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知识点

合集下载

《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

《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

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曾做过漆园吏。

家贫,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

他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

其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著作有《庄子》。

二、字词梳理(1)庖丁:名为“丁”的厨师。

一说即厨师。

“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2)文惠君:即梁惠工,战国时魏国国君。

(3)所触:接触的地方。

(4)履:踩。

(5)踦:支撑、接触。

意思是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6)砉然向然: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向,同“响”。

(7)奏刀騞然: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

奏,进。

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8)中音:合乎音律。

(9)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10)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乃,又。

会,音节、节奏。

(11)盖:同“盍”,何、怎么。

(12)道:天道。

自然的规律。

(13)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

进,超过。

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14)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

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15)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

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16)臣以神遇而不以日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用眼睛去看了。

臣,庖丁自称。

遇、接触。

(17)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馆,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庖丁解牛的知识点总结

庖丁解牛的知识点总结

庖丁解牛的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庖丁解牛的知识点总结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庖丁解牛一、文学常识及内容要点1、《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就是一则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得寓言,作者就是庄子,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人。

她就是道家学派得主要人物,继承并推进了老子得思想,后人将她们合称为“老庄”。

2、《庄子》就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就是一部对话体散文著作,该书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共同编著完成,现存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就是道家思想得集大成著作。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就是该书得一大特色。

《庄子》一书以丰富得想象、生动得语言、奇巧得结构,代表了先秦散文得最高成就,书中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得强烈不满,充满了对统治阶级得揭露与讽刺。

3.庄子认为,社会充满错综复杂得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从“庖丁解牛”得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得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认识与掌握事物得规律,像庖丁一样,做到游刃有余。

一、实词庖:厨师。

解:剖开、分割。

履:踩。

踦:支撑、接触。

砉:象声词。

騞:象声词。

中:合乎。

会:节奏。

道:天道,自然得规律。

进:超过。

方:在。

遇:接触。

官知:视觉。

神欲:精神。

批:击。

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

因:按照。

技经:脉络相连得地方。

肯綮:筋骨结合得地方。

軱:大骨。

硎:磨刀石。

恢恢:很宽绰得样子。

謋:象声词。

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善:善哉表示同意得应答词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得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就是动词。

前一个,解得意思;后一个,作为得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得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

(二)被动句 1.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意念上的被动) (三)省略句 1.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2.复道行(于)空,不霁何虹 3.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 (四)宾语前置 1.秦人不暇自哀(“自哀”即“哀自”,哀 叹自己) (五)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一、重点实词 1.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 莫不中音 3. 乃中《经首》之会 4. 进乎技矣 5.批大郤,导大窾 6.因其固然 7.如土委地 二、一词多义 善:善刀而藏之 善哉
踩 符合 节奏 超出 顺应 依照 卸落 通假 擦 好
三、重点虚词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乎 ①技盖至此乎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然 ①奏刀騞然 ②因其固然 ③虽然,每至于族…… ④怵然为戒
(四)动词作名词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皆译为金玉珍宝) (五)形容词作名词 1.齐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宝) (六)使动用法 1.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尽)
(七)意动用法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石、块、砾,意动用法, 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 把„„看作土块,把„„看作沙砾)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3.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4.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6.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庖丁解牛》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庖丁厨师如何通过他对牛的观察和理解,达到了一种超越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境界。

这个寓言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1. 形而上的境界庖丁厨师在故事中将解牛分为四大部分:肩、背、腰、臀。

他能够将牛的身体结构看得非常透彻,不仅仅是外在形态的认知,更是对牛的内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通过揭示牛的真实面貌,庖丁厨师达到了形而上的境界。

这种超越表象的认识能力使他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2. 形而下的境界庖丁厨师将牛的肢体器官解剖开来,找到了每一个部分的极致,使得每一块肉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他能够将牛的身体元素与自然万物相联系,进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形而下的境界是从细枝末节中找到真理的能力。

3. 自然的包容和无为而治庖丁厨师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对自然的包容和无为而治的态度。

他不去强求改变牛的外貌和结构,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解触每一块肉。

这个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正是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4. 辩证思维和一分为二的观念庖丁厨师通过对牛的解构,将牛的身体分为四个部分,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辩证思维和一分为二的观念。

他能够同时理解牛的整体和部分,不将其视为对立面,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这种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5. 寓言故事和生活启示庄子通过寓言的方式将哲学思想融入寓言故事中,使得枯燥的哲学思想变得生动有趣。

《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应该通过观察、思考和学习,达到超越表面现象的境界,去认识自然和世界。

这是一种智慧的启示。

综上所述,《庖丁解牛》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庖丁厨师对牛的观察和解构,展示了超越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境界。

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使人们思考和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庖丁厨师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以一种包容、无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世界。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一、实词庖:厨师。

解:剖开、分割。

履:踩。

踦:支撑、接触。

砉:象声词。

騞:象声词。

中:合乎。

会:节奏。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超过。

方:在。

遇:接触。

官知:视觉。

神欲:精神。

批:击。

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

因:按照。

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軱:大骨。

硎:磨刀石。

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謋:象声词。

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善: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三、虚词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义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向:通“响”。

盖:通“盍”。

技:通“肢”。

善:通“缮”。

六、词类活用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庖丁解牛》知识点《庖丁解牛》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创作的一篇哲学著作,叙述了一个庖丁解剖牛的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关于人生、境界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庖丁解牛》是庄子哲学的经典篇章,其思想内容丰富深刻,以下是《庖丁解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庖丁的剖析技术:《庖丁解牛》中描述了庖丁解剖牛的技巧和精确度,他的解剖技术高超,剖开牛身后,可以轻松分割牛身的各个部分。

这揭示了庖丁在割开牛身时的专注和技艺,对于他来说,解剖牛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艺术和境界。

2. 牛身的变化:在解剖的过程中,庖丁出神入化地掌握了牛身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变化。

他将解剖牛身比作了解剖人生的过程,认为人生也如同牛身一样,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处处都有不同的变化。

通过解剖牛身,庖丁观察到了牛的真实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启发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本质和变化。

3. 心与手的合一:庖丁解剖牛时,他的心、眼、手完全合一,形成了一种高度的专注和境界。

他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技艺,无需借助刻意的思索,就能灵活地应对牛身的变化。

这种境界表明了庖丁的自然而然和无为而治的态度,也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心性与外在行动的融合。

4. 形而上学的思考:《庖丁解牛》通过对解剖牛身的深入描写,引发了庄子对于人生和形而上学的思考。

他在思考牛身的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认为人生的路径就如同牛身的变化一样,奇妙而不可预测。

他通过对牛身和人生的观察,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追求和谐与平衡。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自我认知的思考:《庖丁解牛》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关于自我认知的思考。

庖丁通过解剖牛身,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和无能为力的一面。

他说:“天下有道,圣人以道马牛。

”这种自我认知的思考强调了人的谦逊和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识,认识到人的局限性和自然规律的存在。

6. 无为而治的思想:《庖丁解牛》通过对庖丁解剖牛的描写,传达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点归纳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点归纳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点归纳一、文言知识点归纳【文言现象积累】(一)通假字1、砉然向然向通“响”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3、批大郤郤通“隙”,空隙4、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5、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擦拭)(二)古今异义1、依乎天理(古义:牛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2、因其固然(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关系连词)(古义:到今义:连词)4、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今义:使人为难)5、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6、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举止行动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三)词类活用1、足之所履(名作动,踩)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名作状,每年,每月)3、而刀刃者无厚(形作名,厚度)4、视为之止(动作名,目光)(四)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3、如土委地(省略句)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5、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五)一词多义会1、会天大雨(动词,恰逢)2、会盟而谋弱秦(动词,集会)3、乃中《经首》之会(名词,节奏)善1、善哉(应答词,好的)2、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与‥‥‥友好)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4、善万物之得时(形作动,喜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擅长,善于)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动,做好)7、善刀而藏之(动词,修治(擦拭))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名词,琵琶师)族1、族庖月更刀(形容词,一般的)2、每至于族(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3、士大夫之族(名词,指一类人)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委1、如土委地(动词,卸落)2、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顺,随)3、委身为贾人妇(动词,托付,交托)解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分解肢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释,解答)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解决)4、天下土崩瓦解(动词,涣散,分裂)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消除,免除)6、好读书,不求甚解(动词,理解,明白)道1、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天道,自然规律)2、于是费先王之道(名词,主张,学说)3、得道多助(名词,道义,正义)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名作动,取道,经过)间1、间不容发(名词,中间)2、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期间)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名词,顷刻,片刻)4、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5、彼节者有间(名词,空隙)6、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7、肉食者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9、谗人间之(动词,离间)10、间或一轮(副词,偶尔,有时)11、侯生乃屏人间语(副词,秘密地)(六)重要虚词为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①解;②作为)3、视为(之)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介词,因为)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动词,制定)6、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是)(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介词,被)8、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然1、砉然向然(象声词词尾,……的样子)2、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3、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转折关系连词,但是)5、火未及然(动词,燃烧)6、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而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表并列)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表递进关系)3、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表转折)4、提刀而立(表修饰关系)5、善刀而藏之(表顺承关系)乎1、技盖至此乎(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2、依乎天理(同“于”,引出对象,不译)3、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同“然”,形容词词尾)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
一、文学常识及内容要点
1.《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一则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作者是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继承并推进了老子的思想,后人将他们合称为“老庄”。

2.《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对话体散文著作,该书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共同编著完成,现存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著作。


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庄子》一书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奇巧的结构,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书中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充满了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

3.庄子认为,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像庖丁一样,做到游刃有余。

一、实词
庖:厨师。

解:剖开、分割。

履:踩。

踦:支撑、接触。

砉:象声词。

騞:象声词。

中:合乎。

会:节奏。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超过。

方:在。

遇:接触。

官知:视觉。

神欲:精神。

批:击。

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

因:按照。

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軱:大骨。

硎:磨刀石。

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謋:象声词。

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
善:
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
族: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三、古今异义
天理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四、通假字:
砉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技经肯綮之未尝通“枝”指支脉。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五、词类活用
1.良庖岁更刀,割也岁:n. 状语,每年
2.族庖月更刀,折也月:n. 状语,每月
3.视为止,行为迟视:v. n. 眼神
行:v. n. 动作
4.而刀刃者无厚厚:adj. n. 厚度
六、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译: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啊。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

译: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是)割断筋肉(的原因)。

③族庖月更刀,折也。

译: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的原因)。

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译:开始我分割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2.状语后置
①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即“于《桑林》之舞合”,“与《桑林》的舞乐合拍”)
②刀刃若新发于硎(即“刀刃若新于硎发”,“刀刃如同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3.宾语前置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没有尝试(用刀)割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②是以十九年……(即“以是十九年”,“因为这(原因)十九年……”)
4.省略句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视”后省略宾语“之”,“我用精神接触(牛)但是不用眼睛看(牛)”
②视为止,行为迟
“为”后省略宾语“之”,“目光因为(这)专注,动作因为(这)缓慢”
七、拓展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与庖丁的观点对比: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八、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

綮,结合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