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七言古诗

合集下载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行路难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诗歌鉴赏】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注释、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2、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

3、嬉笑:欢笑;戏乐。

4、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5、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万乘(shèng):君主。

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

后来称皇帝为万乘。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6、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

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7、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

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8、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翻译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南陵别儿童入京》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

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境。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清平调词三首 七言古诗

清平调词三首 七言古诗

清平调词三首七言古诗作品简介《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作品原文清平调词三首[唐] 李白其一看到云的明亮的云,想到他们的衣服,看到花的美丽的人来看看。

若非玉山见她,便是瑶池月下相逢。

其二一朵红花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求问谁能借汉宫。

可怜的闫飞靠在她的新化妆品上。

其三名花涌入国,含笑看君。

说明春风无限可恨,沉香阁在北方凋零。

作品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作品译文其一看到云的辉煌,我想到衣服的辉煌,看到花的辉煌,我想到人的脸。

不在群鱼山头遇见她,就在瑶池的月光下遇见她。

其二像一朵沐浴在雨露中的红牡丹,费阳不再渴望女神,也不再伤害自己。

请问有谁能媲美汉宫美女?赵怡文·闫飞必须精心化妆。

其三名花有绝色美女相伴,让人心旷神怡,赢得王者面子,笑容不断。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翻译与赏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翻译与赏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翻译与赏析白酒新酿熟,我正好回来,黄鸡啄黍吃得正肥,优哉游哉。

仆人,倒酒,杀鸡蒸黍,我今天高兴,小孩子们,牵我衣服嬉闹,小心把你屁股拍。

高歌一曲,今天高兴就要大醉,大醉,手舞足蹈落日里,趁着最后夕阳再舞一回。

为理想奔走,太晚了,唉,晚了多少,多想快马加鞭,奋起直追,疾奔远道,当年会稽愚妇蔑视贫穷苦读的丈夫朱买臣,丈夫一举成名做了太守,岂能再与你复婚。

几个庸人看不起四处奔走的我李白,明天,我就要辞家去长安,平步青云。

仰天大笑,仰天大笑,出门登程去,满腹诗书经纶,我等岂能埋没民间,岂能甘做庸人。

【赏析一】李白素有远大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弻,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但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实现抱负的机会,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的时候,唐玄宗召他入京做官,他非常高兴,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挥笔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神彩飞扬的诗篇。

诗歌一开头就描绘了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诗人回家的时间是秋熟时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营构了一幅有声有色、热闹缤纷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文的描绘作了铺垫。

诗歌三到六句摄取了一系列特写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

李白喜不自禁,急不可耐,一进家门便高声直呼,烹鸡酌酒,欢庆好运。

一个呼字颇能见出诗人眉飞色舞,神情飞扬之状。

烹、酌连贯一气,文脉相通,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诗人心急火燎,饮酒助兴的豪情。

儿女虽不解真情,却也从父亲的笑逐颜开当中略知一二。

迎上来,围拢来,牵衣顿捉,笑脸相问,想急于知道父亲到底遇上了什么好事,如此憨态可亲、笑容可掬,的确可爱。

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诗人的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一边狂喝滥饮,一边纵情高歌,快慰之情溢于言表。

酒酣耳热、兴会淋漓之际,诗人拔剑起舞,只见剑光闪闪,凛凛生风,简直可以与落日余辉争光竞彩。

简单的七言古诗精选5首

简单的七言古诗精选5首

简单的七言古诗精选5首1.简单的七言古诗精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揽一作:览;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中秋节古诗七言绝句李白

中秋节古诗七言绝句李白

中秋节古诗七言绝句李白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古人对中秋节的赞美和祝福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

其中,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中也留下了许多与中秋节相关的七言绝句。

下面是几首李白的中秋节七言绝句及其相关参考内容: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歌之一,描述了一个人夜晚躺在床上,突然看到明亮的月光。

他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又低下头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亲人和家乡的美景。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在外地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月下独酌四首·其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歌以“花间一壶酒”为开头,描绘了一个人在月下独饮的情景。

他举起酒杯邀请明亮的月亮一起饮酒,并把自己的影子也当作第三个人来陪伴。

通过这样的画面,李白表达了他孤独的心境和对节日的庆祝。

3.《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歌是李白写给自己在外地参加军队的弟弟的。

诗中描绘了战地寂静的夜晚,远处传来戍鼓声和飞过的雁声。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留恋。

4.《中秋月》八月十五夜,皓月闪照人。

千层明霞散,一缕清光分。

这首诗歌以中秋节的具体日期“八月十五夜”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人们的样子。

同时,他还描绘了月光照射下的霞光和清光,给人以美妙的视觉感受。

5.《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首诗歌中,李白通过对西湖的描绘,以及对水光、山色等景象的描写,将月亮与西湖的美妙景色相比。

他通过抒发对美景的赞美来表达他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祝福。

中秋节是一个传递情感、团聚亲人的节日,而李白的诗歌则将这些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融入其中。

他以美丽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中秋节的热爱,也成为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这些诗句引人入胜,读者在阅读中不禁会感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也更加理解中秋节的含义和价值。

高中古诗词必背75首七言

高中古诗词必背75首七言

高中古诗词必背75首七言高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必背的七言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参考:1.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以上仅为部分高中必背的七言古诗词,实际上,高中阶段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远不止这些,同学们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全面掌握和背诵。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更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七言古诗
李白七言古诗-百度汉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将进酒·君不见》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白帝下江陵》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