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诊断症状及治疗方案
怎样选择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

怎样选择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
一、概述
当具有连接以及固定功能的腰椎关节之间出现差异,大家就有可能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现象。
二、步骤/方法:
1、无症状:无论是外伤还是内在病变引起的腰椎滑脱现象,只要患者并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不适现象,或是直接无任何症状,那么即使存在椎管滑脱,患者也无需进行任何特殊的治疗。
只需适当的加强腰背的锻炼,防止滑脱加重即可。
2、症状轻微:对于出现轻微腰痛现象的患者来说,如果想要快速无损伤的解决病情,可以适时的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微创方案进行治疗,即使出现了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微创治疗方案一样可以适用。
3、严重阶段:如果损伤严重不良影响比较多,微创治疗无效,患者可以采用手术进行相应的治疗。
主要通过内固定、植骨融合、复位等方式帮助椎体维持正常现象。
但是手术治疗的风险比较高,在进行植骨融合等方案的时候容易损伤到脊髓,引起更多的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
只有选对适合自己而定治疗方案,才能帮助患者提高治愈的几率或是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反应,因此患者一定要慎重选择。
035.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滑脱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腰椎滑脱症(ICD-10编码:M43.16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诊断分型采用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分型标准。
(1)前滑脱型(2)后滑脱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腰椎滑脱症)临床常见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痹阻证肾阳虚衰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腰痛(腰椎滑脱症)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滑脱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腰椎滑脱症)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有手术指征者(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大小便失禁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和腰椎畸形、腰椎滑脱III°以上、严重腰椎骨质疏松等。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该病主要证候为腰腿痛,根据腰腿疼痛的性质、次症及舌、脉像特点观察其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和骨盆正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风湿免疫、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肌电图、腰椎CT或MRI等。
腰椎1度滑脱治疗方案

腰椎1度滑脱治疗方案腰椎1度滑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局部压痛、腰肌劳损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针对这种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探讨腰椎1度滑脱的治疗方案。
一、保守治疗1. 生活方式调整针对腰椎滑脱患者,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饮食上,应保持均衡营养,减少对脊柱的负荷。
运动上,可以进行适量的腰背肌锻炼,增强腹肌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腰椎滑脱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理疗、电疗和推拿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伤后康复。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腰椎滑脱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的药物包括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通过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疼痛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病情。
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对于大部分腰椎1度滑脱的患者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某些严重病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1. 核心减压手术核心减压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通过切除部分椎间盘组织和突出椎骨的骨质,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症状。
该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部分腰椎滑脱患者。
2. 椎间融合手术椎间融合手术是一种较为重型的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植入植骨或植入人工椎间盘等物质,促进相邻椎骨的融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该手术适用于滑脱严重且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但手术风险和康复时间较长。
3. 脊柱镜手术脊柱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脊柱镜引导下的操作,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脊柱镜手术适用于早期腰椎滑脱患者,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1度滑脱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对于严重病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有着各自的适应症,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腰椎滑脱 手术标准

腰椎滑脱手术标准
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手术治疗通常是在保守治疗
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的。
手术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严重,手术的标准之一是患者症状严重,如持续的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2. 影像学表现,腰椎滑脱的手术标准还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
如MRI、CT等显示明显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等明
显的病变。
3. 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如休息、物
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效果不佳,症状仍然严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4. 确诊明确,手术的标准还包括确诊明确,通过临床症状和影
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滑脱,排除其他脊柱疾病。
5. 手术风险评估,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
全身情况、合并疾病等因素,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腰椎滑脱的手术标准是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
学表现、保守治疗效果、确诊情况和手术风险评估等多方面综合考
虑的结果。
在确定手术标准时,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
的手术标准还需结合具体病例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决策。
腰椎滑脱能针灸治疗方案

腰椎滑脱的针灸治疗方案一、概述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部分滑移至下一椎体前方或前方及侧方,导致椎管狭窄、神经受压等症状。
针灸治疗腰椎滑脱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平衡阴阳、活血化瘀、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原则1. 调整椎体位置,恢复脊柱生理曲度。
2. 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 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压迫。
4. 调节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针灸治疗方案1. 取穴原则(1)局部取穴:病变椎体及其上下椎体的棘突旁开1.5寸处,每侧取2个穴位。
(2)循经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肝经、肾经等。
(3)对症取穴: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取相应穴位。
2. 穴位选择(1)局部取穴:阿是穴(病变椎体棘突旁开1.5寸处)、大肠俞、膀胱俞。
(2)循经取穴:委中、承山、昆仑、悬钟、太冲、太溪、肝俞、肾俞。
(3)对症取穴: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如腰痛明显,可加用足三里、气海等穴位。
3. 针灸方法(1)常规消毒:选用75%酒精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
(2)针刺:选用0.30mm×40mm的针灸针,采用直刺法,深度约1-2寸。
(3)行针:行针时采用提插、捻转、旋转等手法,使针感传导至病变部位。
(4)留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
(5)拔针:拔针前先让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缓慢拔针。
4. 针灸疗程(1)治疗频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2)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2-3个疗程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2.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劳累、受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针灸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晕针、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针灸治疗后,患者应适当进行腰背肌肉锻炼,增强腰背肌肉力量,预防腰椎滑脱复发。
5.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非手术治疗进展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非手术治疗进展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腰椎退变性疾病。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不适和痛苦。
针对这一疾病,目前已经有了很多非手术治疗方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非手术治疗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退变性腰椎滑脱症?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化和椎体滑移所致的腰椎疾病。
常见的症状有腰背部疼痛、腿部麻木、活动受限等。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脊髓压迫,造成下肢瘫痪等严重后果。
二、非手术治疗方案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目前已经有了很多非手术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疗法等。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主要包括休息、减轻负重、改变姿势、热敷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但是对于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退化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通过各种物理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腰椎症状,包括热疗、冷疗、超声波治疗、牵引等。
物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药物治疗是通过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包括镇痛药、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4. 中医疗法中医疗法是通过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通过中医疗法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改善腰椎的功能,并且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非常受关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将药物或者抗炎药直接注入患者的椎间盘或者疼痛部位,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炎症反应。
微创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可以避免手术和手术后的恢复期,对于一些手术不宜或者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见千中老年人群,是指腰椎中的某一椎体与其邻近的椎体发生了相对向前或向后的滑移。
类型及病因根据发生滑脱的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病理性和医源性滑脱这几种类型,临床上以椎弓峡部裂性和退行性多见。
1、椎弓发育不良性:通常发生在Ls/S1。
由先天性胀骨关节突或Ls 脊柱后方结构断裂,造成Ls全体滑向骨前方;么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原因。
多发生在腰低部,主要是椎弓峡部断裂或骨折所致;3、退行性:主要是由千老化,腰椎后方小关节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滑脱,面椎板峡部并无异常。
发病多见L3-Ls。
常出现Ls神经根受压迫的临床表现;4、外伤性:由千脊柱除峡部以外有部位的骨折而引起;5、病理性:由千腰椎骨肿瘤、代谢性骨病导致;6、医瀛性:在医疗中对脊椎后方结构过分减压而造成。
症状1、腰祗疼痛:疼痛涉及到腰抵部,多为钝痛,极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千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2、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痴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L5或S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
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3、间歇性陂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跋行症状;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1、椎弓崩裂征象:X线腰椎45°斜位摄片示上关节突轮廓似“狗耳”,横突似“狗头",椎弓根似“狗眼”,下关节突似“狗前肢",关节突间部或称峡部似“狗颈部“、椎弓峡部崩裂时“狗颈部“可见裂隙;上关节突妇关节突问邓(峡祁)下关节突植廿趴哀腰椎斜位片椎弓峡部裂征象示意图2、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腰椎滑脱侧位片示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发生向前移位。
治疗腰椎滑脱的5种方法

治疗腰椎滑脱的5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腰椎滑脱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外用药膏来进行局部治疗,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
第二种方法是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腰椎滑脱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同时还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有助于改善腰椎滑脱的症状。
第三种方法是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腰椎滑脱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缓解腰部疼痛,同时还可以改善腰椎滑脱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第四种方法是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腰椎滑脱患者,尤其是出现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减压、融合等方式来缓解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恢复腰椎的稳定性。
第五种方法是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治疗腰椎滑脱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改善腰椎的功能,预防腰椎滑脱的复发。
综上所述,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选择。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更多的腰椎滑脱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滑脱诊断症状及治疗方案
简介:
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椎弓峡部裂,是椎体发生滑脱、压迫神经根,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男性多见,主要发生在L5和L4。
病因:
根据其病因可分为:
1.先天性腰椎弓中央及两侧各有化骨中心,在发育中未能连接而成峡部裂,胎儿出生时即有椎弓峡部的缺损。
行走之后逐渐发生滑脱。
2.家族型或遗传性腰椎滑脱症,其原因也是先天性腰椎峡部化骨中心未能愈合,但有明显的家族型,可能系儿童时期细弱的峡部折断而成峡部缺陷。
3.后天性、疲劳骨折,峡部较细小,可能为发生峡部裂的内在因素。
相对细小的峡部,在劳动、运动或轻微外伤时,易发生劳损骨折。
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视,致骨折不连接,形成峡部裂。
4.创伤性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因外伤特别是后伸损伤,可发生骨折。
临床表现:
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时发现。
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
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
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下腰痛,在正中或偏一侧,深在,劳动后加重,休息则好转。
疼痛可向臂部或大腿后面放射。
如压迫神经根或伴椎间盘突出,则下肢放射痛沿坐骨神经根的分布走行。
2.站立时腰生理前凸增加。
3.直腿抬高多不受限,下肢的感觉、肌力及反射正常。
4.X线片显示腰椎峡部缺陷。
峡部裂隙之改变由裂隙增宽、硬化、颈部细长,向前延伸。
5.CT检查可显示腰椎峡部列。
在先天性腰椎滑脱严重者,腰前凸明显,L4及L5棘突积气上下韧带常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
有神经根受压征者,可根据感觉及肌力的改变来定位。
符合上述第1~3项可拟诊。
第5项确诊。
(二)鉴别诊断
1.腰肌劳损和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好发于长期弯腰工作者。
主要症状未腰部酸痛。
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好转。
但卧床过久后,又感腰部不适,稍事活动后好转。
X线片可明确鉴别诊断。
2.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腰痛。
少数可向下肢放射,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无坐骨神经症状。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3.腰椎管狭窄症:许多因素可引起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狭
窄使相应部位的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痛,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特别是间歇性跛行。
鉴别主要靠X线正侧位和左右斜片位、CT和MRI。
4.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增加腹压时下肢放射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X线正侧位片盒左右斜片位、CT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1)无症状的峡部裂及Ⅰ度腰椎滑脱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
(2)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压痛点局部封闭,理疗,佩带腰围,加强腰背肌锻炼。
2.手术治疗
(1)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切除椎间盘,上下椎体作出骨粗面或一骨槽以接纳植骨。
用适当器械使脱位椎体复位,于髂骨结节处取适当大小骨块,植于两椎体间,并钢板固定。
术后卧床8~12周。
石膏腰围固定后起床,再固定8周。
(2)椎弓切除、后路复位追健体植骨融合术:游离椎弓包括其关节突完全切除,以使神经根彻底减压。
探查有无椎间盘突出,并将整个椎间盘包括软骨板及椎体皮质骨板切除。
用特制脊柱撑开器将椎体间撑开并回复脊柱轴线,取髂骨块植骨。
术后卧床8~12周。
石膏腰围固定后起床,再固定8周。
(3)脊柱外固定支架复位、固定术:使用脊柱外固定支架治
疗腰椎滑脱。
受限C形臂X线机的引导下,于脱位之上方、下椎体,对没有神经根症状者经皮拧入椎弓根螺纹钉,安装外固定架;对有神经根症状者,切开减压后拧入椎弓根螺纹钉,安装外固定架。
每天转动外固定支架上方的调整螺丝,进行复位,待2~3周复位后再进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预后:
对Ⅰ度以下的腰椎滑脱肺手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常易复发。
对Ⅰ度以上的腰椎滑脱者,只要能达到充分减压、良好的复位、牢固的固定和融合,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