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曲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研究
腰椎滑脱介绍

精选ppt
30
5、手法治疗
❖镇痛软组织放松:俯卧晃腰法、局部揉、 滚法;
❖穴位镇痛:取痛点(肌肉、韧带、筋膜 附着点、神经行进路线)及环跳、秩边、 承扶、风市、委中、承山等;
❖理筋正骨:侧位斜扳法、坐位旋转复位 法。多用于假性滑脱,真性滑脱慎用。
精选ppt
31
6、腰背肌锻炼
精选ppt
32
(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精选ppt
13
(一)腰椎X线片
2、侧位片: ❖椎弓根后下方细长或见透明裂隙,关节突
间常见硬化征象; ❖上位病变椎体出现滑移; ❖椎间隙狭窄,椎间隙前后比例异常。 ❖可对滑脱程度进行具体测量。
精选ppt
14
精选ppt
15
精选ppt
16
精选ppt
17
(一)腰椎X线片
3、斜位片 可显示峡部崩裂情况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一)腰椎X线片
4、功能位(主要显示下腰椎不稳) ❖椎体间水平位移> 3mm
或角度位移> 10 °,过 屈位椎体间位移≥8% (L4、5)或≥6%(L5S1), 过伸位椎体间位移≥ 9%
精选ppt
20
(二)腰椎CT片
❖椎弓根下层面可见2~9cm锯齿样裂隙, 宽窄不一,走行不定,扫描倾斜时与椎 间盘层面正常光滑关节面呈双关节面;
精选ppt
37
(4)植骨融合
❖内固定物是暂时的,植骨自身骨性融合 才能保持持久稳定;
❖近年,后入路途径椎体间融合装置(简称 cage)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cage的优点是可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 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 定性,并可固定移植骨,有利于骨融合。
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分析

颈腰痛杂志2019年第40卷第2期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2019,Vol.40No.2··腰椎滑脱是常见的腰椎疾病,对中老年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国内关于腰椎滑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椎体滑脱程度方面,少有关于多裂肌等椎旁肌退变与腰背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MRI 检查评估两侧多裂肌退变程度,并评价VAS 评分与ODI 指数,研究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为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临床研究·收稿日期:2018-03-27;修订日期:2018-06-05作者简介:孙良彬(1966-),男,河南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病康复电子邮箱:sbing573@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分析孙良彬(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西宁810001)摘要:目的研究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为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纳入2016-06-2017-06诊治的8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进行腰椎MRI 检查,测量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平均值以及L 5椎体的横截面积,两者比值为多裂肌萎缩值。
根据MRI 横截面L 5水平T 2加权图像进行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将0~1级设为对照组,2~3级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ODI 指数、VAS 评分,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进行多裂肌萎缩值、脂肪浸润分级与ODI 指数、VAS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多裂肌萎缩值、脂肪浸润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AS 评分、ODI 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多裂肌萎缩值与VAS 评分、ODI 指数均呈负相关(P <0.05),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 评分、ODI 指数均呈正相关(P <0.05)。
结论多裂肌退变严重程度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多裂肌退变越严重,腰背疼痛以及腰椎功能障碍越重。
关节突关节方向的矢状化、水平化与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病因关系的临床研究

关节突关节方向的矢状化、水平化与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病因关系的临床研究关节突关节方向的矢状化、水平化与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病因关系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突关节方向的矢状化、水平化与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病因关系。
选取50例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患者和50例非滑脱患者,对比分析关节突角度、关节突骨折、关节面颜色和矢状面与关节面夹角等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患者的关节突角度和矢状面与关节面夹角均显著增加,关节突骨折和关节面颜色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而非滑脱患者则相对正常。
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关节突方向异常是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的显著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尽早发现患者的关节突方向异常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关节突,关节突角度,关节突骨折,关节面颜色,矢状面与关节面夹角,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危险因素,早期预防。
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是老年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和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关节突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节突角度和方向异常会导致关节面受力不平衡,进而诱发关节病变和骨质增生,从而加速腰椎病变。
本研究结果表明,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患者的关节突角度和矢状面与关节面夹角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脊柱负荷不均衡引起的。
此外,关节突骨折和关节面颜色异常也是滑脱病变的表现之一。
而非滑脱患者则相对正常。
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关节突方向异常是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的显著危险因素之一,要注意早期发现并预防。
综上所述,通过对关节突角度、关节突骨折、关节面颜色和矢状面与关节面夹角的研究,对于了解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的发生机制和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相关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
除了关节突角度、关节突骨折、关节面颜色和矢状面与关节面夹角外,退变性腰4椎体前滑脱还有其他的病理生理改变。
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分析

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分析孙良彬【摘要】目的研究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为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06-2017-06诊治的8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进行腰椎MRI检查,测量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平均值以及L5椎体的横截面积,两者比值为多裂肌萎缩值.根据MRI横截面L5水平T2加权图像进行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将0~1级设为对照组,2~3级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多裂肌萎缩值、脂肪浸润分级与ODI指数、VA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多裂肌萎缩值、脂肪浸润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裂肌萎缩值与VAS评分、ODI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与VAS评分、ODI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裂肌退变严重程度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多裂肌退变越严重,腰背疼痛以及腰椎功能障碍越重.【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3页(P164-166)【关键词】多裂肌退变;腰椎滑脱;腰背痛;相关性【作者】孙良彬【作者单位】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腰椎滑脱是常见的腰椎疾病,对中老年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国内关于腰椎滑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椎体滑脱程度方面,少有关于多裂肌等椎旁肌退变与腰背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MRI检查评估两侧多裂肌退变程度,并评价VAS评分与ODI指数,研究多裂肌退变与腰椎滑脱患者腰背痛的相关性,为腰背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纳入2016-06-2017-06于我院骨科诊治的8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均进行腰椎MRI检查,根据MRI横截面L5水平T2加权图像进行多裂肌脂肪浸润分级,将0~1级设为对照组,2~3级设为观察组。
腰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曲度变化的关系

腰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曲度变化的关系朱蓉蓉;贺燕林;马小芳;哈若水【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34)10【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曲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 Seze 判定法取MRI正中矢状位T2WI图像评估腰椎变直与否,运用Weishaupt分级标准评价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程度.结果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与椎间盘退变分级显著相关(P<0.01);腰椎曲度变直与曲度正常2组间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腰椎曲度变化相关(P<0.01),并且在椎间盘退变较明显的患者中,腰椎曲度变直与曲度正常2组间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曲度与椎间盘和椎小关节组成三关节复合体相互协调作用,同时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可能影响腰椎曲度变化.【总页数】3页(P960-962)【作者】朱蓉蓉;贺燕林;马小芳;哈若水【作者单位】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宁夏,银川,750021;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宁夏,银川,750021;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宁夏,银川,750021;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年龄及腰椎曲度变化的关系 [J], 贺燕林;郝宏毅;马小芳2.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曲度的关系 [J], 赵树芬3.退行性L4椎体滑脱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意义 [J], 许飞虎; 袁峰; 陆炜强; 朱俊; 陈加成4.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曲度的关系 [J], 赵树芬5.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形态与腰椎曲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兰俊;陈其昕;翟晓军;陈之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滑脱解析

腰椎滑脱解析腰椎滑脱定义脊柱滑脱通常指某节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常见于腰椎在我国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等种。
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
腰椎滑脱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
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岁较多占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L及L~S其中腰椎体发生率为~。
腰椎滑脱的病因学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
创伤性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先天性遗传因素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
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
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
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退变性因素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
多见于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倍多见于L其次是L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以内。
病理性骨折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关节突关节退变MRI特征之间的关系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关节突关节退变MRI特征之间的关系摘要: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X 线表现及腰椎关节突关节含水量的MRI特征,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8月~2009年1月诊断的53 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及MRI 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椎体前移),X线片上无椎体变形、旋转及侧方移位,除外非退变性患者。
腰4前移的百分比用侧位X线片上腰4椎体后缘相对于腰5椎体后缘前移的距离与腰5上终板宽度的比值乘以百分之百表示。
通过轴位MRI T2像分析腰4-5关节突关节的含水量。
腰4-5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值通过轴位MRIT2像上双侧关节突关节高信号区(即关节面及关节腔内的关节液)宽度的总和与双侧关节突宽度总和的比值来表示。
结果:在53名患者中,43名患者的MRI T2像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而MRI T2像未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的10名患者的侧位X线片均出现轻度椎体前移(<Ⅰ度)。
MRI T2像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的43名患者的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平均值和腰4椎体前移百分比分别为0.14和18.1%。
统计学结果为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RI T2像腰椎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值与X线上的椎体前移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
MRI T2像腰椎关节突含水量增多应高度怀疑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存在。
关键词:腰椎;退变;关节突含水量;腰椎不稳;MRI;X线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某一确定的脊柱功能单位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向前滑移,其椎弓根完整。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进展,该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临床表现为长期下腰部坠痛、间歇性跛行、神经根性疼痛伴局部麻木、触觉异常,相应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运动损害。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原因有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种族因素、软组织异常、腰骶角改变等。
近年来,关节突关节形态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是讨论的焦点,但多集中于关节角及骨关节炎CT 表现的研究[1-3]。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与腰椎曲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脊柱退行性疾患正日益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患,就某种程度而言,每位超过30岁的患者,实际上都存在着脊柱退行性疾患。
其中,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其继发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属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范围,所以也称颈椎综合征。
X光片是颈椎病检查的常规方法,其侧位片上典型的改变是颈椎生理前凸曲度的改变。
成年人的60%-80%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腰痛,在发达国家,腰痛是失业甚至致残的首要病因,而腰痛仅是一个症状,许多脊柱相关疾病都可出现腰痛症状,其病因多且复杂,腰椎退变性腰痛的腰椎侧位片亦有腰椎曲度的改变。
颈椎病的病因,大家公认的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结果,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椎体间的松动,并由此引起椎体缘产生的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腰椎退变性腰痛也是在腰椎骨性退变基础上,骨质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变性、退变等原因引起的临床症状。
以前的研究,无论是从基础,还是从临床,都是单纯地从局部的解剖、生物力学、生理及病理等方面来研究颈椎病或腰椎退变性腰痛。
没有注意到其相关的联系。
故本文对通过对颈椎病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颈椎曲度与腰椎曲度改变比较,对颈椎病患者组颈椎曲度与腰椎曲度改变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颈椎曲度与腰椎曲度改变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一、临床资料(一)患者组1.病例来源:纳入的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门诊及住院颈椎病病例共50例,对照组健康查体者50例。
2.病例采集时间: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
3.病例选择标准:诊断标准:以2009年中华医学会主编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颈椎病的诊断原则为标准: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符合,可以确诊。
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③仅有影像学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正骨2014年2月第26卷第2期 (总099)・19・ 腰椎曲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研究
杜诚恳,王海磊,董倔强,吴铅谈,翁文水 (福建省泉州I市正骨医院,福建泉州I 362000)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曲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在136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x线片上测量其腰椎矢状 面Cobb’S角、Taillard指数、腰椎前突指数、腰椎侧凸Cobb’S角,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Taillard 指数、腰椎前突指数、腰椎侧凸Cobb’S角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腰椎侧凸Cobb’S角呈 正相关(r=0.436,P=0.000);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Taillard指数、腰椎前突指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09,P=0.914;r= 0.032,P=0.710)。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腰椎侧凸Cobb’s角存在正相关性。 关键词脊柱滑脱腰椎Cobb’S角
A correlatio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ar vertebrae curvature and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 dylolisthesis Du Chengken ,Wang Hailei,Dong Jueqiang,Wu Qiantan,Weng Wenshui. Quanzhou Orthopedic— Traumatological Hospital,Quanzhou 362000,Fuji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lumbar vertebrae curvature and degenerative lumbar sp0ndylolisthesis (DLS).Methods:The Cobbg angles of lumbar sagittal plane,taillard indexs,indexs of lumbar vertebrae lordosis and the Cobbg angles of lumbar vertebrae scoliolosis were measured on the X—ray films of 136 patients with DLS,the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bb ̄angles of lumbar sagittal plane and taillard indexs,indexs of lumbar vertebrae lordosis and the Cobb ̄angles of lumbar vertebrae scoliolosis were eval— uated through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Cobb ̄angles of lumbar sagittal plane in patients with DL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bb ̄angles oflumbar vertebrae scoliolosis(r=0.436,P=0.000);While the Cobbg angles oflumbar sagittal plane was not correla— ted with the indexs oftaillard and lumbar vertebrae lordosis(r:0.009,P=0.914;r=0.032,P=0.710).Conclusion:There is a positive eor— relation between the Cobb ̄angles of lumbar sagittal plane and the Cobbg angles of lumbar vertebrae scoliolosis in patients with DLS. Key words Spondylolysis;Lumbar Vertebrae;Cobb ̄angle
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 thesis,DL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 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等原 因,导致椎体向前滑脱,患者可能出现腰痛,根性痛, 双侧神经源性跛行或马尾综合征症状。是引起中老 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J,并和椎间盘病变、腰 椎管狭窄、韧带肌肉病变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 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既往的研究发现女性发病率 是男性的4倍,90%的滑脱发生于L ~ 节段。滑脱不 显著,而且基本稳定,因此表现背部疼痛和偶尔神经 根狭窄症状 J。近年来,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 理及其治疗的研究愈来愈多,在许多相关问题上的看 法不一。作者认为,在脊柱向c曲回归时,腰椎将对 减小的前曲进行代偿。腰椎局部节段过度的后伸代 偿,对局部节段骨钩的形态造成损害,而DLS的发生 是腰椎曲度失代偿情况下曲度代偿的一种方式。本 文就腰椎曲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36例,男25 例,女111例。年龄18~88岁,中位数55岁。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J 中关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临 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即局 部的腰背疼,可伴有下肢牵涉痛和神经刺激症状,同 时必须具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影像学改变。①腰 腿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②按 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③直腿抬高较正常 减少50%,兼或有健腿抬高试验阳性。④出现四种 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 退和反射减弱)。⑤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 查发现:腰椎正位片示腰椎棘突偏斜,侧弯,侧位片示 中医正骨2014年2月第26卷第2期 (总101)・21・ 负荷的下传,下有连接骨盆至下肢的骶椎的限制,自由 度远小于颈曲。另外,腰椎只有5节椎骨,而骶椎融合 成一块骶骨与骨盆连接,使腰椎曲度在腰骶部不能得 到充分缓冲。因此,腰段脊柱对曲度改变的代偿能力 很弱。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退行性腰椎滑脱很大的可能 是在腰椎曲度失代偿下,脊柱代偿腰椎生理前曲的结果。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形成具有慢性疲劳损害特征。 从腰椎曲度减小到曲度失代偿,再到滑脱椎滑脱代偿 到代偿平衡,都包含了这种特征。另外,退变性腰椎 滑脱椎弓结构完整,滑脱程度多在I。,很少达到Ⅱ。。 本研究中,腰椎矢状面Cobb’S角具有正态分布的特 征,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Taillard指数、腰椎前突 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论证明,腰椎矢状面Cobb’S角 与Taillard指数、腰椎前突指数不具有相关性。越来 越多的学者对人体脊柱曲度的本质和适度性展开了 更加广泛的研究。有学者在著作中就人体理想直立 静态脊柱模型研究作了概括。根据几何学和三角数 学的原理以及两个基本假设,提出了人体理想直立静 态脊柱模型。这两个基本的假设就是:假设脊柱的原 发和继发性的生理弯曲都呈圆弧状;假设正常时人体 脊柱的Delmas标准H/L=0.95。从前后位x线片上 观察,该模型的重心位于矢状面上,并与重力线相一 致;在侧位片上,脊柱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生理弯曲的 弧度都是63 oL 。对脊柱曲度的适度性研究将继续 进行,但人体在直立运动中对腰椎曲度的需要和曲度 不足的代偿需要却越来越明朗。直立运动规定了人 体腰椎前曲的必须性,在脊柱向c曲回归时,腰椎将 对减小的前曲进行代偿。腰椎过度的后伸代偿,对局 部节段骨钩的形态造成损害,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 生是腰椎曲度失代偿情况下曲度代偿的一种方式。 本研究中,腰椎矢状面Cobb’S角与腰椎侧凸 Cobb’S角相关性的研究结论证明,腰椎矢状面 Cobb’s角与腰椎侧凸Cobb’s角具有正相关性,故认 为腰椎曲度的代偿不局限于腰椎自身的曲度改变,其 代偿关系的范围应该更加广泛,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戴德纯,房敏,严隽陶,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推拿临 床研究进展[J].按摩与导引,2006,22(7):42. [2] Robe ̄Gunzburg,Marek Szpalski.腰椎椎弓崩裂、腰椎滑 脱和退变性腰椎滑脱[M].梁裕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7:6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4] 韦贵康,戴七一,韦坚,等.脊柱生理曲度内在联系及其 变化与颈肩腰痛关系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骨伤科 杂志,2002,4(2):29—32. [5] Majid K,Fischgrund JS.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 thesis:trands in management[J].J Am Acad O ̄hop Surg, 2008,16(4):208—215. (2013—11—12收稿2014一O1—15修回)
(上接第18页)生痰湿助纣为虐,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 有源。诸药合用,具扶正祛邪,生精补髓、补。肾壮阳、 益气养血、和胃健脾、恢复失调的脏腑功能,阻断湿毒 留驻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综上,参茸痨疽丸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较快 改善全身状况,促进健康肉芽在骨髓腔的生长,改善 病骨的抵抗力。采用手术联合内服参茸痨疽丸相结 合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5 参考文献 [1]Taylor MN,Chaudhuri R,Davis J,et a1.Childhood osteomy— elitis presenting as Pathological fracture[J].Clin Radiol, 2008,63(3):348—351. [2] Campbell R,Berry MG,Deva A.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tibial osteomyelitis shows good functional outcomes[J]. Eplasty,2011,25(11):3. [3]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4版.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24—62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28—230. [5] Franken JM,Hupkens P,Spauwen PH.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lower leg after a traumatic open tibial fracture[J].Eur J Plas Surg,2010,33(3):129—133. [6]De Micheli A.Italian standards for diabetes mellitus 2007: executive summary[J].Acta Diabetol,2008,45(2):107— 127. [7]金永明.三期法治疗慢性骨髓炎63例[J].中国骨伤, 1999,12(6):28. [8]黄立羡,陈长青,练克俭.股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 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26(9):851—852. [9]郭建刚,王新卫,李勇军,等.慢性骨髓炎中医药治疗的 思路[J].中医正骨,2008,2O(11):67—69. 』10 l Momp6 JIB.Consensus document on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in diabetic foot[J].Rev Esp Quimioter,2011,24(4):233—262. [11]唐吉平,蒋顺琬,林志文,等.复方黄连液对慢性骨髓炎 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5, 17(3):3—5. (2013—07—12收稿2013—11—05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