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关于十二五规划相关访谈(中文)

关于“十二五”规划相关访谈(中文版)【编者按】:2011年至2015年,中国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期。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如何确保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兰辛珍、于淑均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博士。
《北京周报》:请您谈谈的国内背景?胡鞍钢:“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新五化”(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知识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它们之间相互需求拉动,又相互供给支撑,成为中国高速全面发展的五大动力。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潜在增长率在8%-9%之间。
而且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目前来看,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通过这场危机,中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时期也是中国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遏制人与自然矛盾,成为突出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大大地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自然环境,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异常气候频繁大面积发生,自然灾害、环境灾害更为多发,不断地冲击正常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未来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
调节收入分配格局成为重点。
目前富者愈富、贫者所得有限的两极分化状况,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十二五”期间能否扭转这一趋势,将成为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期间,中国社会矛盾将有所缓和。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不同社会群体利益更加多元化,各类社会矛盾会增加并凸显,但随着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不断扩大,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总体上看,社会矛盾尤其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会有所缓解。
《北京周报》:“十二五”时期的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胡鞍钢:进入“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特别是绿色发展)、合作(特别是绿色合作)、科技革命(特别是绿色科技)依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Ab t a t T e p r d o h wef ie—Ye rGu d l e i t e srt gc tr e o f te se l id sr fChn . sr c : h e o ft e T l h F v i t a i ei s h tae i u n p r d o h t e n u t o i a n i y B s d o h xsi g d v lp n t t ge f C i a a d t e sau u ft e p l i s t a h v e n i lme t d a e n t e e i n e eo me tsr e i s o h n n h tt s q o o h oi e h t a e b e mp e n e t a c
是相应的战略内容及引导措施缺乏周密和完善。 具体问题有 : 第一, 只是简单地依赖数据指标来体 现技术创新 战略意 图, 而在应采取 的技术适用程 度、 应遵循的技术创新规律 、 相应技术创新政策体
方阻力。但是, 战略规划的效力需要充分结合战略 内容本身及战略执行过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审
钢铁工业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 在国
却是更多的困惑和迷茫。近些年来 , 由于受人 民 币不断升值、 次贷危机扩大以及原材料价格 上涨 等综合 因素的影响 , 中国钢铁生产行业 已陷人 低
利润困局 , 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一直在 3 %上下徘
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世界 钢铁生产大 国, 钢产量 已连续 1 7年居世界第一。 2 1 年 , 国钢产量再创新高 , 01 我 达到了 68 .3亿吨, 又一次实现 了在大基数上 的高速增长。但是 , 这
(.Sho o u a ie a dL w, otes U i rt, hnag10 1 ,C i ; 1 colfH m n i n a N r at n e i Seyn 189 hn ts h v sy a 2 o hatn U i rt R s r et frh o o c nea e nl y Seyn 189 hn ) .N r es r n esy e ac C n ro e尸 f fSi c n Tc o g , hnag10 1 ,C i t e v i e h e t e d h o a
中国能源"十一五"成就、"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现状(下)

2 6 . 9 2 8 . O 2 9 . 7
3 2.4 35. 2 36. 5
上, 消 费结 构 中 的 比重在 7 0 9 6 左右 ; 尽 管煤 炭在 我 国 能源结 构 中的 比重 呈现下 降的趋势 , 但 在未来 相 当长 时期 内 , 煤炭作 为主体能 源的地位不会 改变 。
一
我 国煤 炭 人 均 可 采 储 量 少 ,仅 为 世 界 人 均 均 值 的
2 / 3 ;开 发规模 大 ,储 采 比不足世 界 平均水 平 的 1 / 3 ( 据 B P报告 : 2 0 1 1 年, 中国煤 炭储采 比 3 3 年, 世 界平 均水平 l 1 2 年) 。
3 . 2 中 国煤 炭 的 生 产
第 5 期( 总第 1 6 8 期)
2 0 1 3年 1 O月
煤 化 工
C o a l Ch e mi c a l I n d
N o . 5 ( T o t a l N o . 1 6 8 )
Oc t .2 0 1 3
中国能源“ 十一五" 成就、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及现状( 下)
3 . 1 中 国 煤 炭 的储 量 分 析
中 国煤 炭预 测地 质储 量 ( 地 质资 源 量 ) 在 5万亿 t 左 右 。据 《 煤炭工业发 展“ 十二五 ” 规划》 , 截至 2 0 1 0 年底 ,全 国煤 炭 保 有 查 明资 源 储 量 1 3 4 1 2亿 t , 比
斑。
另 据《 煤炭工业 发展 “ 十二 五” 规划 》 , “ 十一五 ” 时
期: ( 1 ) 我 国大 型煤炭基地建设稳 步推进 。2 0 1 0 年, 1 4 个大型煤 炭基地产量 已达 2 8亿 t ,占全 国的 8 7 % ; 1 0
中国印刷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一 五 ”期 间 十 印刷 装备 制 造业 发 展 的 回顾
1 . 取得的主要成绩
① 产 业规 模迅 速 发 展
生 产 自主 品牌 的C 接 制版 机 ,国 内企 业 已经 掌 T直 P
握 了热敏 紫激光及U C P V T 等主流技术。
喷 墨数字 印刷机 : 十 一五 ”期 间 ,我 国已经研 制成功 喷 墨数字 印刷机 , 顺利 推 向市 场 。 并 胶 印机 : 中型 印 报 机 达 到 世 界 先 进 水 平 ,商业 卷 简 纸胶 印机取 得 重要 进 展 。 卫 星式 柔 性 版 印刷 机 : 十 一 五 ”期 间 ,我 国
基础性作用。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 .中国印刷及
设 备 器 材 工业 协 会 负责 编 制 《 中国 印 刷 装 备 制造 业 ” 十二 五 发 展规 划》 。
高新设 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涌现出一批具有较
强 自主 创新 能 力 的 民族 企业 。具 体 进展 如 下 : C 直 接 制 版 机 : 目前 我 国 已 有 多 家 企 业 能 够 T P
加 快 ,国 内印 刷机 械 制造 企 业 上 海 电气 先 后 收购 日
3 今 E印刷 O l
2 1. 0 11
经济视窗
本 秋 山 印刷 机 械 株 式 会 社 和 美 国 高 斯 国 际 集 团 促 进 了我 国高 档 胶 印机 技 术 的发 展 。
BS ES E UI S &C N
⑤印刷装备 出口取得可观增长
十一 五 期 间 ,印 刷 装 备 出 口克 服金 融 危 机 的不利 影 响 取得 显 著增 长 。2 0 年 .我 国 印刷 设 备 08 出 口额 达 9. l 美 元 .创 近 年 来 的新 高 ,2 0 年 8亿 09 受 金 融危 机 影 响 下 降到 5 9 美 元 ,仍 比2 0 年 .亿 06 增 长 1 % 与此 同 时 ,我 国 的胶 片 、版 材 、油 墨 、 1。 纸张 等 印刷 材 料 出 口取 得可 观 增长 。
中国齿轮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上)

轿车 自动变速器一项进 口就高达3. 亿美元 ,加上大客 73 2
车 、轻型 与重 型商用车 、非 公路 用车的 自动变速 器及零 部件进 I总额 高达 5 亿美元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 比, S I 0 我 国齿轮研发周期是 国外同类产 品的2 倍 ,使用寿命 ~3
阔的市场发展空 间。
仅为3 % ̄3%)、专利 产品数量低 、高技术 含量 高附 8 D2
加值产品数量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低 。 ( ) “ ”即改革 开放以来 ,通过市场 选择 和竞 5 六 争 ,行业 形成 了华 东 、华北 、西南 、华 中、西 北和东北 等六大齿轮主产区,华 东占了全行业半壁江山。
中国齿轮行业现状
改革 开放 3 年来 ,我 国齿 轮行 业伴 随 国民 经济 的 0
快速 发展取得 了长足进步 ,产 品门类齐全 ,广泛应用于
产品产能过 剩 ,同 质化竞争 加剧 ;另一方面 ,高端 产品 能力 不足 ,汽车 、工程机械 、高铁 、煤机和大 型农机等 的高端齿轮 传动装 置 ( 包括 行星传动 )大量依 赖进 1 3, 且进 出 口逆差逐年加 大 (0 9 2 0 年全行业进 1总额7 .亿 7 1 26 美元 ,出 口总额 l.5 美元 ,逆差 5 .5L美元 。其 中 7 1亿 54 t
优势扩大 出 口。总体看 ,全行业 出 口将呈起伏式增 长态
势 ,预计 “ 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出 口增长率为8 %左右 ,  ̄ 2 1年全行业 口总额将达到约30L 。 10 5 ] 0 ̄元
( 车辆齿轮 、通用工业齿轮 、专用工业齿轮 )中,车辆
齿轮 占齿轮市场总 额的6 %,汽车齿轮 又占车辆齿轮的 2
( )汽 车 我 国有近 1亿 人 口,又是 全球最 大的 1 4
“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2011060721701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行业周评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2011年06月06日 第22期“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摘要)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发展现状1.主要智能装备市场规模较快增长,产业基础逐渐夯实。
2011年1~4月,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7.69万台,同比增长45.1%;工业自动调节仪表及控制系统、电工仪器仪表、汽车仪器仪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7.34%,31.6%和8.3%;滚动轴承、液压元件、光电子器件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1.17%、104.23%和27.63%。
2.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
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将于2011年下半年出台,高端智能装备迎来发展良机。
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前景展望1.“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
未来5~10年智能装备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
预计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2.重点推进智能仪器仪表等四大类产品发展。
如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
3.高档数控机床将成为智能装备发展的重中之重。
机床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已经明确,高端数控机床的发展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高档数控机床将成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4.国家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将大幅增加。
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
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加大对高端智能装备的投入力度,重点关注高端装备领域龙头企业的发展和资金需求,关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企业研发项目,支持优势产业基地和重点省市高端智能装备的发展。
附:《“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 编者按:据工信部权威人士透露,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在向各方面征求意见,待完善后再上报国务院,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出台。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一、引言中国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旨在指导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该规划涵盖了从1953年到2010年的时间段,共计五个五年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取得的成就。
二、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背景1.1 社会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2 经济背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城乡差距较大,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政府决定制定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2.1 经济发展目标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调整。
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等。
2.2 社会发展目标除了经济发展目标,一五到十一五规划还关注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加强环境保护等。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减少贫困、改善就业状况和增加社会保障等目标。
四、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成就3.1 经济发展成就通过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从1953年的10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9%。
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
3.2 社会发展成就在社会发展方面,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就业状况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五、结论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潜力

3 %,新 兴市 场和发展 中经济体7 3%; 预测 2 l 年全球4 01 3%,其 中发达经济 体24 I%,新兴和 发展 中65 .%。我们预
测钢产量7L 4 吨左右。
全 面实现 小康( 产业 占G P 0 1 三 D 4 .%到 5 %,人均G 5 0 美 元 ,城镇化 率 2 DP 0 0 5 %,消费率 6 %等 )。在 这个过 程 6 5
( U0 5 ,  ̄ 2 1年 中部地 区的城镇化率要提
界银行 、联合 国和 国际货 币基金组 织 最新 预测 中国2 1 年 的经 济增长 速度 01
分别 为87 .%、89 .%和96 .%。I 2 1 MF 0 0 年全球经 济增 长5 %,其 中发达经济体
高到4 %, 目前该 地区 的城 镇化率仅 8 而 为4 . )这个阶段正是城市化的加 速 03 % 期 ,社会需求 巨大。
中 ,消 费结 构处 在 一 个 升 级过 程 。
中国的资金面 相对坚挺 。同时 由
国水 利投资 是2 0  ̄ 元 ,高 出一 倍就 0 0L
是4 0 亿元 ,未来 1年 的水利 总投资 00 0 将达N4 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的机遇
和平 发 展 合 作 仍 是世 界 发 展潮
流 ,中 国制造 中心不 会改 变 ,机 遇依
基础 薄弱 ,城 乡贫 困人 口和低 收入 人
口还 有相 当数量 ,随着 中 国 业化 、
城镇 化 、市场化 的进一 步发展 ,中国 钢铁 工业 还有 一定 的发展空 问 ,而 且
亚 、巴西成 为世 界第一 。但 中 国产 成
品铁矿 石不 进入 国际铁 矿 贸易市场 , 全部为 自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地资14.2 姚鹏 20141541039
一、“十二五”中国工业的发展
1.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
重化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突出表现就是重化工业的总量和在工业中的比重都得到了快速增长。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38.68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5%,较“十五”末增加
2.9个百分点。
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搭建了基础平台,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部分行业突然投资过度、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就业压力加重等许多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社会问题。
因此,平衡处理重化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将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迈进,在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城市化加速和国际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预计重化工业化步伐还将加快,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然可能继续上升。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持续推进,预计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增加速度将有所放缓,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有所降低。
“十二五”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将是转变发展方式,集中表现为深化发展。
2. 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速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十二五”时期,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整、优化和提高,并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重点是发展数字化、精密化、集成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向柔性化生产方式转变。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
四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
集群化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要打造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国际金融危机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4.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全面提速。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对于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影响日益深刻。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使得中国不可能再走西方工业化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必然是将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才可能走出一条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通常而言,根据人们对工业化理解的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也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界定,即从工业行业层面理解为信息化与工业的融合,从产业层面理解为信息化与三次产业的融合,以及从经济社会层面理解为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融合。
二、“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成就
1.产业层次结构: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并举。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方向将是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相结合,即一方面要加快对传统产业中的过剩和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并通过技术改造等优化这些产业,另一方面则要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行业。
2.产业组织结构兼并重组和企业差异化发展。
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推动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正确处理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对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3.产业技术结构: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提速。
“十二五”时期我国着重从技术改造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两个方面提升工业的技术水平,使我国经济发展能实现
由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
4.产业布局结构:集聚化发展和差别化调控。
在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中,加强了现代化港口及港口群建设、布局临港工业、错落发展城市群成为核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肯定港口、产业、城市位“三位一体”互动发展的布局,意味着我国开始按照现代临海型经济观对沿海国土进行再开发,重构沿海经济地理,推动沿海区域开发开放迈出新步伐。
参考文献: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2006:《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经济研究》第6期。
吕政郭克莎张其仔,2003:《论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