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
守望一片麦田散文

守望一片麦田散文毕竟现在身处深邃而悠远的蓝天下,毕竟身边还有麦浪在飞舞。
这样的时刻,应该有几句诗人骚客的雅兴才对。
然而,一阵飞云飘过,滴滴答答的飘落又一阵雨,究竟也不知道是自己或者是麦田哪个更害怕。
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那就比比看吧。
踏踏实实的躺着,让这来自岁月长河的甘霖,好好的垂青一番,尽情的洗礼一次。
也许再次复活的我,就会受到命运之神的怜悯,走向一个成熟的金黄。
于是,就在这细雨中,我不知不觉地成了一个麦田固执的守望者,像海子,像凡高,像霍尔顿。
于是,我随着飘飞的云雨,化身了乌鸦,轻盈的飞过那片麦田。
从高处看,那里不再有苦难,只是留如凡高心中的一方净土,只是像乌鸦向往的理想的土壤,只是一片凝结了血液的绿色的灵魂。
即使所有的繁华都随着镰刀殆尽,只要心中依旧有所坚持,那么这一生就没有白活。
只要还有灵魂可以飞升,哪怕躯体陷落在无边的黑暗。
也许也像梵高那样,随着一声枪响,彻底结束心灵沉醉的漂泊,永恒融入这片不会永恒的麦田。
于是,你踏着霍尔顿的脚步,“看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
而我,就是那个唯一的大人,驻守在悬崖边,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将他送到安全的地带。
”然而,霍尔顿是错误的,因为有麦田的地方,是很少有悬崖的。
即使有悬崖,你也不一定就能看见。
正如大地翻身的地震,你没有青蛙的敏感,你没有耗子的神经,面对灾难,你连距你最近的一个孩子都无法挽救凡高在不断执着的画着他的麦田。
不知道这一望无际的麦田,是安慰了他永远空虚的胃囊,才显得如此的可爱。
还是因为这麦田,包容了他最后的一滴血,才显得如此的生机?就是那个一直希望种地、牵马、报告人们好消息的海子,也将身躯的最后一滴血奉献给了冰凉的铁轨,而没有等到就要到来的春暖花开。
什么都不要想了。
这里只是一块麦田。
不管是倒下的,还是站立的,都在顽强的生存,这里不存在官场的暗礁险滩,这里不会有商场的尔虞我诈,这里没有俗世的一切的烦事纷扰。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为了不“教”而“教”

她 的生活是 美妙 的 , 她 的理 想是 多彩 的 ,连她 的梦 还清 晰地记 得一 个总 分不 到 10分 的学生 , 8 在一 个大 都是 芳香 的。我庆 幸 自己能够成 为一 名语 文教 师 , 穿 雪纷 纷 的 星期 日 , 拿着 自 己写好 的 《 雪》 , 我家 咏 诗 到 行在博 大精深 、 馨香 馥郁 的语 文世界里 , 享 “ 鉴琼 切 磋修 改诗 文 的情 景 : 尽 玉 我更记 得崔 健英 同学 写给 我 的 田三万 亩 , 我扁舟 一叶 ” 著 的畅快 。 我更庆 幸 自己能够 首小 诗 : 恬静 的绿 草坪 上 , 莹的露殊 闪亮 ; 阳金 晶 太 用 涌动 的激 情去唤 醒 活泼泼 的生命 , 执著 的爱 心去 黄 的 柔光 , 用 洒在矫 健 园丁的 身上 , 笑 眯眯地 望 着 。 我 真
自己写 的诗 在班 上朗读 , 并把 自己 的创作 过程 与学 生 届学 生直 到十 几年之后 。 保留 了过 节挂 “ 还 小橘灯 ” 的 分享 。 没想到 , 我灵性 飞扬 的诗 文 , 唤醒 了学 生诗意 的 习惯 。
梦 , 班 同学 的创 作 热情 全 被 调动 起 来 , 时 间观 察 全 一 在 刚刚任 教 的几年 中 ,没有任 何 的条 条框框 。 只 写作之 风 日益 兴盛 。为 了探 寻到 崭新 的写 作素材 , 我 是 凭 着 自己对语 文 的一腔 热 情 ,用最 原 始 的方 法 来 和 学生 一起寻找 过“ 绿柳 才黄 半未 匀 ” 的早春 : 察过 教—— “ 自己的做 来教 ” 师生 之 间无拘 无 束的用 心 观 拿 .
一
构 筑璀璨 的精神殿 堂 。 我在语 文这方 丰 田沃土 上守望 , 眼见 青青 的麦 田
化作金 色 的波浪 。3 0多年 的守 望啊 , 文在 我心 中已 语
《守望语文的麦田》读后感

智慧之声叩响心灵------读《守望语文的麦田》有感龙潭区乌拉街中心校张秋晖如果你捧起《守望语文的麦田》,你一定会感受到,你正沐浴在名师的阳光之下,徜徉在精彩绝伦的名师风采之中。
当我捧起这本书,则仿佛走近了一位权威,来到名师的身旁,如愿以偿地倾听名师的教诲,取得智慧的真经。
在我看来,这位大师仿佛在我身边,他的话成了提醒,时时刻刻告诫我不要怎样,要怎样,怎样才能怎样。
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在从未相逢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长谈。
在王廷波老师这本朴素无华的书中,将个人的成长之路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
从“在研究中成长”到“在课堂中成长”再到“在读书中成长”,字里行间那些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以及独到的教学理念,使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带给我更多富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发。
在这本书中,我对王廷波老师的教学艺术深感兴趣,他对语文课堂的追寻,从最原初的感悟,探究了整整一生,并且在新课程的浪潮下,在重新确定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之后,王老师并没有因为之前的成就而停止探索的步伐,依然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对一堂好课做出了新的评价标准。
已在三尺讲台上磨练了十年有余,虽说基本的东西都已掌握,可越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迷茫与思索更加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到底怎样的课堂才使学生真正收益,如何让死板的教学踏进艺术的殿堂。
王老师在“冷眼看热点:课堂观察与思考”这一环节的论述中让我豁然开朗。
王老师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那就应该将语文教材“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宽松的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王老师在书中也选用了他从前在课堂中的完整教学实录,有的放矢地指导读者怎样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并强调“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
无论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咬文嚼字”,还是《我的老师》中的“着力放手”,都彰显了王老师卓越的教学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守望“麦田”

情感 , 增智 慧 , 走遍 天下都 不怕 。这就是 我对
语 文 的最 粗 浅 的 、 熔 铸 在 我 十 四年 语 文 教 并
抓抓字词 、 默默课文就行 了。 当时 , ” 我的脸红 了, 他在话语 的一 瞬 , 已然把我 变成 了一个扫
学 中的理解 。抓抓 字词 、 默默课 文 , 是语 文教 学最 基本 的环 节 , 这并 不 是语 文学 习基 础 但 差 的学生 的专 利 , 不代 表他 们 没有 真挚 的 更
“ 不能控制 自己情绪 的人 , 能成 为好教 不
师” 。所 以, 当课 堂 中遇 到突 发事 件 , 教师 要 多用情 , 少用气 , 柔美课 堂管理 。教师给 学生 什么样 的情 绪 , 生往 往 就会 回馈 教 师什 么 学 样 的情绪 。 “ 教育家最主要 的, 是第一 位的助手 是 也 幽默” 。幽默 的表 达方 式可 以避开 冲 突 的锋 芒, 缓解紧张情 绪 , 易于他人 接受 。在 “ 美 幽”
泽多芳草” 它 就 在我们 当下 的每 一节课 、 , 教 育的每一个学生中发生 和传播着 , 它是学生 、
教师 、 教学可持 续发 展 的熠 熠火 光 和坚 实推
动力 。
守 望 “ 田” 麦
许 露
( 苏省 南京 市第 三十 四 中学 , 1 0 6 江 2 01 )
一
次, 参加 某教 研活 动 , 息 间隙 , 在 休 坐
然后 罚 抄 , 果 , 抄 交 来 的 居 然 是 一 百 遍 的 结 罚
封“ 铅笔信” 近乎小孩 的笔迹 , , 短短的 四百
多字中有近几十个错别字 , 惨不 忍睹 , 我却 但 被这位父亲 的话打 动 了——“ 儿子 , 这是 爸爸 有史 以来第一次给你写信 , 爸爸是个农 民 , 没 有什 么文化 , 才小学 毕业 , 以我们坚决 把你 所 送到城里读 书 , 就是 你将 来不 要像爸 爸一 样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
温言
静谧的黄昏下,漫步在田间小径,我望见了一片麦田,在余晖下金灿灿的麦田显得十分耀眼。
这金灿灿的颜色不仅寓意着丰收,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
麦田里的丰收,源自农民的辛勤劳作。
秦玥飞,一位大学生村官,毕业于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六个年头。
他刚上任时,为村里改善水利灌溉系统,安装路灯,改善教学条件……2014年服务期满,为了让村里能够更好的发展,他选择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代替“输血”来更好地建设乡村。
秦玥飞作为大学生村官,像农民一样在乡村这片“麦田”辛勤地耕作,即使能够提拔到更好的职位,也不愿离开这片“麦田”,选择在这里继续守望着它。
放眼过去,像秦玥飞这样的“守望者”也不在少数,像我们的兰考书记焦裕禄,为治理兰考的灾荒鞠躬尽瘁,纵使自己身患肝癌,也忍着剧痛坚持工作,后逝于兰州,临终前叮嘱要到兰考安葬,“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在焦裕禄精神的激励下,后辈们努力地治理好了兰考的“三害”。
还有杨善洲,1988年退休,选择回乡植树造林,只为了自己的家乡和子孙后代能够有更好的环境,于是他带着满腔希望,率众人在大亮山种下万亩树苗,成立了大亮山林场。
经过几年的努力,林场不仅让家乡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也为村民成立了果树基地,造福了一方百姓。
秦玥飞,焦裕禄和杨善洲这些为了百姓能过上好的生活的人,努力地在“麦田”里耕耘,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他们也继续在这片“麦田”里继续守望,希望“麦田”能让人们对生活充满新的希望。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很喜欢这样一幅对联:佛在心中,何愁十万八千路;卷成灯下,不老春夏秋冬人。
它启示我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以百般的忠诚和坚定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
而语文,这块五彩斑斓的麦田,也以她独有的魅力熏陶着我、回馈着我。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徜徉六年有余,蓦然回首,我惊讶于语文于我是如此江山多娇,而我于语文,却又是如此心醉神迷。
虽然至今仍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其间不免迷茫和失败,但求索的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它不仅让我尽情享受到语文教学的浪漫之美,更让我的生命因此而饱满。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是守望一份厚重。
我坚信,语文教学艺术的本真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让学生保持人性的纯美,让学生的精神世界饱满。
因此,守望语文教学的厚重,就不能离开思想的烛照。
语文教师,只有用自己海纳百川的胸襟去引领学生,每一节课上,以一种气质、一种学养、一种智慧引领课堂,才能带动学生绽放思想的光辉。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当语文教师成为语文教学的艺术家、诗人,必定能呼唤学生投身语文的壮美天地,舞出真善美的动人姿态。
为此,我不曾懈怠,常常必恭必敬地重温古代圣贤的谆谆教诲,常常如饥似渴地拜读文学大家的妙文佳作,更不忘努力汲取教育学者的理论思想。
我期望努力让课堂给学生审美的享受,给学生文化的熏陶,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带给他们心灵的收获。
每一节课,我会送给学生每日一言,我期望通过每日一言和学生交流学习和人生的态度。
当学生不敢尝试时,我真诚地告诫,告诉他们:“永处襁褓,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不前进”;当学生懈怠时,我友好地劝导,告诉他们“播种一份辛勤,收获一份希望。
”;当学生迷惘时,我热情地指点,告诉他们“把握人生的航向,为梦想扬帆远航。
”我期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举措充盈师生彼此的心灵。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是守望一份踏实。
守望语文教学的厚重,不能离开思想的烛照,更不能离开平凡人生里的脚踏实地。
守望心中的麦田

1994年,我走上了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工作岗位,2006年我开始担任高中教研部的主任,并从事高中语文教研工作。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语文教研岗位上工作了整整25年,竟如弹指一瞬间。
从当初逐渐适应岗位变化,到迁移内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到为基层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我的初心始终没变,为了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为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我甘愿守望着语文这块金色麦田,完成我的使命。
做教研工作之初,我既有对工作的憧憬与向往,也有刚刚踏入职场的胆怯与彷徨。
在有着多年工作与教学经验的基层学校领导与教师面前,我发现自己所学并不能轻松应对,那时特别怕有人问问题,甚至躲着老师走,评起课来也都是一些空的理论与套话。
为了能够胜任工作,我知道一方面我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理论,了解最新教育动向,另一方面要多与一线教师接触,因此,我购买了许多关于听评课方面的书籍,从中梳理出评课规程、要求,逐渐学着从多个视角去看一节课。
2000年之后,我又先后去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山西等地课改先进校学习。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开始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理性思考,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先后在教研院和基层学校做了20余场讲座,迅速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
多年来,特别是在多次的外出学习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多位教育专家,有幸观摩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讲座,使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魏书生老师对教育的执着热爱和他的“六步教学法”;张翼健教授对语文教学的独到见解和他所率领的研究团队在破解教育难题上所做的贡献,都深深地激励着我。
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我带领50多名语文老师去佳木斯市参加教研活动,看到陈钟梁老师、洪镇涛老师用一支粉笔、一页纸,就把语文课堂教学演绎得那么生动,那从容的教态、丰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充满魅力的朗读声令我终生难忘。
从那时起,我开始重视审视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本真”,琅琅书声始终是课堂的主调。
守望麦田经典散文随笔

守望麦田经典散文随笔
五月,一个孕育希望的季节,一个赞颂劳动者的日子。
我虔诚的站在麦田里,静静地守望。
眼前的麦田是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绿色海洋。
麦子刚刚探出头颅的芒刺带着灵魂深处的几丝脆弱,隐隐约约看似锋芒毕露,其实它们就像刚出生婴儿的小手,稚嫩的柔弱,正贪婪的吮吸着泥土的清香,舔舐着阳光的味道,一点点孕育着未来的丰收。
一缕春风划过头顶,广阔的麦田顿时波涛滚滚,哗啦啦的一片,空气中洋溢着麦熟的气息,缕缕麦香,似春季里的菲菲雨丝,香炉里氤氲开来的青袅,无声无息的将心底内缓缓酝酿的思绪,弥漫开来。
望着这一波又一波的麦浪,我似乎听到了麦子孕育麦粒的声音。
今年的气候很特别,春天时还见天空中飘起了洋洋洒洒的雪花,空气中凝聚着一层寒气,我一直担心这样的天气似乎会影响麦子的生长。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年长的老人时,他们说不怕,冬小麦的.生命力很强,只要不在扬花时受冻,不会有大问题的。
真是这样,面对此时绿油油且密密匝匝的麦子镶嵌在大地时,我在遐想,在不久的日子里,这片麦地里会衍生出成熟的金黄,那时轰隆隆的收割机会有条不紊的作业,农人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劳作。
不由,我就想到劳动的艰辛,想起那首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要歌唱可歌可泣的劳动人民,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站在五月的麦田里,我想紧握劳动者因劳动开满茧花的双手,送上我最真切的祝福,向所有的劳动者击掌。
守望五月的麦田,就是守望人生的希望和辉煌,对未来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
华罗庚实验学校沈芸霞
很喜欢西安大雁塔的一幅对联:佛在心中,何愁十万八千路;卷成灯下,不老春夏秋冬人。
它警示我在每一次选择面前坚守自己的理想,以百般的忠诚和坚定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
而语文,这块五彩斑斓的麦田,也以她独有的魅力熏陶着我、回馈着我。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徜徉六年有余,蓦然回首,我惊讶于语文于我是如此江山多娇,而我于语文,却又是如此心醉神迷。
虽然至今仍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其间不免迷茫和失败,但求索的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它不仅让我尽情享受到语文教学的浪漫之美,更让我的生命因此而饱满。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是守望一份厚重。
我坚信,语文教学艺术的本真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让学生保持人性的纯美,让学生的精神世界饱满。
因此,守望语文教学的厚重,就不能离开思想的烛照。
当语文教学的翅膀只是在技术层面进行“超低空飞行”,我们与其说是在传道授业,莫如说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和浅薄的方式消弭着人类文明中的精华。
语文教师,只有用自己海纳百川的胸襟去引领学生,每一节课上,以一种气质、一种学养、一种智慧引领课堂,才能带动学生绽放思想的光辉。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当语文教师成为语文教学的艺术家、诗人,必定能呼唤学生投身语文的壮美天地,舞出真善美的动人姿态。
为此,我不曾懈怠,常常必恭必敬地重温古代圣贤的谆谆教诲,常常如饥似渴地拜读文学大家的妙文佳作,更不忘努力汲取教育学者的理论思想。
我期望努力让课堂给学生审美的享受,给学生文化的熏陶,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带给他们心灵的收获。
每一节课,我会送给学生每日一言,我期望通过每日一言和学生交流学习和人生的态度。
当学生不敢尝试时,我真诚地告诫,告诉他们:“永处襁褓,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不前进”;当学生懈怠时,我友好地劝导,告诉他们“播种一份辛勤,收获一份希望。
”当学生迷惘时,我热情地指点,告诉他们“把握人生的航向,为梦想扬帆远航。
”我期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举措充盈师生彼此的心灵。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是守望一份实在。
我坚信,语文正如阳光,因为拥有丰富的七色,反而显现出简单而朴素的纯美。
然而,简单中包含最本质的美,朴素中深藏着最绚丽的真。
体悟简单,诠释朴素,人生就会充盈而丰满。
语文是柴米油盐的本色生活,而语文教学是正是要让学生在柴米油盐般的积累中享受到语文的丰厚,让学生学会对生活细腻的品味。
我期望我的语文课能少一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浮华,而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思考品味,让课堂留白也演绎出精彩;我期望我的语文课能少一些完成任务式的知识传授,而多一些文学精华的积累感悟,让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
当然,期望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但我想,差距就是一种挑战,不断挑战,寻找理想与现实的磨合点,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收获。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是守望一份热情。
我坚信,语文教师应永葆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热情,而语文教学艺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学习青春热情的激发。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襟怀坦荡灵感迸发的,应该是自然天成,热情洋溢的。
在语文的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将得到抚慰,学生的心智将被解放,学生的个性将得到张扬,
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语文天地,会焕发出一种活泼的生命活力。
语文应该赠予学生这样的口号:我用我的眼睛观察,我用我的头脑思考,我用我的语言表达。
而要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必须源自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激情的感染、教学语言的鼓励和教学机智的运用。
我努力在每一节课前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也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课前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忘却生活学习中的烦恼、不快,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堂课的教学学习中;我努力摆正心灵的天平,尊重每一位学生,告诉他们课堂上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你思维的成果,要敢于表达,并且也要善于倾听。
作为一位资历尚浅的语文教师,我做得并不完美,但教育并不排斥一位不完美的老师带领一些不完美的学生,在通往完美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是守望一份创新。
我坚信,语文教学艺术应该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的信条。
涉足教坛尚短的我,并没有太多教学理论的支撑,更多的时候,只是凭一种直觉,不甘心于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面对应试,总是想以新颖的构思,勇敢地尝试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也许这些尝试会显得幼稚和张扬,也许这些尝试会以失败而告终,但它让我享受到追求的快乐,也让我在失败中不断前进。
对我而言,语文,是一份激情不灭的梦想,是矢志满头飞雪而童心未泯,更是平凡人生里脚踏实地的浪漫。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中,能得各位老师的指点、帮助,让我更有信心坚守语文教学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