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及模板-参考模板
小学音乐教案课后反思模板

小学音乐教案课后反思模板小学音乐教案课后反思模板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
教案作为教师实际授课的指南,对于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和改进。
下面是小学音乐教案课后反思的模板。
一、教学目标在此部分,教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3.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在此部分,教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2.教学重点是否突出?3.是否涵盖了教学大纲的内容?4.是否需要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三、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此部分,教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恰当?2.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3.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四、教学过程在此部分,教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否顺畅?2.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3.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4.是否需要更加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五、教学效果在此部分,教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明显?2.是否存在学生因为课程问题的低劣表现?3.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六、反思总结在此部分,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意见。
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和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总之,教案课后反思是小学音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学生也能够从自我反思中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教育目的。
小学音乐教案教学反思模板

1. 教学年级:XX年级2. 教学科目:音乐3. 教学内容:《XX歌曲/乐曲》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乐曲的演唱、演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相关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歌曲/乐曲的背景、创作背景。
2. 歌曲/乐曲学习(1)教师范唱/演奏,学生跟唱/演奏。
(2)讲解歌曲/乐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欣赏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演奏成果。
(2)教师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如演唱、演奏、创作等。
1. 教学效果(1)学生对歌曲/乐曲的掌握程度如何?(2)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否有所提高?(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2.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是否恰当?(2)教学手段是否丰富?(3)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2)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3)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4. 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是否多样化?(2)评价是否客观、公正?(3)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5. 改进措施(1)针对教学效果不佳的地方,调整教学方法。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四、总结本次音乐课的教学,学生在歌曲/乐曲的演唱、演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上找到自己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小学音乐的教学教案模板5篇

小学音乐的教学教案模板5篇小学音乐的教学教案模板1《放马山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结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
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节奏型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疑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民歌,你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这两首民歌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播放音乐)音乐片段一: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音乐片段二: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回答)二、活动解疑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
我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是新疆民歌,一首是蒙古民歌。
那么,什么叫“民歌”呢?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
现在,老师再请大家欣赏一首民歌,你们猜猜它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哪一类呢?(学生回答)2、简介山歌。
师: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的山歌,叫做《放马山歌》。
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山歌”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山歌”是指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所演唱的抒情性的民歌。
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
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3、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师:现在,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山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山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它生动地反映了牧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音乐课教学反思怎么写模板

音乐课教学反思模板一、教学目标设定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效果的提升。
二、课堂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知识讲解:清晰逻辑,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
3.教学展示:引入示范或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练习与实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巩固学习成果。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思考学习收获。
三、教学方法选择1.启发式教学法:倡导发现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合作,促进学习氛围的融洽与活跃。
3.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综合素养。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效果评估: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优化: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反馈听取: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学生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
五、课堂氛围营造1.轻松活跃: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尊重平等:倡导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教学互动。
3.激发热情: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有效学习。
六、教学成果评价1.定期测评:定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科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2.综合评价:从知识水平、技能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语以上是音乐课教学反思模板,希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兴趣。
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乐园。
小学五年级音乐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音乐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能够:- 听懂、唱准、节奏自然地演唱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 理解田野调查、音乐会等常见音乐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并能简单谈论自己的感受;- 听懂、辨认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比赛的基本乐曲,并能模仿其中的乐句。
2.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知能力,帮助他们分辨出不同风格的特点;- 提高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辨认不同乐器、不同乐曲;- 练学生唱歌的节奏感和音准。
3. 教学内容- 研究和演唱《阳光彩虹小白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歌曲;- 研究记谱的基本方法,练演奏简单的旋律;- 研究田野调查和音乐会的相关知识;- 听取和分析不同球类比赛的基本乐曲。
4. 教学方法- 学生唱歌表演;- 听取和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分辨出不同风格的特点;- 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记谱等基本音乐知识;- 介绍和演示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让学生辨认不同乐器;- 听取和分析不同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比赛的基本乐曲。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并且在课堂上多次进行了唱歌、分组表演等互动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研究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演唱时存在音准、节奏不准的问题,需要加强练。
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分辨不同风格的音乐时表现不够自信,需要引导他们从音乐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感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练习,采用更多的分组、互动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发声和感知音乐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3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3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篇一:《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一、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并进行反思,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案例一:《小星星》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小星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然后进行集体合唱,最后进行小组合唱比赛。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合唱活动,提高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三、案例二:《彩虹》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彩虹》MV,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然后进行歌曲的学唱和情感演绎。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唱《彩虹》,提高了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案例三:《小苹果》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小苹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小苹果》MV,了解歌曲的节奏和舞蹈动作,然后进行歌曲的学唱和舞蹈表演。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唱《小苹果》,提高了节奏感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强了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五、反思与总结1.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看视频、集体合唱、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音乐教材和歌曲,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3. 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六、结语通过对三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可以得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及时的教学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及模板篇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快乐的音乐会》篇三:小学音乐课《我和你》教案和反思四年级上册《我和你》北京奥运会主题曲铁西小学张娜教学目标:1、学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从中感受歌曲简洁、纯净、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2、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4、师: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是??5、师:刚才我们一口气听了两首奥运主题曲,谈谈你对这两首歌曲生:??6、过度语:同是奥运主题歌,为什么《我和你》在速度、情绪、风格上和前一首奥运主题歌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板书课题)(一)感知旋律美2、师:听了老师的弹奏,你觉得《我和你》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生:3、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歌谱(cai),在这首歌中反复出现了哪几个音?生:1、2、3、5、6师:它们是中国民族调式中5个基本音符,一般说没有4和7,突出3 5 1 —︱ 2 3 6 .—︱ 2 5 .2 3 ︱ 1 —— 0 ︱ 6 — 5 —︱ 6 — 1 —︱ 3 6 .3 5 ︱ 2 —— 0 ︱ 3 5 1 —︱ 2 3 6 .—︱ 2 5 .2 3 ︱ 1 —— 0 ‖(师板书引导:如果我们用旋律线来表示,你觉得是这样的?[波浪线]还是这样的?[棱角分明的线条])图示:~~~~~~~~~~~~~~~~~~~~~~~~ ~~~~~~~~~~~~~~~~~~~~~~~~∩∩ ~~~~~~~~~~~~~~~~~~~~~~~~~~~~~~~~~~~~~~~~~~~5、师小结:平稳的两句旋律后,音乐一下子舒展了,歌曲达到了高手来画图谱。
(二)感知歌词的美2、师:我们一起来品读。
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与”给人感觉不那么亲切,“和”亲切一些,最1、师:你们知道《我和你》是谁演唱的吗?生:刘欢和莎拉布莱曼。
2、师:让我们把思绪退回到2008年8月8日晚的北京鸟巢体育馆。
当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出现在鸟巢中央那个蔚蓝的“地球”上演唱时,焰火展现出世界各地共2008个孩子们的笑脸,体现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和谐相处,传递了中国亲切、温暖的信息,空灵娴静的《我和你》掀起了北京奥运会的高潮。
小学音乐课教案详案设计及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案详案设计及反思一、小学音乐课教案详案设计小学音乐课教案是教师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的工具,良好的教案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份小学音乐课教案详案设计,以供参考。
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词曲的产生背景和意义,能够唱出《小毛驴》这首歌曲。
1.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了解词曲的产生背景和意义,能够唱出《小毛驴》这首歌曲。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情感表达,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3.1.1 唱歌:让学生一起唱一首以“音乐”为主题的歌曲。
3.1.2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音乐历史背景的视频,向学生介绍音乐的起源。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变换其他形式引入音乐课。
3.2 正文环节3.2.1 授课:通过讲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产生背景,让学生了解词曲的产生过程和意义。
并向学生分发《小毛驴》歌曲歌词,带领全班一起唱一遍。
3.2.2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进行歌曲演唱,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增强其表现力。
3.2.3 集体演唱:让全班学生一起演唱,展示小组演唱的成果。
3.3 练习环节3.3.1 听音乐:播放具有音乐情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同时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3.3.2 练习:让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歌曲排练,以加强掌握歌曲内容。
3.4 总结环节3.4.1 进行小结: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3.4.2 发布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校内举办音乐会展示所学成果。
4.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看、问等形式进行评价,例如提问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对学生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等。
二、反思总结以上教案设计是一份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案,但实际操作中教学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七章《蜗牛与黄鹂鸟》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也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1.学习蜗牛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目标的顽强精神,不学黄莺鸟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2.了解宝岛——台湾,增强热爱祖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1、曲中附点八分音符时值得掌握切分着时值得掌握。
2、曲中5 56处换气和节奏的准确。【相关资料来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谈活导入)及附点八分音符渗透教学
1、教师模仿蜗牛的脚步,示范拍出三条节奏。
2、重点教学ox的节奏,休止处入手。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1、模仿蜗牛走路。
2、轻哼轻打节奏。
3、跟唱歌去。
4、表演歌曲。
通过歌曲学唱与歌曲表演相结合,使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谈活导入)及附点八分音符渗透教学
1、教师模仿蜗牛的脚步,示范拍出三条节奏。
2、重点教学ox的节奏,休止处入手。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3.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
4.学唱旋律
三、歌曲表演
1.分小组讨论
2.在班级展示。
四、总结布置作业
4、教学歌曲
5、组织学生表演歌曲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蜗牛与黄鹂鸟》
活泼、轻快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音准方面予以评价。
2、准确把握节奏方面予以评价。
3、歌唱表演歌曲方面予以评价。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取得良好效果。
1.学习蜗牛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目标的顽强精神,不学黄莺鸟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2.了解宝岛——台湾,增强热爱祖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1、曲中附点八分音符时值得掌握切分着时值得掌握。
2、曲中5 56处换气和节奏的准确。【相关资料来自】
学情分析
农村的学生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础知道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调,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改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2.掌握带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
二、过程与方法:
欣赏、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创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七章《蜗牛与黄鹂鸟》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也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2、准确把握节奏方面予以评价。
3、歌唱表演歌曲方面予以评价。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取得良好效果。
2、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较薄弱,节奏把握不准确,歌曲速度不一致。
3、歌曲表演环节很踊跃,兴致高,应继续培养。
二、歌曲教学
1.请听录音示范唱《蜗牛与黄鹂鸟》
2.教师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学生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础知道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调,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改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2.掌握带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
二、过程与方法:
欣赏、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创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七章《蜗牛与黄鹂鸟》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也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二、歌曲教学
1.请听录音示范唱《蜗牛与黄鹂鸟》
2.教师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
3.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
4.学唱旋律
三、歌曲表演
1.分小组讨论
2.在班级展示。
四、总结布置作业
4、教学歌曲
5、组织学生表演歌曲
板
活泼、轻快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音准方面予以评价。
学情分析
农村的学生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础知道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调,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改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2.掌握带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
二、过程与方法:
欣赏、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创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蜗牛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目标的顽强精神,不学黄莺鸟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2.了解宝岛——台湾,增强热爱祖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1、曲中附点八分音符时值得掌握切分着时值得掌握。
2、曲中5 56处换气和节奏的准确。【相关资料来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谈活导入)及附点八分音符渗透教学
1、教师模仿蜗牛的脚步,示范拍出三条节奏。
2、重点教学ox的节奏,休止处入手。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1、模仿蜗牛走路。
2、轻哼轻打节奏。
3、跟唱歌去。
4、表演歌曲。
通过歌曲学唱与歌曲表演相结合,使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