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型习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专题26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解析版)

专题26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解析版)

专题26 规范作答——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一、真题速递1.【201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2.【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2)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

(3)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3.【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诗歌鉴赏“炼字”与“炼句”题解题方法

诗歌鉴赏“炼字”与“炼句”题解题方法

诗歌鉴赏“炼字”与“炼句”题解题方法一、单纯“炼字”题【题型分析】诗歌中常有一些经过作者仔细推敲后,显得极其准确生动又传神的字词,“炼字”题就是鉴赏这些字词的精妙之处。

以动词、形容词的考查居多,有时也有数量词、叠词和虚词。

不同词性的字词,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答题思路】1、“定”:定词性、定字义。

有些题目要求自己寻找判定,这时就要先定下关键字。

2、“联”:联系语境、发挥自己的联想、联系日常所学,对关键字进行判定和分析。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某种感情,有时要注意考虑词语在状物和抒情时的双关含义;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能够有气韵流动、悠扬婉曲、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真题直击】(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斗”字有“争斗”之意,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2008-10-28 10:04:08)标签:杂谈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一总说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

(“诗眼”、“炼字”——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句子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二炼字类的解答技巧解答炼字炼句题的方法步骤: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2、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三一般选词的效果,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1、动词(使意向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型和分析关键字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型和分析关键字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型和分析关键字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分析炼字型提问方式:设问方式一:字词的表现力①诗中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定向赏析型)②诗句中用得最好的词是哪个,请赏析?(自主赏析型)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型)设问方式二:内容、结构①诗歌的“诗眼”“关键词”是哪个?③这个词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关键字(诗眼)型诗眼常识:1.“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2.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在诗题中为“题眼”)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特别注意:寻找诗眼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二要关注修饰语,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及答题模式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及答题模式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描 绘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扣诗眼,显意境)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扣诗眼,明感情)
2021/3/15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2021/3/15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字或词。
【提问方式】
•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 合全诗加以分析。
•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021/3/15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1、点出诗眼,并释义。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 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 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 2021/3/15
迁移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答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题 模 式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考点解读】1.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精彩词——炼字(点化作用:名词点化行为动作,动词、形容词点化结果或效果,名词、形容词点化修辞效果)。

精彩句—-表意作用,修辞的效果。

精彩篇——整体语言风格。

常见的题型有词句锤炼型和语言特色赏析型两类。

【命题导航】(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题模式是首先点出形象特点,然后联系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的能力。

词语含义表现手法→展开联想描述景象→分析效果意境感情这是一首赠别诗。

“藏”,意思是隐藏,雪不会有意识地隐藏道路,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有雪大天寒之意,既写边塞雪景,又为下句中“透”字张本。

“透”,意思是穿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之急、天之寒,而这正是为了写主人公衣单难御严寒。

从而烘托出了主人公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

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

2003年全国高考就考过炼字。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004年有三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

2005年也有四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

一、炼字题的类型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名词以生动形态的,常常是动词,这样,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一种和谐。

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3:“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炼形容词。

形容词常作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歌鉴赏之炼字篇

诗歌鉴赏之炼字篇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②噭:同“叫”。
请简要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小结1:动词,可使诗歌描写生
动形象,特点突出,还能传情。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小结2:形容词,可化抽象为
具体,突出事物特点。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 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 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 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题型分析
常见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
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 哪一类的词语?
分类归纳
思考:请简要谈谈“千”和“万” 的表达效果。
忆江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高三普通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具备分析 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但在诗歌语言鉴赏这个考点中,一 些基本知识点还需要复习巩固,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学 生在识别命题特点掌握命题规律及掌握解题技巧方面的能 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计划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 通过分层分步的针对性训练,快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 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通过“典型习题引领—— 规律方法总结——跟踪训练”的方法,分六步走,即“出 示目标——学案导学——成果展示——教案导教——练案 检测——整理反思”,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解题技巧,能 够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整理反思 1.抽查学生合作成果 2.引导学生纠错反思 答题时要注意所营造的意境,准确把握思想情感,分析要具体,要联系全篇 主旨和意境,不可孤立分析某个字,架空分析某个字,要注意该字前后省略 部分,通过联想想象去填补,还原场景等。 3.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炼字型鉴赏题答题要诀 鉴赏炼字有套路,先看活用与修辞; 紧扣细节明结构, 画面释义表情感; 总的模式要牢记, 具体题型有侧重; 首先仔细审题干, 妙处赏析答全面; 诗眼内涵可释义, 简要分析答针对; 二者都把情感带, 要么就把效果作用 写; 语言规范与通顺, 常常谨记得高分。 七、 课后练习 《步步高》P.140 第一题
• • • • • • • •
C.从理解内函的角度命题设问: 1. 如何理解某句中的某字?请简要分析; 2. 请结合全诗,简析某词的具体内涵; 3. 这两首诗句中都提到了某字,试比较其内涵; 4. 此联中的某字(或某两个字)有怎样的意蕴; D、围绕诗眼命题设问(一词领全诗型) 1、某词是某诗的关键,为什么? 2、你认为这首诗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或哪两个字)?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 1.教材内容分析 • 鉴赏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和精确 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 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 2.教学重点分析 • 通过归类总结,剖析典型习题,掌握炼字型鉴赏 题的命题特点,品味所炼之字所深藏的情思,品 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 3. 教学难点分析 • 通过模式化训练,掌握解题方法,规范答题语言,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披 字 入 情 得 神 韵
习题分析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型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型
王庄高中
设计人: 设计人:苏武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披 字 入 情 得 神 韵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型习题分析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型习题分析 设计人: 设计人:苏武军 一.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炼字型诗歌鉴赏题的命题 特点规律及解题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所炼之字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 (2)通过把握思想感情来掌握所炼之字的精 妙 (3)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提高书面表达能 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鉴赏中陶冶情操; (2)强化得分意识,树立满分信心。
• • • • • • • •
5、炼字型鉴赏题的命题特点 炼字型鉴赏题主要从这四个角度命题设问 A、从赏析妙处命题设问: 1、这首诗中的某字(或某两个字)用的很特别, 请说说这个字(或者两个字)的妙处; 2.此句中某字道尽了个中情韵,请鉴赏它的妙处 3.请鉴赏这一联中某字(或某两个字)的妙处 4.此联中的某字(或某两个字)极为精妙,请结 合诗句中简要赏析其出妙处 5.结合全诗,体会此联中(主要是颔联颈联)的某字 在诗中的妙处;
• • • • • • • •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课件演示;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新课标·语文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出示目标 1. 考纲要求: 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学习目标: 掌握炼字型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规律及解题方 法。
• (二)学案导学 • A. 复习巩固基本知识点(学生合作补充,教师引导整理) • 1.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借代、反问、设问、比拟、互文、双 关; • 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情 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照应、铺垫、 白描等. •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1). 忧国伤时 • a.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b. 反映离乱的痛苦; • c. 同情人民的疾苦; d.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e.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 (4)、炼叠词拟声词----叠词拟声词的运用,可以增强诗 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 模拟声音形态,使之更生动形象可感; • (5)、炼活用词----活用主要指形容词动化、名词动化、 可增强诗词表现能力,感染力; • (6)、炼颜色词----颜色词一般是针对意象而言,其恰当 运用可以增强意象的色彩感画面感。 • 附加: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 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 眼’‘词眼’。
• • • • • • •
B、从简析表达效果方面命题设问: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某字厉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它作简要分析; 4、某字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5、联系全词,赏析某字在分析表达上有何作用; 6、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某句的某字的表达效 果; • 7、这首词无论境界还是气势都很有特色(含具体特点), 请结合某联中的动词进行赏析(主要是颔联颈联);
• C. 学案检测(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课前批阅)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简要分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 (三)成果展示
• (四)教案导教 • 1、理解大意:寂寞独居、柴门紧掩、独自远望、夕阳西 下、满目苍茫,到处都能听到鸟鹃还巢,到处都是松林, 行人归家,来访者稀少,嫩竹荷花清新可爱,昔阳下渡口 出炊烟袅袅,到处可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 2、解 题:‘遍’字写述了松茂鹤多,与后面的来访者稀 少的‘稀’字形成鲜明 • 对比,一多一少,两相对照,寄情于景,既写出了诗人山 居环境的幽静,又能品述诗人那宁静淡远的心境。 • 3. 提 示:要准确把握情感,分析要具体,不可孤立分析 某个字,泛泛而谈。
• 4、炼字型鉴赏题的解题步骤及模式 •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含义 • 第二步----把该字或该词放入原句中,展现联想,描述景 象 • 第三步----指出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象地写出了 (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 *参考模式:该词在诗歌中描绘出了…情状,运用…手法, 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在结构上起…作 用,等。 •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 情景交融等
B. 梳理知识清单(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补充完善) 炼字的基本内容及表达效果 1、基本内容 所练之字主要指:炼动词、炼形容词、炼数量词、炼叠词、炼拟声词、 炼颜色词、炼活用词。 • 2、表达效果:总的表达效果是,准确帖切,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凝练传神。 • 具体如下: (1)、炼动词----动词的使用往往可以使诗意象化静为动,形象鲜明 生动; (2)、炼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可使意象组成一幅幅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3)、炼数量词----运用数量词,能准确地表现意象,表达诗意; • • • •

(五)练案拓展 • 南浦别 • 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一看一断肠,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示范解析要点: 凄凄----写出了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描述了如注如诉的袅袅声,写出 了秋景的萧瑟黯淡 好去莫回头----你安心去吧,不要回头 *同意。 ‘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单的走了,还频频回头望,每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 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离别时的愁苦酸楚。(步骤三)
• • • • • • • • • •
(2). 建功报国 a. 建功立业的渴望; b. 报国无门的悲伤; c.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d. 保家卫国的决心; e.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之情; f. 山河沦丧的痛苦. (3). 思乡怀人 a. 羁旅愁思; b. 边关思亲思乡; c. 闺中怀人; d. 思亲念友. (4). 生活杂感 a、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b、昔胜今衰的感慨; c、借古讽今的情怀; d、青春易逝的伤感; e、任途失意的苦闷; f、告慰平生的喜悦. (5). 长亭送别 •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 • c、坦陈心志的告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