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岚皋县四季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技术报告
2024年美丽乡村创建阶段性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美丽乡村创建阶段性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时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本文将对2024年美丽乡村创建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措施。
一、总体情况:在2024年,我们共计创建了3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并完成了100个美丽乡村改造项目。
这些乡村在环境、生态、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1. 理念滞后:部分乡村还存在老旧落后、杂乱无章的现象,美丽乡村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
2. 资金缺乏:美丽乡村创建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当前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美丽乡村的整体推进。
3. 人才匮乏:乡村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较为迫切,但是由于乡村相对落后的发展状况,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人才匮乏的问题突出。
4. 管理体系不完善:美丽乡村的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地方在管理上存在缺失,导致一些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和管理混乱。
三、解决方法:1. 引导宣传:多举办乡村文化活动,加强美丽乡村的理念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质,让美丽乡村的创建理念深入人心。
2.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对美丽乡村创建项目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美丽乡村建设。
3. 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吸引人才留在乡村发展。
4. 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美丽乡村管理的规范和监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1. 深化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美丽乡村理念的普及和宣传。
2. 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陕西省岚皋县四季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技术报告.doc

陕西省岚皋县四季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技术报告陕西省岚皋县四季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技术报告第一章四季乡概况四季乡地处陕西省岚皋县南部,北邻县城,南通重庆城口,东与本县滔河、漳河两乡镇毗邻,西同本县石门镇、横溪乡接壤。
该乡因发源于大巴山麓的四季河流经全乡而得名,地形为一条狭长的河谷。
境内最高海拔2800米,省级森林公园,神奇的巴山大草甸神河源风景区位于本乡最南端。
一、自然环境条件四季乡地形为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河谷,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
境内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四季乡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有利于植物生长。
二、社会经济状况岚皋县四季乡总占地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60亩,辖九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0人,农业人口6190人。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2007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9.8,完成工业总产值1800元。
近年来,四季乡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突破发展,将乡域经济发展作为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和战略任务来抓,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项目支撑,产业增收”的发展思路,将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作为乡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先后争取了4000余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以公路建设、人畜饮水、高山移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落实了民居改造、环境绿化美化、退耕还林、教育卫生条件改善等惠民政策。
使全乡社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环境保护概况及具备的基本条件几年来,四季乡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截止2008年,全乡环境保护总投资达万元,其中用于固体生活垃圾排放80万元,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治理投资54万,改善空气质量,绿化美化环境投资110万元。
通过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控制了环境污染,使本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青山绿水铺就富民强县之路——陕西省岚皋县“十三五”林业发展纪实

青山绿水铺就富民强县之路——陕西省岚皋县“十三五”林业发展纪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战场上,陕西安康市岚皋县在山水间绘就着“生态+绿色+扶贫”产业振兴的绿色“底色”,走出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互促双赢的发展之路,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 郭永和34岚皋县地处秦巴腹地,国土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区和陕西省23个林业重点县之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十三五”期间,岚皋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陕西省委的战略举措,牢牢把握安康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生态经济强市的机遇,围绕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
将各项创建工作作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需求的重要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岚皋的重大保障,建设“巴山画廊·硒有岚皋”的重要载体。
多年来,岚皋以“旅游富民,生态强县”为战略指引,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在岚皋县林业建设发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过程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优势,发展富硒食品、生态旅游等生态循环产业,提升绿化总量,优化人居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将岚皋建设成为“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发展和谐”的绿色森林城市。
先后荣获陕西省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市、中国生态旅游魅力名县等荣誉称号。
坚持以民生为本,探索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十三五”以来,岚皋县按照安康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14年起)要求,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在市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战略和“旅游富民、生态强县”目标,全面落实省市“追赶超越”工作部署,全力跟进全市“绿色崛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步伐,全力推进县域森林网格、森林健康、林业产业、城镇绿化、重点区域绿化、生态文化建设,林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县城环境不断提升、品味不断升级、县域综合竞争力逐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4年上半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上半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本在2024年上半年,我市乡村美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的美丽程度和生活品质。
下面是对这一时期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政府的领导作用明显上半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美化工作,将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大资源投入,组织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还加强了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农村环境整治取得重要突破在环境整治方面,上半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农村环境。
首先,我们加强了垃圾治理工作。
在每个村设立了垃圾分类收集点,提高了农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其次,我们注重农村道路的硬化和修缮工作。
通过投入资金,对农村主干道进行了硬化改造,提高了农民出行的条件。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农村厕所,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状况,提升了农民的居住条件。
三、农村文化建设成果显著上半年,我们注重发挥乡村文化的传统优势,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首先,我们加强了农村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
通过增加图书和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
其次,我们推动了农村文艺队伍的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文艺演出和比赛,培养了一批农村文化人才。
此外,我们设立了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文化参与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农村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注重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同推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些环保和生态农业项目,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同时,我们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汇报材料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直忙着蜜蜂在我们的"四进"示范农场和美丽
的乡村场地周围蜂鸣!这些地方就像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世界中闪
闪发光的宝石,我们在那里展示农业、趣味旅游和文化遗产的完美融合。
有了一点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我们给了这些地点一个严重的光辉——思考全新的道路,顶尖的灌溉系统,以及高档的游客设施。
"四进"的概念都是为了把事物混为一谈,就像一个美味的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以及环境保护的滑板。
你猜怎么着?我们的示范场地是最终的滑冰女王,摇动那些原则像没有人的事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示范农场的耕作努力中确实取得了一些很大
的进步。
我们引进了新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劳动更聪明,生产更多。
我们看到农作物产量较高,产品质量较好。
我们还建立了合作社和地
方市场来出售我们的商品,使我们的农民有了更可靠的ie。
你猜怎么着?我们的成功得到了其他乡村居民的注意,我们得以向他们展示绳索,让他们也能做同样的事情!
促进农村旅游和文化体验,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优先事项。
通过将传统农舍翻新为招待所,我们为寻求真正的农村生活方式的游
客提供了调适。
我们还主持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民间表演和工艺
品讲习班,展示我们地区的丰富文化遗产。
这些举措不仅吸引游客,
还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
建立"四进"示范农场和美丽乡村示范场,大大改善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条件,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级生态乡镇专题片解说词

四季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专题片解说词画面:【神河源风景区,清澈的四季河水,麻柳树,巴山民居风格民房等场面】解说:从岚皋县城出发,沿岚城公路,溯清澈蜿蜒的四季河而上,让人眼前一亮。
宽阔平整的沥青路直通神河源省级旅游景区而入渝;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巴山民居风格民房依山傍水而建,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郁郁葱葱的麻柳树沿四季河两岸一直延伸到神河源;电线,电视电话光缆线以及村级水泥公路连通其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头桥村的杨家院子,集吃、住、娱、乐、游为一体的“农家乐”星罗棋布,广揽八方宾客……这就是岚皋县重点生态旅游乡镇——四季乡。
四季乡位于岚皋县城南郊,全乡总面积16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1608户,6260人。
四季乡的地形为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河谷,平均海拔1400米。
境内水源充沛,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岚城公路贯穿全乡46公里经国家AAA级风景区神河源直通重庆,四季河蜿蜒30余公里汇入岚河,清澈见底的四季河水已成为保证县城居民饮水的主水源。
画面:【农家乐,农家宾馆,木耳等产业场景,蔬菜林果种植园场面】解说:四季乡党委政府抢抓岚皋大旅游发展机遇,确定了“打造旅游新村,建靓四季河畔,壮大特色产业,富裕全乡人民”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以农家乐饮食服务为龙头的旅游消费集镇,以地方特色食品开发和无公害蔬果种植为中心的种养殖业,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为支撑的劳务输出三大支柱产业,促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2009年,四季乡农业人口总数6260人,农业总产值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70元。
画面:【各项基础设施场景(岚城公路、村级公路、无线通讯发射塔、高压电线杆、便民桥、饮水设施,中心敬老院、卫生院、麦溪小学)】解说:抢抓扶贫综合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新修的48公里村级公路彻底改变了农民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的历史,全乡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2.4平方米;全乡九个村的高低压电网全面改造,将点点光明送进了大山深处,95%以上的农民用电与城镇居民一样同网同价;修建了18座便民桥,连通了四季河两岸1700多户农户;通过高山移民、工赈移民等项目的实施,487户农户从大山深处搬到了交通便利的地方,乔迁新居住进了小洋楼;两所完全小学和乡中心卫生院的基础条件大力改善,当地百姓也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2000平方米的乡中心敬老院的建成,使全乡78名五保老人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住宅电话、有线电视、移动通信普及率分别达到67%、63%、95%;全乡完成了八处集中饮水饮水工程建设,铺设供水管道总长达23130米,85%以上的农民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每年定期对水质进行三次以上监测,集中饮水水源地合格率达到100%,饮用水合格率为100%。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
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农家文档创作者,我有幸亲眼目睹
了家乡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现在就向大家汇报一下四在农家美丽
乡村的情况。
首先,我们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曾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农村如今焕然一新,清澈的小溪旁边修
建起了美丽的步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村庄周围的环境焕然一新,宛如世外桃源。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在民生改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村里修
建了新式的卫生厕所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此外,村里还修建了多功能活动广场和文化礼堂,为农民提供了更
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另外,美丽乡村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村里成
立了合作社,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优质的农业品种和先
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村里还发展了乡村
旅游业,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为村民增加了额外的收
入来源。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村
里举办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了乡土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和
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
同时,村里还修缮了古老的建筑,保护了乡
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总的来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斐然,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
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还传承了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
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更加丰硕,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自查报告

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自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自2024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来,我们区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致力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本次自查报告旨在总结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活动进展情况1. 农村环境整治我们组织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行动,重点治理了乡村垃圾、污水、噪音等问题。
建立了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并大力推广家庭垃圾分类。
通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农村污水排放问题。
我们还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建设了噪音隔离带和静音道路。
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乡村道路、供水和供电条件。
修建了硬化道路,提高了农村交通条件。
改建和扩建了供水管网,确保了农民用水安全和用水便利。
电力部门更新了老旧电网设备,提升了乡村供电水平。
3. 乡村旅游发展我们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开展了农家乐改造和旅游农庄建设,提高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通过举办农民市集、农耕体验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
4. 农业产业升级为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我们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通过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合作社发展。
5. 农民生活改善我们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大了对社会保障和民生项目的保障力度。
加强了农村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民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水平。
推行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存在问题1. 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农民对其理解不深,积极性不高。
2. 有些农村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的供水和供电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
4. 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村旅游的融合有待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岚皋县四季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技术报告
第一章四季乡概况
四季乡地处陕西省岚皋县南部,北邻县城,南通重庆城口,东与本县滔河、漳河两乡镇毗邻,西同本县石门镇、横溪乡接壤。
该乡因发源于大巴山麓的四季河流经全乡而得名,地形为一条狭长的河谷。
境内最高海拔2800米,省级森林公园,神奇的巴山大草甸神河源风景区位于本乡最南端。
一、自然环境条件
四季乡地形为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河谷,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
境内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四季乡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有利于植物生长。
二、社会经济状况
岚皋县四季乡总占地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60亩,辖九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0人,农业人口6190人。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2007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9.8%,完成工业总产值1800元。
近年来,四季乡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突破发展,将乡域经济发展作为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和战略任务来抓,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项目支撑,产业增收”的发展思路,将项目
的争取和实施作为乡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先后争取了4000余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以公路建设、人畜饮水、高山移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落实了民居改造、环境绿化美化、退耕还林、教育卫生条件改善等惠民政策。
使全乡社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环境保护概况及具备的基本条件
几年来,四季乡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截止2008年,全乡环境保护总投资达万元,其中用于固体生活垃圾排放80万元,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治理投资54万,改善空气质量,绿化美化环境投资110万元。
通过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控制了环境污染,使本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8年四季乡农业人口总数6190人,农业总产值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57元。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是: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四季乡属于山区乡,耕地面积有限,在保证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主导产业建设成为帮助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农家乐产业及其带动的特色食品、无公害蔬果种植年总收入为535万元,人均增收866元;
2、年发展魔芋种植500亩,人均可增收249元;
3、饲养家禽3万羽,家畜6000头,总收入135万元,人均增收224元;
4、退耕还林14147.78亩,年总补助金额为321万元,粮食直补年总补助金额为111万元,仅此两补助,人均可增收541元;
5、农村外出劳动力外出务工总收入800万元,人均可增收1331元;
6、扶助五保、低保等弱势群体每年总投入56.5万元,人均增收94元;
二、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我乡抢抓扶贫综合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按照“政府统筹,统一规划,整乡推进,资金捆绑,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又实施了民居改造,环境绿化美化等惠民工程,完善了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改善了乡容乡貌。
近年来,本着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着力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投资534万元,新修了村级公路29公里,硬化了23公里,使全乡九个村全部实现通油路或通水泥路的目标,85%的农户能直接受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2.4平方米。
2、投资126万元建成9个村级公共事业服务中心,解决了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