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历史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地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地理复习资料历史复资料
1.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 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2. 世界历史的主要文明古国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39年)
- 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年)
- 希腊文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30年)
-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
- 中国古代文明(夏朝至清朝)
地理复资料
1. 地理的基本概念
- 地球:我们生活的星球,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 北半球:赤道以北的地球区域。
- 南半球:赤道以南的地球区域。
- 北极:地球的北端点,位于北极圈内。
- 南极:地球的南端点,位于南极圈内。
2. 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
- 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最大高原,位于西部。
- 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的主要平原地带。
-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是中国的主要山脉。
- 河流: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主要河流。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与地理的复习资料。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历史和地理是初中学习历史学科的两个重要方面。
通过学习历史和地理,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以下是对初中历史历史地理知识点的归纳。
1. 历史地理概念:初中历史地理学习的基础是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
例如,地理位置(国家、地区的位置)、地形地貌(山脉、河流、平原等)、气候与季节、资源与矿产、交通与通信等都是我们在学习历史地理时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
2. 古代文明: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古代文明的概况、特点和影响。
例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等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古代文明,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朝代沿革、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与成就。
4. 世界古代历史:除了中国古代历史,初中历史学习还需要了解一些世界古代历史的内容。
例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古代文明,以及古代帝国如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等,这些都是初中历史学习中需要了解的内容。
5. 近代历史:初中历史学习还要关注一些近代历史的知识点。
例如,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抗争、欧洲列强的争夺与殖民统治等,都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
6. 地理知识:除了历史知识,初中地理知识也是学习的重点。
例如,地球与宇宙、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地球上的大气与气候、地球上的环境与资源、地球上的人类活动等都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
7. 地理与国家发展:初中地理学习还需要关注地理与国家的关系。
例如,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不同经济活动、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等,都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和地理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开阔自己的视野。
初二地理中国历史复习资料

初二地理中国历史复习资料作为初中生,我们需要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
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地理课的考试,更是为了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地理中国历史的复习资料。
1.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16世纪之间。
商代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11世纪之间。
而周代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46年到256年之间。
在文化上,夏代、商代、周代所创的铜器、青铜器和书法、礼仪等方面的成就都顶尖出色,被称为“中国礼仪文明的开端”2.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春秋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476年之间,战国时期则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221年之间。
这个时期,产生了众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庄子和墨子等。
此外,那时的诸侯国之间守法刚强,国际关系和军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3.秦汉唐宋元秦汉两朝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汉朝则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分别持续了15年和426年。
唐宋两朝之间,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男性去世。
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盛世,皇帝太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宋朝则建立于960年,其时期被称为河洛文化的黄金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蒙古族统治的朝代,建立于1271年,持续了97年。
4.明清民国明朝建立于1368年,明初经济繁荣,但后期因党争、战争、灾害等原因逐渐衰落。
清朝建立于1644年,其时期境内疆域被大大扩展,人民生活有了重大的改善,但也因封建等诸多弊端而引起不少问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从此,中国实行了共和制,历代大家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就是初二地理中国历史复习资料的内容。
希望大家能在复习时有所收获,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爱国,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社会。
七年级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历史地理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讲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各个地理环境、地区的形成及其对人类历史演变的影响。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同学们复习与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和河流流域1. 农业文明的诞生,包括早期的青铜文明时期、商朝的发展和周朝的兴盛。
2. 三大河流文明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推动。
3. 黄河、长江及印度河流域的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特点。
二、地中海文明1. 地中海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希腊、罗马、埃及、叙利亚等文明。
2. 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点。
三、东亚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包括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
2. 中国南北方形成的不同文化和经济区域,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南贵州高原等地区。
四、中亚、南亚、西亚和北非地区1. 古代中亚地区的历史沿革,包括粟特文明、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扩张和蒙古帝国的兴盛。
2. 印度次大陆的地理环境、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点。
3.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重要文明和历史事件,如古代巴比伦文明、波斯帝国、古埃及文明、卡托-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
五、欧洲和北美洲地区1. 欧洲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特点。
2. 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和工业资本主义。
3. 北美洲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等特点。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地理知识点的归纳。
同学们学习历史地理知识,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还能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我们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认真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历史地理知识水平。
初中历史地理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

初中历史地理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历史地理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常常因为过于枯燥而感到无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历史地理知识并提高考试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和考试技巧。
一、复习方法1.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历史地理时,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非常重要。
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学科重点,确定每天的复习内容和时间段。
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可以帮助你保持复习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2. 善用课本:历史地理的知识点广泛而深入,课本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
仔细阅读课本,理解并记忆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要点是复习的基础。
你可以做笔记、划重点、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3. 多做习题: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你可以通过做历年考试试题、习题册中的练习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注意做题时理解题意、分析选项,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判断力。
4. 制作复习卡片:复习卡片是复习知识点的有效工具。
你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并在背面写上相应的解释或例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将卡片不断翻阅和复习,可以帮助你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5. 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复习有助于相互启发和理解。
你可以组建小组,互相讨论、答疑、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交流和合作,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地理知识,并且可以分享各自的复习经验和技巧。
6. 创造记忆法:历史地理是一门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的学科。
运用创造记忆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
例如,你可以用谐音、联想、动画等方式将难记的知识点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有趣的关联性达到深入记忆。
二、考试技巧1. 高效阅读题目:在考试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内容。
关键词的理解和判别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表示选择、比较、原因、结果等关系的词语。
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可以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低级错误。
2. 注重解题思路:历史地理考试中,有些题目需要进行推理和分析,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问题的背景、逻辑关系和解决思路。
初中历史地理类知识点整理与梳理

初中历史地理类知识点整理与梳理历史地理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地理环境的改变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历史地理类知识点进行整理与梳理。
一、地理环境与人类聚居地1. 地理环境对人类聚居地的选择影响:地势、气候、水源等因素会影响人类选择居住的地方。
例如,山地多以种植为主,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和城市发展。
2. 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农业、渔业、矿业等经济活动的发展。
例如,河流和湖泊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促进农业生产。
3.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1. 农业区划: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农作物适宜性的不同,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农业区域。
2.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是地球的肺脏,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护森林资源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植树造林和禁止滥砍滥伐等措施实现。
三、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1. 航线的选择:地理环境对航线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海洋之间的距离、洋流、风向等都会影响航线的选择。
2. 交通运输的发展: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内陆地区多山,交通不便,交通运输发展较慢,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四、城市的发展与变化1. 城市规划与设计: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城市的规划与设计。
例如,山区城市常常依山而建,平原地区城市则偏向规整。
2. 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城市发展离不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空间需求的增加,进而推动城市扩张。
五、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1. 民族聚居区:地理环境对民族聚居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藏族聚居区多分布在高原地区,蒙古族聚居区则多分布在草原地带。
2. 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例如,地处草原地带的蒙古族形成了以游牧经济为主的文化。
50. 初中生如何高效复习历史和地理?

50. 初中生如何高效复习历史和地理?关键信息项:1、复习方法2、复习时间安排3、资料选择4、记忆技巧5、重点内容梳理6、自我检测方式11 复习方法11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初中生在复习历史和地理时,首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涵盖整个复习阶段,包括每天需要复习的内容、时间分配以及复习的目标。
计划要具有可行性和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2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听音频讲解等。
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13 制作思维导图将历史和地理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清晰地展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便于整体把握和记忆。
12 复习时间安排121 合理分配每日时间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用于历史和地理的复习,避免过于集中或分散。
可以将时间分成小段,例如早晨背诵重要的时间节点、人物等,晚上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122 利用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课间、上下学路上等碎片时间,通过回忆知识点、思考问题等方式进行复习。
123 周末集中复习周末安排较长的时间进行系统复习,对一周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查漏补缺。
13 资料选择131 教材和课堂笔记以教材和课堂笔记为基础,确保掌握最核心的知识点。
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课堂笔记则是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
132 辅导书籍选择适合初中生的辅导书籍,这些书籍可以提供更多的例题、解析和拓展知识,帮助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133 在线学习资源利用网络上的优质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网站等,但要注意筛选,选择正规、权威的资源。
14 记忆技巧141 联想记忆法将历史事件、地理现象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创造有趣的记忆关联,增强记忆效果。
142 口诀记忆法把一些复杂的知识点编成口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例如,记忆中国的朝代顺序可以编成“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143 重复记忆定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重复复习,强化记忆。
初中的地理与历史知识点整理

初中的地理与历史知识点整理地理知识点:1. 大地与坐标系统地球的大地是指地球在地表上的形状和尺寸。
地球被划分为经纬度的网格系统,以确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精确位置。
经度指东西方向上的位置,而纬度指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2.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关注地形、气候、生物和水资源等自然环境要素。
地形影响着河流、山脉和平原的形成。
气候因素包含温度、降水量、季节变化等。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湖泊、河流、地下水和海洋。
3.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人文地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人口与人口分布:研究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分布。
- 农业与农村:研究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耕作方式和农村社会。
- 城市与城市化: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城市规划。
- 工业与工业化:研究工业发展在地理环境中的影响。
- 交通运输:研究不同交通工具对地理环境的利弊以及交通运输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一直延续到1840年前的清朝。
关键时期包括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时期、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
这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世界古代文明世界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埃及、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等。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例如,古埃及以其建筑和宗教制度而闻名,古希腊为西方政治和哲学的起源,而古罗马则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3. 近代历史近代历史主要指从19世纪初至今的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包括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冷战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等。
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造成了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4. 世界两大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其后果对于二战的爆发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吊脚楼(下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吊脚楼多依山而建。
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用木柱撑起。
吊脚楼的基本特狂可归纳为“木质结构,尖须宽檐,支社架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分)吊脚楼建设在山坡上的主要原因有()
①当地平地少②可减少地质灾害威胁③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④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③④
2.(2分)品脚楼的特征体现当地自然环境,下列解合理的是()
A.木质结构一当地多地震当地夸木称
B.支柱架空一当地多潮湿天气
C.尖顶一当地冬季多暴雪
D. 宽擔一当地多大风天气
3..(2分)在农业社会,当地聚落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林木产量小河流水量少C.风俗习惯D.耕地面积小
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面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
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2分)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2分)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2分)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色为“母条河”。
有关黄河流域
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游河段梯级开发
B. 中游河段兴修防洪水堤
C.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D. 下游注意水土保持
7(本题12分)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滑河相同的
影响有哪些?
8..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历史
1.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强以“力”和“木”为
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个湾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予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会)A. 法家、儒家、道家B. 法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
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3.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音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操”,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体养,允许他们“不治
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
这表明稷下学宫( )
A. 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
B.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
C. 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
D.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
4.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万物皆是一个天理
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
下列能作为各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
B. 《论十大关系》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新民主主义论》
7.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这条“新道路”( )
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8.“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上述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 井冈山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9..(8分)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
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