于金陵、宣城间。 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 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 病折回,所以他说“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次 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 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和杜甫一 样,在安史之乱期间,李白诗歌的特征,也是爱国主 义精神。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上李邕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杜甫《天末怀李白》
• 凉风起天末, •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 投诗赠汨罗。
登金陵凤皇台
李白墓园
采石矶畔太白楼
唐李公青莲祠
唐 李白墓
流放夜郎
•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 久即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地注视着事件的发展。次年冬, 永王李粼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 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请。 不料李粼暗怀和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 即被消灭,李白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 • 出狱后,又被判处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李白这时已五 十八岁,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迫害下,经常爽朗大笑的诗 人有时也不得不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 穷。”(《江夏别宋之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