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导

合集下载

人们都知道热传导有三种形式

人们都知道热传导有三种形式

人们都知道热传导有三种形式:辐射、传导、对流。

①热传导: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系统的现象叫做热传导。

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

各种物质的热传导性能不同,一般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玻璃、木材、棉毛制品、羽毛、毛皮以及液体和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石棉的热传导性能极差,常作为绝热材料。

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②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明显。

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往往自然发生,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强迫对流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对流体搅拌而形成的。

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③热辐射: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具有向外发射能量的本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热辐射虽然也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但它和热传导、对流不同。

它能不依靠媒质把热量直接从一个系统传给另一系统。

热辐射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出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如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摄氏度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

热辐射是远距离传热的主要方式,如太阳的热量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再传给地球的。

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热的现象叫做热辐射。

热的导体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物质的传热本领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

瓷、木头和竹子、皮革、水都是不良导体。

金属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最不善于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毛皮、棉花,石棉、软木和其他松软的物质。

液体,除了水银外,都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散热器材料的选择散热片的制造材料是影响效能的重要因素,选择时必须加以注意!目前加工散热片所采用的金属材料与常见金属材料的热传导系数:金 317 W/mK银429 W/mK铝401 W/mK铁237 W/mK铜 48 W/mKAA6061型铝合金155 W/mKAA6063型铝合金201 W/mKADC12型铝合金96 W/mKAA1070型铝合金226 W/mKAA1050型铝合金209 W/mK热传导系数的单位为W/mK,即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柱体沿轴向1米距离的温差为1开尔文(1K=1℃)时的热传导功率.热传导系数自然是越高越好,但同时还需要兼顾到材料的机械性能与价格.热传导系数很高的金、银,由于质地柔软、密度过大、及价格过于昂贵而无法广泛采用;铁则由于热传导率过低,无法满足高热密度场合的性能需要,不适合用于制作计算机空冷散热片.铜的热传导系数同样很高,可碍于硬度不足、密度较大、成本稍高、加工难度大等不利条件,在计算机相关散热片中使用较少,但近两年随着对散热设备性能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散热器产品部分甚至全部采用了铜质材料.铝作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因热传导系数较高、密度小、价格低而受到青睐;但由于纯铝硬度较小,在各种应用领域中通常会掺加各种配方材料制成铝合金,寄此获得许多纯铝所不具备的特性,而成为了散热片加工材料的理想选择.各种铝合金材料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调整配方材料的成分与比例,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特性,适合于不同的成形、加工方式,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上表中列出的5种不同铝合金中:AA6061与AA6063具有不错的热传导能力与加工性,适合于挤压成形工艺,在散热片加工中被广为采用.ADC12适合于压铸成形,但热传导系数较低,因此散热片加工中通常采用AA1070铝合金代替,可惜加工机械性能方面不及ADC12.AA1050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适合于冲压工艺,多用于制造细薄的鳍片.如何判断芯片是否需要增加散热措施如何判断芯片是否需要增加散热措施【铝合金散热器】第一步:搜集芯片的散热参数.主要有:P、Rja、Rjc、Tj等第二步:计算T c-max:Tc-max=Tj- Rjc*P第三步:计算要达到目标需要的Rca:Rca=(Tc-max-Ta)/P第四步:计算芯片本身的Rca’:Rca’=Rja-Rjc如果Rca大于Rca’,说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散热措施.如果Rca小于Rca’,说明需要增加额外的散热措施.比如增加散热器、增加风扇等等.如前所述,Rja不能用于准确的计算芯片的温度,所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简单的判断.而不能用于最终的依据.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某芯片功耗——1.7W;Rja——53℃/W;Tj——125℃;Rjc——25℃/W,芯片工作的最大环境温度是50℃.判断该芯片是否需要加散热器,散热器热阻是多少.Tc-max=Tj- Rjc*P=125℃-25℃/W*1.7W=℃Rca=(Tc-max-Ta)/P=(82.5-50)1.7=℃/WRca’=Rja-Rjc=53-25=28℃/WRca小于Rca’,所以需要增加散热器.散热器的热阻假设为Rs,则有:Rs//Rca’小于RcaRs*28/(Rs+28)小于19.12Rs小于℃/W所以选用的散热器热阻必须小于℃/W.在普通的数字电路设计中,我们很少考虑到集成电路的散热,因为低速芯片的功耗一般很小,在正常的自然散热条件下,芯片的温升不会太大.随着芯片速率的不断提高,单个芯片的功耗也逐渐变大,例如:Intel的奔腾CPU的功耗可达到25W.当自然条件的散热已经不能使芯片的温升控制在要求的指标之下时,就需要使用适当的散热措施来加快芯片表面热的释放,使芯片工作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通常条件下,热量的传递包括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是指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热量由温度高的一方向温度较低的一方的传递,对流是借助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而辐射无需借助任何媒介,是发热体直接向周围空间释放热量.在实际应用中,散热的措施有散热器和风扇两种方式或者二者的同时使用.散热器通过和芯片表面的紧密接触使芯片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散热器通常是一块带有很多叶片的热的良导体,℃/W.选择散热器时,除了机械尺寸的考虑之外,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散热器的热阻.热阻越小,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越强.散热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业裕铝合金散热器散热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从有利于散热的角度出发,印制版最好是直立安装,板与板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2cm,而且器件在印制版上的排列方式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对于采用自由对流空气冷却的设备,最好是将集成电路(或其它器件)按纵长方式排列,如图3示;对于采用强制空气冷却的设备,最好是将集成电路(或其它器件)按横长方式排列.·同一块印制板上的器件应尽可能按其发热量大小及散热程度分区排列,发热量小或耐热性差的器件(如小信号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解电容等)放在冷却气流的最上流(入口处),发热量大或耐热性好的器件(如功率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放在冷却气流最下游.·在水平方向上,大功率器件尽量靠近印制板边沿布置,以便缩短传热路径;在垂直方向上,大功率器件尽量靠近印制板上方布置,以便减少这些器件工作时对其它器件温度的影响.·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器件最好安置在温度最低的区域(如设备的底部),千万不要将它放在发热器件的正上方,多个器件最好是在水平面上交错布局.·设备内印制板的散热主要依靠空气流动,所以在设计时要研究空气流动路径,合理配置器件或印制电路板.空气流动时总是趋向于阻力小的地方流动,所以在印制电路板上配置器件时,要避免在某个区域留有较大的空域.整机中多块印制电路板的配置也应注意同样的问题.业裕铝合金散热器-功率器件的散热计算及散热器选择功率器件的散热计算及散热器选择目前的电子产品主要采用贴片式封装器件,但大功率器件及一些功率模块仍然有不少用穿孔式封装,这主要是可方便地安装在散热器上,便于散热。

热传导原理

热传导原理

第一节 热传导一、傅立叶定律如图4—1所示,热能总是朝温度低的方向传导,而导热速率dQ 则和温度梯度n t∂∂以及垂直热流方向的截面dA 成正比:dQ=-dA n t∂∂λ(4—1)式中负号表示dQ 与n t∂∂的方向相反,比例系数λ称为导热系数。

根据傅立叶定律(4—1)可以导出各种情况下的热传导计算公式。

图4—1 温度梯度与 图4—2单层平壁的 热流方向的关系 稳定热传导 二、导热系数导热系数的定义式为:n t dAdQ ∂∂=λ(4—2)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导热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这也是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导热系数是反映物质导热能力大小的参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

导热系数一般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通常金属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较小,液体更小,而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因而,工业上所用的保温材料,就是因为其空隙中有气体,所以其导热系数小,适用与保温隔热。

三、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一) (一)单层平壁如图4—2所示,平壁内的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x 方向变化,因此等温面都是垂直于x 轴的平面。

根据傅立叶定律可由下式求算:导热热阻导热推动力=∆=-=-=R t A b t t t t bAQ λλ2121)((4—3)利用上式可解决热传导量(或热损失)Q ;保温材料厚度b ; 外侧温度t 2;结合热量衡算式可进行材料导热系数λ的测定。

设壁厚x 处的温度为t ,则可得平壁内的温度分布关系式(4—4),表示平壁距离和等温面t 两者的关系为直线关系。

A Qxt t λ-=1(4—4)(二) 多层平壁在稳定导热情况下,通过各层平壁的热速率必定相等,即 Q 1= Q 2=Q Q n == 。

则通过具有n 层的平壁,其热传导量的计算式为:R tAb t t Q i i ni n ∑∆∑=-=∑=+导热总热阻导热总推动力λ111(4—5)热阻大的保温层,分配于该层的温度差亦大,即温度与热阻成正比。

4.1 传热概述及热传导

4.1 传热概述及热传导

保温杯内胆与瓶身中间处于真空,
无气体分子,不导热。
27
4.2.1 傅立叶定律(Fourier's Law)
1.固体的导热系数
导热性能与导电性能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良好的导电体必然是良好的导热体,
反之亦然。在所有固体中,金属的导热性能最好。 大多数金属的导热系数与金属温度和纯度有关,即
t , λ
t 0
t 0
非稳态(非定常)传热:间歇生产过程,开、停车阶段。
Q , q, t f x , y , z
本章只讨论稳定传热
17
4.1.3 传热过程 热载体及其选择
选择原则
①载热体的温度易调节控制;
②载热体的饱和蒸气压较低,加热时不易分解; ③载热体的毒性小,不易燃、易爆,不易腐蚀设备;
《化工原理》
第4章 传热
4.1 传热概述及热传导
新课导入
热传递3种方式
热 传 导
热 对 流
热 辐 射
热量传递可以依靠其中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同时进行,净的热流方向总是 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
2
4.1.1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
若物体各部分之间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 传递热量的过程为热传导(又称导热)。
物质种类
气体
液体
非导固体
金属
绝热材料
W/(m﹒oC) 0.006~0.6 0.07~0.7
0.2~3.0
15~420
﹤0.25
26
4.2.1傅立叶定律(Fourier's Law)
从导热系数的角度分析一下,泡沫箱和保温杯的保温原理。
泡沫箱中存在大量微孔,填充
了大量空气,同时其自身为绝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一.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是下面的关联式:
l / d 60
层流
湍流
二. 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
• 外掠管束在换热器 中最为常见。 • 通常管子有叉排和 顺排两种排列方式。 顺叉排换热的比较: 叉排换热强、阻力 损失大并难于清洗。 影响管束换热的因 Pr 素除 Re 、 数外,还 有:叉排或顺排; 管间距;管束排数 等。
后排管受前排管尾流的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 响直到10排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这种情况下,先给出不考虑排数影响的关联式,再采用管 束排数的因素作为修正系数。 气体横掠10排以上管束的实验关联式为
(5)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3 密度 [kg m ] 热导率 [ W (m C) ] 2 比热容 c [J (kg C) ] 动力粘度 [ N s m ] 运动粘度 [m 2 s] 体胀系数 [1 K ]

1 v 1 v T p T p
Nu c Re n Nu c Re n Pr m Nu c(Gr Pr)n
式中,c、n、m 等需由实验数据确定,通常由图解法和 最小二乘法确定
④常见准则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表达式,及其各量的 物理意义
⑤模化试验应遵循的准则数方程 强制对流:
Nu f (Re, Pr); Nu x f ( x ' , Re, Pr)
导热热阻:平壁,圆筒壁
q
t w1 t w 2 t w1 t w 2

t r t R
t
t w1
dt
dx
Φ
A
Q
0
tw2
R A
r

热 传 导

热 传 导

热传导
热传导
应予指出,在热传导过程中,导热系数随温 度而变化,在工程计算中,常取导热系数的平均 值,把导热系数当常数处理。另外,混合物的导 热系数要小于单一组分的导热系数,如合金的导 热系数一般要比纯金属的低,溶液的导热系数小 于此组成中的纯液体的导热系数。
热传导
思考题4-1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物质的 导热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化工原理
热传导
一、 傅立叶定律和导热系数
(一)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表示热传导速率与 温度梯度以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表面积成正比。对于稳态的 一维传热过程,其数学表达式为
热传导
在传热系统中,同一时刻下相同 温度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温面。其 特点是温度不同的等温面不相交;同 一等温面上无热量传递。由图4-4可知 不同温度的等温面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率以等温面的法线 方向上为最大,将等温面法线方向上 的温度的变化率称为温度梯度,记为 grad t,数学表达式为
热传导
图4-5 单层平壁的热传导
热传导
热传导
由式( 4-7 )可以看 出,传热速率为导热的推 动力与导热热阻的比值, 热传导的距离越大,传热 面积和导热系数越小,则 导热热阻越大。
热传导
【例4-1】
某平壁厚度b为400 mm,壁内表面温度t1为 1000 ℃,外表面温度t2为300℃,平壁材料导热系数 λ=0.815(1+0.00093t)W/(m•℃) 。试求导热热通 量和平壁内的温度分布。
图4-4 温度梯度与傅立叶定律
热传导
温度梯度是向量,其方向垂直于等温面,并以温度增加 的方向为正方向。
式(4-1)中的负号表示热流方向总是和温度梯度方向 相反,即热量从高温向低温传递。

导热理论-热传导原理

导热理论-热传导原理

图4-3温度梯度与傅里叶定律 第二节热传导热传导是由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传导的机理非常复杂,简而言之,非金属固体内部的热传导是通过相邻分子在碰撞时传递振动能实现的;金属固体的导热主要通过自由电子的迁移传递热量;在流体特别是气体中,热传导则是由于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引起的。

4-2-1傅里叶定律一、温度场和等温面任一瞬间物体或系统内各点温度分布的空间,称为温度场。

在同一瞬间,具有相同温度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温面。

因为空间内任一点不可能同时具有一个以上的不同温度,所以温度不同的等温面不能相交。

二、温度梯度从任一点开始,沿等温面移动,如图4-3所示,因为在等温面上无温度变化,所以无热量传递;而沿和等温面相交的任何方向移动,都有温度变化,在与等温面垂直的方向上温度变化率最大。

将相邻两等温面之间的温度差△t 与两等温面之间的垂直距离△n 之比的极限称为温度梯度,其数学定义式为:n tn t gradt ∂∂=∆∆=lim (4-1) 温度梯度nt∂∂为向量,它的正方向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如图4-3所示。

对稳定的一维温度场,温度梯度可表示为:xtgradt d d =(4-2) 三、傅里叶定律导热的机理相当复杂,但其宏观规律可用傅里叶定律来描述,其数学表达式为:或ntS Q ∂∂-=d d λ(4-3) 式中nt∂∂——温度梯度,是向量,其方向指向温度增加方向,℃/m ; Q ——导热速率,W ;S ——等温面的面积,m 2; λ——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W/(m ·℃)。

式4-3中的负号表示热流方向总是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如图4-3所示。

傅里叶定律表明:在热传导时,其传热速率与温度梯度及传热面积成正比。

必须注意,λ作为导热系数是表示材料导热性能的一个参数,λ越大,表明该材料导热越快。

和粘度μ一样,导热系数λ也是分子微观运动的一种宏观表现。

4-2-2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

第二节 热传导

第二节  热传导

第二节热传导一、有关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只要物体内部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量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导。

所以研究热传导必须涉及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

1.温度场和等温面温度场: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相同温度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温面。

因为空间同一点不能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温度,所以不同的等温面彼此不能相交。

2.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是一个点的概念。

温度梯度是一个向量。

方向垂直4tl>二、导热系数1.固体的导热系数九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

九是分子微观运动的宏观表现。

常用的固体导热系数见表4-1。

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

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而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1%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K,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16W/m・K。

2.液体的导热系数液体分成金属液体和非液体两类,前者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较低。

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去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

一般来说,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

表4-2和图4-6列出了几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值。

表4-2液体的导热系数液体温度,°C导热系数,久W/m*K 醋酸50% 20 0.353.气体的导热系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通常的压力范围内,其导热系数随压力变化很小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故对导热不利,但对保温有利。

常见的几种气体的导热系数值见表4-3。

表4-3气体的导热系数三、对流传热1.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对流传热是在流体流动进程中发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它是依靠流体质点的移动进行热量传递的,帮与流体的流动情况密切相关。

工业上遇到的对流传热,常指间壁式换热器中两侧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交换,变化即流体将热量传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给流体的过程称之为对流传热(或称对流给热、放热)。

在第一章流体流动中已指出,流体产生流动的原因可以是流体以外力(如泵、鼓风机等)作用下而造成的强制对流,亦可是由流体内部的温度差而引起流体的密度差产生的自然对流。

热传导公式知识讲解

热传导公式知识讲解

热传导公式第二节传导传热传导传热也称热传导,简称导热。

导热是依靠物质微粒的热振动而实现的。

产生导热的必要条件是物体的内部存在温度差,因而热量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热量的传递过程通称热流。

发生导热时,沿热流方向上物体各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呈现出一种温度场,对于稳定导热,温度场是稳定温度场,也就是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本课程所讨论的导热,都是在稳定温度场的情况下进行的。

一、传导传热的基本方程式----傅立叶定律在一质量均匀的平板内,当t1 > t2热量以导热方式通过物体,从t1向t2方向传递,如图3-7所示。

图3-7 导热基本关系取热流方向微分长度dn,在dt的瞬时传递的热量为Q,实验证明,单位时间内通过平板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和传热面积成正比,即:dQ∝dA·dt/dn写成等式为:dQ=-λdA·dt/dn (3-2)式中 Q-----导热速率,w;A------导热面积,m2;dt/dn-----温度梯度,K/m;λ------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w/m·K;由于温度梯度的方向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而热流方向与之相反,故在式(3-2)乘一负号。

式(3-2)称为导热基本方程式,也称为傅立叶定律,对于稳定导热和不稳定导热均适用。

二、导热系数λ导热系数是物质导热性能的标志,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

导热系数λ的值越大,表示其导热性能越好。

物质的导热性能,也就是λ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以及压力等有关。

λ的物理意义为:当温度梯度为1K/m时,每秒钟通过1m2的导热面积而传导的热量,其单位为W/m·K或W/m·℃。

各种物质的λ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一般来说,金属的λ值最大,固体非金属的λ值较小,液体更小,而气体的λ值最小。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如下:金属 2.3~420 w/m·K建筑材料 0.25~3 w/m·K绝缘材料 0.025~0.25 w/m·K液体 0.09~0.6 w/m·K气体 0.006~0.4 w/m·K固体的导热在导热问题中显得十分重要,本章有关导热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固体的导热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传导》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对于热传递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和认识,例如为什么用橡胶或者木质材料来制作金属炊具的把手,对于固体传热的方式——热传导也有很多初步的了解。

由于热的传递过程不能直接通过眼睛进行观察,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感知热是由温度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教学目标:
1、热一般情况下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导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热传导的方向是由热源点向周围各个方向的。

2、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现象。

3、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证明热传导的方向和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设计实验认识热在固体中的传播方式—热传导。

教学难点:
独立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组:铁架台、铜棍、蜡环、蜡烛、火柴、废液缸、木块、湿布、实验记录单
三脚架、金属片、蜡片、蜡烛、火柴、废液、木块、湿布、实验记录单
教师:铁架台、十字夹、试管、金鱼、温度计、水、酒精灯、木块、火柴、废液缸、演示文稿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附:实验记录单
“热传导”研究记录
第___组
研究的问题:热在_____中的传递
实验准备:蜡烛、火柴、木块、废液缸、湿布、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
实验现象:
我们发现(热在传递时的过程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
1、交流各组实验记录单。

实验后,在装置图上推测一下热的传递方向。

2、解释:炊具上面装把手的原因。

课后小结:
通过学生主动交流,认真观察,使学生逐步树立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学会把抽象的或者很难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变得易于观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逐步对热的传递及热现象产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