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B)-新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斯金纳答案:C3.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什么?A. 遗传的重要性B. 环境的影响C. 观察学习的作用D. 先天与后天的结合答案:C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哪些?A. 顺从、服从、从众B. 顺从、从众、独立C. 服从、独立、合作D. 顺从、合作、竞争答案:A5.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群体存在时个体表现更好B. 群体存在时个体表现更差C. 群体存在时个体表现无变化D. 群体存在时个体表现不稳定答案:A6. 社会懈怠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工作努力B.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比单独工作更努力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与单独工作一样努力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时感到压力更大答案:A7.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信任C. 互惠D. 义务答案:C8. 归因理论中,人们如何解释他人行为?A. 仅根据行为结果B. 仅根据行为意图C. 根据行为结果和意图D. 根据行为结果或意图答案:C9.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如何认识自己B. 个体如何认识他人C. 个体如何认识群体D. 个体如何认识社会答案:C10. 社会影响的测量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E. 个案研究法答案:ABC2. 社会促进效应可能在哪些情境下发生?A. 竞赛B. 表演C. 考试D. 演讲E. 独自工作答案:ABCD3. 社会懈怠现象可能在哪些群体中出现?A. 工作团队B. 学习小组C. 运动队D. 家庭E. 独自工作答案:ABC4.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包括哪些?A. 互惠B. 信任C. 权力D. 地位E. 情感答案:ABCD5. 归因理论中,影响个体归因的因素包括哪些?A. 行为的一致性B. 行为的区分性C. 行为的一致性与区分性D. 行为的普遍性E. 行为的预期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促进效应和社交抑制效应的区别。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D. 社会文化现象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统计分析法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哪些?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合作C. 顺从、合作和认同D. 服从、合作和竞争4.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形成对他人的看法?A. 直接观察B. 归因C. 社会比较D. 刻板印象5.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A. 自尊B. 自我效能感C. 自我服务偏差D. 客观自我6.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了什么现象?A. 服从权威B. 社会影响C. 群体思维D. 社会认同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如何学习社会行为?A. 通过观察他人B. 通过自我反省C. 通过内在动机D. 通过直接经验8.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群体极化?A. 群体决策倾向于极端化B. 群体成员意见趋于一致C. 群体成员行为趋于保守D. 群体成员情绪趋于激动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维持基于什么原则?A. 公平原则B. 互惠原则C. 权力原则D. 情感原则10.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A. 从众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隔离答案:1-5 C D A B D 6-10 A A D C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2. 解释什么是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效应。

3. 描述自我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1.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用于解释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性格)或外部因素(如情境、环境)。

这种归因方式影响个体的自我感知、情绪反应和行为选择。

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在简单任务上的表现会提高,而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可能会降低。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通过整理的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A.初级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D。

再社会化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探讨证明白老师的期望对学生成果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

A。

皮克马利翁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

光环效应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短暂的内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实力D.努力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5.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看法形成与变更的()。

A.功能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推断理论D.学习理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问卷法,另一种是访谈法。

7.伍德( 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与相像比较三种。

8.舒茨(W.C.Schuts)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须要:包涵的须要、限制的须要和情感的须要。

9.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 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相像和互补。

11.依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工具性攻击行为和敌对性.攻击行为。

三、名词说明(每题5分,共25分12.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缘由并推断其性质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二选择题 客观题 期末试卷 试题和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二选择题 客观题 期末试卷 试题和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二本卷适用班级:16物管51班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45分钟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单选题,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10分)1.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 [单选题] *A.1879B.1897C.1908(正确答案)D.19272.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学科”。

[单选题] *A.社会心理B.社会意识(正确答案)C.社会知觉D.社会观念3. 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单选题] *A.习惯行为B.社会行为C.群体心理D.社会互动(正确答案)4.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 [单选题] *A.行为B.个体C.函数关系D.个体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5. 社会行为是人对()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单选题] *A.社会因素(正确答案)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6.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单选题] *A.他的情绪状态B.他过去的经验C.他的个性特征D.他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7. 社会心理是()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单选题] *A.社会认知B.社会意识C.社会规范D.社会刺激(正确答案)8.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

[单选题] *A.个体层面(正确答案)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9.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单选题] *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正确答案)10.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单选题]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正确答案)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11.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1心理学实验法的本质是()。

(分)A、人的参与B、有实验目的C、为某种目的控制一定的条件D、采用实验的方法我的答案:C2西方白领中产阶级,更倾向于采用()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分)A、专制型B、放任型C、依赖型D、溺爱型我的答案:B3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分)A、鲍德温B、冯特C、塔尔德D、迪尔凯姆我的答案:B4杨国枢先生认为中国人有社会取向,他人取向,家族取向和()四种趋向(分)A、团体取向B、民族取向C、关系取向D、朋友取向我的答案:C5如果信息发送者推测接受者知道沟通的内容,那么沟通的过程会更加()。

(分)A、复杂B、完整C、简单D、详细我的答案:A6为了研究历史上无法还原的事件的因果关系,所采用的方法是()。

(分)A、档案研究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我的答案:A7扮演角色的个体他对他怎么样去扮演角色的一种理解我们称为()。

(分)A、现实角色B、实践角色C、理想角色D、领悟角色我的答案:C8社会态度的三个因素中,哪个占核心地位()(分)A、情感B、趋向C、认知D、意向我的答案:B9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他人不可获知的隐秘,我们将这种意识称为()(分)A、私我意识B、隐秘自我C、隐私意识D、公我意识我的答案:A1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外在筹赏()(分)A、他人的感谢B、他人的赞赏C、他人的表扬D、他人的物质奖励我的答案:A 11詹姆斯的自我理论带有()的特征。

(分)A、后现代主义B、行为主义C、本质主义D、实证主义我的答案:C12标志社会心理学产生的两本社会心理学的书是的作者分别是麦克杜格尔和()(分)A、阿德勒B、弗洛伊德C、罗斯D、迪尔凯姆我的答案:C13自我评价影响自我概念的时候,个体就会选择()。

(分)A、自我美化B、自我安慰C、概念重组D、概念重塑我的答案:A14美国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研究工作的最终价值标准是要()。

(分)A、改善人的生活质量B、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C、改善人的生存环境D、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我的答案:A15强调父母权威、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的养育方式是()。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295)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社会心理学(本)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已、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是( )。

A.宽大效应B.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C.基本归因错误D.自我服务归因偏差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双向性B.选择性A.双向性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参加戒酒协会来改变嗜酒成瘾的态度属于( )。

A.劝说宣传法B.团体影响法C.角色扮演法D.活动参与法4.( )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压力B.群体决策C.群体极化.D.群体思维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从众B.模仿C.暗示D.服从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6.所谓的社会心理和__________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____________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7.所谓的____________,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8.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___________之间的因果关系。

9.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10.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推测与判断__________其的过程。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__________的服从和对权威他人的服从.13.斯腾伯格认为所有爱情体验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成分:__________缴情与__________。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试卷 应用心理学专业B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试卷 应用心理学专业B
班级:
学号: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试卷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 卷)
科目:社会心理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题号

分数



专业:应用心理学

总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本大题共 10 分)
得分
评卷人
2. 心理动力理论者将偏见视为人格变态,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

的研究。
得分
3. 1934 年拉皮埃尔首先对
的一致性提出了挑战。 得分
4. 弗洛依德认为个体动机遭受挫折后,除侵犯或退化反应外,还可能会
表现为补偿和

得分
5. 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
第 4 页 (共 9 页)
得分
第 7 页 (共 9 页)
5. 什么是集群行为?介绍勒邦对集群行为特征的分析。 得分
五、 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本大题共 24 分)
得分
评卷人
1.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综述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理论并谈一谈你个人对 促进人们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得分
第 8 页 (共 9 页)
2. 人际关系影响个体的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如果有同学向你诉说自己人 际关系不佳的苦恼,你该如何解释并提供有效的改善意见? 得分
A. 群体极化
B. 去个性化
C. 社会助长
D. 旁观者效应
得分
10. 在一个好的集体中,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
第 2 页 (共 9 页)
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心理过程的学科。

下列哪个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社会认知B. 人格心理学C. 亲社会行为D. 群体心理学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人们参与群体中的动机?A. 归属和认同B. 个人目标实现C. 自我保护D. 自主探索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遵从B. 预知C. 从众D. 互惠答案:B4. 社会认知理论包括以下哪个概念?A. 信念与态度B. 自我概念与自尊C. 决策与判断D. 同理心与同情心答案:A5. 下列哪个研究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的常用方法?A. 实验研究B. 问卷调查C. 访谈法D. 自然观察法答案:A二、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并对其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他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关注个体对他人行为及其背后意图的推测和理解,以及个体通过认知来影响社会关系的方式。

例如,社会认知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面对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倾向于从内部因素来解释,而对自身的行为则更倾向于从外部因素来解释。

2. 什么是群体决策,并阐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群体决策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协商和讨论的过程中做出决策的方式。

群体决策的优点在于能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群体决策也存在缺点,例如决策过程可能较为缓慢,因为需要协商和达成一致;还可能出现群体思维,导致部分成员不敢提出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

3. 解释社会规范,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社会规范的作用。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中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或规定,它规范了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如何行动。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描述性规范和规范性规范。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过马路时遵守红绿灯信号就是规范性规范的体现,而排队等候也是一种描述性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作用体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协调,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一、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他的不是。

甚至会尽量朝他的演讲内容也许包含什么深刻含意方面想,这种认知心理是( )的反映。

A .折扣原则B .刻板印象C .仁慈效应D .晕轮效应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同一认知心理的是( )。

A .情人眼里出西施 B. 爱屋及乌 C. 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 D.先入为主3.给尊敬的人送礼时,她总是喜欢送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这是( )的反映。

A . 投射心理 B.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心理免疫4.人们对与某个人最近一次交往形成印象往往特别深刻,这是( )的表现。

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印象整饰D . 仁慈效应5.人们在做出某种决策后,他(她)所放弃的事物的所有优点会被放大,而所选择的事物的优点则容易被忽略,这是典型的( )现象。

A .行为不协调 B.折扣效应 C. 认知不协调 D.认知协调6.社会心理学中95%的理论贡献都与( )有关。

A.库尔特·勒温B.弗洛伊德C.费斯汀格D.斯金纳7.一个平时文质彬彬的人做了一件大跌眼镜的事,人们对他的好印象就变得被破坏。

这种现象说明()。

A.折扣原则 B.累加模式 C.负面特性对整体印象的影响大于正面特性 D.加权平均模式8.下列不属于容易产生团队管理的定型思考的是()。

A.领导者为了维护某个观点,即使错误也会文过饰非 B.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施加压力的现象 C.领导者先听他人各抒己见,最后表态 D.领导者首先表态,明确自己的立场9.一个人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她笑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抿着嘴巴。

这种现象属于()。

A.印象整饰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10.北京记者对搭顺风车实地采访发现:如果司机是女性,则无论男女,都同意搭顺风车。

如果司机是男士而邀女士塔车,则屡屡遭拒;如有人同行,则女同志愿意搭车。

同行人中途下车,搭车女士马上拿出手机,用方言给家人打电话。

告知现在何处,所乘陌生车的车牌号。

这种现象说明了()的广泛存在。

A.刻板印象B.折扣原则C.性别相符D.从众现象11.下列影响态度形成的社会因素中不合适的是()A.社会大环境 B.家庭背景 C.同伴 D.遗传12.下列行为中,属于消极的印象整饰行为的是()。

A.口蜜腹剑 B.面试前理个发 C.穿礼服去吃法式餐 D.某教授经常不修边幅13.下列现象不属于团队内耗产生的原因的是()。

A.内部成员不团结 B.团队有吸引力 C.害怕自己比别人干得多 D.群龙无首14.在森林中看见一只熊会感到恐惧,而在动物园看见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熊就不会产生恐惧感。

这说明()对情绪的影响。

A.情境评估 B.事件归因 C.认知网络 D.图式15.总喜欢将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因,自己的成功归于内因。

这一心理是()的表现。

A.印象偏差 B.态度偏差 C.行为偏差 D. 归因偏差16.婚姻围城中的人对对方的态度常与婚前的期望有较大反差;女生在购买一件衣服回来后常后悔买回来却不喜欢它。

这些现象的共性是()。

A.消除不协调 B.认知不协调 C.欣赏效应 D.阿伦森效应17.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是()的表现。

A.自控行为 B.自我关注 C.认知失调 D.自我效能18.下列解释最能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明见危不救、袖手旁观等旁观者效应发生的原因的是()。

A.责任扩散 B.理解失误 C.人心不古 D.亲社会行为19.有心理学家认为,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这说明()在沟通中发挥者重要作用很。

A.语言 B.非声音 C.非语言 D.行动20.古人云:“君子之交淡于水”,这种观点说明东方哲学认为()是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A.容貌与仪表 B.交往频率 C.经济能力 D.人格品性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反应。

2.自信程度()的人,往往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说、()说、置换说和规范说等提出的方法对侵犯行为可起预防和控制作用。

4.弗罗伊德关于自我的结构包括()、自我和()。

5.某首相夫人随总统访华时,在辅佐丈夫外交工作之外,单独对学校、老人院进行了友好访问。

这种外交行为巧妙地利用了人际交往中的()。

6.江湖医生总是说:我开的药具有神奇的效果,保证病愈不复发,丝毫不提副作用;与之正好相反的是,正规医院的医生通常会告诉你某种病在某种情况下用某种药效果较好,也可能在其它情况下效果不佳,这种现象说明:江湖医生使病人决策前采取的沟通方式是()信息传递,而正规医院医生则是()信息传递。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回答要点即可,无须展开)有时会起干扰作用。

请你用1-2句话简要举出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现象各一例。

------------------------------------------------------------------------------------------------------------------------------------------------------------------------------------------------------------------------------------------------------------------------------------------------------------------------------------------------------------------------------------------- --------------------------------------------------------------------- 2.简要列举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 --------------------------------------------------------------------- --------------------------------------------------------------------- --------------------------------------------------------------------- 3.从人际交往角度分析为什么漂亮的人容易受人喜欢?--------------------------------------------------------------------- --------------------------------------------------------------------- --------------------------------------------------------------------- --------------------------------------------------------------------- ------------------------------------------------------------------------------------------------------------------------------------------ 4.运用心理学观点简要说明怎样提高自信心?--------------------------------------------------------------------- --------------------------------------------------------------------- --------------------------------------------------------------------- --------------------------------------------------------------------- ------------------------------------------------------------------------------------------------------------------------------------------四、论述题(从2小题中任选1题作答,共16分。

务必注明题次。

否则不计分)2.心理学家伯恩如何运用三种自我结构解释人际交往相互作用?请指出伯恩定律,并分析它在人际交往相互作用方面的启示。

--------------------------------------------------------------------- --------------------------------------------------------------------- --------------------------------------------------------------------- --------------------------------------------------------------------- --------------------------------------------------------------------- --------------------------------------------------------------------- --------------------------------------------------------------------- --------------------------------------------------------------------- --------------------------------------------------------------------- --------------------------------------------------------------------- ---------------------------------------------------------------------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内,处于哺乳时期的公安系统普通女民警蒋晓娟尽管家中有熬熬待哺、几个月大的女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