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练习含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改编新高考Ⅰ卷含解析

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阅读改编——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试题时间: 45分钟总分: 45分得分:(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谋,奈何?”孟尝...,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夜.见孟尝君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
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忠于大王也。
”赵王许诺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秦,秦必去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
”秦王大恐.,割地请.降于魏。
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末,为监察御史。
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
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
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神宗即位,徙知庐州。
熙宁三年,至京师。
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
”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1)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2)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太和四年,丁父忧..免。
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
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 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
”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
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
”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
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
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杨嗣复》,有删改)(1)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2)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文言文翻译类题》附答案详析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增补的词语:“必死是间”前增补省略的主语“你”,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必”为“必定”, “骨”为“尸骨” 译文:
3.用“替换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6)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替换的词语:“掌”名词作动词,替换为“掌管” 译文:
参考答案: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 全胜。
(8)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替换的词语:“劳”为使动用法,替换为“使……劳累” 译文:
(3)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 [失分译文] 现在猫是人的牲畜,(猫)不吃老鼠反而喂奶给老鼠,恐怕是丧失了猫的本性了吧?(有
4
两处不规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 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太和中,举进士、 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 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 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 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不规范翻译进行修改完善。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失分译文] (毕诚)晚上举着火把读书,母亲同情他读书疲劳,拿走火把睡觉,不肯休息,于是能 明白经书和史书,擅长写文章。(有两处不规范)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
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接受,赞同)之。
而朝议方(正)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完成)大功耳。
”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占)七八。
天与(赐予)不取,岂非更(经历)事者恨(遗憾)于后时哉!(状语后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
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认为……好)之。
以(因为)祜病,不宜数(多次)入,更(又)遣张华就(去)问筹策(筹算,谋划,策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灭吴》,有删改)(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译文:(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注),背畔(通“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
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做将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
”上遣问焉:“将军度(估计)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方略(作战方略)。
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
”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
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停止,扎营)必坚6使……坚固)营壁,尤(特别)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遂(于是)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用(为他所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归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 (调、补、变)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一轮)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五文言文翻译综合知识练习含解析

分点突破五文言文翻译综合知识一、专项练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勤学,弱冠得周敦颐、程颢兄弟诸书读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门。
入太学,登淳祐元年进士第。
授江阴军教授,诸生守其榘度。
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
约束官吏扰民五事,平重刑,惩哗讦,治豪横,节浮费。
期年之内,乞归田里者再,皆不许。
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
御笔..兼崇政殿说书,造朝,侍缉熙殿。
彗出于柳,景纬应诏上封事..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过悦人心而已。
百姓之心即天心也。
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
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人不悦。
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1)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
(5分)译文:_被任命为台州知州,两次推辞,不被允许,催促的命令更加严厉。
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变习俗作为首要事务。
(2)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5分)译文: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解析】(1)知:任知州。
趣:催促。
化民成俗:教化百姓改变习俗。
以……为先务:将……作为首要事务。
以上每点1分,句意1分。
(2)闾阎:平民百姓。
糟糠:粗劣的食物。
厌:满足。
自如:和原来一样。
以上每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年时勤奋好学,二十岁得到周敦颐、程颢兄弟的各种书阅读,遗憾不能到朱熹门下做弟子。
进入太学,淳祐元年进士及第。
任江阴军教授,学生都遵守他的规矩。
被任命为台州知州,两次推辞,不被允许,催促的命令更加严厉。
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变习俗作为首要事务。
限制官吏骚扰百姓五件事,公正判刑,惩办吵闹、攻击别人的人,整治豪强,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文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翻译专项精练真题精练6篇,对话命题人优化练习9篇,掌握解题方法【真题精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甲卷)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真题精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乙卷)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后来,(他)四次迁升后担任豫章太守,又多次升迁后担任会稽太守。
(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
他被征召任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
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长者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无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
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
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
”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
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译文:(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参考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
(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2)(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
(省略句的翻译;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经过五年战争,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将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省略句的翻译;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而不自责”为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而不责自”)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先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
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
“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
(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将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欧阳玄,字原功。
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
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译文:(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译文:(3)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译文:参考答案:(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张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但已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省略句的翻译)(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中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对于科举制度的恢复,阻挠者非常多,他尤其竭力争取。
(“事有不便者”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有不便事”;“集议廷中”为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廷中集议”)(3)史官中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删改订正其不当之处,使全书统系自然归正。
(“口舌”代指言辞,此处应该意译,“援笔窜定之”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要补上“玄”)参考译文:欧阳玄,字原功。
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先生张贯之学习,每天能记几千字,即能写文章。
十岁时,有一位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冠绝当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道士)说完就离开了,(张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但已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朝廷)征召欧阳玄为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升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
当时正值有战事,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征调,(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
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中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对于科举制度的恢复,阻挠者非常多,他尤其竭力争取。
(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他制定凡例,使论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删改订正其不当之处,使全书统系自然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