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

合集下载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推拿治疗 目的:缓解腰肌紧张,恢复腰椎稳定。 治则:局部放松,整复滑脱,制动。 部位及取穴:背部、腰骶部及阿是穴。 手法:滚法、揉按法、扳法。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预后 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
注意事项 1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及腰部保暖,带 腰围。 2 锻炼腰背肌力量,增加脊柱稳定性。
发病特点 常见于老年女性。多发生于4、5腰椎。 病因 病因不明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分类 1 真性滑脱 :椎弓根峡部骨不连所致 之前滑脱。此类最多见。 2 假性滑脱:无峡部骨不连,仅因脊椎 或间盘退行性病变,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的椎体轻度前移位,较常见。 3 后滑脱:较少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临床表现 1 腰痛或臀部、大腿痛。休息后可缓解。 2 有的有神经受压症状。 3 腰部活动受限。有摇摆步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定义 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完整 的腰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其 中,向前滑脱较常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生理解剖: 上下关节突之间有一狭窄区→椎弓根峡 部。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单纯性峡部不连无症状,但由于腰椎稳 定性差,局部易出现劳损。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诊断 1 临床表现。 2 腰部肌肉紧张,腰5棘突显著后突。 3 腰5棘突明显压痛。 4 神经受压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 状。 5 X-ray表现:前后位、侧位与斜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度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治疗 1 平卧硬板床,带腰围。 2 药物缓解症状。 3 小重量腰牵。 4 针灸、理疗、按摩。 5 手术。
本病要点
1.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主要表现。 2. 腰椎滑脱症与腰椎管狭窄的鉴别要点。 3.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要点。

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

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

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A.诊断与影像学哪些病史和体格检查最支持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目前尚无充分证据就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工作组共识在影像学检查提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中,其临床特征如下:仅偶发的背痛;慢性下腰痛伴或不伴神经根症状以及伴或不伴体位变化诱发疼痛;神经根症状伴或不伴神经功能缺失;以及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进行充分有力的观察性研究来评价在体格检查的诊断价值。

推荐2: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诊断相关的患者的特性或临床表现的重要性,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是必要的。

最佳的诊断性检查有哪些?推荐:侧位平片是判断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检查。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在缺少可靠证据时,(工作组)建议尽可能行站立位侧位平片检查。

工作组共识MRI是判断伴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

推荐:仰卧位MRI显示小关节渗出液>1.5mm提示可能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

应进一步评估,包括站立位的平片。

推荐等级:B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中直立坐位MRI检查的价值。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轴向负荷MRI检查来评价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硬膜囊横截面面积。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特别是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平片脊髓造影或CT脊髓造影是评价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检查禁忌或无确定结果,推荐CT脊髓造影检查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和CT脊髓造影检查均为禁忌,无确定结果或不相符的,推荐CT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前瞻性研究来更好的评价仰卧位,轴向负荷以及体位MRI检查在观察和评估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管狭窄的价值。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症状包括腰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

三、研究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与术后疗效本研究共纳入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XX例,其中男性XX 例,女性XX例。

年龄分布主要在XX-XX岁之间。

统计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不显著。

2. 手术方式与术后疗效本研究中,手术方式包括椎间融合术、椎体固定术等。

分析发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

椎间融合术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滑脱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而椎体固定术适用于重度滑脱患者,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3. 术前症状严重程度与术后疗效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术后疗效具有显著影响。

症状较轻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而症状较重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可能需辅助康复治疗。

4. 术后康复与疗效术后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统计结果显示,接受规范康复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

四、讨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康复治疗是关键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遵循康复指导,以促进术后恢复。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为提高术后疗效,医生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关注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遵循康复指导,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考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制定。

1.腰痛伴臀部疼痛、或和下肢疼痛、麻木。

2.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无峡部不连表现。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具备1、2和3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

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血亏虚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腰腿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腰骶部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腰部牵引法:患者俯卧位,两手紧抓床头,术者位于床尾,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下肢的踝部,沿纵轴方向进行对抗牵引。

〔3〕腰部屈曲滚拉法:患者仰卧位,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

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扶两踝部,使腰部过度屈曲,再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伸直。

2.整复类手法〔1〕坐姿定位旋转复位法:〔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号:2002-Ⅲ-09〕第1步:晃腰推拿。

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脊柱两旁,骶棘肌外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推揉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

2014年版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指南解读

2014年版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指南解读

2014年版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指南解读【摘要】腰椎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自2005 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发表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第1 版指南后,2014 年再次发表新版指南。

新版指南通过文献分析从腰椎融合术后腰椎功能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影像学评价等16 个方面,对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的推荐级别,以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通过对新版指南进行概要性解读,以使国内神经外科医师和脊柱外科医师对新版指南有所了解。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致腰背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手术方法。

2005 年,J Neurosurg Spine 发表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第1 版指南[1]。

2009 年,神经外科专家和脊柱外科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对该指南进行审议,通过回顾第1 版草案和2005-2011 年相关文献,对一些方法学进行改进,最终制订新版指南并于2014 年发表在J Neurosurg Spine[2]。

与2005 年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采用5 层证据划分,可以更好地区分低级别证据[3]。

本文通过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以便神经外科医师和脊柱外科医师能够更好地依据指南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一、腰椎融合术后腰椎功能的评价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主观功能评价对于评价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脊髓功能,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共10 项条目,每项评分0 ~ 5 分,总评分50 分,若10 项条目均回答,评分方法为实际分值/ 50 × 100%;若1 项条目未回答,评分方法为实际分值/ 45 × 100%,评分越高、脊髓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

采用36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和12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12)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 量表是美国医学局研究组(MOS)开发的一项普适性量表,包含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共8项内容;SF⁃12 量表是其简化版,由于较为简短,研究对象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试。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腰椎滑脱根据慢性下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钉、严重时出现摇摆步态及畸形体型,棘突台阶状,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体征,结合X-线及MRI影像学专有表现较易诊断。

X-线侧位片对腰椎滑脱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滑脱程度测量主要手段。

椎体向前滑移并有不同程度旋转,峡部不连时可见斜形透光带。

左右斜位X-线片上峡部裂呈狗带项圈征。

动力位X-线片椎间移位大于3mm有助于退行性滑脱的诊断。

MRI上峡部裂表现为低信号带,双关节征、双边征有助于腰椎滑脱诊断。

不论是腰椎退行性滑脱,还是椎弓根峡部崩裂性滑脱,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者多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指证有:①Ⅱ度以下滑脱、顽固性下腰部疼痛或下腰部疼痛症状加剧,经过保守治疗无效。

②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间歇性跛钉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③病程长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症状轻重与滑脱加重程度和椎间盘退行变程度相符,影像学检查证实滑脱进度。

④Ⅲ度以上严重滑脱。

?传统的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手术方法,对侧隐窝和椎间孔减压不彻底。

往往是术后神经根症状残留的重要原因。

后外侧植骨融合病变椎体间未作植骨,脊柱前中柱缺乏支撑和融合,很难纠正椎体滑脱和恢复椎体生理弧度,在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系统传递绝大部分重力负荷情况下,椎间盘存在微小变形和移位,可能是下腰部疼痛持续存在的原因。

?经过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技术。

经过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前柱的支撑作用及后柱的张力带功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经过切除椎间盘组织消除了椎间盘致痛性物质,椎体间融合消除了椎体间的不稳,从而消除了物质及生物力学致痛因素。

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可行单侧操作,通过单侧部分椎板和上关节突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保留了脊柱后侧韧带复合体结构及肌肉附丽点,有利于腰背肌的功能恢复,增加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尤其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术操作在出孔神经下方,纵行神经根上方和硬膜囊外侧间隙,对神经根和硬脊膜的牵拉小,大大降低神经根损伤和神经根周围疤痕形成或硬膜囊撕裂机率。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见千中老年人群,是指腰椎中的某一椎体与其邻近的椎体发生了相对向前或向后的滑移。

类型及病因根据发生滑脱的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病理性和医源性滑脱这几种类型,临床上以椎弓峡部裂性和退行性多见。

1、椎弓发育不良性:通常发生在Ls/S1。

由先天性胀骨关节突或Ls 脊柱后方结构断裂,造成Ls全体滑向骨前方;么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原因。

多发生在腰低部,主要是椎弓峡部断裂或骨折所致;3、退行性:主要是由千老化,腰椎后方小关节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滑脱,面椎板峡部并无异常。

发病多见L3-Ls。

常出现Ls神经根受压迫的临床表现;4、外伤性:由千脊柱除峡部以外有部位的骨折而引起;5、病理性:由千腰椎骨肿瘤、代谢性骨病导致;6、医瀛性:在医疗中对脊椎后方结构过分减压而造成。

症状1、腰祗疼痛:疼痛涉及到腰抵部,多为钝痛,极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千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2、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痴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L5或S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

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3、间歇性陂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跋行症状;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1、椎弓崩裂征象:X线腰椎45°斜位摄片示上关节突轮廓似“狗耳”,横突似“狗头",椎弓根似“狗眼”,下关节突似“狗前肢",关节突间部或称峡部似“狗颈部“、椎弓峡部崩裂时“狗颈部“可见裂隙;上关节突妇关节突问邓(峡祁)下关节突植廿趴哀腰椎斜位片椎弓峡部裂征象示意图2、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腰椎滑脱侧位片示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发生向前移位。

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尚显文;刘日光;尹培荣【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05(29)9【摘要】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为一个腰椎体于下位椎体之上发生向前移动,而滑脱椎弓峡部是完整的。

目前认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人采用减压加融合术优于单纯减压术,但对是否应用内固定器械达到牢固融合仍存在争议。

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腰椎滑脱56例,其中资料完整获随访者48例,采用单纯减压加融合术者29例,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798-799)【作者】尚显文;刘日光;尹培荣【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相关文献】1.PLIF手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影响及疗效分析 [J], 万仲贤;陈泽;李强2.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J], 李世渊;曾明;关宏业;谭健韶;杨林;杨健齐;邝满源3.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4.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分析[J], 付国勇; 邴爱玲; 姜坤; 孙恋冬5.Ⅰ~Ⅲ°退变性腰椎滑脱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附82例病例分析) [J], 高健伟;陈君生;孟新;董宜忠;郭红燕;刘学义;初培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NASS退变性腰椎滑脱诊疗推荐指南,唯医,allinmdA.诊断与影像学哪些病史和体格检查最支持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目前尚无充分证据就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工作组共识在影像学检查提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中,其临床特征如下:仅偶发的背痛;慢性下腰痛伴或不伴神经根症状以及伴或不伴体位变化诱发疼痛;神经根症状伴或不伴神经功能缺失;以及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进行充分有力的观察性研究来评价在体格检查的诊断价值。

推荐2: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诊断相关的患者的特性或临床表现的重要性,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是必要的。

最佳的诊断性检查有哪些?推荐:侧位平片是判断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检查。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在缺少可靠证据时,(工作组)建议尽可能行站立位侧位平片检查。

工作组共识MRI是判断伴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最佳的、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

推荐:仰卧位MRI显示小关节渗出液>1.5mm提示可能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

应进一步评估,包括站立位的平片。

推荐等级:B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中直立坐位MRI检查的价值。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轴向负荷MRI检查来评价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硬膜囊横截面面积。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特别是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平片脊髓造影或CT脊髓造影是评价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推荐等级:B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检查禁忌或无确定结果,推荐CT脊髓造影检查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工作组共识对于合并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MRI和CT脊髓造影检查均为禁忌,无确定结果或不相符的,推荐CT作为明确椎管狭窄或神经根侵及的最佳检查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前瞻性研究来更好的评价仰卧位,轴向负荷以及体位MRI检查在观察和评估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管狭窄的价值。

哪些是诊断稳定VS不稳定的最佳诊断或体格检查方法?由于缺少不稳定限定的统一参考标准,没有足够证据推荐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稳定或不稳定的最佳诊断或体格检查方法。

没有公认的诊断稳定与不稳定腰椎滑脱的标准。

许多研究利用站立或侧卧位屈伸平片来评价不稳定;然而,关于不稳定的界定非常宽泛。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未来研究需要建立可普遍被接受的、一致的与临床症状相关的不稳定的参考标准。

推荐2:不稳定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来进一步确认。

动态MRI和/或动态CT脊髓造影检查(包括站立位和轴负荷位)是有助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检查吗?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在动态MRI和动态CT脊髓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前瞻性研究来证实动态MRI和/或动态CT 脊髓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

B.药物/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预后的评价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的最佳预后评价方法是什么?最新的文献研究没有指导性,更多的参考信息见NASS推出的题为Compendium of Outcome Instruments for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of 《SpinalDisorders》的出版物。

C.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注射封闭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注射封闭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工作组共识当主要表现为椎管狭窄的神经根症状时,在逻辑上更应该着重治疗椎管狭窄。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未来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结果评价应该包括每一种药物/介入治疗方法的结果,按患者症状分层的结果(例如仅有轴向背痛,轴向背痛合并神经根病)。

推荐2:尽管缺乏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物理治疗疗效的研究,工作组建议随机对照研究来比较优先进行物理治疗的益处。

这里面也应包括治疗偏好的研究,研究时应注意测试者之间的可信度,因为有文献指出在治疗下腰痛患者时,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会影响其治疗偏好。

推荐3:工作组推荐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长期随访评价不同药物/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

D.手术治疗单纯减压手术疗效要优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吗?推荐:对于继发于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症状性椎管狭窄患者,其症状经药物/介入治疗无改善,可考虑行手术减压治疗。

推荐等级:C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手术减压治疗经药物/介入治疗无改善、继发于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症状性椎管狭窄患者。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由于缺乏对单纯减压的认识,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在逻辑和伦理上恐难以完成。

工作组认为以前发表的高质量研究证实在应用RCT研究对比北美患者手术与药物/介入治疗存在本质困难。

因此不太可能获得关于手术与药物/介入治疗疗效比较的高质量数据。

需要更大样本的,独立的,回顾性的或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研究椎管减压治疗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潜在效果和微创手术方法(棘突间间隔器)。

此外,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研究来进行长期随访评价手术和药物/介入治疗的疗效。

手术减压腰椎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疗效要优于单纯减压术吗?推荐:与单纯减压术相比,应用手术减压融合治疗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B推荐:对于症状性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果滑脱为轻度(推荐等级:B未来研究方向:由于缺乏对单纯减压术的认识,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在逻辑和伦理上恐难以完成与减压融合术的比较。

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研究来进行长期随访评价各种手术技术的疗效,包括减压术伴或不伴融合。

手术减压腰椎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疗效要优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吗?推荐: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相比,应用手术减压融合术伴或不伴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B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手术减压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预后优于单纯药物/介入治疗。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或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各种手术技术包括手术减压融合(伴或不伴内固定)和药物/介入治疗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疗效要优于单纯手术减压融合术吗?推荐:对于症状性的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建议增加内固定以改善融合率。

推荐等级:B推荐:对于症状性的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增加内固定并不能改善预后。

推荐等级:B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或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手术减压融合使用或不使用内固定的疗效。

手术减压后外侧融合与手术减压360°融合的预后相比如何?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哪种融合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建议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积累证据以便更进一步评价手术技术的效果,包括后外侧融合和360°融合。

手术减压360°融合术疗效要优于单纯360°融合术吗?没有发现阐述上述问题的证据。

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工作组不能对此作出推荐。

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数据库研究可为360°融合有无减压的预后比较提供数据。

弹性固定术疗效要优于非手术治疗吗?没有发现阐述上述问题的证据。

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工作组不能对此作出推荐。

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手术治疗包括弹性固定与药物/介入治疗的疗效。

推荐2:工作组推荐前瞻性的研究来比较弹性固定与药物/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

棘突间间隔器置入疗效要优于药物/介入治疗吗?推荐:没有足够的和相矛盾的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哪种治疗方式的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工作组推荐进行广泛的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来比较棘突间间隔器置入手术与药物/介入治疗的疗效。

推荐2:工作组推荐未来对于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棘突间间隔器的评价除与药物治疗比较外还应与手术减压伴或不伴融合相比较。

推荐3:工作组推荐未来棘突间间隔器的评价应包括长期随访评价是否存在间隔器在可容许限度内下沉并发症的发生率。

复位(手术复位)融合术的作用是什么?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应用复位融合术治疗。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对比和多中心研究来评价滑脱复位与原位融合。

对于接受后外侧融合术的患者,自体骨移植疗效要优于骨移植替代品吗?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哪种骨移植材料预后更佳。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进行多中心研究评价骨移植物(骨移植类型)与自体骨移植的失败率。

推荐2:进行对比的成本分析研究来评价骨移植物与自体骨移植的成本效益。

微创手术疗效a.要优于传统开放减压术(椎板切除)吗?b.要优于传统(开放)减压融合术或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吗?推荐:微创手术和开放减压融合(有或无内固定)术的预后均有显著改善,但究竟何种手术技术预后更佳目前证据不一致。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或相矛盾证据反对)未来研究方向:工作组推荐进行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研究来比较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疗效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值得引起重点注意的是因为缺少统一的关于微创手术的定义,因此微创手术的推荐具有复杂性;因此工作组推荐在未来研究中评价微创手术的效果时要对其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义。

手术治疗的长期预后(4年以上)是什么?推荐:对于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减压融合术可能是显著改善长期预后的治疗方法。

推荐等级:C未来研究方向:推荐1:对于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如伦理上可行,未来关于手术效果的长期研究应包括与当前最佳药物治疗方法对比。

对研究对象持续的随访可以获得手术治疗与药物/介入治疗疗效对比的高质量的数据。

推荐2:对于症状性椎管狭窄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未来的长期预后随访研究非常有必要比较不同手术技术的疗效。

哪些患者特有的特点会影响治疗(手术或其它)疗效?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或不推荐非原发疼痛可能会影响治疗疗效。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关于患者年龄和3种以上并存疾病对其治疗疗效的影响。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关于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对其治疗疗效的影响。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没有足够证据推荐关于患者肥胖(BMI>30)对其治疗疗效的影响。

推荐等级:I(无足够证据支持)未来研究方向:推荐:工作组推荐立足于人口的观察性研究例如进行多中心研究来调查与较差的药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疗效有关的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