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

合集下载

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全文)

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全文)

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全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震颤、少动、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

除运动功能障碍外,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比较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功能及预后造成影响,近年来逐渐备受关注。

有报道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40%~50%,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为3.6%一40.0%,抑郁与焦虑障碍经常共存,并可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出现;未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率为5%一10%,而应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为10%~40%。

可见帕金森病抑郁、焦虑与精神病性症状比较常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增加照料者的沉重负担。

然而,目前国内临床医师对此重视不足,且相关研究甚少。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促进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有必要制定适合于我国的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1.帕金森病抑郁:抑郁可以出现在帕金森病病程各期,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就已经出现。

帕金森病抑郁程度不一,可以为重度抑郁、轻度抑郁、心境恶劣等。

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集中困难,工作和生活兴趣丧失、睡眠障碍、冷漠、悲观、缺乏幽默感,自杀念头、焦虑、敏感。

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相对少见。

有严重认知障碍、女性、早发性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病诊断前有抑郁症病史者更容易出现抑郁。

抑郁可以表现为“关”期抑郁,也可与运动症状无明确相关性。

2.帕金森病焦虑: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社交恐惧。

其中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较为常见。

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恐惧死亡或成为别人的负担,在公共场合感觉尴尬;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濒死感、过度换气、手足搐。

隔。

其焦虑症状与姿势平衡障碍相关,早发性帕金森病、出现异动症或“开一关”现象者更容易出现焦虑。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 精品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 精品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
诊断步骤:
初查、识别
量表应用和 疾病诊断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伴发抑郁的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初查与识别
• 询问神经系统疾病表现
• 着重询、注意力、自卑和自责 轻生观念 • 以筛查抑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90秒钟4问题提问法”诊断敏感率达96%
90秒钟4问题提问法
过去几周(几个月)你是否感到无精打采、 伤感、或对生活的乐趣减少? 除了不开心之外,是否比平时更加悲观 或想哭 你经常有早醒么(事实上你并不需要那么 早醒来)? 你进来是否经常想到活着没意思?
“是”为阳性
“是”为阳性
每月超过1次为阳性 “经常”或“是”为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诊断
疾病 MS AD PSD 癫痫 量表 Beck 抑郁问卷(BDI) AD抑郁量表(NIMH-dAD) 卒中后抑郁分级量表(PSDRS) 神经系统疾病抑郁问卷-癫痫 (NDDI-E) 依据PD伴发抑郁障碍草案* HAM-D抑郁量表 依据各量表标准评分 诊断标准
PD 偏头痛及慢性头痛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综合医院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专家共识

综合医院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专家共识
人准备自杀,以这种假的好转来麻痹周围人预防他自杀的警惕 性
扩大性自杀:患者先杀掉自己的亲人, 然后再自杀,理由是
“免得我死后他们受苦”
抑郁症——临床表现
作为一种负性情绪, 以丧失感为主要表现:
➢兴趣下降: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觉得没有意思; ➢ 希望下降:希望下降→绝望 ➢无助感: 孤立无援感 ➢自尊与自信下降:自尊自信不足 → 内疚、自责→ 自
兴趣下降
易疲劳
体重改变
抑郁分类
原发性抑郁症( 简称抑郁症):属情感障碍,病程多 为反复发作的抑郁、双相或混合性;需抗抑郁治疗。
继发性抑郁症:继发于原本存在的精神疾病、躯体 疾病或应用某种药物等;去除原发疾病因素同时给 抗抑郁治疗。
诱因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低下, 经前期紧张症, 肢断肥大症。 病毒感染(常在其潜伏期及恢复期)。
罪 ➢ 生活的信心下降:活着无意义,无价值→自杀
4/5病人有自杀意念;33%自杀行为
抑郁症——相关的症状
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如主动言语 减少,语速减慢,思考问题困难等;
意志活动减退: 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 不愿交往,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可 “抑郁性木僵”;


20世纪90年代,有15个国家或地区共26,969例综 合内科门诊病人参加的一项WHO多中心合作研究 显示:
综合内科门诊病人抑郁障碍患病率居首位
其中抑郁症和心境恶劣的患病率分别为10.4%和2.1%; 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平均为55.6%, 中国上海的患病率分别为4.0%和0.6%。 上海内科医生对抑郁症识别率仅为21%,远远低于国外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课件

躯体病症的个数*
临床特点归纳
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科患者常见病症之 一
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识别非常重要 及时识别、治疗抑郁/焦虑有利于原发
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处理的根本原那么
药物治疗 急性期:积极控制病症,尽量到达临床治愈,疗程6~8
周。如治疗4~8周无效,宜改用其它作用机制的药物。 稳固期:维持急性期有效药物的剂量,持续治疗4~6月。 维持治疗:首次发作者维持治疗6~8月,必要时可酌情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 障碍的诊断治疗
目的和意义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均易伴发或共病抑郁焦虑障碍
脑血管病和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癫痫 原发性头痛
共病使得疾病迁延不愈、显著地增加了疾病的负 担
概要
流行病学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
点 神经科抑郁/焦虑状态常见的躯体化表
其它病症: 睡眠障碍 躯体病症:各种疼痛、食欲减退、消化
道病症 出现焦虑或激越病症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
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过份焦虑 焦躁:经常、无缘无故感到心烦 紧张不安:经常感到心情紧张、不能
松弛 过份担忧 总是感到心神不宁,过度担忧一些小

卒中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点
现 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初查和识别 神经科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 抗抑郁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原发性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
原发性头痛门诊患者调查发现27% 的患者有中-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 人群为17.1%、转化型偏头痛为 36.1%、紧张型头痛〔TTH〕为 28.3%;
偏头痛患者终身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 为30%~80%,是普通人群的3-4倍。 同时,易有惊恐和强迫等焦虑障碍;

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

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

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心理障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诊断标准,该标准扩大了识别和诊断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特征,建立起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诊断指南。

步骤一:双向情感障碍的定义在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中,双向情感障碍被定义为一系列情感障碍疾病,包括躁狂抑郁症、重性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状态、躁狂状态等。

这些疾病在症状特征、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可能共同导致个体或社会的不良后果。

步骤二: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的症状特征包括情感波动、情感倾向性和情感强度等方面的改变。

具体而言,双向情感障碍的病人常常会经历情绪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沮丧、绝望、无助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轻微或者严重到极端的程度。

另一方面,病人也会体验到持续时间较长的水涨船高的情绪,情绪可能持续数日、数周或更长时间。

步骤三: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包括抗抑郁药、锂盐等等。

此外,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治疗、社交领域成就治疗和家庭定向治疗等,能帮助改善双向情感障碍主要症状以及增强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

步骤四: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的应用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的主要作用在于规范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判断标准,能够提高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对于患者而言,双向情感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将有助于其避免症状恶化及产生其他不良后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心理障碍领域在治理双向情感障碍方面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双向情感障碍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

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

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是一个关于老年痴呆症诊断的重要参考标准。

作为一项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文件,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在医学界和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并对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提出了详细的标准和流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评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诊断标准。

一、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的背景和意义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是由美国国家老年痴呆症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联合制定的老年痴呆症诊断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它对老年痴呆症的定义、分类、诊断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是医务人员进行老年痴呆症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的内容概述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包含了对老年痴呆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规范。

其中包括了老年痴呆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流程等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对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医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参考依据。

三、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该标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有助于提高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

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开展相关的老年痴呆症研究工作。

四、对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nia-aa诊断标准2011版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件,它对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流程。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该标准进行规范化的诊断流程,有助于提高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准确性。

《ICD11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札记

《ICD11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札记

《ICD11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ICD-11中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的分类与编码 (3)1. 分类原则 (4)2. 编码规则 (5)三、ICD-11中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内容 (5)1.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7)2. 躁郁症 (7)3. 抑郁障碍 (9)4. 焦虑障碍 (10)5. 强迫症及相关障碍 (11)6. 创伤后应激障碍 (12)7. 解离性障碍 (14)8. 躯体化障碍 (14)9.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16)10. 儿童期紊乱性心因性障碍 (18)四、ICD-11中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19)1. 临床评估 (20)2. 心理测量与评估工具 (21)3. 诊断流程 (23)五、ICD-11中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的治疗与管理 (23)1. 治疗原则 (25)2. 治疗方法 (26)3. 康复与预后 (27)六、总结与展望 (28)1. 对ICD-11的总结 (30)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1)一、内容简述《ICD11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简称《指南》)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关于精神、行为和神经发育障碍的国际诊断标准。

这份指南旨在为医生、心理治疗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个一致、全面和客观的诊断框架,以便更好地评估和治疗这些患者。

《指南》涵盖了多种精神、行为和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症(OCD)、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在诊断过程中,《指南》强调了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认识,提倡综合评估,并鼓励跨专业合作,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指南》还关注了患者的社会、家庭和环境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鼓励医生在评估患者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icd11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icd11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用于对各种健康状况和疾病进行诊断和编码。

在ICD-11中,心境障碍是一类精神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躁狂障碍等。

以下是ICD-11中心境障碍的一些诊断标准:
1.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抑郁障碍是一组以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丧失、疲劳、自责感、注意力减退等为特征的疾病。

ICD-11中的抑郁障碍包括以下亚型:- 单次抑郁障碍(Single Episode Depressive Disorder)
- 反复发作抑郁障碍(Recurrent Depressive Disorder)
2. 躁狂障碍(Bipolar Disorders):躁狂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它包括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两个极端情绪状态。

ICD-11中的躁狂障碍包括以下亚型:
- 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
- 躁狂抑郁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要进行心境障碍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参考ICD-11中的诊断标准来确定具体的诊断。

这些标准可以涉及情绪、兴趣、注意力、精力、自我价值感、睡眠、食欲、体重等多个方面的症状。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临床评估和病史采集,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情况,并确保进行准确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ICD-11作为一份国际分类系统,提供了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该由专业医疗保健提供者进行。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可能患有心境障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800-史堡出赶苤查!Q!!生!旦笙iQ鲞筮里塑坚!也』!!!!婴丛生:墨!P!!塑曼笪!Q!!。

Y!!:!Q:丛!:14.Ms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驯:Ms患者终牛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9%~54%。

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l%的患者有抑郁,其中29%为中一重度抑郁。

对11507l例社区人群调查,发现332例Ms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25.7%。

对3000例16岁以上MS患者的死因调查显示,15%的患者死于自杀。

约35.7%的Ms患者伴发各种焦虑障碍,其中18.6%为广泛性焦虑、10%为惊恐发作。

伴随抑郁障碍的Ms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功能差、重返T作的比例低、长期健康结局差、生命质量低下。

MS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倍(自杀观念30%,自杀尝试6%一12%)。

5.癫痫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癫痫患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8%一48%(平均29%)。

难治性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中,58%有抑郁发作、32%有焦虑障碍。

医院或社区的调查均表明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0%~25%。

癫痫控制不良者容易伴发抑郁障碍,在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更高。

癫痫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会显著地增加患者及照料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此现象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最为突出。

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远超过癫痫发作频率或程度。

癫痫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伴发焦虑障碍达12倍,伴发抑郁障碍则达34倍。

6.原发性头痛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皑…J:对712例在头痛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7%的患者有中-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人群为17.1%、转化型偏头痛为36.1%、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headache,TTH)为28.3%。

偏头痛患者终身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30%~80%,是普通人群的3~4倍。

有先兆的偏头痛和转化型偏头痛者的抑郁焦虑伴发率更高。

频发型和慢性rI-rH者抑郁焦虑障碍的伴发率可达2/3。

对J2l例青少年慢性每日头痛者调查,有抑郁障碍者为30%、焦虑障碍为36%、高度自杀危险者占20%。

研究证实抑郁障碍是偏头痛发生慢性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机制几乎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伴发精神症状,从情感(抑郁、躁狂)到认知(痴呆)和感知(幻觉、错觉),且其症状轻重常与神经系统症状相平行。

早期的研究认为癫痫、卒中、痴呆和PD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主要是对疾病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的心理反映。

以后的研究提示社会、经济、文化、家庭支持、应激、认知行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前的个人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等冈素也是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存在明确的生物学基础。

不难理解,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运动、感觉、语言、癫痫)的脑的功能或结构的异常自然也会引起情感、认知或感知的功能异常¨^“。

1.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破坏:一些研究认为PSD为直接的脑损害所致,并提示优势半球和前部半球损害更容易发生PsD。

虽然早期的荟萃分析未见PsD与卒中部位存在相关性,但近期一项荟萃分析认为PsD与左侧前额叶-皮质下环路损害有关∞㈨J。

研究认为卒中后早期发生的抑郁障碍可能多与心理反应有关,而卒中后6~24个月迟发的抑郁障碍,则主要与脑的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重组有关。

近年来提出的“血管性抑郁”(vaf;culardepression)是老年期抑郁的重要病因,容易伴随有执行功能损害和淡漠,主要是额叶和底节部位的脑向质病变、小血管病变及“无症状卒中”等累及了情感调节中枢结构(基底节、丘脑、额叶、边缘系统)旧引。

炎性脱髓鞘病变累及这些部位也是MS伴发抑郁的机制之一。

起源于边缘系统的或左侧颞叶的癫痫患者容易发生抑郁,而且抑郁障碍本身就町以是癫痫发作的一部分。

2.单胺能神经传递损害:在AD及PD的早期,甚至是认知或运动症状出现前,30%~50%的患者即可有情感障碍,认为与疾病病理过程累及脑干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有关。

除此之外,1-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损害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重要机制。

在PD中,多巴胺能神经递质损害可能与淡漠、忧郁及缺乏始动性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缺乏的致抑郁作用nr能比5・HT重要[圳。

3.其他机制:已有初步的研究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与情感障碍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或易感性口”“。

50%的伴发抑郁障碍的癫痫患者有家族史。

炎症、免疫异常等复杂机制参与了卒中、PD、MS的抑郁障碍的发病一。

4娜1。

常见的各种治疗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B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也会诱发或加重情感障碍。

三、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抑郁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或情感障碍。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焦虑障碍是自发、持续、痛苦的,并且会影响日常功能,从而导致异常行为。

本共识中所用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术语主要是指抑郁和焦虑状态,即严重程度达中等或以上,超出患者所能承受或自我调整能力,并且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但并不一定达到或符合精神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抑郁障碍的主要I临床表现1.核心症状:(1)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2)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3)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

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危险。

2.非核心症状:(1)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食欲减退或缺乏、闭经等;(2)焦虑症状,如明显的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3)其他万方数据症状,如犹豫不决、自我贬低等认知异常。

(二)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1.过分焦虑:焦躁(如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心烦意乱)和紧张不安(如经常感到心情紧张、不能松弛,甚至在下班后或无事时也如此)。

2.过分担心:总是感到心神不定,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或是对一些平时从不担心的小事也担惊受怕,并且无法控制这种担心。

3.恐惧或害怕:患者对某些场合或境遇等表现出特别的紧张、害怕与敏感,担心大难临头和意外发生,担心自己会失控、发疯或失态;常伴有明显的心悸、胸闷、气急等自主神经症状与体征,严重者为此而回避来试图减轻紧张与焦虑。

(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神经系统疾病伴随的抑郁障碍,具有与经典的抑郁障碍不同的特点:(1)许多患者并不主动叙说情绪症状或因之而就医,而是以睡眠问题、疲乏、头痛、遗忘、头晕或疼痛等躯体症状为主诉;有些则是原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恶化,如痴呆患者的认知衰退、PD患者的运动症状加重、MS患者的疲乏、头痛患者的头痛加重等;(2)这些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非如经典型者那样严重,而是轻型抑郁(minordepression)、心境恶劣或不符合诊断标准的“亚综合征抑郁”(subsyndromaldepr{es8ion)多见;(3)患者的情感症状是从轻到重的连续,而非正常或发作的二元区分;(4)与经典的抑郁症患者能认识到情绪抑郁相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掩饰”或不认识到自己有抑郁。

1.PsD:虽然常见,但常因失语、运动或认知损害等难以主动表述而不被早期识别。

同样,卒中导致的注意力差、纳差、失眠、精神运动迟缓等也容易与抑郁的自主神经症状相混淆。

观察发现患者存在对周围环境反应表现迟钝、漠然、被动,情感反应与表达变少,意志要求减退与兴趣索然等,均高度提示存在PsD。

除少数达到重症抑郁外,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抑郁(长期的情绪低落和兴趣减少,还伴随有失眠或过多睡眠、疲乏无力、自我评价低、工作能力下降、社会活动退缩、注意力差、激惹、愉悦感减少、流泪、自卑等)。

要注意区别PsD与忽略或假性延髓麻痹的情感失禁。

2.AD: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抑郁很可能是AD的前驱症状。

AD伴随的抑郁障碍的典型表现为缺乏兴趣和快感,易有自主神经性症状、昼夜情绪波动、激惹、焦虑、恐惧及错觉,而典型的白罪、自杀观念则较少。

抑郁障碍有随认知症状加重而逐渐减少的趋势。

VaD患者。

特别是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者,抑郁障碍持续时间长,突出表现为始动性差、精神运动迟缓、执行功能障碍和淡漠,对抗抑郁治疗的反应差。

3.PD:PD伴发的抑郁障碍可在疾病早期或运动症状前期m现,但多数与运动症状出现时间平行。

PD患者常见的精神运动迟缓、淡漠、兴致缺乏、身体语言减少、自主神经症状等易与抑郁的症状混淆。

要注意心境低落、兴趣和愉悦减少是抑郁的核心症状∽J。

同样,患者常见的失眠、注意力差、疲乏、震颤、不安和自主神经症状又易与焦虑症状混淆,・80l・要注意过多担心和恐惧回避行为是鉴别要点。

PD患者可有明显的情感波动,持续数分钟,每天多次。

晚期患者出现运动波动,抑郁焦虑情绪更易与“开-关”现象伴随。

PD患者的抑郁障碍与长病程及病情程度相关。

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容易伴发抑郁障碍。

4.Ms:Ms患者的抑郁与病程和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抑郁症状不似其他临床症状容易发生缓解和复发,如不治疗则易持续存在。

精神运动迟缓、睡眠异常、淡漠、认知改变和疲乏是Ms与抑郁共有的表现,易导致诊断困难。

抑郁障碍多见于Ms复发期和激素治疗期,伴认知功能损害者易伴发抑郁障碍。

5.癫痫:10%一20%的癫痫患者在围发作期(peri—ictal),即癫痫发作和发作后,出现抑郁-激惹情绪、紧张和头痛,持续lh至3d,多见于颞叶癫痫、小发作和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者。

多数患者为发作间期(inte卜ictal)的抑郁障碍,表现为抑郁情绪、失眠、头痛、害怕、焦虑、激惹、发作性激惹或欣快,症状时轻时重。

青少年患者更容易表现为激惹、激越、冲动。

颞叶和额叶癫痫及左侧痫灶者容易发生抑郁。

抑郁发病与癫痫病程的关系大于与起病年龄或发作频率的关系。

四、诊断思路(一)初查和识别除询问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外,着重询问患者的睡眠、食欲、体重、心境、快感、乏力、激越、迟滞、注意、自卑和自责、轻生观念等内容,以筛查抑郁综合征。

如果患者有明确的抑郁症状,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会谈或建议转诊,对照诊断标准以进一步明确抑郁症诊断。

采用一些简便易行的问卷可以有效地筛选抑郁障碍,如采用“90秒钟四问题提问法”(表1)筛查,其诊断敏感性达96%、特异性为57%一67%。

当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可针对性地询问:“你是否感到悲哀或糟糕透顶?”“你做什么才能会使自己高兴起来?”“你的兴趣有什么变化吗?”“你是否感到很自卑?”“你对未来怎么看?”“你是否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你是否认为生不如死?”“你是否有过伤害自己的想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