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之记叙文的选材公开课优秀教案15页

合集下载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立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选材方法3. 记叙文的立意技巧4. 优秀记叙文案例分析5.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优秀记叙文案例。

3. 准备写作实践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6.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类型,如: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丰富记叙文的内容。

3. 分析不同类型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素材和立意,相互借鉴和学习。

2. 设计写作任务: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完成一篇短篇记叙文。

3. 学生互评:相互评价对方的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八、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课堂表现、写作实践和互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品质和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3. 反馈与建议: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九、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技巧。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选材和立意的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更有深度和吸引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2. 记叙文的选材策略3. 记叙文的立意方法4. 记叙文写作的注意事项5. 课堂练习和讨论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策略和立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练习选材和立意,互相交流分享。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课堂练习作品的质量,包括选材、立意和表达等方面。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写作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和案例。

2. 范文:收集一批优秀记叙文范文,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学生的练习作品。

4. 课堂练习纸: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的重要性。

2. 讲解选材策略:详细讲解记叙文选材的策略,包括选择有趣、有情感、有启发性的素材。

3. 讲解立意方法:介绍记叙文立意的方法,如以小见大、情感共鸣、引人深思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练习选材和立意,互相交流分享。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练习,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选材和立意的讨论。

2.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点评,强调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选材和立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选材的方法和技巧3. 立意的方法和技巧4. 记叙文写作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写作练习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写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 优秀作品:收集一批优秀记叙文作品,用于实例分析。

3. 写作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选材和立意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和完善课后写作练习。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3. 记叙文的表达技巧4. 记叙文的写作步骤5. 记叙文案例分析与点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和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的表达技巧4. 第四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步骤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点评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写作水平。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鼓励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6. 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技巧7. 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8. 记叙文中的对话与内心独白9. 记叙文的修改与润色10. 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开头与结尾的技巧、描写方法、对话与内心独白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中的开头、结尾、描写、对话与内心独白。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练习,培养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技巧。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技巧2. 第七课时:讲解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3. 第八课时:讲解记叙文中的对话与内心独白4. 第九课时:讲解记叙文的修改与润色5. 第十课时:讲解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写作水平。

语文作文公开课教案-记叙性文体写作技巧

语文作文公开课教案-记叙性文体写作技巧

语文作文公开课教案-记叙性文体写作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好词佳句丰富作文内容。

4.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炼素材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3. 记叙方法的运用4.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应用5. 好词佳句的积累与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记叙方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丰富作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和要素。

2. 示例法:分析优秀作文,展示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写作,教师指导修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框架。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重点介绍记叙方法、修辞手法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作文。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技巧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作文,关注其对记叙文结构和要素的掌握程度,以及记叙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分享写作心得的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优秀记叙文范文:用于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写作水平。

2. 写作素材库: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提炼写作素材。

3. 修辞手法参考资料:辅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记叙文写作指导高中作文训练指导PPT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高中作文训练指导PPT教案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 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 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第39页/共54页
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1.以人衬人: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 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3.以物衬物。 4.正衬和反衬。(从侧面描写的性质 来分)
在实际写作中,这几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往 往是综合使用的。
神态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 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
第31页/共54页
描写示例(一)
“**59” “***58” ……本应清脆甜美的 声音此刻却好像化作一把把利剑直插入他的 心脏,他的面色如纸,两眼死死地盯着老师 那一张一合的嘴, …… “王**60”,不经意 间似一阵温暖的春风拂过,那本来早已僵硬 的面部轮廓,霎时露出一丝诡异的苦笑,他 的身子也随之瘫软在椅子上……
第4页/共54页
环境渲染
• 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 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第5页/共54页
生动描写
•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 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 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7页/共54页
(一)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 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外貌 特征的描写。外貌描写要传神,切 忌脸谱化,反对那种不分主次,从 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第8页/共54页
描写示例(一)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 瘦,穿得也很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 ③穿得有多“差”?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PPT课件15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PPT课件15
对华老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了 一个善良、胆小的劳动者的惊惧心理。
康大叔卖“药”
“……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这里,用生动的动作描写,准确地表现出这个刽 子手的粗野态度,不耐烦心情,及接钱、数钱的 熟练程度,从而反映出他凶残、贪婪的灵魂与嘴 脸。
2、题目:雨中情
提示:本文突出“情”,“情”里有丰富的内 需要有情节和细节的描写,“情”要在雨中表 现出来,可以借助雨景衬托“情”字。刻画人 物,要注意肖像描写,给人留下鲜明、生动、 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课堂训练:
1、题目:人生是一张纸,调好色,拿起笔,你可描绘出 多彩的图画。人生是一首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 哀乐、盛衰兴替,都可以谱出或壮美或凄婉的乐章。请 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的人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人 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鲁迅的人 生。写作时,要注意写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与感悟。人 物的思想情感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以防空泛肤浅,喊 口号,“空打雷”。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能把个人性格、思想和 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沉的 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他强调了动作 对表现人的重要性。事实也是如此,许多著名作 家都善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来描写,来刻画人 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鲁迅的著名小说《药》
华老栓前去刑场买“药”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 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 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 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冷。”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的选材与立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选材和立意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2. 记叙文的选材方法3. 记叙文的立意技巧4. 生活观察与记叙文写作5.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进行写作实践。

3.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选材方法和立意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选取素材,立意构思。

4. 写作: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实践的质量:内容是否丰富,选材是否恰当,立意是否独特。

2. 学生互相评价的准确性:能否准确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评价的全面性: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全面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作家或资深编辑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记叙文写作的心得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历史景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3. 开展写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程度的写作教材,提供系统的写作指导。

2. 参考书目: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拓宽视野。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立意灵感。

九、教学计划1. 确定每个学期的写作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写作实践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指导之记叙文的选材公开课优秀教案(配有PPT课件)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2.尝试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尝试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教学方法:1.从选材的角度评讲学生考场作文,学生谈自己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谈自己在作文选材上面的一些不足。

2.教师结合相关例文,归纳总结记叙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从选材的角度评讲学生考场作文,学生谈自己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老师引导学生谈自己在作文选材上面的一些不足。

一、点击考纲《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技能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5.写作能写一般性的记叙文、说明文及常见的应用文。

(1)记叙文 E①可以记人为主,也可以叙事为主。

②叙事应有条理,有详略;抒情、议理应基于具体的人、事、物,避免空洞。

③能用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④语言力求生动,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开展抒情和议论。

⑤内容积极健康。

⑥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文字书写正确,字迹工整。

二、记叙文的选材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恰当材料,使文章产生良好效果。

从哪里选材?(广泛积累的渠道)(一)从生活中寻找(做生活有心人)1.亲身经历:现实生活积累,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游历山川对大自然的体验);2.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社会生活,耳闻目睹、“道听途说”。

(二)从阅读中挖掘(做阅读有心人)1.文学作品:阅读书本积累经典故事、典型形象2.报刊杂志:时事新闻作文考试的真正目的:唤醒记忆、调动积累、感受生活平时积累丰富多彩的题材:一段美好的回忆一首动听的歌一脉清澈的泉水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一片枝头的嫩绿鹅黄一个回眸一闪的眼神一位伫立街头的陌生男孩“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

——清·魏际端关键就在于题材是否别有意味,力求“人无我有,人弃我取。

”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假: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

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怎样选材?记叙文选材四字诀:小(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写具体个例,做到以小见大以点代面)真(情真,艺术上的真实,现实中可能发生的真实。

选材要真实可信,不能胡编乱造。

)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要尽量写自己观察到的,别人没注意的事物——在平常的事物中有不平常的发现。

深(深入挖掘)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要对自己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语言、形式等作科学的安排,选用最合适的表现手法,选用最恰当的句式,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让读者明白所写材料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实现写作的目标。

立意做到:情真动人、深刻材料是组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那么,三、记叙文如何选材呢?(一)紧扣题眼选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重点词是“题眼”。

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1.题目:最美的风景提示:题中“最美”是文章的题眼,应着力写出景致之美,它如何美丽,美在何处,为何称之为“最美”,从而真正揭示美的内涵。

当然,我们也不必局限于单纯的写景,可以借景抒怀,融情于景,赞美美好的人情,领悟人生的真谛,丰富美的内涵。

2.题目:爱在深秋提示:题中“老歌”是文章的题眼。

一首老歌,可以使人想起初次倾听(或吟唱)时的情景,也可以回忆起与这首老歌有关的人和事,如果这首老歌唱出了某一时代的心声,那么,在老歌的音乐背景下弥漫着的是无尽的怀旧情怀。

总之,本题意在借歌声寄托怀恋和回忆,所选的材料应当与这首老歌成为有机的整体,使两者水乳交融。

3.题目:一首老歌提示:题中“老歌”是文章的题眼。

一首老歌,可以使人想起初次倾听(或吟唱)时的情景,也可以回忆起与这首老歌有关的人和事,如果这首老歌唱出了某一时代的心声,那么,在老歌的音乐背景下弥漫着的是无尽的怀旧情怀。

总之,本题意在借歌声寄托怀恋和回忆,所选的材料应当与这首老歌成为有机的整体,使两者水乳交融。

(二)材料要真实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

要善于从生活中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

而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

①自己亲身经历的。

②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③把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

4.题目:说吧,记忆提示:题目带有很强的抒情性,能将记忆深处情感汩汩不息地倾泻而出。

从选材来看,本题适宜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尤其是叙述终生难忘、感人至深的事件,或者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波折,一次历经艰难的考验……这一切都可以形诸笔下,记录下自己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行文时把事情的过程和内心的感受结合起来,将记叙和抒情融为一体。

5.题目:泪,流在心里提示:选材时,应着眼于最能打动人的经历,无论是伤心的,痛苦的,还是悔恨的泪水,都应该以真挚的感情来叙述,以内心深处的泪水来净化人的心灵,且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且流在心里的泪水应该比普通的流泪情感更真切、更深沉。

材料充实、典型、真实典型例析:6.作文“真情的呼唤”: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佯装不知真相而忍辱维持着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环境,但终于爱我的爸爸提出了与妈妈离婚的要求,万分悲痛的妈妈在无奈中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实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的真相,心底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它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示人的事情里。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这样的“感人”“美丽”和“真实”,只是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我们是可以寻找到浸透情感、足以感人的素材的,从而使作文具有感人的力量。

如果在考试中实在没有新颖题材,那么,也应该努力充实材料,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来体现其个性,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化腐朽为神奇。

7.作文“父亲”:文题并不新颖,但父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你的材料应该体现出父爱的与众不同之处。

有位同学写自己病危住进人民医院,父亲如何倾注关爱的事例,这样的题材往往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这篇文章却在父亲的刻画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进医院,由于住院人多,等了几天都没住上院,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掩饰不住焦急,但他安慰儿子说:“咱来了,就一定要治好!”此时的目光坚定、慈爱;住上院与主治医师谈过后,父亲的目光中带着忧郁和不安;当我被送进手术室时,他慈爱、忧郁的目光中“带着恐惧,带着希望,带着祝福……”;手术成功后,病床前的父亲“手里攥着那顶破帽子,激动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他胸脯起伏着,脸涨得通红,咧着嘴笑着,脸上的汗水一个劲的顺着脸颊往下淌,乱蓬蓬的头发有的被汗水粘在前额上,布满血丝的眼睛放出光彩”。

文章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富有个性的眼神描写,避免了题材的平庸陈旧,产生了强烈的感人效果,这就是点石成金之处。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选材的角度要小: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

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飘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

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作文一大忌。

8.作文“茶叶蛋”:文章虽只是叙述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但通过姐弟俩上大学时的不同情境,就反映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

大姐去北京上大学时,只带了一个磨得发白的旧绿书包,到弟弟上大学却有皮包,又有皮箱。

大姐当年只带了几个茶叶蛋,弟弟那么闹,妈妈都不给,最后是大姐偷偷留下一个给弟弟。

直到很久以后,弟弟才知道,那几个茶叶蛋竟是大姐从家里到北京途中的全部食物。

打那时起,茶叶蛋成了弟弟幼年时憧憬的一个梦。

物换星移,十年寒窗,酸甜苦辣。

而今弟弟已经是家里继大姐之后的第二位大学生了,临上学前的那个晚上,全家都忙着为他打点行装。

易拉罐、火腿肠、高级奶粉挤满了精制的旅行皮箱,牛肉干、开心果堆得手提袋直冒尖,可弟弟流着泪要妈妈煮的“茶叶蛋”……分析:这篇作文取材典型,特点是“小中见大”。

我们写记叙文,就要力求“小中见大”,赋予深意。

编故事不是简单的叙述一件事,而是要表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倾向,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或褒或贬,或赞或批,都能引人思考,给人以帮助。

生活中有自己非常赞赏的人和事,就想方设法写得更美些;对那些不如人意,或令人反感的材料,可以用自己理想中的情景去描绘来感染人;当然,也可以用揭露丑恶的方式来伸张正义。

总之一句话,就是激浊扬清。

所谓浊就是假恶丑,而清就是指真善美。

(四)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9.作文“一件幸福的事”:文章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由此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小结:总而言之,作文选材要新颖,要独到,要具备生活的气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什么样的素材叫新颖?王蒙说过,就是“亏他想得出!”其实,我们只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真正地用心去搜集属于我们自己的素材,真正写作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过的生活体验,而不是每一次都东拼西凑、疲于应付的话,我们总能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作品来,这样的文章,别人偷不走,用不成,是我们在将来的考场上真正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