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2.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3.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1 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艺术不断地从非艺术走向专门艺术,从幼稚走向成熟艺术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与其社会盛衰的密切关系上艺术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说明,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它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经济状态,还有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等因素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还有着地理,民族等因素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在艺术内部突出的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3 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对艺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书法专业,谈谈你对“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1、你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人文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
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
意义:2、民间艺术的意义?民间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已经走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因社会发展的种种原因,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但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的中华民族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
离开它,就不能称其为中华民族了。
3、民间艺术的主题:1)生殖崇拜是民间艺术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生殖崇拜的表现方式就是无处不在的祈子活动。
2)宗教信仰特点3)民岁时节令4)辟邪祈福、趋利避害5)民间故事4、民间艺术的种类?剪纸、泥塑、面塑、年画、风筝、皮影●年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年画。
与很多民间故事一样,民间年画与水路交通便利和商业繁荣有着依附关系。
任何民间的艺术都脱离不了当地地理环境和民风的影响。
民间年画是中国社会变迁史的缩影。
年画的丰富文化内涵变现在方方面面,它与文学艺术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随处可见。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的画诀则体现着刻工画匠的经验和审美思想。
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梁平、绵竹、武强)朱仙镇木板年画:有黑白画、套色画;阴刻、阳刻。
特点:线条粗犷,粗细相间,头大身小,构图饱满,左右对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门神神马多,严肃端正。
人物造型具有显著的地方戏剧特征。
桃花坞年画:采用木板套印、手绘两种色设方法。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
构图丰富、色彩艳丽、装饰性强,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征。
●剪纸艺术的特点:有阴文、阳文。
剪纸艺术的特点?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由此形成千剪不落,万剪不断圆、尖、方、锯、须2)构图造型图案化在构图上,表现三度空间的形象,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层层垒高、隔物换景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4)色彩单纯明快在对比色中协调,少用邻近色5)刀法要稳、准、巧民间剪纸的风格特征:1)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2)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3)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表现形式:窗花、门笺(流苏)、斗香花、鞋花、喜花表现内容:人物、鸟兽、文字、鳞介、花木、昆虫、山水剪纸艺术的鉴赏:1)刀味与纸感2)玲珑剔透3)强调装饰4)变形夸张古村落的基本特征:1)“天人合一,择吉而居,山水养人”2)族规家法严格,保护环境,人养山水3)以礼仪聚人,以文教育人4)安全防御,自成一格中国民居的特点:首先,中国民居具有地方性、创造性的特点;其次,中国民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中国民居还具有自然、质朴性。
《艺术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3.艺术制造的目的〔单项选择、推断〕★
艺术制造的目的,主要是完成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4.艺术具有稳定性、继承性的原因〔多项选择、推断〕★
艺术之所以被认为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超越时空的独立自在的“艺术世界〃,除了它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之外,艺术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所拥有的那种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制造力或者艺术生产力的水平。
注:
埃及的金字塔是东方法的冥想和心灵稳定不变的最正确例证。
印度的泰姬陵象征了爱情的纯洁和永恒。
我国的长城,表达了我们祖先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和抵御外患、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它的曲折起伏、连绵千里,造成了一种动感的美,如同凝固的复调音乐。
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说: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见心灵答复他的心灵。
〔2〕综合艺术之二:戏剧•表演
①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戏剧最根本的感情符号是动作。道白,是戏剧动作的“精髓〃。
②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
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由意识到达下意识〃等主张,认为理想的境地是演员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
〔3〕综合艺术之三:建筑
①建筑,是三维、四维或多维空间里建筑、构成主体范式的艺术。建筑的主要特点:内部结构的空间性。建筑以各种形式将空间加以围拦和覆盖,
目的是为了圈定和爱护一个空间。建筑功能、用途分为:祭祀、纪念、民用、军用和家用五大类。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1、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1)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黑格尔思想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理念“是内容。
”“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3)中国南北朝时期,刘?的《文心雕龙》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1).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2)、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
3、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1).代表人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2)、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夫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妙。
3、艺术特征: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象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4、艺术起源的五种说法:1.艺术起源于“模仿”2.艺术起源于“游戏”3.艺术起源于“表现”4。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填空+判断>1、艺术本质有哪些?答:社会本质、审美本质、认识本质2、音乐的基本特征(主要特征)是什么?答:a、“声”,即音响b、“情”,即情感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4、艺术的社会功能?答: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5、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答: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6、摹仿说的代表人物?答: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7、艺术的首要本质?答:社会性8、艺术与政治有无关系?答:有。
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艺术通过政治来作用于经济。
9、舞蹈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a、动作性b、抒情性c、同音乐的密切联系10、绘画最重基本的核心特征是什么?答:空间性和造型性11、舞蹈要绝对服从音乐吗?(判断)答: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
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
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
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
12、艺术是否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答:否。
艺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艺术真实性,但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
13、艺术的创作主体是农民,对吗?(判断)答:不对。
是艺术家。
<选择+选择>1、作品体现宗教、政治、道德、经济,有些什么?答:政治:《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道德:《采薇图》、《列女仁智图》、《女史缄图》宗教:千手观音、《最后的晚餐》经济:《蒙娜丽莎》、大卫雕像2、艺术的起源说有哪些?答: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实践说3、“最后的晚餐”属于什么绘画手段?“蒙娜丽莎”属于什么绘画形式?答:a、描绘的绘画手段b、油画的绘画形式4、准艺术的标志是什么?答:人体装饰、雕刻、岩画5、哲学如何对艺术产生影响?答:a、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考90以上!

1.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
人物: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模仿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强调艺术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达·芬奇(艺术家的心灵应像一面镜子那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现实的复制或“社会生活的再现”)缺点:强调了艺术的客观性和现实基础,但忽略了艺术创造主体的能动作用。
2.理念说: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蒂是用感性形象来显示那种“绝对精神”人物:柏拉图(认为存在三种不同层次的世界:永恒不变的“理式”世界,模仿“理式”而生成的现实世界和模仿现实世界产生的艺术世界,只有“理式”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美和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理念的感性显示”)缺点:它的哲学基础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将精神与现实的关系颠倒了。
3.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
人物:列夫·托尔斯泰(情感体验移交说)克罗齐(艺术及直觉)弗洛伊德(潜意识’表现说)缺点:是否人的任何情感以任何方式来表达、发泄,都可以称为艺术呢?情感是人的心灵自生的,还是人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呢?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疑问。
4.4.形式说: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而同现实的内容无关。
人物: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罗杰·弗莱缺点:它将艺术的纯粹性和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无限夸大,以致认为艺术的全部价值或终极目的仅仅在与物质材料的纯形式的美,同人的社会生活内容毫无关系,从而使艺术丧失了思想内涵并远离社会人生。
(1.2.3。
4艺术的本质)4审美功用:首先是指艺术及其具体作品,能促进艺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与满足的功效。
其次,艺术的审美功用表现在:艺术欣赏有助于欣赏者和创作者高尚人格的塑造。
5·认识功能:指艺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能促进艺术家在艺术创造和欣赏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对客观世界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功效。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一、填空复习重点1. 艺术具有狭义(包括视、听艺术及综合艺术)、广义(狭义艺术+文学)、泛化(包括一切美的实用制品即实用艺术)等多种理解。
2. 艾布拉姆斯曾经将艺术活动的要素归结为艺术品、艺术家、宇宙、观赏者四个方面。
3. 中西古典艺术真实观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重神似,后者重形似;前者以主体真实为坐标系,后者以客观真实为坐标系。
当然,不要误以为西方艺术只追求现象的真实。
4. 审美有两种主要形态,即现实美(包括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比较而言,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5. 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6. 康德将美分为纯粹美(自由美)、依存美(附庸美);鲍桑葵将美分为浅易美(流畅美)、艰奥美。
7. 针对艺术作品来说,我们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层次的美:第一,作品所描绘的对象之美(可简称为“象之美”);第二,作者表现对象的技艺之美(可简称为“技之美”);第三,表现之美(道之美、内容之美)。
8. 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形象性、情感性。
9. 克莱夫·贝尔把艺术称为有意味的形式。
10. 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艺术的形式美悦耳悦目;艺术的内容美悦心悦神。
11.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
12. 人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为:快感与美感;实践性满足与象征性满足;补偿性满足与宣泄性满足。
13. 艺术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
14. 《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迩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 对艺术功能的不同强调形成了艺术价值的不同取向,一种是自律论,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一种是工具论,强调艺术的认识与教化功能。
16. 对自律论与工具论造成的艺术价值差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对待。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 艺术之父:费德勒2. 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 宗白华3. 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 );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 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 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 主体与客体相 互作用的结果。
5.—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 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 艺术创作一艺术作品一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 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 ;b ,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 ;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 Q 形象)。
B 主体性。
C 审美性:a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 ,华山 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 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 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 “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
b “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一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 ),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 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 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 “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 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 “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 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3.“艺术的特征”★(名词)(1)形象性。
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来说,往往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
而另一些艺术门类,则更善于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简答)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容。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
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
因而,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验时,总是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富有成败意义的关键。
★(名词)(2)主体性。
是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简答)(3)审美性?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本章小结★(填空)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填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再现说)4.形象性5.主体性6.审美性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简答)(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简答)(3)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略。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本章的容概要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
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来求得神的恩惠。
当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5)艺术起源于“劳动”。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6)关于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理论研究围相当广泛,尤其是他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就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二、本章容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2.艺术起源的归结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本章小结★(填空)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因此,我们主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填空)2.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生产劳动说”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简答)(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简答)(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要有具体阐述(略)。
★(简答)(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