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中隐形知识如何显现

合集下载

企业培训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企业培训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唯一能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如何利用知识,以及如何获取新知识。

人类的知识包括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

知识是组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隐性知识是难以模仿的,是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隐性知识必须转化为显性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组织所利用。

因此,如何在培训环节,促使隐性知识由个体到组织、由认知到技能的转化,进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不断促进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组织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培训Abstract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a knowledge-based era, only can b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the organization, the only constant is how to use knowledge, and how to obtain new knowledge. Human knowledge includestwo kinds, one is the dominant knowledge, the other is a tacit knowledge. Knowledge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acit knowledge is difficult to imitate, the organization forme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the basis and source, tacit knowledge into explicit knowledge can be better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use. Therefore, how the training links, prompted the tacit knowledge from individual to organization, from cognition to skills transfer,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the spiral,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sharing of knowledge, on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research has certain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Organization, Explicit knowledge,Tacit knowledge,Train目录1 绪论 (4)1.1 什么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4)1.2隐性知识的分 (4)1.3为什么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5)2.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措施 (6)2.1显性化的路径 (6)2.2显性化的具体过程 (6)3企业培训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8)3.1企业培训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8)3.2具体方法 (9)4结语 (10)5 参考文献 (11)1 绪论1.1 什么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叫书本知识,是平台化、大众化的知识,是人人都可以在公共场合获得的知识,比如:书店里的书籍、音像店里的音像、街头的广告,报纸、电视、广播里传播的知识统称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创新研究一、前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企业的绩效。

而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创新研究是企业创新和绩效提高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聚焦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创新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创新研究。

二、隐性知识的概念及特点隐性知识指不易被传递和表达的知识,通常为个人内在的经验、技能、直觉和价值观等,是人类经验中的一部分。

与之相对的是易于传递和表达的显性知识。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个人化:隐性知识通常由个人的经验、信念、价值观等组成,其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因人而异。

(2) 嵌入性:隐性知识嵌入于个人的行为、决策、沟通等过程中,并影响其企业行为和决策结果。

(3) 不易被表达和传递:由于隐性知识的个人化和嵌入性,其不易被表达和传递,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研究才能得到应用。

三、隐性知识的管理1. 隐性知识的获取隐性知识的获取是隐性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理解和应用隐性知识的前提。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获取隐性知识:(1) 培训:通过培训,企业可以让员工分享他们所掌握的隐性知识。

同时培训也可以提高员工对显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 沙盘推演:企业可以通过沙盘推演等方式,促进员工间的沟通和头脑风暴,从而获取隐性知识。

(3) 知识分享:企业可以通过知识分享平台等方式,促进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和分享。

2. 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的转化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是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1) 录制视频:通过录制视频,将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通过内部共享平台进行分享。

(2) 写作:通过文档和文章等方式,将员工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分享和交流。

(3) 制作流程图:通过制作流程图等方式,将员工的隐性知识可视化,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和沟通。

3. 隐性知识的共享共享是有效管理隐性知识的关键。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共享隐性知识:(1) 共享平台:通过内部共享平台,让员工间随时共享和交流知识。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与显性知识转化及其路径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与显性知识转化及其路径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 0 9年 1 月 第 1 卷来自第 6期 1 8C i JMe irI c,oe b r 09, o 1 , o6 hn dLb f iN vm e 0 V 1 8 N . nS 2
. 7. 3
图书 馆知 识 管 理 中的 隐性 与 显性 知 识转 化 及 其 路径
练 晓 琪
( 南通 大学 附属 医院 图书馆 , 苏 南通 江
2 60 ) 2 0 1
摘要 : 图书馆 知识管理 , 就是 通过 对显性知识和 隐性知识 的搜 集、 整序 、 存储 和应用 , 其最 大限度地发挥 作用 的过 使 程 。隐性知识从“ 前知 识” 潜知识 ” 态向显性 知识 的转化在 图 书馆 知识 管理 中尤为重要 。 因此 , 建立环境 和“ 状 从
生态 。从心理学 角度讲 , 指作 为主体 的人 , 是 在各 种社 会 活 动 中与 客体 长期 互相作 用 的主观 感受 , 是人 们对 外部事 物 、 环境 的潜在性判 断、 知 , 感 以及 对 自身行 为和 自身需要 的体 悟 。这种判断 、 知 和体悟 皆属 于主体 的实 践和经 验 , 感 因而 隐性知识包 含认 知 、 情感 、 信仰 、 经验 等要 素。根据隐性知识 所从属和表现 主体 的不 同 , 可将其分 为个 人隐性知 识和集体
内的研究 热点 之一。图书馆知识管理 , 就是对 显性知识 和隐 性知识 的搜集 、 整序 、 存储 和应用 , 其最大 限度地发挥 作用 使 的过程 。其 中 , 对显性 知识 与 隐性知识 转 化与 应用 的研究 , 是 图书馆 知识 管理研究 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1 显 性 知 识 与 隐 性 知 识 的 分 界 11 显 性知 识 与 显 性 知 识 管 理 . 显 性 知 识 是 有 形 的 、 视 可

隐性知识显性化

隐性知识显性化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指那些不易被文字或语言描述清楚,通常存储在个人或组织成员的头脑中,通过个人经验、直觉、感觉等方式体现的知识。

与之相对的是显性知识,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等形式明确表达出来,易于传播和分享。

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即所谓的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传承和创新。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性在企业或组织中,隐性知识往往与个人的技能、经验密切相关,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复杂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隐性知识由于其难以言传的特性,往往难以在组织内部广泛传播,限制了知识的利用和创新。

因此,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使之成为组织共享的资源,对于促进知识交流、提高组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1. 访谈法:通过与知识拥有者的深入交谈,获取其经验和见解,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文字记录。

2. 案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教训,提炼出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3. 团队讨论:组织团队成员就特定主题进行讨论,通过集体智慧揭示隐性知识。

4. 知识地图:创建知识地图,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于理解和传播。

5. 故事讲述:通过故事的形式,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增强知识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挑战1. 知识拥有者的合作: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可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或者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经验。

2. 知识的抽象性:隐性知识往往与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紧密相关,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

3. 知识的更新速度:随着环境的变化,隐性知识可能迅速过时,需要不断地更新和维护。

4. 知识的适用性:显性化的知识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下适用性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环境进行调整。

结束语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知识本身,还要理解知识背后的情境和文化。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我们可以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组织的力量,推动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如何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

如何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

第一种方式是平铺直述。

由专家平铺直述个人专属的隐性知识,再将陈述的知识分类编码,并建立诱因管理,奖励使用知识库进而创新的员工。

以台塑总管理处采购部为例,先请采购专员陈述绩优厂商名单,再编码存入计算机数据库,奖励使用数据库名单竞标,并定期修改名单。

这种方式最适合用在管理知识传承之上。

第二种方式是联想。

联想多半根据直觉,并结合乍看之下并不太有关的比喻,最适合用在发明一项全新的产品之上。

以日本Honda City车系为例,「高个儿男孩(Tall Boy)」是开发小组提出的产品概念,以个子高的男孩联想新型汽车,既有新世代产品的理念,又强调高个子车厢大空间的需求。

虽然高个儿男孩联想新型汽车的概念,乍看来是不太有关的比喻,但指引开发小组成功地发展出日本现在非常普遍「高而车体短」新一代的汽车。

第三种方式是模拟。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期刊内野中郁次郎的说法,模拟法是比联想法更有系统的方式,可以调和矛盾并点出相异之处。

该文并以佳能公司革命性新产品──感光鼓为例,到底要采用什么质材与设计,才能发展出简单便宜又可拋弃式的影印用感光鼓呢?工作小组领导人拿着一个啤酒罐大声问:「这个罐子成本多少?」这项啤酒罐的模拟,引发整个小组思考感光鼓与啤酒罐相同或相异之处,进而开发一项新的制程技术,用极低的成本制造出来铝制感光鼓,确保迷你复印机产品的可靠度。

隐式知识的知识管理研究

隐式知识的知识管理研究

隐式知识的知识管理研究一、引言知识管理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

在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术界,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学者更好地获取、整理和利用知识资源。

然而,知识管理最大的困难在于,很多知识难以被形式化、编码和共享,这就是所谓的隐式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隐式知识的知识管理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隐式知识的定义隐式知识(tacit knowledge)指的是那些难以被明确表述、教授和分享的知识,通常包括个人经验、技能、判断力和直觉。

与之相对的是显式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即容易被书面表述、编码和传递的知识,通常包括图书、数据库、知识库等。

隐式知识的特点是高度个性化、路径依赖性和上下文依赖性,因此难以被通用化、组织化和管理化。

三、隐式知识的管理挑战由于隐式知识难以被形式化和共享,因此知识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挑战:1. 难以识别和获取:由于隐式知识往往是个人经验和技能,因此难以被抽象成符号、标准或程序,又由于个人隐式知识的私密性、保密性和意愿性,难以被外部人员所获取。

2. 难以共享和转移:由于隐式知识是与个人紧密关联的,又因为传统的知识管理方法主要关注知识的形式化和标准化,难以将个人的隐式知识转化为显式知识,并且在组织内部传播共享。

3. 难以评估和激励:由于隐式知识往往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得来的,难以直接量化和评估,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培训计划制定中难以被充分考虑。

四、隐式知识的管理策略针对以上难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管理策略来解决:1. 社会化学习:建立一个支持知识自由流动的社交网络平台,通过社交平台上的问答交流、经验分享、问题解决等途径来促进隐式知识的沉淀,识别和共享。

2. 知识协同:建立一个以项目或任务为中心的协作平台,让相关人员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共享实践、沉淀经验、共同创新。

3. 培训和教育: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机会,让员工通过模仿、传承和专业训练等方式逐步掌握隐式知识,将其转化为显式知识并用于实践。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

3 、我国企业 知识管理 中l性知 ●
31 府 方 面的 宏 观 措施 .政
工所掌握 的技能 ,0 4 %准备 调研知识 管 理系统 , 缺少知识交 流与共享 的开 识丑性化的政策t议
目前 , 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体制 已
践 在 我 国 几 乎 是 一 片 空 白 ,仅 2 %的 库 、 视频工具 等先进技术 手段很少应 经在我 国初步建立 , 随着这一体制 的
2、我 国企业知识管理 中实施 隐 有极大 的影响。我国企业长期 以来采
用 “ 时工资”、 计件工 资”的分配 计 “
制度 , 种分配制 度和激励方式对 企 这
我 国 民众 的普遍 有 这 么一 种心 业知 识员工 , 特别是 掌握核心知识 和
面、 更能创造价值。因此 , 如何使 隐性 态 “ 教会 了徒弟 , 饿死 了师 傅”, 这话 技术 的隐性知识 员工不大适用 。现在 绝技”的隐性 知识 所有 我 国企业普遍 尚未建立 由物质和精神 知识 显性 化并 促使 其在 企业 内部 流 就是对拥有 “ 转 与共享 , 从而 创新 企业 知识 , 增加 者 在 显 化 知识 时 独 占心 理 的描 述 。原 等多方面激励形 成的高效组合激励机 员 严重 阻碍 了隐性知 识显性化 的顺 企业知识 存量 , 则是企业 知识管理 的 因何在 ?一是企业、
据 《I 》及 微 软 ( 国 ) 限 公 工保 护 自己 的知 识产 权 。 同时 也 就 加 识 流动 、 T 中 有 转化与创 新的 良好 环境和氛 司在 2 0 0 2年联合进行 中国企业 知识 剧 了这 种 心 理 。 22缺 乏 先进 的技 术 手 段 .
企业 真正 己经开始 知识管理实践 , 而 用 , 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 了隐性知识流 更加完 善 , 中国从工业经 济时代 向知 且 主要集 中在北 京 、上海 等地 的 I 动与转 化的范围和效率。 T 业、 信息咨询 服务业 。然而 , 政府 、 运 输业 、 农业等 传统行业对知识 管理的 2 . 3企业传统组织体制 的制约 识经济 时代的演进 , 隐性知 识作为一

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一)

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一)

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一)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隐性知识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所拥有的知识中,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之分,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知识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挖掘隐性知识,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目标。

1.图书馆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知识以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存在,知识管理不能流于浅层技术的应用,应当致力于隐性知识的共享。

“隐性知识”是对于“显性知识”而言,显性知识是在对待某个具体问题上所采用和体现出来的知识。

隐陛知识又称非正式知识或默示知识,这种隐性知识存储于人的内心世界,它源于个人的经历,体现在其行为、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之中,它是知识创新中最为基础的,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个性特征,并且往往很难被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这种形态的知识很难被交流和传递。

隐陛知识按其划分层次可划分为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团体拥有的隐性知识、部门拥有的隐性的知识和某一单位拥有的隐知识,不同层次的隐性知识构成了某一单位隐性知识体系。

隐性知识依其自身的特征可分为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和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

前者主要包括不可或难以编码和表达的技能(技巧)、专长、诀窍等,而后者主要包括灵感、直觉、心智模式、预见性、信仰等。

知识管理依赖的是人的活动,在组织人的活动,发掘人的知识上,应该注重对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

显性知识的管理,在多年图书馆工作实践中,我们已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所缺乏的是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分析、发掘、管理和利用;隐性知识是个体或集体创新的源泉,是图书馆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挖掘、引发图书馆隐性知识,可以提高人的能动性。

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

2.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知识创新中的地位2.1隐性知识决定着图书馆服务优势。

图书馆内各种资源效用发挥程度上的差别、服务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都是由图书馆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的,能力差别的背后实际上是知识存量的差别;能力是知识存量的显在表现,没有知识的支撑,能力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中隐形知识如何显现
从知识存在的状态看,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是可表达的,有物质存在的,可确知的,已被文本化了的知识。

所以,显性知识是知识管理明示的对象,是知识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动力。

隐性知识则是未被文本化或难以被文本化的知识,因而有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被复制的特点。

它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即它不易用语言表达。

另外,也包括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心智模式等,这些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会深深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方式。

隐性知识属更深层次的、由个体拥有并控制的知识,是组织进行知识创新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是现在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重点,这种转化是多方位的,一般包括:
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这个转化的目的是推动内部的显性知识交流,以减少信息流的摩擦,降低运行成本,是发挥知识外部性的直接方法。

显性知识间的转化是知识管理明示的对象,是知识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动力。

目前绝大多数知识管理系统都可以实现。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目前国内少数几家软件公司可以做到。

这步转化的意义在于:由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后,再通过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机制使其创新知识被企业共享,从而建立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机制,以激发员工的潜能来达到这步转化。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知识转化的核心,是知识生产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

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

这一层次更加深入。

据笔者所知,上海泛微软件公司实现了这一步。

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泉,而隐性知识本身也需要不断的积累、更新,如果隐性知识停滞不前,显性知识也将被定格并很快就会落后。

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所以企业应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建立学习机制来鼓励员工的自发转化行为。

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

这一过程是知识管理中最高层次也是最难以实现的。

因为隐性知识具有隐匿性、不易传播的特点,如何进行隐性知识间的转化,其根源在于其知识所有人的知识隐性维度、观点、情绪及所处的环境氛围。

人类掌握隐性知识的动机、多少及使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隐性的维度下潜意识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

隐性知识通过协同办公OA平台的转化方式:
(知识地图帮助隐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
(知识库帮助隐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
(客户联系帮助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由此可知:首先,学习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干预的效果有限。

其次,个人的所知比所表达的要丰富的多。

组织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将个人蕴藏的隐性知识向外展现,转为他人隐性知识的来源,并发挥其乘数作用,去伪存真,创造具有价值的知识。

所以,隐性知识间的转化速率、范围及深度,取决于一个个体的工作氛围和激励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