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学物理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重要人物

初中物理重要人物

初中物理重要人物
1. 阿基米德(Archimedes):古希腊学者,被誉为物理学的奠
基人之一,提出了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等重要物理定律。

2. 加尔弗斯顿(Galileo Galilei):意大利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首次提出了自由落体的定律,并对运动学和机械
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牛顿(Isaac Newton):英国科学家,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奠
基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一系列重
要物理理论。

4.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
应现象,建立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对电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汤姆逊(J.J. Thomson):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提
出了电子的粒子性质,奠定了原子结构理论中的基础。

6. 普朗克(Max Planck):德国物理学家,提出了量子论,解
释了黑体辐射现象,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7.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瑞士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
论和光量子假说,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居里夫人(Marie Curie):波兰物理学家,是放射性研究的
先驱者,发现了镭元素,并首次提出了放射性现象的理论解释。

9. 赫兹(Heinrich Hertz):德国物理学家,首次成功产生和
检测出电磁波,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为电磁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
基础。

10. 玻尔(Niels Bohr):丹麦物理学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
子理论,建立了现代量子力学的基础,对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初中生课程安排

英国初中生课程安排

英国初中生课程安排
英国初中生的课程安排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科目:
1. 语言和文学:这是英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兴趣。

课程内容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形式的学习,还有语法、词汇和写作技巧的学习。

2. 数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代数、几何、统计学等方面的学习。

3. 科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学科的学习。

4.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类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公民责任感。

5. 艺术和体育: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每周课时安排上,英语和数学通常是每周4-5个课时,其他科目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地方教育局的安排有所不同。

这样的课程安排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alevel物理词汇

alevel物理词汇

alevel物理词汇【1】A Level物理简介A Level物理是英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针对16-18岁的学生开设。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为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或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A Level物理课程涵盖广泛,包括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2】常用物理词汇列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A Level物理,这里列举了一些常用的物理词汇,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1.力(Force)2.质量(Mass)3.速度(Velocity)4.加速度(Acceleration)5.动能(Kinetic energy)6.势能(Potential energy)7.功(Work)8.功率(Power)9.能量(Energy)10.热(Temperature)11.内能(Internal energy)12.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13.热力学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14.热力学第三定律(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15.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16.电荷(Charge)17.电流(Current)18.电压(Voltage)19.电阻(Resistance)20.频率(Frequency)【3】物理概念与术语解释1.力学: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2.热力学:研究热量传递、热能转换和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行为的科学。

3.电磁学:研究电荷、电场、磁场和电磁现象的科学。

4.光学:研究光的性质、产生、传播和成像的科学。

5.原子物理学:研究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科学。

6.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的科学。

【4】学习建议与策略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勤于练习,多做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初中物理科学家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科学家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科学家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涉及了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的简要总结:1. 牛顿(Isaac Newton):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他提出了三大牛顿运动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发现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并发展了微积分学。

2.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

他通过实验观测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通过自由落地和斜面实验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

3.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4.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苏格兰物理学家。

他提出了电磁场的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为无线电通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出生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及光电效应等重要理论。

6. 霍金(Stephen Hawking):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

他研究了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为现代宇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7. 帕斯卡(Blaise Pascal):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研究了流体静力学和气压,发明了计算器,并且对概率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8. 欧姆(Georg Simon Ohm):德国物理学家。

他研究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提出了欧姆定律。

9. 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他研究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

10. 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德国物理学家。

他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研究了电磁波的特性。

这些物理学家们的工作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技术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他们的理论和贡献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和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中英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中英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中英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教育领域的比较和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中英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对两国的数学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英国:英国的初中数学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中国:中国的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则更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对学生计算、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英国:英国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数学基础、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强调各领域之间的与结合,重视数学与科学、工程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中国:中国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相对统一,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模块,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覆盖。

英国:英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采用项目制、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

中国:中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则更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多通过模仿和练习来学习数学知识。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也逐渐得到应用。

通过对中英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借鉴:进一步强化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丰富我国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数学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改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英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比较和研究,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数学教育的优点,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使我们的数学教育更加符合现实生活的需求,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
1、奥斯特(丹麦)实验说明:通电周围存在磁场(1820年),实现了“电生磁”.
2、法拉第(英国)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实现了磁生电.
3、欧姆(德国)发现了欧姆定律
4、焦耳(英国)发现了焦耳定律
5、发现了地球磁偏角的中国人是:沈括.
6、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7、中国的墨翟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8、牛顿(英国)的贡献是:创立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光的色散
9、伽利略(意大利)率先进行了物体不受力运动问题的研究,出的结论是: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并一直运动下去.摆的等时性,发明了望远镜
11、意大利的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
帕.另外还有一个试验:马德堡半球:证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12、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

13、迪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
15、瑞典的摄尔修斯制定了摄氏温标.
16、热力学温标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开尔文.
17、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尔修斯、开尔文、焦耳.
18.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设计演示的“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
体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5.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对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6.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欧姆:欧姆定律(I=U/R)。

高中物理涉及的所有著名科学家(带国籍)及其主要事迹

高中物理涉及的所有著名科学家(带国籍)及其主要事迹

中学物理涉及的全部闻名科学家(带国籍)及其主要事迹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觉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闻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非常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奇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试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试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宏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觉,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觉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奇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视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觉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供应了坚实的基础。

探讨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奇妙的利用“库仑扭秤”探讨电荷之间的作用,发觉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试验探讨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觉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闻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探讨阴极射线,发觉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说明一些试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独创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科学家及其贡献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贡献引言: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石,研究物质、能量和力的运动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科学家及其对物理学的贡献。

1. 赫兹(Heinrich Hertz)赫兹是德国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电磁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并且具有与光波相似的性质。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通信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牛顿(Isaac Newton)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等基本规律,对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麦克斯韦是苏格兰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电磁场的理论,将电磁学和光学统一起来。

他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波的传播,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这一理论的建立为电磁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奥斯特瓦德(And ers Jonas Ångström)奥斯特瓦德是瑞典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对光谱的研究。

他发现了氢的谱线,提出了奥斯特瓦德定律,即光谱线的波长与原子的结构有关。

他的研究为后来的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5.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他是相对论的创立者之一。

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理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观念。

他的贡献不仅限于相对论,还包括光电效应和量子理论的研究。

他的工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夫琅禾费(Michael Faraday)夫琅禾费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是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磁场能够产生电流,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于高一学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

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
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
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
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
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但是容易混淆。

如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

(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台阶产生的原因: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这种在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被称之为台阶。

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分析,产生台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第一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

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第二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

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

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度。

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

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3、从通常是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包括判断、推理、假设、归纳、分析演绎等)的过度是第三个原因。

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瞎做一气。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4、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是第四个原因。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

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

那么,这个台阶就更为突出了。

5、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是第五个原因。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

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越来越显得重要。

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三.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

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大学定量的东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数学去计算。

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在学校里,我们见到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

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

关于这一条,请看以下二条语录: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