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可爱九九重阳节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手抄小报】重阳节小报敬老孝亲浓情重阳尊敬老人A4手抄报(附线稿)

敬老爱老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 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 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 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 “亲尝汤药”等 24 孝的故事。“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感恩敬老。
传统美德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 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 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 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 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 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 是不能放弃的。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 一代代传承。
重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

重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9月9日是重阳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习惯性地聚在一起,尤其是老年人会倍感亲切和温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忙碌,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重阳节是什么,也没有时间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电子小报和手抄报的出现,为人们过节提供了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方式。
在这个重阳节,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重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1.背景介绍我们应该先来一波背景介绍,来了解下重阳节的由来和历史。
重阳节实际上是一个祭祖的节日,说起来,和清明节、端午节一样,都是中国人重视祖先文化的一种表现。
据史书记载,重阳节最初的由来是由崇拜老人的传统节日演变而来的。
传说当年人们在庆祝这个节日时,会登高、赏菊、食菊花饼、饮菊花酒。
因为九这个数字象征长寿,所以到了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菊花、插茱萸、饮酒、赏秋景等,以祝福长寿、祈求平安。
2.电子小报的制作现在我们来制作这个重阳节电子小报啦。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制作软件,电脑和手机上都有许多小报制作软件可供选择,例如Adobe InDesign、Microsoft Publisher、Canva等。
这些软件都是比较易于上手的,即使你没有制作经验也能轻松应对。
接下来,我们来选择一些素材,包括图像和文字。
制作小报需要展示出足够的视觉效果,因此选择适合的图像非常重要。
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图片,比如金色菊花、秋景、老人等等。
文字可以采用诗句、古文或现代语言,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或自己动手创作。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版面设计。
在进行版面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美观度和可读性,排版要清晰整齐,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复杂,保持简洁明了。
3.手抄报的制作除了电子版的小报,手抄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手抄报虽然比较传统,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有些被遗忘,但它仍然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可爱的形态。
它需要一些手工制作的技巧,但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
小手牵大手共度九月九637A3手抄报模板重阳节电子小报成品重阳敬老手抄报模板九九重阳节电子简报传统板报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成为我国传统节日。
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 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 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 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将 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地结合,使重阳节成为尊 老、敬老、爱老、助老 的老年人的节日。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几个小伙伴在父母的带领下去老人院看望老人。
那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带着慈祥的微笑看着我们,我都害羞了。
我们给老人们送节日礼品。
有的同学送鲜花,有的同学送面包,我送的是香蕉。
我想他们肯定会喜欢我给他们的礼物。
这一天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是令我难忘的一天。
重阳到,重阳到,爷爷奶奶节日好, 我们非常感谢您,向你们节日问个好。
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
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
我们俩,手拉手,登上山顶四下瞧。
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饮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恶,吃了花糕多长寿。
班级: 姓名:。
重阳节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下载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重阳节诗句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尊老敬老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敬老精神。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起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同时,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九月九日有“久久”长寿之意。
2006年国务院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
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汉代《西京杂记》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求寿的习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重阳节小报506-1 (2)

501
敬老爱老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
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
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
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
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敬老爱老的诗歌
1、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
2、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
3、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5、代际和谐,邻里和睦,老少共融
6、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7、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8、对老人尽孝心,给儿女做榜样
9、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10、让老人幸福,促社会和谐
506曹齐钦。
重阳佳节倍思亲09104 322A4重阳节电子小报成品,重阳敬老手抄报模板九九重阳节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重阳节的别称老人节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
茱萸节
班级姓名吃
吃重
重阳
阳糕
糕:
:高和糕谐音,最早食糕是庆
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才有
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放
放纸
纸鹞
鹞:
: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
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
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饮
饮菊
菊花
花酒
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易
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
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手抄报精美模板5张

重阳节的手抄报精美模板5张九九重阳佳节到,朋友祝福来问好:相逢总是很奇妙,生活无忧无烦恼,工作压力瞬间消,伤心失落全跑掉,锻炼身体多散步,愿你重阳更美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的手抄报1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记得上一次的重阳节,我们学校组织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走在路上,人们统统将目光投向我们,好像在看“新新人类”似的,他们纷纷议论,“这群孩子是去秋游?”“他们怎么不上学啊!”“这光吃水果怎么够啊,一个中午能吃饱不,这些孩子家长也真是的,秋游都不知道带点好的上。
”我的心里感到愤愤不平,难道没人知道是重阳节吗?这架势一看就是去看望老人的啊!唉,重阳节!人们都忘了吗?《三字经》里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性格都是善良的,但渐渐地,后天的养成使人们差距越来越远。
我们现在的好习惯都是由父母公婆养成的,但如今的社会,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这都是大家渐忘中华传统文化而造成的。
又一个九九重阳节来到,我去滨江路转悠了一圈,希望能看到和重阳节有关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点点,可是没有。
我大失所望,难道重阳节真的已被人们忘却了?正准备失望而归,没想到,惊喜出现了,一个大约五十岁的叔叔搀扶着一位老奶奶向我走来,“小朋友,帮我和我妈妈拍个照吧,谢谢!”我拿起手机,仔细认真的调整好角度,手机的方框里,一位叔叔和一位奶奶,扬起灿烂的笑容。
我欣慰不已。
重阳节,是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铭记在心,不该淡忘!重阳节的手抄报2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决定再次走进沙河怡老院,陪爷爷奶奶过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 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