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 江雪

合集下载

《江雪》教学设计8篇

《江雪》教学设计8篇

《江雪》教学设计8篇《江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

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

绝:断绝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

踪:脚印。

灭:消灭,消失(没有了)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学生交流(凄冷、孤傲)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九、作业《江雪》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江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之一。

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所作。

诗人借描写风雪之中垂钓的渔翁,来衬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其中那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学情分析】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质兼美,已得到人们的重视。

四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讨论,体会古诗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精炼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议论等形式,深入感受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科学自然观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雪》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雪》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江雪体裁:诗题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名字:柳宗元年代:唐代描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翻译: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绝迹;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原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赏析二:思想内容诗人仅仅用二十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向读者展示了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而这一切实则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在走下坡路的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

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使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语文版(新版)2020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江雪

语文版(新版)2020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江雪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江雪《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

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

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

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

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努力在体现以下几个理念: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上,我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只不过换了“猜一猜”这种说法,学习就不显得那么压抑和沉重了。

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这样的发现比教师告诉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诗诗句的意思,是在个体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先有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讨论交流,才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小燕子”了。

由此可见,阅读更多的是主观行为,这与阅读对象的年龄、阅历、经历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

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4课《江雪》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4课《江雪》原文及教案

【导语】《江雪》⼀诗描绘了⼀幅寄兴⾼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以下是整理的(西师⼤版:⼩学⼆年级上册语⽂24课《江雪》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 千⼭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的⾜迹。

⼀叶孤⾈上,⼀位⾝披蓑⾐头戴⽃笠的渔翁;独⾃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学习诗⽂,体会诗的意境和诗⼈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过程: ⼀、观看电脑画⾯,初步感受画⾯的意境。

(让学⽣⽤⾃⼰的话说⼀说感受)揭⽰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学习 1、教师伴着⾳乐范读古诗,请学⽣进⾏评价。

2、学⽣⾃学 ⽤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读古诗。

(2)借助⼯具书,查⼀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到学⽣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出⽰⽣字卡⽚:绝径踪孤⾈翁钓 (2)指名让学⽣读⽣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及时提醒 (3)结合学⽣遇到的难字说⼀说记忆字形的⽅法。

(教师板书) ⾈:第⼀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是“⽻”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不是“⽖”。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书空写⼀写。

(教师进⾏板演,易错的地⽅⽤彩⾊笔标出来) (4)学⽣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家,也是的⽂学家。

是唐宋⼋⼤家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的三⾸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幅动⼈的寒⼭秋⾊图;《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让⼈从残败中看到⽣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回味⽆穷;《夜书所见》写诗⼈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1 教学要求: 1.⾃主学习本课⽣字,能⼯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课时 ⼀、说话训练,进⼊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句或⼏句描写秋天景⾊的句⼦吗?(⽣说话练习) ⼆、故事导⼊,揭⽰课题:介绍杜牧、岳麓⼭。

1.下⾯请同学们先听⼀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位⽂学家,他从⼩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

他的诗⽴意新奇,优美隽永,⾻⽓雄劲,在当时⽂坛别具⼀格。

他⼜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武全才。

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小学语文《江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2)理解古诗《江雪》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诗人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及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学会通过古诗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生活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乐观、坚韧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超越。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江雪》的文本、插图等。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诗人柳宗元的生活和创作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古诗《江雪》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中的景色。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朗读感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江雪》,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解释其意义。

(2)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如雪、山、船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角度思考,体会诗人在寒冷的雪天中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乐观、坚韧的心态。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江雪》的意象和意境。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的准确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S版)
30
拓展延伸
与雪有关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踏莎行》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南秦雪》
31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和词语。
32
2.墨 梅
33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 元画家、 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 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 (今属浙江)人。归隐九里山,卖画为 生。工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生 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 梅。亦擅竹石。传世作品有《墨梅》 《南枝春早》等图。诗作语言质朴, 不拘常格。有《竹斋集》。
孤舟蓑笠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寒冷的江面
独钓寒江雪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18
译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迹。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 戴斗笠的老渔翁,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41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 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 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抒发自己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高尚情操。
42
结构图解
形 态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
状 物
自 甘






品 不要人夸好颜色 言 纯 格 只留清气满乾坤 志 洁
43
主题概括

【部编小语教材古诗解读】18 江雪

【部编小语教材古诗解读】18 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朋友们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柳宗元的《江雪》。

“小江说语文”从“教材解读”、“诗作背景”、“古诗词解读”三个方面出发,带领小朋友们回到教材去看古诗,同时在“古诗词解读”部分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诗。

【教材解读】《江雪》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日积月累部分。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思维方法学习重点是: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结合单元主题和学习重点,我们在读这首诗时可以从“感受诗人多样性表达”的角度去体会古诗的感情。

【诗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人称“柳河东”。

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古诗词解读】一、解诗题老师:题目是《江雪》,读完题目以后你们觉得这首诗会写些什么呢?学生:江上的雪景。

老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柳宗元笔下的“江上雪景图”吧!二、解诗意老师:这是一幅“江上雪景图”,读完诗后,你们觉得这幅图里有什么?学生:有山,有径——小路,有舟,还有一位老翁。

老师:好,接下来我们细细读每一句,看看山是怎样的,径是怎样的,舟是怎样的,老翁又是怎样的呢?【千山鸟飞绝】学生:“山”是千山,就是有很多的山,接着却说“鸟飞绝”,连一只鸟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诗人要说是“鸟飞绝”呢?学生:鸟儿都飞走了,说明雪下得很大。

【万径人踪灭】学生:“径”指的是山上的小路,小路上没有看到人的踪迹。

老师:这同样也是说明?学生:雪很大。

老师:这两句都写“雪很大”,却没有写到一个“雪”字。

读完以后,我们却能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

学生:“千山”、“万径”、“鸟飞绝”、“人踪灭”,这里诗人还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绘雪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练习背诵古诗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写一写二句诗的意思
江雪 千山 鸟飞 绝 , 万径 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 寒江雪。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只见一只小船上有一位穿着蓑衣,戴 着斗笠的渔翁,独自一人坐着小船钓鱼。
谢谢你的观看!
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绝: 尽。 径(jìng):小路。
踪(zōng): 脚印,踪迹。 孤: 孤独,孤单。 舟: 小船。 寒:寒冷。
Suō lì wēng
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
千山鸟飞绝
诗意:一座座山上的鸟儿都躲起来过冬了, 山中找不到鸟儿们飞翔的影子。
万径人踪灭
诗意: 一条条小路上的行人都回家了,
路上看不见人们行走的足迹。
孤1舟11 蓑笠翁,
独1钓寒江雪。 1
1
诗意1 :
1只见一只小 1船上பைடு நூலகம்一位 1穿着蓑衣, 1戴着斗笠的 1渔翁,独自 1一1 人坐着小 1船钓鱼。
1
1
一、总结全文,体会诗意
一座座山上的鸟儿都躲起来过冬了, 山中找不到鸟儿们飞翔的影子。一条 条小路上的行人都回家了,路上看不 见人们行走的足迹。只见一只小船上 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 独自一人坐着小船钓鱼。
第五册
江雪
诗人简介:
唐代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河东人。 因元和十年任柳 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 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江雪》、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 州刺史》等。
123
1254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