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廉政小故事范文.doc

合集下载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1. 明朝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他派手下得力干将郑牢去北京解银,差事办完后,北京分司的司长是个大贪官,见郑牢手提沉重甸甸的银箱,就起了贪心,企图收买郑牢,结果郑牢不受贿赂,坚决把银箱带回。

杨继宗见北京分司送来的银箱十分沉重,就对郑牢产生了怀疑,在检查银箱时发现里面装着是两锭原色丝银,于是杨继宗对郑牢产生了误解,以为郑牢从中舞弊,遂将郑牢关入大牢。

通过拷问,郑牢拒不招认,最后在杨继宗亲自审问时,郑牢仍理直气壮地说:“大人你日日夜夜勤政爱民,难道就不清楚郑某的为人吗?难道不知道郑某是块铁石心肠?不管什么歹徒淫威也不能使郑某改变操守!”。

2. 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杨继宗“不受将军不受钱,清风高节领风骚”。

在正统年间杨继宗先后任过九年知府,其中就有七年任嘉兴知府。

他一生清廉为政,不事权贵。

他常说“禄以代耕,没粟违心”,为了不使百姓负担过重,他宁可自己赔补,决不侵扰百姓。

他常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衙门的用费,“私室常寄蔬粟”,而“与妻子薪储一舟一被”。

3.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名人叫李汰,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官,却一直两袖清风。

一天晚上来了个自称姓贾的中年人。

这人一进门就拍着袖子说:“李公久旱逢雨露,今晚特来奉送程仪千两。

”李汰听了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

”贾某忙说:“李公清廉,人所共知。

我早已备好白银五百两,只怕李公不敢收。

”李汰听了拂袖而起说:“我李汰非贪财之人。

”说着从贾某手中夺过银子就要走。

这时贾某露出了真面目说:“好吧!你这个愚腐的东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汰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说着就大声呼喊起人来。

贾某见势不好,只好狼狈而逃。

廉政小故事

廉政小故事

廉政小故事
曾有一位政府官员,他操守高尚,为人公正,被人们推崇为廉洁的榜样。

有一天,他接到来自一个富有势力的商人的请求,要求帮助他处理一笔涉及到税务的问题。

这个商人一直都以他的财富和势力来左右政府的决策,但是这位政府官员一直都没有被他的利益所腐蚀。

当政府官员了解到该问题涉及到一项国家税收政策的漏洞后,他果断地拒绝了商人的请求。

他坚守原则,执法公正,不为权势和金钱所诱惑。

商人对政府官员的拒绝感到非常愤怒,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试图让政府官员感到困惑和绝望。

然而,政府官员对商人的报复行为从不动摇,依然坚守原则,坚守正义。

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商人意识到政府官员始终不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屈服。

他也逐渐意识到,政府官员的行为是出于对公平和正义的坚守,而不是因为个人利益。

终于,在政府官员的坚持下,政府修复了该税收政策的漏洞,并对商人及其涉及财务进行了彻底的审查。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廉政并不只是指政府官员不贪污腐败,更重要的是坚守廉洁的原则,不受金钱和权势的诱惑,始终为人民的利益着想。

廉政故事5篇范文

廉政故事5篇范文

廉政故事5篇范文第一篇:廉政故事古人劝廉故事集锦1、父劝子廉刘歆是刘向的儿子,年少得黄门侍郎要职。

刘向及时写了《戒子歆书》教子为官。

他引用董仲舒富有哲理的名言,引用齐顷公成功失败的故事,要求儿子牢记历史教训:“身处要职,在道贺声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建立功勋,切不可恃高官显位,骄奢淫逸,走一败涂地的道路。

”2、母劝子廉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

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

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3、妻劝夫廉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

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4、兄劝弟廉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

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

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

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5、叔劝侄廉宋朝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

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

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

偶此多事,如有差事,尽心向前,不得避事。

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

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事。

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欲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

”6、舅劝甥廉宋朝名相寇准,少年得志。

淳化年间,太宗亲自为其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亲。

廉洁自律小故事

廉洁自律小故事

廉洁自律小故事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年轻人,他是村里的一名村官,负责管理村里的一些事务。

小明自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知道廉洁自律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努力做到廉洁自律,不贪污受贿,不违反纪律,一心为村民谋福利。

有一天,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村里的水源被污染了,导致村民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村民们纷纷向小明求助,希望他能够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小明知道这件事情很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对村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于是,他立刻召集了村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对策。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小明带领大家奔赴水源地,亲自督促清理工作。

在清理水源的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是小明始终坚持在最前线,亲自参与到清理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经过数天的努力,村里的水源终于恢复了清澈,村民们纷纷向小明表示感谢,他们说,“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你是我们村里的好官!”小明听到这些话,感到非常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廉洁自律的品质让他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尊重。

这件事情让小明更加坚定了自己廉洁自律的信念,他深知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够为村民们谋福利,才能够让村里的事务更加公正、透明。

他决心要继续努力,为村民们谋取更多的福利,让村庄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自律,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

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像小明一样,坚守廉洁自律的品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廉洁自律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底线,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廉洁小故事第1篇两袖清风的谦明朝名臣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洁小故事第2篇XXX拒礼为开廉洁XXX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XXX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XXX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XXX的60大寿,XXX前几天。

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XXX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XXX,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XXX。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XXX让王朝把诗拿到XXX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寺人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廉洁小故事第3篇XXX(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

XXX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

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一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此刻,只要一提起XXX,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廉政教育小故事

廉政教育小故事
2. 晋代人吴隐之被派到广州做刺史,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这些小故事都Βιβλιοθήκη 调了廉洁正直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不受利益诱惑而违背原则。
廉政教育小故事
以下是两个廉政教育小故事:
1. 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在鲁国做相国,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公孙仪喜欢吃鱼,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于是,全国各地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吃,公孙仪却一概不受。他的弟子们有些不理解,劝他说:“先生既然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的鱼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更不能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我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难免要为人家办事,这样就会违背法律。违背了法律,我这个相国就当不成了,到那时候,即使我非常喜欢吃鱼,也没有人会送鱼给我吃。现在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不会被免职,也就能常常吃到鱼。”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廉洁是中国传统之一,廉洁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希望你喜欢!清正廉洁小故事1清正廉洁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说大一点,如果每个人都不廉洁,我们的国家就会遭殃。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多么美好。

大家都非常爱戴清正廉洁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变得这么强大和富有。

从古到今,我们国家出现了许许多多清正廉洁的官员,古代的包公,一生廉洁,被后人称为“包青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爷爷,一件睡衣补了多次还舍不得扔掉。

我们也非常痛恨那些给国家造成危害,不廉洁的官。

他们只会给国家增多坏事,根本没有想过怎么去报答国家。

这些人怎么不让人痛恨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一名小故事,但我们也要学习包公、周总理爷爷的正气精神。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遵守小故事规则,同时不忘了提醒别人也要做好。

因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使国家变得强大富有,必须要大家都团结起来才行。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廉洁的人;一个能报答国家的人。

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廉洁了,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清正廉洁小故事2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人们把廉洁视为一种美德,把败坏看作社会的一颗毒瘤。

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每个朝代的领袖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廉洁,既是一个好官的标志,也是我们小故事前进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好品质。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公仪休拒收礼物》。

文中,一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条小小的鱼作为礼物送给他,他也竟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他深知,一条小小的鱼身上,蕴藏着多少阴险的计划,甚至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他正是知道这点,才不会收下任何礼物。

他就是——公仪休。

公仪休拒收礼不但为了自己,更为了朝廷、百姓。

也证明了他廉洁、正直和聪明的品性。

廉政建设小故事(精选5篇)

廉政建设小故事(精选5篇)

廉政建设小故事(精选5篇)第一篇:廉政建设小故事1、康乡长的忙(通俗小故事)南湾村位置偏僻,周围都是山。

山里也没什么矿产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才刚解决。

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那般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

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壶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吐苦水。

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正在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说句不好听的话,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银行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

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要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地差点将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就是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

你们村多少户人家?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多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

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廉政小故事范文篇一: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8: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9:丹心要学月月红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

”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古代廉洁小故事10:公仪休不受鱼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

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

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

但他坚辞不受。

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

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古代廉洁小故事11:子罕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接受。

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古代廉洁小故事12:羊续悬鱼拒礼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

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

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

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

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

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

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

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

”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

”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

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

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3:刘宠克己奉公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

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

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

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

”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

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

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

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

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古代廉洁小故事14:孙谦保廉留遗书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

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

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

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

”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

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

”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古代廉洁小故事15:赵轨清廉若水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

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

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

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

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

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

”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

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

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

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古代廉洁小故事16: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7:王翱五朝廉吏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