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高中地理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高中地理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高考作业(三十)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A 组·基础夯实练
(2019·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研)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65°N~
67°N,118°W~123°W),湖面海拔不足 200 米。20 世纪初,湖泊东岸地区发
现沥青铀矿,1930 年开始开采,从矿砂中提炼镭、铀等物质,但近年来仅
开采银矿。埃科贝为采矿中心,也是湖区最大居民点。据此回答 1~2 题。
答案 B
(2019·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三三模)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 5~6 题。
5.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及其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黄土高原 土层深厚,地形平坦 B.乙—内蒙古高原 草原广布,夏季多暴雨 C.丙—华北平原 地面坦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丁—南方地区 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答案 D
6.清明时节,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 A.家家打稻趁霜晴 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 D.梨花淡白柳深青 解析 从图可知,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为华北平原。清明时节在春季。 “家家打稻趁霜晴”意思为家家户户在秋季打稻。水稻为中国南方的产物, 打稻在秋季进行而非春季。“新雨山头荔枝熟”意思为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 成熟。荔枝主要产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小麦登场雨熟梅”意思 为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催熟了梅子。梅雨发生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梨花 淡白柳深青”意思为梨树开了白色的花,柳树发新芽。梨树及柳树对环境的 适应性强,适宜生长于华北平原。且二者在春季开花发芽,清明节在春季。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 2012 年至 2014 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海洋产业 产业类别
2012 年产 2014 年产 业比例(%) 业比例(%)
海洋第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 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降水量较少,受季风气候 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 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分散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集中。
P3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对该区域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开发早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一熟
耕作方式 农 人 业 类 活 动 差 其 异 他 生 产 活 动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水田耕作
水稻(主)、油 菜、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特色
工业 商业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 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 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 原发达
【读图思考】
1、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课堂新坐标》2012高考地理第一轮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必修3

《课堂新坐标》2012高考地理第一轮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必修3

2011-10-22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008年该市 影响该市“ 影响该市 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草地 年该市 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_ 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建设用地 。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 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 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 中的三类工业部门, 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 拟引进图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 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 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 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 据报道, 的地方, 据报道 该市在距老城区22 的地方 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 万 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 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 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 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011-10-22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 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 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 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4)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上图,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上图, 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信息提取】(1)鲁尔区 地的最冷月气温高于 0_℃ ,气温年温差。较 鲁尔区A地的最冷月气温高于 ℃ 信息提取】 鲁尔区 均匀 小,全年降水比较 。(2)影响鲁尔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河流为 影响鲁尔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河流为 莱茵 河与 鲁尔 河。(3)沪宁杭工业区所在的地区为 长江三角洲 。(4) 沪宁杭工业区所在的地区为 中显示, 发展迅速, 表1中显示,沪宁杭工业区中的 地经济发展特点是 工业 发展迅速,产 中显示 沪宁杭工业区中的B地经济发展特点是 为主。 品以 出口 为主。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提高。
练 习
•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 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 不如长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 长期长
练 习
•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 件的比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 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 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 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 嫩平原发达
区域: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 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山地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过渡的
热带季风气候
2、同一个气候区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说一说,不同气候区的特点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高山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三角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 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降水量较少,受季风气候 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 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分散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集中。
P3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全国粮、棉、桑蚕基地
③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演示文稿(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演示文稿(1)

【规律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学会区 域定位,建立空间概念;第二,要善于抓住某个区域的区 域特征,如我国西北内陆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高 原是“高寒”;第三,能够对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进行对 比;第四,能针对具体区域特征、区域问题,提出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方向。
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向预测 1. 以区域图、统计表或文字 材料等为信息载体,考查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对比 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 人类活动的差异。 3. 选择典型地区,以图文信 息为载体,考查区域不同 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2. 案例: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地 地理位置 理 环 气候条件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北纬30°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 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1 000mm以上,水热充足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水田,较分 散,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贫乏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东北地 区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生 长期短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 中连片,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有较丰富的石油 旱作业
区域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 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 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 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2010年 4月17日冰岛火山喷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导致整个欧 洲北部的航空交通受阻,全球数百万乘客行程被延误。为更全面 了解冰岛的地理特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网上搜索到了下列 图文信息。阅读这些图文信息,分析探究如下问题。 材料一:冰岛渔业、水能和地热资源丰富,渔业是经济支柱。 当地可耕地面积1 000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畜牧业 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农业用地被用做饲料草场。积极发展温室生 产,西红柿、黄瓜产量可满足国内70%的消费。 材料二:冰岛人口只有32万,但人均GDP达5万多美元位列全 球第四,然而因盲目参与金融业的全球化经营扩张,冰岛外债高 达1 383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让冰岛难以应对,大致 相当于每名公民身负43.2万美元债务。前总理哈尔德坦言,本国 面临“国家破产”危机,他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地 理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耕作方式 主要粮食作物 水田耕作业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农业 人 类 活 动 差 异 其他 生产 活动 作物熟制
备注 工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一、区域
2、区域的特点
• 层次性——区域大多可分
三江平原 属于 东北地区 东北平原 包括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一、区域
2、区域的特点
• • • • 层次性——区域大多可分 差异性——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整体性——同一区域内部性质相对一致 可变性——区域界限模糊; 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1.开发早期
地势平坦 地质黏重 地理 环境 河流、湖 泊和沼泽 分布较广 稠密的水系 成为人们交 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 使开垦困难
人类 活动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2.农业社会时期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ºC) 七月平均气温(ºC) 甲 102ºE,25ºN 1891 7.7 19.8 乙 113ºE,28ºN 68 4 32
3.乙地所在的省 A.是我国主要的柑橘、香蕉生产基地 B.是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九铁路纵贯南北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南 方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降水多。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 屋顶坡度大,房檐 小,进深和高度大且 宽 楼间距小
气温高,季节变化 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 本低
冰 雕
雾 凇
龙塔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ºC) 七月平均气温(ºC) 甲 102ºE,25ºN 1891 7.7 19.8 乙 113ºE,28ºN 68 4 32
人口、 城 市 密 集 人均耕地 低于全国 水平 生产规 模较小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 粮 仓 ” 地 位 逐 渐 让 位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稠密的 水 网
耕地被分 割破碎
机械化 难推广
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练习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 然因素是: ①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②交通落后 ③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④地势低平,土质粘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一、区域
1、区域的内涵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 ——具有面积、形状、边界 • 区域划分基础——地理差异 • 区域划分体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 •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
一、区域
1、区域的内涵
•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占据一定位置 • 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 区域的排他性 • 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
练习
有关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A. 区域是地理整体性的客观反映 B. 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限 C.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 D. 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 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北 方 降水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 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 筑成本高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降水少。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屋顶坡度小,房檐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 窄 楼间距大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 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 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 原发达
商业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差 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北部 B.松嫩平原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部 C.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流域 D.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部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 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 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 长
稠密的水系成为交 通联系的天然水道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 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反 而制 成约 为因 促素 进变 因化 素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大规模人口 迁移
劳动力 资源丰富
优越的 气候条件
我国重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我国主要的 粮食产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3.工商业发展时期
下图为某区城模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字序号与文化 景观的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5.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