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样本

合集下载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质量和安全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疗工作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主要探讨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门急诊处方合格率:门急诊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第一道门槛,处方合格率是评估门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合格率越高,说明医生的诊断和处方准确性越高,医疗质量越好。

2.住院医疗质量指数:通过评估住院病人的康复情况和满意度等指标,反映住院医疗质量的水平。

指数越高,说明患者康复情况越好,医疗质量越高。

3.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活动,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评估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手术风险越小,手术质量越高。

4.感染控制指标:医院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的并且最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问题之一,感染控制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等。

指标越低,说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越好,医疗质量越高。

1.医疗设备的合格率:医疗设备是医疗行为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合格率越高,说明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越高。

2.医疗事故发生率:医疗事故是医疗活动中最危险的问题之一,事故发生率是评估医院安全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事故发生率越低,医院的安全性越高。

3.药品质量合格率:药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药品质量合格率是评估医院药品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合格率越高,说明医院药品管理越科学,质量越有保障。

4.安全文化指标:安全文化是指员工对于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理解和执行程度。

安全文化指标包括员工培训情况、员工安全意识调查等。

指标越高,说明医院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高,安全问题处理能力越强。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医院可以及时了解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状况,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018医院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2018医院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附件2:天等县人民医院2017年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一、总体目标(一)以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为基本标准,确定我院质量总体目标。

(二)第一章至第六章质量目标达标率:基本标准为C级≥90%、B级≥60%、A级≥20%;核心标准为C级100%、B≥70%、A≥20%。

(三)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各项指标中各个项目质量目标达标率符合相关规定。

二、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指标分为以下九类:1. 医院运行评价指标2.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3.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3)麻醉质量监测指标(4)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4. 单病种质量指标5.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6. 急诊质量监测指标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质量监测指标8.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9.血液透析室质量监测指标(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质量与安全目标)效率指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内科一病区≤10天,内科二病区≤10天,内科三病区≤10天,儿科≤6.3天,新生儿科≤6.5天,ICU≤6.5天,中医康复科≤14天,外科一病区≤8.5天,外科二病区≤10天,外科三病区≤11天,妇科≤6.2天,产科≤4.3,眼科≤6.4天,耳鼻咽喉科≤7.3天,口腔科≤8天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天)≤3天3.病床使用率≤90%(85—90%)4.病床周转次数≥2.5次/月费用指标5.门诊人均费用合理6.住院医疗人均费用合理医疗质量指标7.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100%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9.治愈好转率≥90%10.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11.住院患者死亡率≤4.0‰12.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1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输血、有创诊疗、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病情等患者知情同意书执行签署率100%1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报告≥15件15.住院终末病历甲级率(二级质控)≥90%(无丙级病案)16.住院环节病历优级率≥90%17.门诊病历合格率≥90%18.门诊处方合格率≥95%19.出院病历7日归档率100%20.各种检查申请单合格率≥90%2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2.三基三严考试合格率100%23.岗位职责考核合格率100%24.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25.出院患者随访率≥80%26.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获得会诊结果时间≤30分钟27.住院手术死亡率≤0.28‰2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29.麻醉术前、术后访视率100%30.麻醉死亡率≤0.02%31.产后出血率<5%32.围产儿死亡率<15‰33.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医技指标34.CT检查阳性率≥70%35.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36.危急值报告率100%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37.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50%38.入组后完成率≥70%39.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实施病种管理前缩短或合理40.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增幅同比持平或合理41.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同比上升或合理42.30天内非计划再次住院比例下降或合理43.并发症比例下降或合理44.非计划再次手术比例下降或合理45.住院单病种管理各项指标达卫生部基本要求药品使用指标46.医院抗菌药物品种≤35个。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包括7类指标: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重返类指标(Patients Return Indicators)、医院感染类指标(Hospital Infection Indicators)、手术并发症类指标(Operation Complication Indicators)、患者安全类指标(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Rational Use of Drug)、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Hospi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指标分类图: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框架一、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 )(一)住院总死亡率(Total Inpatient Mortality )。

表达方式:%100⨯=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住院总死亡患者人数住院总死亡率(二)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

1.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次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数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率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2.新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院人次同期新生儿手术患者出亡人数新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住院死亡率新生儿手术患者3.新生儿非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出院人次同期新生儿非手术患者死亡人数新生儿非手术患者住院住院死亡率新生儿非手术患者4.新生儿患者出生体重分级住院死亡率(1)出生体重≤75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750750750⨯≤≤=≤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 (2)出生体重751-100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100075110007511000751⨯--=-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数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克的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 (3)出生体重1001-180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180010011800100118001001⨯--=-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数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克的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 (4)出生体重≥1801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180118011801⨯≥≥=≥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5)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同期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住院死亡率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三)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Mortality of Surgical Patients )。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各科室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的掌握和达标,质控办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作为科室自我评价与改进参考之用。

将指标分为以下九类:指标分类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注:*为医院运行基本评价指标二、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病理诊断符合率。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

3.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率。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三、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表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2 周与1 月内以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患者(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表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三)麻醉质量监测指标表3:麻醉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表3: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监测指标四、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表4: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危重程度:按照中国医院协会统计口径,经咨询上海市ICU 质控中心,采用APACHE Ⅱ评分系统进行划分,15—25分为危重,25分以上为极危重。

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引言中医科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质量与安全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指标,以确保中医服务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二、中医科质量控制指标1. 诊断准确性指标中医诊断的准确性是中医科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评估中医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可以衡量中医服务的质量水平。

例如,可以根据中医医生的诊断结果与实际病情的符合程度来评估其诊断准确性。

2. 治疗有效性指标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是评估中医科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治疗有效性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疾病恢复时间以及疗效持续时间来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反馈和客观指标(如体温、血压等)来评估中医治疗的有效性。

3. 医疗安全指标中医医疗安全是中医科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安全指标可以包括医疗事故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等。

为了确保中医医疗的安全性,中医医生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4. 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是中医科质量控制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通过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中医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而改进中医服务的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面谈的方式采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三、中医科安全控制指标1. 药品安全指标中医科使用的药品安全是中医科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品安全指标可以包括药品质量合格率、药品不良反应率等。

为了确保中医药品的安全性,中医医生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规范进行处方和药物管理。

2. 设备安全指标中医科使用的设备安全是中医科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设备安全指标可以包括设备的使用合格率、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等。

为了确保中医设备的安全性,中医医生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感染控制指标中医科感染控制是中医科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感染控制指标可以包括医疗环境的清洁程度、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等。

为了确保中医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医护人员的卫生,中医医生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

全院性质控指标范文

全院性质控指标范文

全院性质控指标范文全院性质控指标是指医院在日常运作中,为确保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的一系列监控和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对医疗行为、工作流程和绩效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价,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全院性质控指标:1.门诊诊疗指标:(1)门诊人次:评估医院门诊活跃度和服务范围。

(2)门诊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满意度评分,了解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程度。

(3)门诊等待时间:统计患者在门诊候诊的平均时间,以评估门诊运转效率和患者体验。

2.住院质量控制指标:(1)手术并发症率:统计住院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估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质量。

(2)病死率:计算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以评估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

(3)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通过统计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评估医院的住院效率。

3.药品管理指标:(1)药品费用占比:计算药品费用在总医药费中所占的比例,以评估医院的药物成本控制能力。

(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统计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报告率,以评估医院的药物安全管理水平。

4.检验检查指标:(1)检验、影像检查、病理学报告的准确率:统计检验、影像和病理学报告的准确率,评估医院的诊断准确度。

(2)检验、检查的合格率:统计检验、检查结果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比例,以评估医院的质量控制水平。

5.人员素质和培训指标:(1)医护人员持续教育培训覆盖率:统计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的覆盖率,评估人员培训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比例:统计医护人员不同职称的比例,以评估医院的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指标,每个医院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其他的性质控指标,例如疼痛评估与控制率、患者信息保护水平等。

这些指标的科学监测和评估能够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引言中医科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中医科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中医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中医科质量控制指标1. 诊疗标准中医科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确保中医诊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中医诊疗标准应包括病历记录、病情评估、辨证施治、处方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病历记录应详尽、准确,包括病史、主诉、症状、体征等信息,以便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辨证施治应符合中医理论,遵循中医经典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保治疗效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处方规范应遵循中医药管理法规的要求,包括药物的选择、用量、用法等方面的规定。

2. 医疗设备与设施中医科质量控制还需要关注医疗设备与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中医诊疗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医诊疗设备,如中医诊断仪器、针灸仪器、推拿仪器等。

这些设备应经过认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医务人员素质中医科医务人员的素质对于中医科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

医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护士和技术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4. 药品管理中医科质量控制还需要关注药品的管理。

中医药品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的要求,具有合法的生产和销售资质。

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应符合规范,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药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处方规范进行,避免滥用和误用。

三、中医科安全控制指标1. 感染控制中医科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感染控制。

中医诊疗所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工作。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一、前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

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院声誉,带来更多的患者和收入。

因此,医院必须制定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方案,加强医疗过程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指标体系的组成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方案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规章制度、标准操作流程、检查制度等。

(二)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包括标准化、专业化、人性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目标。

(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医院应配备专职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医院的医疗过程管理、医疗质量检查、医疗风险评估等工作。

(四)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医疗质量和安全检查:医院应每年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符合要求。

三、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 医疗操作规范:医院应制定医疗操作规范,规定医疗工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2. 医疗设备保养与维护: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障患者安全。

3. 医疗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医院应严格控制医疗中药制剂的质量,避免因为药物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4. 医疗卫生消毒制度:医院应全面贯彻国家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医院卫生消毒制度,确保医院内部无细菌感染。

5. 医疗工作防护: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职工的防护培训,加强职工的防护意识。

6. 医疗知识普及宣传:医院应加强医疗知识普及宣传,提高患者的医疗健康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7. 医院医疗质量追溯: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追溯体系,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案例进行全面追踪分析,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8. 条件改善问题:医院应加强设施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尽快进行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天等县人民医院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 一) 以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实施细则》为基本标准, 确定我院质量总体目标。

( 二) 第一章至第六章质量目标达标率:
基本标准为C级≥90%、B级≥60%、A级≥20%;
核心标准为C级100%、B≥70%、A≥20%。

( 三)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各项指标中各个项目质量目标达标率符合相关规定。

二、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实施细则》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 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 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指标分为以下九类:
1. 医院运行评价指标
2.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3.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 1)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 2)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 3) 麻醉质量监测指标
( 4) 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4. 单病种质量指标
5. 重症医学( ICU) 质量监测指标
6. 急诊质量监测指标
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质量监测指标
8.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9.血液透析室质量监测指标
( 一) 医院运行评价指标( 质量与安全目标)
效率指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内科一病区≤10天, 内科二病区≤10天, 内科三病区≤10天, 儿科≤6.3天, 新生儿科≤6.5天, ICU≤6.5天, 中医康复科≤14天,外科一病区≤8.5天, 外科二病区≤10天, 外科三病区≤11天, 妇科≤6.2天, 产科≤4.3, 眼科≤6.4天, 耳鼻咽喉科≤7.3天, 口腔科≤8天
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 天) ≤3天
3.病床使用率≤90%( 85—90%)
4.病床周转次数≥2.5次/月
费用指标
5.门诊人均费用合理
6.住院医疗人均费用合理
医疗质量指标
7.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100%
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9.治愈好转率≥90%
10.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
11.住院患者死亡率≤4.0‰
12.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1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输血、有创诊疗、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病情等患者知情同意书执行签署率100%
1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报告≥15件
15.住院终末病历甲级率( 二级质控) ≥90%( 无丙级病案)
16.住院环节病历优级率≥90%
17.门诊病历合格率≥90%
18.门诊处方合格率≥95%
19.出院病历7日归档率100%
20.各种检查申请单合格率≥90%
2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2.三基三严考试合格率100%
23.岗位职责考核合格率100%
24.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
25.出院患者随访率≥80%
26.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获得会诊结果时间≤30分钟
27.住院手术死亡率≤0.28‰
2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29.麻醉术前、术后访视率100%
30.麻醉死亡率≤0.02%
31.产后出血率<5%
32.围产儿死亡率<15‰
33.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医技指标
34.CT检查阳性率≥70%
35.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36.危急值报告率100%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37.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50%
38.入组后完成率≥70%
39.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实施病种管理前缩短或合理
40.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增幅同比持平或合理
41.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同比上升或合理
42.30天内非计划再次住院比例下降或合理
43.并发症比例下降或合理
44.非计划再次手术比例下降或合理
45.住院单病种管理各项指标达卫生部基本要求
药品使用指标
46.医院抗菌药物品种≤35个。

47.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25%
4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 各科另有指标)
4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 ( 各科另有指标)
5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各科另有指
标)
51.I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 ( 使用≤24小时)
( 各科另有指标)
52.手术前预防用药时间正确率100%( 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临床用血管理
53.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54.输血申请单审核率100%
医院感染管理
55.无菌切口感染率≤1.5%
5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57.医院感染现患率≤10%
58.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例数0
59.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核查率≥96%
60.全员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方法正确率≥95%
61.重点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100%
62.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护理服务指标
63.基础护理合格率( 合格分≥12分) 100%
64.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6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 合格分≥90分) ≥85%
66.年压疮( 可避免的) 发生率0
67.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68.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