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湖南试题和答案
湖南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略)
(1)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其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古诗文内容略)
(1)请解释诗中的“XX”一词,并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知识运用
3. 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句子的填空。
(填空题内容略)
四、写作
4.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要求略)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1)“XX”一词在文章中指的是……(解释词义),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分析作用)。
1.(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分析情感),这可以从文章中……(引用原文)看出。
二、古诗文阅读
2.(1)“XX”一词在诗中指的是……(解释词义),它的作用在于……(分析作用)。
2.(2)这首诗通过……(引用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分析思想感情)的深刻感受。
三、语言知识运用
3. 根据题目要求,填空题答案为……(填空答案)。
四、写作
4. 议论文范文:
(写作内容略)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样例,实际考试中的题目和答案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实际考试为准,认真复习,准备考试。
同时,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应试能力。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
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答案】B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比喻“一带清流”,对偶“佳木茏葱,奇花熌灼”“清溪泻雪,石磴穿云”。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熌灼.shuò 曲.折qŭ 山坳ào 石磴chéngB.熌灼.shuò 曲.折qū 山坳yòu 石磴děngC.熌灼.zhuó 曲.折qŭ 山坳yòu 石磴chéngD.熌灼.zhuó 曲.折qū 山坳ào 石磴děn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多音字和形声字测读音。
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前后句的照应和句式的选择。
湖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

湖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5分)现代文阅读Ⅰ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
历史是对过去的讲述,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
从过去中选择原料、组织模型和生产历史,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智力活动,而对历史的生成、演变、发展和应用这个过程进行考察的学科就是历史学。
既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就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
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就是历史学家的美德。
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求真”。
然而求真不是美德,求真是历史的本性。
没有人会说他讲述的历史不够真实,所有人在使用历史时都深信或至少宣称这个历史是真实的。
这是由历史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讲述真实的过去、忠诚于事实,是历史唯一的特性。
当然,许多曾经被认为真实的历史,后来逐渐被排除在历史之外,而归入神话、伪史或编造。
历史学的历史表明,太多的历史都已被剔除在历史之外,过去的许多历史知识现在已经被归入神话或伪史。
各个文化、各个时代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求真的职业精神,然而他们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神话与伪史。
求真几乎可以等同于历史学的职业本身,还不能说是一种品德。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呢?历史学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因为历史如此有用,生产伪史、篡改历史、制造遗忘,以及滥用或错用历史,就是历史应用的基本形态之一。
过去当然是确定无疑的、已经发生的、唯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因眼前的需要而把过去那个“唯一”改写为“多种”。
我们所知道的过去就是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充满了可能性,是基于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人的需要而反复改写的结果。
从古至今积累了巨量的历史知识库,今天研究历史、写历史的人,主要是面对这个巨量的知识库重新选择和组织素材,赋予目的和意义,这样就写出了新的历史。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B.捕.获pǔ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C.菜畦.qí炫.目xuán 扶掖.yè耳濡.目染rúD.宫阙.què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C)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B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
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新高考湖南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新高考湖南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A. 《庄子》B. 《离骚》C. 《诗经》D. 《道德经》()2.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4.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时期?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5. “唐宋八大家”中不包括哪位文学家?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司马光()二、判断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湖南2022高考试题答案

湖南2022高考试题答案语文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选项A中提到的“历史人物评价”是文章的切入点,但并非文章主旨,故排除。
选项B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贴近文章核心,因此选B。
2. 此题测试文言文阅读及理解。
文中“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表明了作者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看法,强调勤奋和节俭的重要性。
选项C中的“节欲”并未在文中明确提及,而是通过“俭以养德”间接体现,因此选C。
3. 该题考察诗歌鉴赏能力。
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通过“绿”字的使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江南的景色。
选项A中的“生机勃勃”是对这一景象的准确概括,故选A。
数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
根据题目所给的函数f(x)=x^2-3x+2,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来分析函数的单调性。
f'(x)=2x-3,令其等于0,解得x=3/2,因此函数在x=3/2处由减变增,故选B。
2. 此题测试解析几何知识。
根据题目所给的圆的方程(x-2)^2+(y-3)^2=16,我们可以知道圆心为(2,3),半径为4。
题目中给出的直线方程为y=x+1,我们可以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2-3+1|/√2=√2,这个距离小于半径4,说明直线与圆相交,故选A。
英语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旅行中的一次难忘经历。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但最终通过当地人的帮助解决了问题。
选项C中的“hospitality”意为“好客”,与文章中描述的当地人的热情帮助相符,因此选C。
2. 此题测试完形填空能力。
根据上下文,前文提到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感到紧张,而后文提到了作者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
选项D 中的“overcome”意为“克服”,符合语境,故选D。
以上是对湖南2022高考部分试题的答案解析。
由于篇幅限制,未能涵盖所有题目,但这些解析可以作为参考,帮助考生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湖南省试卷

高考语文湖南省试卷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刻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刻了!那个时候专门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专门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传奇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犹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
“隔彩霞”三字,不直截了当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鲜艳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
笙声奇异,引得诗人寻声暗问。
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
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际,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向往,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周任有言曰:“。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3)。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犹豫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荡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能够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能够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势;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读《中国不高兴》,令我想起了一件事,几年前,一位在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我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他想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等说理方式。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教育,不只是训练读写的技能,更是通过学习使用文字语言,养成公共说理的理性思考习惯。
只有说理的社会才是正派、宽容的社会,需要尊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说理对方。
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心平气和,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
这些都是《中国不高兴》作者们需要补的功课。
许多读者受蛊惑而浑然不觉,他们虽受过教育,但缺乏基本的理性辨析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教育中有了严重的疏忽和失败?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不是如《中国不高兴》作者们所说的那样,要“刺激”什么人或者要出什么气。
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
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
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
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
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提高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
(摘编自徐贲《“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材料二:三联生活周刊:随着近年网络暴力事件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不禁开始怀念起2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南试题和答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惬.意qiè静谧.bì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ēB.乘.势chéng 戏谑.xuè可塑.性suò跬.步千里kuǐC.佳肴.yáo 苋.菜xiàn 了.望哨liòo 独辟蹊.径xīD.篆.刻zhuàn 黝.黑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B.辐员魁梧天花乱坠彪炳千古C.联袂耽误沧海一粟插科打诨D.寒暄遴选克勤克俭针锋相对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意起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闲情,是,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钧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几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着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三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备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D .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我聊以.忘忧耳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如惠语以.让单于 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A .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 .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 .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D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译文:(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译文:(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3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A. C.B. D.(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答:(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4分)答: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氓》)(2),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3),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整个殖民时期,不论是对欧洲殖民者,还是对被他们压迫的非洲奴隶及本土的印第安人来说,烈酒都是艰难岁月中的一种慰藉。
对于印第安人为什么如此喜欢烈酒,人们众说纷纭。
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印第安人认为烈酒就像当地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
而饮用者只有让自己完全喝醉才能产生这种幻觉。
一位17世纪的法国研究者在介绍印第安部落时说道:“他们非常喜欢酒精浓度高的饮品,但如果手边的饮品不足以让人一醉方休,他们往往不屑一饮。
”如果手边的酒不足以让一大群人全部喝醉,那么这些酒就给一小部分人喝,其他人则在一旁看着。
印第安人有“要喝必醉”的习惯,因此,当看到欧洲人有时选择喝葡萄酒时,他们感到非常纳闷。
我们且不说印第安人到底为什么对烈酒如此着迷,单说欧洲人,他们着实充分利用了印第安人的这一习惯。
在与印第安人进行土地和货物贸易时,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烈酒(如朗姆酒、白兰地等)。
法国毛皮商人给加拿大提供了大量的白兰地,对此,一位法国的传教士大加批评:“罪恶的白兰地交易让这些地区的印第安人变得残忍、暴躁和逆来顺受,我们在深表愤慨的同时,更要阻止这种罪恶贸易,因为它会让人变得麻木和放荡。
”然而,当地的法国军队不但不阻止这种贸易,反而把保证白兰地的供应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因为这些酒一部分要卖给印第安人,另一部分要留着自己喝。
在墨西哥,自从西班牙人引进了蒸馏术后,麦斯卡尔酒得到了发展。
它是墨西哥人和中美洲人的日常饮料,经当地的阿兹台克人发酵制作的一种酒精浓度较低的龙舌兰酒蒸馏而成。
后来殖民者使阿兹台克人和其他的当地印第安人受上了麦斯卡尔酒,并逐渐离不开这种高浓度烈酒。
1786年,墨西哥总督认为,既然印第安人如此喜欢烈酒,而这种喜好又能很好地帮助殖民者巩固统治,那么这种以酒治人的方法也完全可以用来对付北方阿帕奇人。
他建议:“这样,我们就能让他们有一种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必须依靠我们。
”在火器、枪炮、疾病、瘟疫和蒸馏饮品的帮助下,老牌帝国的殖民者成了新世界的统治者。
烈酒帮助殖民者对成百万的人进行奴役和驱逐,帮助他们建立新国家,并帮助他们侵略异国文化。
今天,烈酒不再与奴役和剥削联系在一起,但它仍然被人所用:由于它长时间不变质,飞机上的乘客总喜欢在行李中放上一瓶免税的烈酒;另外,为了逃避消费税,消费者总是购买免征赋税的烈酒,这种行为不正是对朗姆酒经营者和威士忌爱好者传统的一种继承吗?12.文章以“烈酒”为话题,先分析印第安人的缘由,再叙述殖民者的行为,最后指出烈酒在今天仍然被人所用的情况。
(4分)13.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烈酒与印第安人 B.烈酒里的精神慰藉C.酒瓶与异国文化 D.酒瓶里的殖民主义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印第安人之所以对烈酒着迷,是因为它像某些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
B.印第安人如果不能一醉方休就谦让旁观的饮酒现象,表明民族传统习俗中精华与糟粕并存。
C.法国传教士对“罪恶的白兰地交易”的批评,是源于法国的毛皮商和军队在加拿大的行为。
D.麦斯卡尔酒的发展和被利用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引进外国技术的时候,应警惕其负面影响。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未婚妻[法]奥杜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之后,决定走进车厢。
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
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把它们从这里拿开。
”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不是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
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
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
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快乐。
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