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B.粮食产量提高
①双季稻扩种,产量提高; ②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推广; ③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变化。
手工业
私 营 取 代 官 办
商业和城市
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
工商业市镇兴起。
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具体表现
①耕地面积 ②人口数量 ③GDP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 ④城市和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⑤综合国力
1)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占主导地位
2)官府剥削的使农民购买力,造成低下市场小
3)明清的专制统治政策 4)官府对商人的打压和限制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1、表现:
(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中西实力对比发生逆转 2、原因: 1)经济上: 、海禁政策 1840年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 中国 西方
1000千克(美国)
中国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顶峰 农耕经济繁荣 闭关锁国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发展 近代前夜的发 展与迟滞
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危害
练习
农业方面 A.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 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高产作物的引进、耕地面积扩展、精耕细作
年份 1820 1913
中国 欧洲(不含俄) 美国 2190 2420 1880 9970 340 5200
(万美元)
中国在1820年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欧美的总和,增 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近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 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 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明万历苏民无集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 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苏州府志》 材料三:(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四: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 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 ──《资本论》 【探究】材料一至三中苏州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怎样一种新现象?请运用这四 则材料证明你的观点。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广州十三行
广州 十三行 乾隆时商人海外 渡航证明书
明清时代的统治中心——北京紫禁城(故宫)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 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禁海闭 关等政策抑制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 迅速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陨落。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资金
国家 政策
劳动力
国内 市场
国际 市场
农民被局限 在土地上
4.阻碍因素: (1)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和君主专制强化。 (3)政策上:海禁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4)思想上:儒家重义轻利。
5.认识:
(1)属于新的生产关系,代表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习俗、 思想观念、文学作品产生影响。 (2)力量薄弱,发展缓慢,未占主导,没有推动中国向近代 社会转型。
夕 阳 无 限 好 , 只 是 近 黄 昏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抑商与海禁
■近代前夜的危机
知识体系
发展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近代前夜的 发展与迟滞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科技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传统科技
农耕文明和封建制度
△思考: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闭关政策?这一政策
的实行有何严重影响?
(1)原因
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抗 清 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根源: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2)影响: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方面 (2)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占据主导地位 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商业资本活跃; 工商业市镇兴起。
(3)赋役制度的变革
明代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将赋税、徭役、杂税 清雍正帝一上台就实施“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 “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 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单一的田亩数 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纳银代役的 征收赋税),彻底取消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人民的 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 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 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 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方面 (2)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3)赋役制度的变革 (4)国力的强盛(1820年之前)表现?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人口增长 ③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最高 ④城市和对外贸易居于优势地位 ⑤综合国力提高,世界领先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小 结
明清两朝,我国农耕经济在前朝的基础 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在传统农耕 社会内部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 芽。 然而,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禁海、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这种新 经济因素的成长,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 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落伍,潜伏下近代前夜 的危机。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因素
1.自然经济占主导;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2.政府的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 3.禁海(海禁)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中国近代前夜发展的表现:(一)量变: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①生产技术发展②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扩种③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番薯)④广泛植棉使衣食结构变化2、手工业:私营取代官营占据主导3、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工商业市镇兴起4、赋役制度的变革:明:“一条鞭法”(内容,意义)清:“摊丁入亩”(内容、意义)5、国力强盛:①突出表现在耕地面积、人口②国内生产总值③大城市数量④世界经贸中心之一(二)质变: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时间:明中叶以后2、原因(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3、含义:①经营形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②本质特征:在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③目的: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4、实质:雇佣关系的出现5、特征:为购买劳动力的增值利润进行商品生产和出现自由雇佣劳动6、表现(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形成劳动力市场(2)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手工工场7、地位:产生于局部地区的个别部门,不占主导地位。
8、发展缓慢的原因:(1)经济: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束缚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不利于商品市场的发展②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③官僚、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阻碍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2)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①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工商业的发展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开拓国外市场推荐工业化的机会(3)思想: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等价值观念(4)外交:①中国:闭关锁国阻断正常的中外交往和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远远落后于世界②西方:对外扩张,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二、近代前夜的危机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明清之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②思想:统治者愚昧自大③军事政治: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形成抗清力量,危及自己统治(2)影响:①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②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及认识:中西方国力兴衰易位,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落后就要挨打。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正式)

被雇佣
出力
•
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经
济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高度发展的产物,又是新的经济文
明萌生的征兆,它代表了当时中国 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另一方面,从经济整体看,这
一经济因素只是在部分发达地区、
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发展迟缓。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国民经济 的主导地位。
阻碍资 本主义 萌芽成 长的因 素有哪
农民极端贫困,无
劳动力 力购买商品,缺乏
国内市场。
国家 政策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重农抑商、禁 海闭关政策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重农抑商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
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
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
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
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表现
“大户张机为生”
早期资本家靠手中 资本来增殖利润
苏州工匠每日黎明按 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 等处“听大户呼织”
出现劳动力市场
“计工受值”或“计 日受值”“有他故, 则唤无主之匠代之”
自由雇佣关系
出资
雇佣
货币、生产 经营 手工工场 劳动 一无所有的
资料所有者
自由劳动者
利润
工资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闭关锁国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导致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自然经济阻碍 2.政治:专制统治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3.思想文化:愚昧自大,固步自封,鄙薄科技
高三历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和迟滞教学目标1.掌握明清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史实和数据。
2.掌握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表现、特点和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及发展缓慢的原因。
3.分析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危害,掌握清朝“闭关锁国”的主要措施。
4.掌握明清之际,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特征及其原因。
知识结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水稻产量提高玉米、番薯等广泛引进和种植,广泛植棉近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代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前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夜明清国力强盛的突出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条件机户拥有资本购买劳动力,增殖财富展资本主义生产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与因素的萌芽特征:商品生产及自由雇佣劳动迟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滞概况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措施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抑商颁令实行禁矿,限制商业活动后果:强化了农耕经济形态,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抑商与禁海原因:以“天朝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禁海反清斗争后果: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1.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清朝 2.统治者对外对外禁闭国门,对内压制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近代前夜的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西方西方国家展开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殖民统治表现:中西国力兴衰易位要点分析1.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的全面高涨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主要指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有:一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从国外引种的高产农作物得以推广和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主题三 近代前夜的危机 【思考】17、18世纪,广州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第一 大国际都市?
清乾隆盛世,中西商人云集广州十三行
提示: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广州是唯 一一个允许与外国人贸易的城市,所以成为当时中国 的第一大国际都市。
辨析:海禁政策就等同于闭关锁国,就是禁止海 外贸易。
海禁政策是限制沿海人民出海经商,具有单 向性,而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具有双向性。清政 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并非 禁止海外贸易。
世界地位 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综合国力 保持领先地位
【归纳总结】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
(1)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民众 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商业资本异常 活跃,工商业市镇兴起。
(3)生产关系变革,包括赋税制度的改革、人身 依附关系的松弛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 “对联式悲歌” ?
马克思曾对晚清的中国作过这样的评论:“一个 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 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 美的幻想自欺。……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 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提示:清政府实行 “海禁”政策,使得中国与 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英国议会开会的场景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 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 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 响曲。
生产方式落后了!
材料三 在鸦片战争中,当中国士兵手拿大刀长矛 冲向敌阵时,遇到的是手拿毛瑟枪的英军。这不是战 争,这是一边倒的大屠杀。
18-19 第1单元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8-19 第1单元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
3.地位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4.迟滞因素(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图解历史]资本主义萌芽1.清朝——海禁政策(1)背景①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私人海上贸易已很频繁。
②明清易代之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
(2)影响: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2.西方——急剧发展(1)政治: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经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3)外交: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3.危机到来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概念阐释]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它包括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而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政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海禁政策相当于闭关锁国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1.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达到了高峰阶段。
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2.明中叶以后,江南手工工场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国强兵的秦国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
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商鞅变法后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之死,富国强兵的秦国和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由于守旧势力的反扑,商鞅为变法献出生命,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这段历史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了解,深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
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
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议教师以图片与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通过观察本图片,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中李白的诗,感受“秦王扫六合”的气势,你认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