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动荡的三国时代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荣辱兴衰。

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概括。

1. 黄巾起义:游击队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挑起全国范围的叛乱,使得三国时代的动乱开始。

2.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巨大军事对决,曹操最终取得胜利,一举奠定了他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3.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进攻,最终以火烧赤壁的计谋,击败曹操,使得南方形成了新的势力。

4. 南征北战:刘备与曹操以及孙权之间的多场战役,其中包括刘备夺取中原、曹操围困关羽等重要战斗。

5. 诸葛亮七擒七纵:诸葛亮七次出使东吴与孙权谈判,不断利用计谋,最终使得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魏。

6. 华容道遇刺:刘备在逃亡途中,被部下赵云所救,刘备救命之恩,使得赵云从此忠心事主。

7. 关羽之死:关羽因遭受曹操围困,被投降的魏延所杀,关羽在忠义的形象中成为后世的英雄。

8. 吴国夺嫡:孙权废黜长子孙登,立幼子孙瑜为太子,引发了孙权诛杀大臣的连环谋杀案。

这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国时代的战乱、英雄豪杰的生死竞争,以及权谋之间的较量。

第一讲:三国演义

第一讲:三国演义

关云长——“义”的化身
3、才能上尚“智勇”
(二)“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 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 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 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 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 “汉贼”、“国贼”。
《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说: • 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 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 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 忍也。
2、人格上重“忠义”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 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 2 、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 “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 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 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 3 、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 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 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 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重点: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拥刘反曹”
《三国志演义》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历史演义 开山之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古今多少事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第一回宴xx豪杰三结义斩xxxx首xx1、xx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xx次之,xx为弟。

第二回xx怒鞭督邮xx谋诛xx竖2、xx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xx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xx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xx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xx叱丁原馈金珠xx说xx5、xx投靠xx: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xxxx践位谋xxxx6、xx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三国演义》知识积累

《三国演义》知识积累

《三国演义》知识积累库一、《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小说写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重点写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

二、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初出茅庐、三顾茅庐、如鱼得水、锦囊妙计、望梅止渴、集思广益、草船借箭、后患无穷、乐不思蜀、吴下阿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身在曹营心在汉三、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5、徐庶进曹营——一语不发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7、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四、形容才智超群的成语: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高八斗、深谋远虑、料事如神、经天纬地五、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隆中对、空城计、借东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算华容道。

六、《三国演义》人物象征1、诸葛亮——智慧的象征2、关羽——忠义之士3曹操——奸诈的象征4、阿斗——扶不起的傀儡5、张飞——莽夫七、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八、《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名马第一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赤兔马先为吕布坐骑,后被曹操赐给关羽。

关羽被害后,赤兔马绝食而死。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序:以下将《三国演义》分章节复习,共计六大模块。

每个模块有三小模块(1、章回故事梗概 2、应重点掌握的情节 3、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高考作文)。

供大家分块掌握、复习。

《第一模块1―14回》一、故事梗概《三国演义》讲述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它是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故事。

全书在纵向结构上以时间为序;在横向结构上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主要人物为中心,把并列的魏蜀吴三个系列交错起来叙述。

就作品本身的故事发展而言,全书一百二十回按纵向结构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至第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

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出群雄登场。

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了董卓。

随后,各路军阀展开混战,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主要人物纷纷登场。

二、第一至第十四回应重点掌握的情节1、请简述桃园三结义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

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

(要交代出三个主人公,概述情节)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句经典语言。

试结合小说内容概述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故事。

答: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出京城,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

吕伯奢家人杀猪待客,曹操怀疑其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并且连外出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也一并杀了,在此时对同伴陈宫说出了这句话。

3、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答: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

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挺身而出。

三国演义重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重点知识汇总

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骄兵必败”主题的一个故事。

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

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

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

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2、简要概括刘、曹、孙任一势力的兴亡过程。

①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之势。

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②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

不久关羽被孙仅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

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

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

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③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

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

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

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继位,朝政动荡。

孙皓暴虐无道,于280年为西晋所灭3、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4、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文科名著之复习《三国演义》〔▲为重点〕【“三国〞简介】1.“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

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失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2.“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

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

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

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

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3.“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

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

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

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位,朝政动乱。

孙皓暴虐无道。

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重要情节与主要人物】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怒鞭督邮—张飞;千里走单骑—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跃马过檀溪—刘备;草船借箭—诸葛亮;群英会中计—蒋干;巧授连环计—庞统;温酒斩华雄—关羽;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辕门射戟—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三气周瑜—诸葛亮;弃须割袍—曹操、马超;拔矢啖睛—夏侯惇;挂印封金—关羽;走马荐诸葛—徐庶;单骑救主—赵云;舌战群儒—诸葛亮;败走麦城—关羽;义释曹操—关羽;义释严颜—张飞;七擒孟获—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火烧新野—诸葛亮;智取瓦口隘—张飞;计夺天荡山—黄忠;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骂死王朗—诸葛亮。

【三国成语与相关情节】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吴下阿蒙〔吕蒙〕、如鱼得水〔刘备〕、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路人皆知〔司马昭〕、才高八斗〔曹植〕、单骑救主〔赵云〕、抗琴退敌〔诸葛亮〕、士别三日(吕蒙)、舌战群儒〔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火烧连营〔陆逊〕、嫉贤妒能〔周瑜〕【三国战将】1.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2.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3.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三国演义】根本情节〔四大局部〕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此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1. 黄巾起义:三国演义的故事始于黄巾起义,这场起义是由黄
巾军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叛乱。

这一情节反映了末年王朝的腐败和社
会动荡。

2. 董卓之乱:董卓是末年曹操之前的统治者,他专横暴虐,导
致了朝廷的混乱和地方的动荡。

董卓之乱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
之一。

3.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次关键战役。


操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4.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刘备与孙权联手抵抗曹操的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火烧连营成为了经典的战术,最终曹操遭到了失败。

5.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了救援刘备,千里独行,成功突出重围。

这一情节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和忠诚。

6. 刺魏延:刺魏延是曹操试图暗杀蜀国将领魏延的情节。

尽管曹操的计谋失败,但展示了曹操的智谋和对手魏延的忠诚。

7.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显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诸葛亮的卓越才智。

8. 短兵相接:刘备与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次交战,这次是一场激战。

这一情节展示了刘备与曹操的对决以及两人的智谋和勇气。

9. 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描述了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合力击败吕布的情节。

这一情节展示了三英的英勇和团结。

10.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和统帅,卓越的才智使得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高明的战略和计谋。

这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要情节,通过这些情节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之间的纷争与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明。

主要描写三国时期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全书的立场是“拥刘反曹”)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

”这描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2.“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出自《三国演义》。

这个英雄人物是关羽,他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了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关于他的事迹还有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物?他们各自的性格是什么?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疾恶如仇。

4.《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
自的内心活动是什么?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心有大志、能够成就大业。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的惶恐。

5.“七擒孟获”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是谁七擒孟获?又是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因为诸葛亮采取马谡的建议,从心理上征服孟获,谋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6.“群英会蒋干中计”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是谁中谁的计?双方的性格是什么?
《三国演义》;蒋干中周瑜的计;蒋干:自作聪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周瑜:擅使谋略、聪明机智。

7.“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主要人物是谁?为何要施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8.《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书中的“借”的原因是什么?实际内容是什么?
诸葛亮向曹操借箭;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设计趁大雾天扎草人,佯装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草船借箭”还涉及鲁肃)
9.《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人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又是谁?
周瑜;诸葛亮。

10.《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中三英分别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11.《三国演义》中“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这两句话是徐庶用来评价诸葛亮的。

12.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周瑜、曹操。

13.关于诸葛亮的著名事迹:借东风、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14.《三国演义》著名章节: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15.你如何评价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胸怀大志、不拘小节。

16.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种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