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昆虫

合集下载

昆虫标本制作步骤

昆虫标本制作步骤

昆虫标本制作步骤
1.采集昆虫:选择适合的季节和环境,在植被丰富的地方寻找昆虫。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并尽量避免对昆虫造成伤害。

使用昆虫网或者昆虫夹来捕捉昆虫。

2.持续观察:将捕获的昆虫放在一个透明容器中,进行观察和记录相关信息,如昆虫的习性、生活习惯等。

3.麻醉:将捕获的昆虫麻醉,可以使用标本麻醉剂。

将麻醉剂放入透明容器中,将昆虫放入容器中,轻轻晃动容器,使麻醉剂均匀分布。

4.杀灭处理:在麻醉后,用杀虫剂或酒精进行杀灭处理。

将昆虫置于含有酒精的容器或者使用喷雾器喷洒杀虫剂,直到昆虫完全停止运动。

5.剥皮:剥取昆虫外骨骼,使用细长的针或者小剪刀仔细剪开昆虫背部的外壳,从头部顺着身体剪开,一直到尾部。

6.清理内脏:使用细长的镊子或者其他工具将内脏取出,小心保持昆虫形态的完整。

清理时要小心轻柔,避免损伤昆虫的其他部位。

7.修整:清理内脏后,使用棉签或者细小的刷子轻轻清理昆虫的身体和触角等细节。

使用昆虫托盘或制作固定器等工具将昆虫的四肢、触角等部分重新塑形。

9.干燥:将昆虫标本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等待标本完全干燥。

可以使用防潮剂或者干燥剂加快干燥过程。

10.保存:将干燥的昆虫标本放入密封的标本盒或标本袋中,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止虫蛀和湿气的侵蚀。

以上是一般的昆虫标本制作步骤,制作昆虫标本需要细致周详的操作,确保标本完整和持久保存。

在制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昆虫造成的损伤,并遵守采集和保存昆虫的相关法规。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昆虫标本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都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的注意事项。

确定采集目标:在采集昆虫标本前,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昆虫种类进行采集。

例如,如果研究目标是蝴蝶,那么采集目标就应该是各种蝴蝶。

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应选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灰尘多的地方。

同时,根据目标昆虫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合的生境,如森林、草地、湿地等。

规范采集操作:采集昆虫标本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虫体,提起虫体尾部,然后将其插入采集杯中。

注意不要损坏昆虫的外观和结构。

处理数据:对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处理,包括拍照、清洗、编号等。

拍照时要确保昆虫标本正面和背面都能被拍到,清洗是用清水洗净标本上的杂质,编号则是为每个标本赋予一个唯一的编号,方便后续研究和管理。

确定标本制作材料:可以选择纸质标本、布质标本或胶带标本等。

纸质标本适合长期保存,但易受潮;布质标本适合大型昆虫,但不便于携带;胶带标本则可以弥补纸质和布质标本的不足。

制作标本:根据所选材料,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

纸质标本可以采用压制方法,将昆虫标本压制在一张白纸上;布质标本可以采用缝制方法,将昆虫标本缝在布上;胶带标本则可以将昆虫标本粘贴在胶带上。

标本摆放:标本制作完成后,应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并将标本平放在桌面上,不要挤压或重压。

同时,要注意保护标本的完整性,防止损坏。

保存环境:标本保存时应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

高温会导致标本变质,潮湿会引起虫霉,阳光直射会加速标本的老化。

因此,最好将标本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标本存储:标本保存时应放在密封袋中,并在袋子上标记日期。

这样可以防止标本受潮和被污染,同时方便后续研究时查阅。

3定期检查:标本保存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检查是否有变化,如虫霉滋生、标本损坏等。

如果发现变化,需要及时更换材料,以保证标本的质量。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昆虫标本是昆虫分类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因此,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便成为昆虫研究的基本技术[1]。

关于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的方法书本上虽有详细的介绍,但笔者结合教学实习对采集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作如下总结,以期提高昆虫标本的制作水平。

1采集工具1.1捕虫网1.1.1空网。

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类、蛾类、蜻蜓等。

空网由网袋、网杆、网圈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如罗纱或蚊帐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也可用尼龙纱巾自制;网杆可用木柄自做,牢固,市面上售的网杆用铝合金制成,长短可伸缩,但容易损坏。

1.1.2扫网。

其可用来捕捉栖息在低矮植物上或行株距间、临近地面或地上善于飞跳的小型昆虫。

扫网制作方法和空网大致相同,但网圈比一般空网略粗,网柄可适当短些,以利于操作。

1.1.3水网。

其是可用于捕捉水生昆虫的工具,为了减少水的阻力,网袋应选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的铜纱网,以方便操作,不易折断网柄。

1.2采集袋采集袋为帆布袋,装有指形管、毒瓶、浸泡液(甲醛、冰醋酸、甘油混合液浸幼虫标本)、三角纸、镊子、剪刀、放大镜、标本盒。

毒瓶宜选用内质较好的磨砂广口玻璃瓶,瓶底用脱脂棉加毒剂铺好,上盖一层有孔硬直板或塑料板[2]。

毒剂可采用氨水、乙酸乙酯。

可用甲醛、冰醋酸、甘油混合液浸幼虫标本。

2采集方法2.1网捕法网捕法是用捕虫网采集的常用方法。

主要是用来捕捉能飞、善跳的昆虫。

对于飞行迅速的种类,不可操之过急。

先摸清昆虫飞动的规律,包括飞动的高度、速度、方向等,等其飞临,手握网柄瞄准方位,待其进入有效距离后顺势举网挥捕。

一旦虫入网,要立刻翻转网袋,把网底甩向网口,封住网口。

用手捏紧网口,摇晃网袋(让虫晃晕)。

对于鳞翅目昆虫,须捏住虫胸使其致死,其余的可用毒瓶套住,隔网盖盖子或用手捂,待昆虫死亡即可。

注意不要将鞘翅目昆虫和鳞翅目等有翅昆虫放入一个毒瓶内,否则其挣扎时会踩烂别的昆虫翅脉[3]。

2.2振落法某些昆虫停留在枝梢、树叶上的时候,往往不易发现,特别是有“拟态”的昆虫,因其与停留环境的颜色相同而不易发现,应先将白布铺在树下,敲击树枝振落在枝叶上的昆虫。

捕捉昆虫的方法

捕捉昆虫的方法

捕捉昆虫的方法
如何捕捉昆虫
1.观察昆虫
对昆虫的观察是采集前最重要的步骤。

观察昆虫的行为,结构,特征和习性,会让你对昆虫有较深入的理解,以及采集昆虫的经验和技能。

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昆虫,确定昆虫的特征,进而确定昆虫的种类。

2.准备采集用具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网,用来捕捉昆虫。

可以使用框网,圆网或其他各种不同状的网。

对于小型昆虫,可以使用塑料框网。

还需要准备一把采集网,用来把昆虫放入采集网。

3.采集昆虫
最后,你可以使用框网或采集网将昆虫捕捉到网中,然后将网中的昆虫放入容器中,即可完成采集。

4.安全处理采集到的昆虫
采集到的昆虫,要采取妥善的安全措施,避免昆虫受到伤害或飞出容器而逃跑。

一般会在容器中放入湿棉以增加湿度,可以减少飞出容器的可能性。

每次采集完成后,容器里的昆虫要及时清理,以保持容器的清洁。

- 1 -。

(整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方法

(整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方法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方法采集、制作及保存昆虫标本是从事森林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由于自然界的各种昆虫生活方式和环境各异,其活动能力和行为千差万别,有的昆虫形态也常模拟环境,因而必需有丰富的生物学和有关的采集知识,才能采得完好的所需标本。

采集和制作大量标本后,还必须有科学的保管方法,使标本经久不坏。

第一节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一、采集用具的构造和使用(一)捕虫网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工具,按结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空网(图1)用来采集蝴蝶、蜂类、蜻蜓等善飞的昆虫。

网圈用粗铁丝弯成,直径约33cm,两端长出的末端弯成小钩,固定在网柄上。

为了携带方便也可作成对折形。

网柄长约1m,用木棍、竹竿制成。

网袋用透气、坚韧、淡色的尼龙纱、珠罗纱、纱布等制成。

网的长度应超过网圈直径的一倍。

袋底略圆,以利于将捕获的昆虫装进毒瓶。

袋口用布镶边,内穿网圈。

图1 捕虫网1. 空网的装置2. 网圈连接网柄的方法3. 网袋的裁制4. 可拆卸、折叠的网圈图1 捕虫网1. 空网的装置2. 网圈连接网柄的方法3. 网袋的裁制4. 可拆卸、折叠的网圈2. 扫网制作方法与空网相同。

但因用来扫捕树丛、杂草丛中隐蔽的昆虫,因而要用较结实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网袋,网框、网柄都要选择坚固的材料,以承受网扫时较大阻力。

扫网的网底也可作成开口式,用时将网底扎住,网扫后打开网底,可将昆虫直接倒入容器或毒瓶。

图2 刮网和水网1. 刮网2. 水网123. 刮网(图2)在树皮上采集昆虫时,可用粗铝丝作架,前面连接上一段有弹性的钢条,缝上白布的网袋,底端可捆扎上个小瓶,以便接虫。

4. 水网(图3)用来采集水生昆虫。

根据水域深浅,河、溪的宽狭,水草的稀密及所采的昆虫种类来选择网的规格和种类。

作水网的材料要坚固耐用,用铜纱、铝纱、马尾毛、尼龙丝或亚麻织成的布制作。

浅水捕捞的水网和空网相似,深水捕捞的网口和网柄要垂直。

图2 刮网图3 水网图4 吸虫管图5 毒瓶(二)吸虫管(图4)是专门用来采集蚜虫、小蜂、蓟马、粉虱等身体柔弱不易拿取的微小昆虫。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

一. 昆虫的采集1.采集工具(1)捕虫网:是采集昆虫的主要工具,由网圈、网杆和网袋组成。

有条件的话,可用轻质材料制成可伸缩的杆和能折叠的网圈,便于携带。

(2)采集盒:用白铁皮或牛皮制成直角三角形盒子,盒口装一个能活动的翻盖,无采集盒时,也可用普通腰代来代替。

(3)三角纸袋:最好用光滑的半透明纸来制作,也可用光滑的白纸代替,折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采集时1袋1虫,装袋前写明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者。

若在山区,应标明采集海拔高度。

(4)毒瓶:用广口玻璃瓶或塑料瓶(须有能密封的瓶盖),防入食粮(10~50克)氰化甲小块或粉末,再放一层木屑,用玻璃棒将木屑压紧再在上面加上一层石膏糊即可。

也可用三氯甲烷或乙醚制成简易毒瓶。

2.采集时间昆虫种类不同,各类昆虫有其不同的生活习性,采集蝴蝶,大批蝴蝶成虫在5、6月份出现,9:00—11:00最为活跃,是一天中最好的采集时间。

而早晚则是弄蝶和环蝶活动的活跃时间;采集蛾类和甲虫,每年晚春至秋末,是其活动季节,因其有趋光性,则在夜间用灯光进行诱捕。

3.采集地点昆虫分布极广,各类昆虫有其不同的生活环境,采集的地点也就不同,对于甲虫来说,高山枯木是其喜爱场所,总体来说,林区多于平原农田区,山区以阔叶林为最多。

炎热的中午,在溪边吸避热的蝴蝶较多,在沟谷或山涧缺口处往往有多种蝴蝶穿飞,可守株待兔。

4.采集方法对甲虫、蝽象、蝉、蝗虫等,可用观察法、搜索法、击落法和引诱法加以捕捉,放在毒瓶中杀死,然后分装在三角纸袋中。

对飞翔的蝴蝶或蜻蜓等,用捕虫网捕捉,等其入网后,顺势将网折转,隔网用拇指和食指捏紧蝴蝶的胸部使其窒息死亡。

有的蝴蝶可用引诱的方法捕捉,引诱材料根据不同的蝴蝶种群可放烂果、粪便、尿水等,也可在蝴蝶喜到的地方,将先捕到的蝴蝶捏死后放下,引诱同类前来。

二.昆虫标本的制作1.制作工具(1)小剪刀和小镊子:小剪刀备作剪纸条用,小镊子宜细,用集邮用的镊子或眼科医生用的镊子。

(2)昆虫针:不锈钢制,以4、3、2号用途最广,针尾连一小球,便于手拿。

昆虫标本流程

昆虫标本流程

昆虫标本流程昆虫标本流程是指将昆虫采集后进行标本处理的一系列步骤。

以下是昆虫标本流程的一般步骤:1.采集昆虫: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准备好采集工具,如昆虫拍、昆虫网等,根据需要采集目标昆虫。

为了减少对昆虫群落的影响,采集时应尽量避免破坏其生境。

2.杀灭昆虫:将采集得到的昆虫置于恶劣环境或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

常用的方法有使用酒精、汽油等进行浸泡。

对于较大的昆虫,可以使用醋酸乙酯或氨碱溶液进行灌胃杀灭。

3.固定昆虫:采用合适的方法,将杀灭的昆虫进行固定处理。

常用方法有直接插入标本瓶中或使用醋酸乙酯或酒精进行浸泡。

4.解剖昆虫:根据需要,可以对昆虫进行解剖,以便更详细地观察其内部结构。

解剖过程可以使用显微刀将昆虫切开或使用显微镜进行昆虫解剖观察。

5.清理昆虫:清理杂质和脏物。

使用细微的毛刷或者小夹子将昆虫表面上的污物、灰尘等清除干净。

6.纸卡标本:先将昆虫放置在一张干燥的纸卡上,调整昆虫的位置和朝向,然后用细针将昆虫钉在纸卡上,钉子与昆虫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

7.填写标本信息:在纸卡上填写标本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地点、采集者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日后的鉴定和研究。

8.保存标本:将处理好的纸卡标本放置在干燥通风的标本柜中。

最好使用密闭的标本柜以防止潮气和害虫的侵入。

标本柜内应设置湿度和温度适合的干燥剂。

9.维护标本:定期检查标本的完整性和干燥程度,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如果发现标本有损坏或受潮,需要进行紧急修复和保护。

以上为昆虫标本处理的基本流程,不同的昆虫标本处理流程中,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昆虫标本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昆虫的鉴定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等信息。

采集昆虫的方法

采集昆虫的方法

采集昆虫的方法介绍昆虫是生物界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态习性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而采集昆虫是研究昆虫的第一步,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且有效的采集昆虫的方法。

一、手捕法手捕法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采集昆虫的方法,适用于昆虫数量较少的情况,尤其适用于较大昆虫或较活跃的昆虫。

以下是手捕法的一些步骤: 1. 穿戴合适的野外服装,戴上手套,防止昆虫的叮咬或毒液伤害。

2. 将手缓慢地靠近目标昆虫,尽量避免突然的动作。

3. 一旦昆虫停在合适的位置,可以迅速的伸出手将其捕捉。

4. 将捕捉的昆虫放入收集容器中,如昆虫标本瓶或昆虫网。

二、拍摄法拍摄法是通过摄影设备记录昆虫外部形态和行为习性的方法,适用于小型昆虫或昆虫数量较多的情况。

以下是拍摄法的一些步骤: 1. 准备一台数码相机或手机,选择合适的镜头或附加物,如放大镜或微距镜片。

2. 将昆虫置于一个具有一定对比度的背景中,如白色底纸或绿叶上。

3. 尽量使用自然光,避免强烈的直射光。

4. 调整相机的对焦、曝光和快门速度,使昆虫清晰可见。

5. 不断尝试不同角度和距离的拍摄,以得到更好的照片效果。

三、诱捕法诱捕法是利用人工或天然的诱饵吸引昆虫,并将其捕集的方法,适用于各类昆虫,特别是夜行性昆虫。

以下是诱捕法的一些步骤: 1. 准备一个合适的诱饵,如糖水、发酵果汁、发酵的粪便等,根据目标昆虫的饮食习性选择诱饵。

2. 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设置诱捕装置,如黄板、诱虫灯、粘虫纸等。

3. 定期检查诱捕器并更换或重新补充诱饵。

4. 收集被吸引的昆虫,并记录其数量和物种。

四、虫夹法虫夹法是通过设置虫夹来捕捉昆虫的方法,适用于地面或植被上的小型昆虫。

以下是虫夹法的一些步骤: 1. 准备合适的虫夹,如带有粘虫纸的夹子、黄色塑料杯等。

2. 将虫夹设置在目标昆虫经常出没的位置,如叶片下、地面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集昆虫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采集昆虫的方法;
2、能够自己采集昆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能够采集到昆虫。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采集昆虫的方法,并能采集昆虫
教学难点
能够采集到昆虫。

教学准备
捕虫网,三角纸袋,自制毒瓶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现在天气明媚,正是昆虫活跃的季节,我们一起采集昆虫去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采集昆虫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采集昆虫的方法。

2、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采集昆虫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教师强调重要知识点。

4、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讲解比较成功。

6、小结
小组内交流讨论,本节课的得失,然后派代表到讲台上分享,总结。

7、教师点评,打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予以点评,打分。

三、拓展
如何自制毒瓶。

四、第二课时:学生野外采集昆虫,小组比赛哪个小组采集的数量多,品种多。

五、教学后记
本课教师要注重小组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的点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