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国际经济学(第四版)

合集下载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1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李坤望课后答案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李坤望课后答案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李坤望课后答案第二章题型:选择题1.货币市场是指()A. 交易货币的市场B. 政府管理货币的市场C. 银行管理货币的市场D. 管理外汇的市场2.金融市场包括下列哪些市场()A.资本市场B.期货市场C.货币市场D.商品市场3.外汇储备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汇率稳定B. 支付国际贸易C. 吸收外汇收入D. 支付国内形成的外汇债务利息和本金4.国际金融机构包括()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非洲发展银行D. 北极圈开发银行5.货币供应量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调整()A.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B. 调整政府开支C. 调整税收政策D. 调整进出口额度答案:1-A 2-ABC 3-C 4-AB 5-A题型:判断题1.外贸顺差可以通过升值本国货币从而减少的( )2.货币市场主要进行长期融资活动( )3.扩大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互惠互利,即各方均可获益( )4.跨国公司是指一家公司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的机构( )5.国际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融资渠道和支付手段(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题型:填空题1.一般来说, 贸易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的__________效益2.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影响货币市场的__________3.国际收支中, 贸易差额=出口-__________4.我国加入WTO后, 其对外开放程度大大加深, 我国____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5.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 跨国公司的进入可能会____国家的资源被外资支配答案:1-最大化 2-利率 3-进口 4-已 5-削弱题型:简答题1. 什么是国际收支?其主要构成包括哪些?答:国际收支是指国际间货物、服务、资本等各项经济交易过程中的收支状况总体表现。

其主要构成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金融收支和预备货币资产变动。

2.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何区别?答:货币市场主要进行短期的融资和借贷,一般期限为一年以内,交易规模较小,同时安全性较高;资本市场进行的是长期的融资和借贷,一般期限超过一年,交易规模较大,同时安全性较低。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1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1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1章(p25)案例1—1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基本案情】萨卡尔(P.Sarkar)和辛格(W.Singer)对于联合国统计办公室从1970年开始发布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条件进行了研究。

研究显示,1970-1987年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单位价值相对于发达国家每年下降1%左右,18年间累计下降20%左右,但出口结构的调整未能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对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拉美半工业化国家的29个国家或地区1965-1985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贸易条件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对1970-1993年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类似研究显示,36个国家或地区中有23个贸易条件恶化。

在对66例最不发达国家所做的1990-2000年数据观察显示,有51例出现了贸易增长,但其中模糊贸易效应和恶性贸易效应占60%以上[Henry Veltmeyer(2004)]。

在全球贸易规模增长的背后,除了极少数的后起工业国家之外,发达国家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利益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

【国际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2)技术差异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

(3)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有限。

教材中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的分析假定(如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过于严苛,导致国际贸易使两国互利的观点与现实不符。

【知识点】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

(p25)案例1—2 中国商务部就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发表谈话。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6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6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6章(p96-97)案例6—1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著《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基本案情】【基本案情】《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是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的力作,是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的力作,是国际是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迪克西特、巴格瓦蒂),是“我们每个人的书房里都需要的里程碑式的书”(萨缪尔森)。

该书自1985年出版以来就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重视。

版以来就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重视。

它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它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将各种新的贸易理论综合起来,提炼出共同的精髓,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使原来处于外围的理论上升到能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并驾齐驱的核心地位。

该书对产业内贸易和贸易的福利效应做了分析。

此外,该书还有对公司的分析,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不涉及公司的。

还有对公司的分析,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不涉及公司的。

【国际经济问题】【国际经济问题】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思想。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有14章,即要素比例理论、技术和市场结构、外部效应、可竞争市场、寡占、相异产品的需求、公司行为、贸易量和贸易构成、福利、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商品、中间投入品、单产品公司、垂直一体化、总结和结论。

该书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提高供了一个完整的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作者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发展出来的理论解释了贸易模式,展出来的理论解释了贸易模式,特别是工业国家的贸易模式,特别是工业国家的贸易模式,特别是工业国家的贸易模式,并使贸并使贸易和跨国公司的作用结合了起来。

本书为可竞争市场、寡头、福利以及跨国公司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及跨国公司提供了全新的材料,为外部经济、为外部经济、中间投入品和贸易构成提供了新的洞见。

提供了新的洞见。

【知识点】【知识点】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p97)案例6—2 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摩擦【基本案情】【基本案情】一项研究表明[柳剑平等(2009)],中美贸易摩擦的2/3以上发生在纺织服装、钢铁制品等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的产业中;钢铁制品等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的产业中;而在以产而在以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的化学化工、塑料制品、纸制品、公路车辆及设备、机械和机电产品等产业中,贸易摩擦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件: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件:汇率决定理论

四、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二)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应用:国民收入的国际比较,以及其他经济状况 的国际比较。
优点: (1)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购买力)角度来 分析货币交换问题,符合逻辑; (2)开辟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分析汇率问题 的先河; (3)为国民经济的国际比较提供了更为科 学的方法。
r r* (13.11)
含义: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 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二、抛补利率平价
假设投资者风险规避,套利者可以预先进行 外汇买卖的交易,规避汇率风险。套利者在套利 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 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 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在抛补的利率平价中远 期汇率已由合同确定。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展
(一)非贸易商品与贸易商品的划分 2. 贸易商品也不符合购买力平价
S (Pt / Pt* )K
K S / (Pt / Pt*) (S Pt*) / Pt
K 的经济含义:外国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即以本 国贸易品衡量的外国贸易品的价格。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展
(一)非贸易商品与贸易商品的划分
(13-5)
由于贸易品符合PPP,即:Pt SPt*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展
(一)非贸易商品与贸易商品的划分
1. 贸易商品符合购买力平价而非贸易品不符 合购买力平价
S
P P*
(Pn* (Pn
/ Pt*) (1 ) / Pt ) (1 )
(13-6)
结 论 : 如 果 本 国 内 部 价 格 比 率 Pn/Pt ( internal price ratio)上升,则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 贬值。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4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4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4章《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4章(p73)案例4—1 稀土出口【基本案情】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对“稀土”材料出口的限制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

本次裁决是对美国、欧盟和日本提出的申诉的回应。

它们认为,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稀土材料供应国,必须允许稀土材料自由出口。

中国表示,限制稀土材料出口是出于环保考虑。

WTO的裁决称,这不是限制出口的正当理由。

此项裁决涉及17种稀土材料,包括用于电子和高科技产品的铥、镱、镥以及有着广泛工业用途的钨和钼。

受此影响,稀土此前出口关税税率为15%。

2015年1月1日起,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正式取消,2015年5月2日起,中国稀土出口关税(15%)取消。

并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稀土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改革,按精矿销售额(不含增值税)和适用税率计算缴纳资源税。

轻稀土按地区执行不同的适用税率,其中,内蒙古为11.5%、四川为9.5%、山东为7.5%;中重稀土资源税适用税率为27%。

【国际经济问题】用罗伯津斯基定理分析我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后对稀土征收资源税的合理性。

【案例分析】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中国是一个稀土资源大国,但不可能沿着单一依赖稀土资源粗放出口发展经济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必须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转轨,才可能不被“荷兰病”威胁,才可能激发本国的创新潜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稀土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改革,按精矿销售额(不含增值税)和适用税率计算缴纳资源税,可以有效保护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抑制稀土产业粗放发展,促进其他战略性产业发展。

【知识点】罗伯津斯基定理。

(p73)案例4—2 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案情】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2006年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1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 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资料是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对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延伸。

(2)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试看部分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1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 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名词:1、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等。

2、绝对利益: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双方都可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

世界也因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在开放的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公式为:dY=[l/(dM/dY)] dX。

(2003)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7、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成员国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的部分进口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非成员国)转向从较高生产成本国(成员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8、流动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9、固定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

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10、边际进口倾向: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行进口的比重。

通常在公式中用m来表示。

边际进口倾向大,则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大,乘数效应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就会较小,反之则较大。

11、外汇倾销: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外汇倾销。

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

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以及对方不进行报复等。

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

(1)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

(2)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总和,符合条件即为幼稚产业。

(3)肯普标准:除了穆—巴标准的内容外,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某种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13、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14、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从不同角度出发,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15.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法律上的倾销有以下三个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这间存在因果关系。

(2004)(新)16、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高额进口税。

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这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它还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另一类是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17、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世界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即为开放经济。

18、经济全球化:联合国贸发会议对经济全球化定义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和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经济全球化下的定义则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他是现代经济的一个动态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新)19、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新)20、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在实际中往往是用出口价格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

所谓贸易条件改善,是指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称贸易条件恶化。

21、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

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22、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货币行政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将波动幅度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外汇率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货币行政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的汇率;在实践中存在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两种情况;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货币行政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市场,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自由浮动汇率是指货币行政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

23、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

(新)24、关税同盟:结成同盟的成员国之间减低,甚至免除彼此间的关税,从而使成员国居民享受比过去更低成本的商品;对非成员国则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新)25、升水与贴水:国际金融中的概念,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

一般情况下,利息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较低的货币则大多为升水。

26、现值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①经济现值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国民生产总值,80%为临界值。

②出口现值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出口,20%为临界值;当实际指标超过临界值的60%,为中等债务国家,以下则为轻度债务国家。

27、偿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还本付息的债务额与当年出口收入的比率。

实践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

(2001)28、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各项经济交易,即包含不用外汇支付的交易在内。

(2000)29、贷方与借方项目:贷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该项目意味着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外国金融资产的流入。

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该项目意味着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外国金融资产的流出。

(新)30、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新)31、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采取措施,加以直接的限制。

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1)贸易乘数理论的提出: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2)贸易乘数的公式推导①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从总供给有:Y=C+S+T+M;②令T=G,变换: C+I+X=C+S+M I+X=S+M③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有:dI+dX=dS+dM变形后 dI+dX=(dS/dY+dM/dY)dY整理 dY=(dI+dX)×[1/(dS/dY+dM/dY)]④若令dS=dI,则有:dY=[l/(dM/dY)] dX。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1)出口的贫困增长图形说明:如图所示,生产从第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至第二条,生产点从A外移到A′,表示生产力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